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的甄别及其利用

合集下载

网络信息辨真伪

网络信息辨真伪

社交媒体的信息来源:用户发布、转 发、评论、分享等。
社交媒体的信息真实性:由于信息来源 多样,真实性难以保证,需要仔细辨别。
新闻网站
1
2
权威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等, 专业新闻网站:如财经网、科技网等,
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新闻报道
3
地方新闻网站:如北京日报、上海东 方网等,报道本地新闻和资讯
核实作者身份:查看作者身份、背景、 0 2 专业领域等信息
检查信息来源:查看信息来源是否可靠, 0 3 如政府机构、专业研究机构等
交叉验证:通过多个渠道、多个信息来 0 4 源进行交叉验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4
网络信息辨真 伪的重要性
防止虚假信息传播
维护网络安全
网络信息辨真伪是维护网络安 全的重要手段
论坛、博客、贴吧 等社区平台
4
社交媒体:如微博、 1 微信、抖音等
新闻网站:如新浪、 2 搜息辨真 伪技巧
交叉验证
01
查找多个来源的信息, 对比核实
02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查看是否有权威来源
03
关注信息的发布时间, 判断是否过时
04
关注信息的来源,判断 是否可靠
信息来源:判断信息 来源的可靠性,如权 威媒体、政府机构等
信息时间:关注信息 的发布时间,判断信 息的时效性
信息内容:分析信息 内容的逻辑性、合理 性和准确性
信息传播:观察信息 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判断信息的影响力
信息传播途径
线下传播,如口口 相传、纸质文件等
6
电子邮件、即时通 讯工具等通信方式 5
官方渠道:政 府、权威机构、 专业媒体等发 布的信息
信息来源的权 威性:权威来 源的信息可能 更可靠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识别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识别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识别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获取渠道日益丰富。

然而,其中既包含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也夹杂着大量的虚假、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信息。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如何准确辨识和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识别和辨别方法。

一、了解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如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博客等。

我们应该重视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并加以辨别。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应该选择权威的媒体机构或官方发布的消息,而不要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也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它们可能是个人主观观点或者不准确的传闻。

二、评估信息的客观性和客观度在信息搜索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估。

客观的信息应该站在事实的基础上,而非主观观点或夸大事实。

如果某篇文章或新闻过于主观,或者存在明显的夸大成分,那么我们应该对其持怀疑态度,寻找更多的来源进行核实。

三、善用搜索引擎和专业工具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搜索引擎和专业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例如,谷歌学术可以检索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百度指数可以统计关键词的热度和影响力。

在搜索信息时,我们应该善用这些工具,并结合多个不同的来源进行交叉验证,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以便更好地分辨信息的真伪。

我们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证据、对比不同的观点,并思考信息的可信度和合理性。

只有通过思考和辨别,我们才能进行真正的信息识别和筛选,避免被误导或欺骗。

五、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识别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综合素养的体现。

我们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搜索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评估能力等。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信息识别和辨别能力,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获取到有用的、准确的信息。

网络信息真实性鉴定方法

网络信息真实性鉴定方法

网络信息真实性鉴定方法网络信息真实性鉴定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同时也存在着虚假信息的泛滥问题。

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人们需要学会进行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鉴定。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信息真实性鉴定方法。

首先,查证源头。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查证信息的源头得到初步判断。

我们应该追溯信息的来源是哪个网站、哪个媒体或者是哪个个人。

对于大型权威媒体的网站,其发布的信息一般都是经过严谨审核和把关的,可以较为可信。

而对于一些小型网站以及个人发布的信息,则需要我们更加谨慎的对待。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查证他们的发布目的和动机,以判断是否存在利益驱动和谎言渲染等情况。

其次,辨别语言特点。

真实的网络信息往往有一定的语言特点,可以通过辨别语言特点进行真伪鉴别。

比如,网络信息中是否存在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以及措辞不当等,这些都是虚假信息常见的特点。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留意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否过于情绪化,是否存在夸大其词、激起不合理情绪等等。

