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示例,讲解气体制备实验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
4.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气体制备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气体制备方法,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讨论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如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熟悉各种气体的制备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气体的收集和检验方法。此外,我还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4.教学策略:本案例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案例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气体制备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对待实验操作要有严谨、细致的态度。
3.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爱环境的情怀,关注气体制备实验对环境的影响。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针对气体制备实验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气体制备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任务。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确定实验步骤、方法和安全措施。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想法,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实验的共性规律,如反应条件、气体性质等。
5.作业小结与实践应用: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通过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和活动,我期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4.通过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为主题,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设计一系列实用性强、知识深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甲烷等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

3.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

4. 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

5. 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气体收集装置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反应条件的控制。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制备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2)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4)讲解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5)讲解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原理及方法,演示实验操作。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气体的原理。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和甲烷。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和气体的收集。

5.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案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案

复习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2)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1)主要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共同总结方法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严谨的探讨设计方法。

(2)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重点: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

难点:常见气体制取的方法综合应用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讲述、提问复习过程:引入: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常见的气体?一、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提问)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解析)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考虑:二、常见气体(O2、CO2、H2)的实验室制法(投影)回忆复习O2、CO2、H2 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练习典例精练:例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性质。

请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加热②装药品并固定试管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 ___。

(4)利用F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再加,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________,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课堂提问: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
6.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施个性化辅导,关注他们的成长。通过课后辅导、学习小组等形式,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解答疑惑。
2.问题引导: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我们需要制备这些气体?
-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备出来的?
-气体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详细讲解气体制备的原理、方法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制备原理:以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为例,讲解它们的制备原理,如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包括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进行气体收集、净化和性质检验。
3.掌握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氧化性等,并了解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实验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体制备过程。
-视频展示:播放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技巧。
-动画演示: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反应过程。
5.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能够理解气体制备过程中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气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判断;(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2)试剂:稀盐酸、大理石、锌、稀硫酸等。

2. 教学资源:(1)气体制备实验操作视频;(2)常见气体性质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2. 知识梳理:(1)介绍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的制备方法;(2)分析各种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3)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常见气体制备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4. 小组讨论:(1)探讨气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问;(2)交流实验操作心得;(3)提出改进实验方案。

5. 问题解决:(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气体性质;(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2)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鼓励优秀学生分享经验。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及结论;2. 复习气体制备方法,绘制气体制备流程图;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气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判断。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教学难点:1.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的选用。

2. 实验室仪器的正确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水槽、气压瓶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盐酸、碳酸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性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吗?二、教学气体的制取方法(15分钟)1. 氧气:a.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2. 二氧化碳:a. 讲解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3. 氢气:a. 讲解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三、教学气体的收集方法(15分钟)1. 排水法:a. 讲解排水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2. 向上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3. 向下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下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

2.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析讨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常见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4.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气体制备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双氧水、稀盐酸等。

3. 教学课件: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习题集:相关气体制备实验的练习题。

注意:本教案为一、二、三、四、五章节的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完善后续章节。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提前布置实验室,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齐全。

2. 教学阶段:a.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c.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气体制备实验的关键步骤。

d. 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a.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b.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
(2)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主要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共同总结方法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严谨的探讨设计方法。

(2)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重点: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

难点:常见气体制取的方法综合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讲述、提问
复习过程:
引入: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常见的气体?
一、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提问)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解析)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考虑:
二、常见气体(O2、CO2、H2)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回忆复习O2、CO2、H2 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练习
典例精练:例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性质。

请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加热
②装药品并固定试管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
中取出。

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 ___。

(4)利用F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再加,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________,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已知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如果在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填序号)。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填序号)。

A. 固体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生石灰
四、中考试题
(2015·新)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
(2)马明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马明同学观察到装置F中的水变为红色,这是因为
的缘故。

为了防止实验过程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4)若马明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填管口字母)。

(5)装置A和C还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较,A装置的优点是:。

(2016新疆)某中学开展化学实验考查,考查内容由学生抽签决定,买买提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实验台上为他准备的药品有: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高锰酸钾固体、氯酸钾固体、二氧化猛粉末、大理石颗粒,实验台上还准备了下列仪器:
请根据药品和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B的名称为,F的名称为。

(2)买买提同学制取的气体是,选用组装发生装置的仪器是(填字母编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利用上述发生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制取其他常见气体,请你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作业设计:1、识记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O
2、CO2 、H2的原理:
MnO2MnO2
2 H2O2 ===== 2 H2O+ O2 ↑2KMnO4△
===K2Mn04 + MnO2 + O2 ↑2KClO3=== 2KCl + 3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Zn + H2SO4==ZnSO4+H2↑
2、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考虑的因素:
①原料及反应原理:
②气体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基本类型:(1)固—固加热型(2)固—液不加热型
③气体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基本类型:(1)排水法(2)向上排空气法(3)向下排空气法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