太极与养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太极养生灸PPT

[课件]太极养生灸PPT

5.拔毒泄热
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 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 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6.防病保健
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 ,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 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灸疗上穴可使 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 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释:人有三气。卫气出于上焦(据《素问》注),荣气出于中焦,二者 皆气也;二气合行于心肺之间,则积而为宗气,本无形质,必有所附丽以 行。故荣行脉中,附丽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惟血随荣气而行,故 荣气伤则血瘀;津随卫气而行,故卫气衰则津停。治血以运化荣气为主; 治津以温通卫气为主。)
人体有神穴,天地生灵药; 物以类聚,同气相求。 神穴一通惊天地,灵药外敷泣鬼神。 ------《易经》
什么是灸法
用药物烧灼穴位将热能转换成生物内能, 激活人体经络系统, 调节人体生理平衡, 内病外治及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
传统灸法常用的介质
艾 蒿
艾 绒
常见的传统灸疗方法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指用纸包裹艾绒卷成 长圆筒状,一端点燃 后,在穴位或病所熏 灼的一种灸治方法。
中医治病三大法宝
“一碗汤,一根针,一柱香”
《医学入门》:“凡药之不及,针所不能,必须灸之”
如何解决现代医学的困扰呢?
※ 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 解决了这个问题! ※ 中医的一种古老的治病及养生保健的 方法。 --------
灸法
认识经络
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 以主干的、纵行的、分布于 深层的为经脉,以分支的、横斜的、分布于浅表的为络脉, 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和分支一样;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 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成一个 整体;它像水网系统灌溉农田一样,向全身各部输注气血, 以保持各部功能的协调和平衡。关于经络的上述理论就称为 经络学说,它也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太极中医中药养生》PPT课件

《太极中医中药养生》PPT课件
武术家唐豪实地考察了陈家沟,依据 陈王的遗诗:“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 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 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 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 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陈氏家谱是在陈王庭旁注“在山东称名 手”。
2 )太极拳的演进传承---请记录
请看外国人练太极拳
请看中国人练太极拳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P9请记录
轻松柔和 圆活自然 刚柔相济 步柔圆整

连贯均匀 协调完整 心静意连 形松气缓
五大流派各自的特点-P10
陈式-缠丝,弹斗,蓄变; 杨式-大架,舒展,中正; 吴式-柔化,川步,斜正; 武式-小架,虚实,各半; 孙式-开合,转换,进退。
藥用植物的認識

中藥: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
2.气沉丹田
上“丹田”,眉心;中“丹田”,心窝; 下“丹田”,脐下三寸。气沉丹田是身 法端正,宽胸实腹,使膈肌下降,胸腔 扩大,容纳更多气体,以意导气,意在 丹田。太极拳运动时一般采用腹式呼吸, 达到“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 地。腹式呼吸可使气息深长,自然,匀 细,配合动作的开合,屈深,起落,进 退,虚实等变化,使太极拳练习更协调, 圆活,轻灵,沉稳。
4.松腰敛臀:
练习太极拳在含胸,沉气时,须松腰,腰松沉, 背向外略呈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 稳健。更主要的是松腰对动作的进退走转,腰带 四肢的活动以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 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 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 实团聚。敛臀时,应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 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内收敛, 好象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13.连绵不断,势正招圆:

太极拳ppt课件

太极拳ppt课件
中正安舒,转动时以腰为轴。
基本拳法、掌法和腿法
01
02
03
拳法
太极拳的拳法包括冲拳、 砸拳、贯拳、崩拳等。出 拳时要松肩沉肘,力达拳 面。
掌法
太极拳的掌法有推掌、按 掌、搂掌、穿掌等。推掌 时要力达掌根,按掌时要 力达掌心。
腿法
太极拳的腿法包括蹬腿、 分腿、拍脚等。各种腿法 都要求支撑腿稳定,动作 腿灵活。
太极拳ppt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 太极拳套路演练与欣赏 • 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绍 • 太极拳实战应用与技巧分享 • 太极拳传承与发展趋势探讨
01
太极拳简介
Chapter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据传为 明朝末年的张三丰所创。然而,更为普遍的说法是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
攻防动作的解析
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 招式,在攻防转换中体现 太极拳的实战应用。
内外相合原则
在攻防过程中,注重内外 相合,即意气力、神形体 的协调配合。
实战策略与技巧分享
沾连粘随策略
通过与对方接触点的控制,感知对方 劲力变化,运用沾连粘随技巧化解并 反击。
引应对方劲力方 向加以引导,借力打力,实现以小胜 大。
02
道德修养
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强调“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道德理念。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人们谦虚、忍让、诚信等道德品质。
03
健身价值
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
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同时,太极拳还有助于调
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等。
02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太极与养生 ppt课件