真实的网络信息往往会保持客观客观理性的态度,提供详实的事实依据。

再次,查找背景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人物或事件的背景资料来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比如,对于某个新闻事件或者某个人物的报道,我们可以查找其历史信息、相关报道、其他媒体的报道等来进行比对。

如果不同媒体、不同来源的报道信息基本一致,那么可以初步判定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较高。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查询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认知。

最后,运用自身经验和常识判断。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自身的经验和常识来进行网络信息真实性的判断。

大部分虚假信息都违背了常识和逻辑,我们可以通过我们自身对于某个事件的判断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如果某个信息和我们的常识相适应且符合事实逻辑,那么可以认为这个信息的真实性较高。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身经验和常识也可能受到主观认知和误导,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的判断方法来进行确认。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真实性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查证源头、辨别语言特点、查找背景资料和运用自身经验和常识判断。

网络信息的真假辨别

网络信息的真假辨别

网络信息的真假辨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社交方式。

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大量虚假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会误导我们的思路,让我们产生错误的判断。

为了更好的辨别真假信息,我们需要学会以下几个方法:一、辨别信息来源真假信息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在我们获取信息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这个网站或信息的提供者是谁,这个人或组织本身是否可靠。

如果是官方的政府网站、大型媒体网站或者知名学术机构网站提供的信息,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可信的。

相反,如果是一些个人博客、微信朋友圈、论坛帖子等非官方媒体,就需要我们谨慎对待了。

二、核实信息内容其次,在我们获取信息时要看看内容是否真实可信。

虚假信息往往夸张、极端,或者通过利用人们的情绪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我们要细心、耐心看完整个信息,对于一些没有明确证据的言论,不轻信、不贸然判断。

三、查证相关数据我们要查找相关资料相互印证,通过搜索引擎、百度百科等获取更多信息,从不同预期排除错误信息,选择多家媒体报道、发言内容再比较核实,可以避免受到单一信息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骗子可能利用假信息和造假数据来让我们上当,所以我们需要反复查证和核实。

四、理性分析信息最后,我们需要在去判断信息是否真假的同时,看看对于自己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一个信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我们可以选择不加以关注;如果一个信息对我们所处的领域有实际影响,我们需要对这个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去辨别真假。

网络信息的真假辨别不仅需要技巧,更是需要我们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们需要学习基础认知,提高我们的信息素养,遵循科学思维的原则,并且不断的修炼自己。

当我们能够辨别真假信息,我们的判断能力将更加准确,生活将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

提高判断网络信息真伪能力

提高判断网络信息真伪能力

提高判断网络信息真伪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信息,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不被虚假信息所蒙骗,提高判断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判断网络信息真伪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接触网络信息时,我们应该习惯性地质疑和思考,不轻易相信和传播信息。

要注意信息来源,查看发布者的背景和信誉,对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事实验证。

二、重视信息验证在接收到一条新的消息或者新闻时,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信息验证。

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对同一信息进行比较和验证,查阅权威媒体和专业机构的报道,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反馈。

同时,利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信息,查找相关的报道和评论,以便全面了解该信息的真实性。

三、学习网络信息评估技巧评估网络信息的真伪需要一定的技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查看发布时间和来源:信息的发布时间和来源可以反映信息的可信度。

一些虚假信息可能发布时间较近,来源也不明确。

2.确认多方报道:通过查看多个权威媒体和专业机构的报道,可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观察信息内容和语言风格:仔细观察信息的内容和语言风格,是否存在夸张和夸大的成分。

一些虚假信息通常会使用夸张的语言和图片来吸引眼球。

4.了解发布者背景和信誉:通过查看发布者的资质和信誉,可以初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四、提高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是指通过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技能,提高在网络环境中获取、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只有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才能更好地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网络素养培训课程、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或自学,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信息检索技巧等,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水平。

五、积极参与网络社区积极参与网络社区可以获得更多的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人对某一信息的看法和评价。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讨论,获取更多角度和信息,从而更好地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

信息的甄别与使用

信息的甄别与使用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教学设计单元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子课题:信息的甄别与使用第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具: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1、知识目标:1.掌握文件的命名规则并能灵活运用为文件合理命名。