太极与养生 ppt课件

养生
生命可以控制吗? 隋唐·药王孙思邈: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四百四病,
身手自造,本非由天。 明代云谷禅师:《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
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命由我作,福 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 明·袁了凡: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 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明·王夫之:唯存神尽性以至于命,则命自我立。 (《张子正蒙注·作者》)
定胜天”造成的。人为地改变自然,破坏自然的结 构,自然界就要重新调节,直至形成稳定的气候、 环境,这种重新调节需要上百、上千年,甚至上万 年。
❖ 养生,从本源谈,首先是要建立大生命观。传统文 化养生,首先要重新认识中华主流文化的大生命观, 中华文化在本质上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文化。
天人合一
何谓养生
要了解生命的规律:你了解你自己吗?
太极与太极拳
❖ 太极观念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周易》的最高范畴。以太极来命名拳,使 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都更富有哲理性,所以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中国哲学中“太极” 的意蕴,及其和太极拳的关系。
养生
❖ 又称摄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的意思等。所 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 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总之,养生就是根据生 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 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将疾 病消灭在萌芽阶段,达到《内经》所说的“治未病” 的境界。
❖ 三国吴人虞翻《周易注》:“太极,太一 也。”“此皆太极之初义”。老子言:“道生一, 一生二。”
何谓太极
❖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 ❖ 认为《周易》就是论说阴阳变化之理的书,此语切
中要害。而在《易传》中提出太极的观念,太极和 阴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吕绍纲说:“太极是什 么?”“太极就是一,是大一,绝对的一,整体的一, 没有二的一”;“它是《周易》关于世界本原问题 的回答。”

养生太极:太极对身体的调理

养生太极:太极对身体的调理

• 注重动作的连贯与协调,提高动作的流畅性与美感
04
太极对不同人群的调理作用
太极对老年人的调理作用: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延缓衰老
• 太极的缓慢柔和运动方式,有助于缓解老年人肌肉、关节的衰老
• 太极的呼吸与意念配合,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质,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力
• 太极的阴阳五行平衡理念,有助于调节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动作规律
太极的练习方法:从入门到精通的进阶过程
精通阶段的练习方法
• 学习太极的高难度动作与技巧,如太极推手、太极剑等
• 注重身心的协调与平衡,提高太极的养生效果
入门阶段的练习方法
• 学习太极的基本动作,如24式简化太极拳
• 注重动作的准确性,掌握动作要领,如松、柔、圆、活等
进阶阶段的练习方法
• 学习太极的套路与组合,如42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等
协调,注重呼吸与意念的
配合
• 太极通过缓慢、柔和的
运动方式,达到养生与调
理身体的目的

• 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
注重实战技能与身体力量
的培养
• 太极将道家哲学与武术
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养
生方法
太极的历史发展:从北宋到明清的演变
北宋时期的太极雏形
明清时期的太极发展
太极的现代传承
• 北宋时期,太极思想开始萌芽,出
太极与饮食调理:养生饮食搭配,提高养生效果
养生饮食搭配
提高养生效果
• 太极养生注重阴阳五行平衡,饮食搭配也应遵循这一原
• 太极与饮食调理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与抗