2.掌握根据需要建立子文件夹,运用不同的标准对文件进行归类。

3.学会查看信息存储空间以及文件的大小,会使用工具软件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信息甄别的重要性,对获取的信息不盲从,具有甄别信息的意识.2.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评价信息,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

3.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合理地引用他人地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甄别的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的合理管理。

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出示三只小猪Flash。

首先我们大家来欣赏一个Flash小故事,师:是什么原因使得第一只小猪落入狼口?师总结:一句话来说就是第一只小猪没有甄别信息的真伪,被狡猾的狼散播的虚假信息欺骗,送了自己的命。

师:为什么第二只小猪也没有逃脱被凶残的狼吃掉的下场呢?师:第三只小猪又依靠什么成功地打败了狡猾、凶残的狼呢?师总结:我们说信息决定胜负。

第三只小猪通过甄别获取权威准确的信息并为“它”所用,最终逃离了狼口。

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生:没有获得有关狼的真实信息。

轻信了狼博客上的内容。

和狼在QQ上聊天被狼欺骗了生:它搜索了“狼”以后,获取的信息太多,还没有得出有关狼的结论,就被狼吃掉了。

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从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但是注意要掌握好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效率。

生:它从网上了解了有关狼的真实信息。

它利用了从网上获得的天气预报制定了对狼的防御方案。

信息甄别的方法

信息甄别的方法

信息甄别的方法咱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着,就像在信息的大海洋里游泳,那这里面有真有假,可不得好好甄别嘛。

一、来源很重要。

有些信息来源一看就不靠谱。

比如说那种标题特别夸张,像“震惊!不看这个你就会倒霉一辈子”这种,大概率是为了博眼球乱写的。

咱得看那些比较权威的来源呀,像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或者一些知名的大媒体。

就好比你想知道健康知识,那专业的医学网站或者大医院发布的就比较可信。

要是你从一个不知道哪冒出来的小网页看到说吃某种草能治百病,可别轻易信,那可能是骗人的呢。

二、看逻辑通不通。

靠谱的信息逻辑得顺溜。

要是一个消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言不搭后语的,那肯定有问题。

比如说有人说某个东西特别好,但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光在那夸,没有一点实际的论据支持。

像说某个新出的手机超级厉害,但是不说性能、配置啥的,就一直说用了就知道好,这就很可疑啦。

真正有用的信息会把事情的因果关系、来龙去脉都讲清楚的。

三、对比不同说法。

这就好比你买东西要货比三家一样。

对于一个信息,咱多找几个地方看看。

比如有个新闻事件,你不能只看一家媒体的报道。

不同的媒体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报道,但是如果一个说这个事是这样,另一个说完全相反,那这里面肯定有一方是有点问题的。

或者你想了解一个产品,看看不同的用户评价,要是大部分人都说好,只有一小撮人说不好,而且那一小撮人说得还很含糊,那可能这个产品还是比较靠谱的。

四、常识判断。

很多时候,咱的常识能帮大忙。

如果有个信息和咱们平常知道的常识相悖得厉害,那可得小心了。

比如说有人说水在1000度才沸腾,咱学过物理都知道这肯定不对呀。

还有那些说一夜暴富的方法,什么投一点点钱就能赚几百万的,要是真有这么好的事,那大家都不用辛辛苦苦工作啦。

所以呀,用咱的常识去过滤一下信息,能把很多假消息筛出去呢。

总之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咱得多长个心眼,用这些小方法把真信息找出来,可别被那些假消息忽悠得晕头转向啦。

如何分辨真假网络信息

如何分辨真假网络信息

如何分辨真假网络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但同时也面临着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

虚假信息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困扰,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如何分辨真假网络信息,已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

一、注意信息来源首先,我们要关注信息的来源。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来源繁多,很多信息来源并不可信。

因此,我们要注意查看信息的出处,尽可能从正规的、可信的媒体或官方网站获取信息。

这样的信息准确性更高,可信度更可靠。

二、留意信息发布的时间信息发布的时间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虚假信息往往会提前或滞后于真实信息发布。