衰老能力
• 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保持饮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的医疗健身作用
• • 实践证明,太极拳具有十分有效的健身辅助医疗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归纳: 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练拳时,大脑皮质运 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巾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 制状态,这对桀些慢性病患者十分有益。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 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 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使之感觉灵敏。 有助心血管系统健康。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使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 张,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肌肉活动使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 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从整体上改善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 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增强呼吸机能。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所以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从而增强呼吸机能。 促进物质代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 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长期练习太极 拳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辅助医疗
老少皆宜的运动——太极拳
• 太极拳是一种柔软缓和的运动,是以无论男女老幼无不适宜。以表面看来虽是无什 么精彩好看的地方,可是它对健康身体确有很好的效果。体育运动贵在上下相随,发 育平均,如果只图有局部的奇特好看,那就不能得到平均的运动,使发育不够全面。 太极拳在练习的身势方面,是周身俱要柔软松开,这种柔软松开的好处,可以使 呼吸自然地深长,气血流行自然地畅通,所以有祛病健身的功效。其动是在稳静上作 出发点,动是静中之动,虽动仍保持其静,所以每练之后感觉心身舒适,非常愉快。 这种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强筋壮骨、并且有稳静神经、修养脑力、消除疲劳、增长 灵慧的效能。练后无面青气喘,血气闭塞之害,所以对身体有百益而无一害,殊非外 功专从事于筋肉的锻炼运动所可同日而语也。 其动作是一致的、是整个的,先由思想发动腰脊,由腰脊达于肩胯,带动四肢, 这样有系统有先后的整个的运动。每动时,一动全身没有不动,要静时全身没有不静。 全身各部位没有哪一部分自动,没有哪一部分不动,或者妄动、迟动、早动之敝。势 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如抽丝挂线、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无凸凹处,无断续处,稳 静安舒、慢而无间、缓缓而行,故可使神经命脉各得其所,得着适合的修养,使身上 的细胞血球等自然发挥它的健身功能。

中医养生保健的太极拳与养生功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太极拳与养生功法

气血流通原理
太极拳通过柔和的动作,促进气血流 通
气血流通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 体健康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有助于调节气血
太极拳的动作,有助于拉伸肌肉和关 节,促进气血流通
内外兼修原则
太极拳强调内外
兼修,注重身心 协调
内修:通过调整 呼吸、意念、动 作等,达到身心 平衡
外修:通过练习
太极拳,锻炼身 体,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保健的太极 拳与养生功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作者: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Part Four 添加标题
Part Five 添加标题
Part Six 添加标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太极拳的起源与历史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太极拳养生的未来发展前景
太极拳养生在全球 范围内的普及和推 广
太极拳养生在医疗 保健领域的应用和 研究
太极拳养生在老年 人群中的普及和推 广
太极拳养生在青少 年人群中的普及和 推广
THANK YOU
作者:
养生功法与太极拳的相互影响
养生功法:通过呼吸、动作、意念等方法,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太极拳:结合养生功法,通过动作、呼吸、意念等方法,达到健身、 防身、养生的目的
相互影响:养生功法为太极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太极拳则 丰富了养生功法的内容和形式
共同点:两者都强调身心合一,注重呼吸、动作、意念的协调统一, 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养生功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与实践
太极拳与养生功法结合的原理 太极拳中养生功法的具体应用 养生功法在太极拳中的实践案例 太极拳与养生功法结合的益处与效果