有时,虚假信息发布时间很靠前,有可能是为了制造恐慌,引起公众的关注。

还有可能是,在真实事件发生之前,黄牛或其他人先发布了虚假信息炒作。

因此,我们要注意留意信息发布的时间,与相关时间节点相比较。

三、辨别信息的可信性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可能会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会有某些不同之处。

针对这些不同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从而辨别信息的可信性。

其中包括:1. 文字描述:我们可以从文字的语言表达、用词选择、措辞等方面来判断信息的可信性。

真实信息往往会用相对严谨的语言描述,而虚假信息则往往会用夸张、渲染的语言进行描述,以达到更大的效果。

此外,虚假信息常常会有大量语法错误、句子不通等问题。

2. 图片和视频:我们可以从图片和视频的真实性、清晰度、来源等方面来判断信息的可信性。

虚假信息中的图片和视频往往会经过制作,有可能是建立在不同背景、别的场景和人物等情况下改变的。

此外,虚假图片和视频的来源也往往是不可靠或难以查证的。

3. 声音和音频:我们可以从声音的真实性、来源、语调、气氛等方面来判断信息的可信性。

虚假信息的声音和音频往往会有剪辑、修改等手段,以达到更大的效果。

此外,虚假信息的声音和音频也可能会有不真实的气氛、音效等,以煽动情绪。

针对这些关键点,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比较和推断,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信息的甄别及其利用
龙弘洋
(信息管理系2010级2班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网络信息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网络信息资源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的方法及对有价值信息进行有效利用的方法,以追求使网络信息价值最大化为主线,为中国的网络信息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网络信息;价值;甄别方法;利用方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信息的定义及其主要表现方式
1.2 网络信息
1.2.1 网络技术与信息的关系
1.2.2 网络信息的定义
1.2.3 网络信息的特点
1.2.4 从价值角度将其分为三类
1.2.5网络信息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第二章对网络信息的甄别
2.1 对网络信息甄别的目的及意义
2.2 甄别方法
2.2.1 追本溯源式甄别
2.2.2 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
2.2.3 滚动甄别法
2.2.4 公众意见收集及统计
2.2.5 权威机构实践证明
第三章对网络信息的利用
3.1 利用的目的
3.2 利用的方向
3.3 利用的方法
3.3.1 建立安全的数据库
3.3.2 信息的压缩
3.3.3 信息的加工
第四章主要结论及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1 结论
4.2 网格信息甄别及利用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1.1 信息的定义及表现方式
在本文中,信息作为一个社会概念,其可以界定为由客观存在物发出的能被人类所接受和理解的各种可确定的信息,其实质是物质、能量的标示。

笔者在本文中以信息的传播载体的性质来划分信息的表现方式。

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实体表现媒介,二是虚拟表现媒介。

实体表现方式依靠具体事物作为信息的媒介,如书籍、壁画等,虚拟表现方式则依靠能量为媒介来表现信息,如光信号、声音、手势等。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看虚拟媒介比实体媒介更为高级,其容量和灵活程度远比后者大,但也存在安全系数低等弱点。

网络信息就是主要依靠虚拟表现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其内容又可以转化为以实体表现媒介为载体的信息。

1.2 网络信息
1.2.1 网络技术与信息的关系
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后得到的信息被称为网络信息。

所以,网络信息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信息的量的极速膨胀,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便能承载更重的信息处理任务;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加快了信息的分解,加工与共享,扩充了信息。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与信息之间相互促进,并
由此推动了网络信息的发展。

1.2.2网络信息的定义
网络信息,又可以被称为网络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中一种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以信息为主要对象的可以用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

1.2.3 网络信息的特点
网络信息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储存性。

网络信息可以作为数字或虚拟信息进行储存,或可以转化为实体信号(如书籍、图案)进行储存记录。

(2)可处理性。

利用计算机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工和压缩。

(3)可传递性。

网络信息可通过网络进行即时传送,可供人类共享。

(4)可传换性。

利用光、电、磁等技术可使信号在实体媒介和虚拟媒介中相互转换。

(5)多元性。

网络信息因其以网络为信息传输方式和来源而具有多元性。

1.2.4 从价值角度将其分为三类。

网络信息中包括具有现实价值的网络信息,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无意义的网络信息。