太极PPT模板

太极PPT模板
基本手法
演示并讲解太极的基本手法,如推掌、揽雀尾、云手等,指导学员进 行模仿和练习。
2024/1/26
24
提高招式熟练度的建议
2024/1/26
分段练习
将太极招式分成若干段落,逐一进行练习,提高熟练度。
反复演练
通过多次重复演练同一招式,加深肌肉记忆,提高动作流 畅度。
跟随音乐
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太极练习,有助于掌握节奏和韵律。
2024/1/26
发展
太极经过历代武术家的不 断实践和完善,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内外兼修、刚柔 相济的武术拳种。
流派
太极流派众多,主要有陈 、杨、武、吴、孙等五大 流派,各具特色。
4
太极的基本理念
阴阳平衡
太极强调阴阳平衡,通过 调节呼吸、意念和动作, 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 态。
2024/1/26
以柔克刚
,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化解与发放
当受到对方攻击时,运用太极的 化劲技巧将对方的力量化解掉, 并通过发放的方式将对方击出。
借力打力
借助对方的力量来攻击对方,使 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打击。
2024/1/26
9
招式组合与运用
招式组合
将多个基本招式组合在一起,形成连 贯的攻防动作,提高实战效果。
招式变化
战术运用
调心
太极注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通过冥想和意识调节来放松心灵。
13
太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减轻压力
太极的冥想和呼吸练习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提高情绪稳定性。
改善睡眠
太极的练习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自信心
太极的练习需要耐心和毅力,随着技能的提高, 个人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太极
❖ 汉儒郑玄作《周易注》:“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 气”。“太极”一方面为最高至当之理,即所谓 “极中之道”;一方面又为天地未判之前混一之元 气,即所谓“淳和未分之气”。其符号,最初为 “一”,天地万物,皆源于此。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一”云:“惟初太极, 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何谓太极
❖ 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 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 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 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散 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朱熹 也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 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 物,只是一个理而已”。朱熹的“太极”、“理” 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 的概念。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 万物的根柢和枢纽,决定一切并派生一切。
何为太极
❖ 宋代周敦颐继承了《周易》关于太极的观念:“无 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 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 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 极也。”
❖ “极”者,宇宙万有之终极,亦即“绝对”。至于 无极和太极的关系,古代先哲们争论不休,现在一 般认为“无极与太极乃一体之二名”;“谓之太极, 所以表示其为究竟至极之体;谓之无极,所以表示 其无穷无际无形无状。”
何谓太极
❖ 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 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 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王夫之《张 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 谓太极也。”
❖ 清代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医宗金鉴》:“无极 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 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 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太极与道
❖ 《周易》系辞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 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 道鲜矣!
太极拳
太极拳
❖ “太极”和武术发生直接联系,始于清代王宗岳所 著《太极拳论》。文章一开始就说:“太极者,无 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 则合。”这是大家公认的关于太极拳理论最早的, 也是最经典的著作。《太极拳论》自清咸丰二年 (1852年)河北永年县人武雾宇在河南舞阳盐店偶然 发现至今,一百多年间指导着太极拳练习者的技术 实践和理论发展。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其思想来 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甚至语言文字上也保 留了从《太极图说》脱化而来的痕迹。
太极与养生
蔺志华 zhihualin12@
何谓太极
何谓太极
❖ 《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四象生八卦”。
❖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即是太初、太一也。”这里的“太极”是派生万物 的本原。大意是说原始混沌之气运动而生出阴阳, 由阴阳而生出四时,由四时而生出天地雷风水火山 泽等八种自然现象,也就是乾坤震巽坎离良兑八卦。 由八卦而推演出宇宙间万事万物。所以说中国古人 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
太极拳
❖ 虽然太极“只有理论意 义”,但在关于太极拳 的论著中对太极的观念 仍时有所见。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太极元气 论; 心为太极。
太极拳:太极元气论
❖ 元气是指天地未分之前混一的气。汉王充在《论衡》 中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宋张载在《正蒙》 中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所以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为此王宗岳在《十三势 歌》中说:“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王宗岳还说“腹内松静气腾然”。武禹襄说“以气 运身,务顺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类论述极多。
太极拳
❖ 《易·系辞上》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天生神 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知祟礼 卑,崇效天,卑法地”。效天法地是中国古人处理 许多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是“天人合一”思想的 一种体现。太极是原始的混沌之气,是万物之本原。 从效天法地的思想方法来看,以天地未分之前的混 沌之气的“太极”来命名拳,深有寓此拳至高至大、 包罗万象之意。
❖ 三国吴人虞翻《周易注》:“太极,太一 也。”“此皆太极之初义”。老子言:“道生一, 一生二。”
何谓太极
❖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 ❖ 认为《周易》就是论说阴阳变化之理的书,此语切
中要害。而在《易传》中提出太极的观念,太极和 阴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吕绍纲说:“太极是什 么?”“太极就是一,是大一,绝对的一,整体的一, 没有二的一”;“它是《周易》关于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 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又释“无极而太极”: “太极云者,合天地万物之理而一名之耳。以其无 器与形,而天地万物之理,无不在是,故曰,无极 而太极;以其具天地万物之理,而无器与形,故曰: 太极本无极。”是以“无极”形容无器形;“太极” 指天地人物之终极原理。此终极原理落于天地人物, 则天地人物各有其极。
太极拳
❖ 王宗岳《太极拳释名》:“太极拳,一名‘长拳, 又名‘十三势’。” 自王宗岳的拳谱见于世以后, 太极拳之名才为世人所知。王宗岳在《太极拳释名》 中解释十三势时说:“棚、履、挤、按,即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即乾、坤、 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 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 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正因如此,才使得太 极拳的十三势得行于世,并由此而产生了包括八门 五步在内的、围绕十三势的一系列理论。
太极拳
❖ 在以后间或有研究者提出一些解释,而沈寿 则认为:“古人主取‘取象与天’,以及运 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帮助认识事物。所以用 ‘太极’作为拳路名称,即是‘取象与天,, 也包含着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具体应用 于拳术领域。沈先生的这段论述虽然简略, 但说明了以太极命名拳的原因,也涉及到太 极和阴阳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