有现实价值的网络信息或具有潜在价值的网络信息都能满足当
时或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无意义的网络信息,则因其具有不可分辨性或虚假性而不可被利用。

1.2.5网络信息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1)网络信息已成为市场经济调控、公共管理、政府决策和大众对文化的选择等社会活动的主要依据。

(2)网络信息的利用仅局限于共享和储存,未能充分将其最大价值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3)网络信息在甄别和利用中被泄露,从而丧失价值。

第二章对网络信息的甄别
2.1 对网络信息甄别的目的及意义
能满足需求的网络信息具有使用价值,甄别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符合不同需求的不同网络信息。

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多元性,在对网络信息处理和储存前,就必需对不同信息进行甄别。

甄别的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1)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减少因误用信息而造成的内耗。

(2)节约信息储存空间,扩大有价值信息的储存量。

(3)提高网络信息的传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2.2 甄别方法
2.2.1 追本溯源式甄别
这种方法针对检查的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真实的信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对决策与计划有参考价值。

而网络信息中,具有真实性的信息往往与其现实来源相符合。

所以,甄别真实信息的基本方法是追本溯源法,从信息源来证明信息的真实性。

2.2.2 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
针对失去或模糊了本源的网络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同一信息的不同来源来甄别信息。

比较同一信息不同来源的方法要具有以下三个原则:
(1)就近原则。

以近期的科学性研究成果为来源的网络信息优先选择。

(2)从众原则。

即以某一来源为主要的说法或受大多数公众认可并被多数人使用的,优先选择。

(3)合理原则。

即通过严谨的的逻辑推理来考查不同来源的合理性,以此确定信息的可靠性。

2.2.3 滚动甄别法
即遵循“甄别——利用——再甄别——再利用”这一流程,反复甄别同一网络信息,以利用的成效为甄别依据,不断发掘信息的价值。

2.2.4 公众意见收集及统计
针对一些复杂的无源信息,可以通过提高网络信息的自由度和开放度,提供公众对信息自由编辑的平台,记录编辑的历史变化,同此收集公众对同一信息的意见,从而进行统计,得出信息的最有可能的形态,从而近似地还原某一网络信息真实面目。

2.2.5 权威机构实践证明
针对需要强大财力、物力来甄别的信息,我们采取权威机构实践证明法。

依靠权威机构的资源与实力,来甄别网络信息,但权威观点的形成过程必须有程序地公开,以经得起理性的推敲。

第三章对网络信息的利用
3.1 利用的目的
将网络信息中的价值成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网络信息利用的目的。

3.2 利用的方向
从对社会影响的角度分类,网络信息的利用方向可分为公益式利用和赢利式利用。

公益式利用网络信息侧重于对网络信息的公开和普及,注重对信息的压缩。

赢利式利用网络信息则侧重对网络信息的加工和加密,以获取信息的独特价值。

3.3 利用方法
3.3.1 建立安全的数据库
安全的数据库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价值不变质。

丧失了安全的网络信息,极易被歪曲与盗窃,从而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综合物理安全方案、辐射安全方案、计算机安全方案和网络安全方案,在信息输入、输出、用户终端、访问系统和系统连接中构建全面的、有层次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由这种安全系统构架的信息数据库,是安全利用网络信息的基础性设施。

3.3.2 信息的压缩
庞大的网络信息在压缩后具有易用性,有实用价值,是面向公众化社会的一种信息利用方法。

通过提取、剪切来简化信息,缩小占有空间,是压缩信息法。

3.3.3 信息的加工
以科学研究、公众意见为依据,对已有信息进行有逻辑地加工、整合,对网络信息进行增值化加工或定向加工,使网络信息的适用于不同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的最大价值。

第四章主要结论及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1 主要结论
网络信息的价值,主要通过甄别来发现,其利用需要建立安全的信息库和加工体系。

4.2 网络信息甄别及利用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甄别和利用中,如何保证私有信息能安全地发挥价值,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柴欣,史巧硕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②熊平,主编《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
③香农《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
④香农《A Mathern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2010-1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