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加工的原理要求关键工艺原理工艺要点与产品配方原则修订稿

合集下载

第二章-果蔬加工技术-蔬菜腌制

第二章-果蔬加工技术-蔬菜腌制

表 2 水分活度与食盐含量之间关系
食盐(%) 0.87 1.72 3.43 9.38 14.2 19.1 23.1
Aw
0.995 0.990 0.980 0.940 0.900 0.850 0.800
4、抗氧化作用
食盐溶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抑制好 氧微生物的活动,对防止腌制品的氧 化具有一定作用。
(二)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韩国泡菜:奥运造就的灰姑娘童话
韩国泡菜:奥运造就的灰姑娘童话 “泡菜妈妈”韩晶慧被政府推为文化名人之一。
韩国泡菜的年出口额已经达到1亿美元。海外分厂 的销售额不计算在内。
韩国泡菜迈出国门的第一步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 —“泡菜妈妈”韩晶惠当年专门走进奥运村做宣传,借 助奥运盛会的契机,将韩国泡菜卖到全世界111个国家 和地区,实现了泡菜的“奥运营销”。
对其进行全植株的高效利用。使原料各部分 所含有的有用成分都能被充分合理地利用。
绿素(绿色褪去);可暂时保持绿色。
☞ 井水或澄清的石灰水浸泡 能保持绿色,并使制品具有较好
的脆性。原因:硬水或石灰水中的钙离子不仅能置换叶绿素中 的镁离子,使其变成叶绿素钙,而且还能中和蔬菜中的酸分, 使腌制时介质的pH由酸性变成中性或微碱性,绿色保持不变。
(4)保持脆性: ★ 不选用过熟的原料; ★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 ★井水或加钙水浸泡,也可直接加入腌渍

蔬 ☞食盐浓度高,间或加用香料,乳酸发酵
食 品
轻微。由于盐分高,通常感觉不出酸味。
工 (1)咸菜类 艺
学 (2)酱菜类
(1)咸菜类:
只进行腌渍,根据菜体与菜卤是否分开的情况分 为: ★湿 态:制成后,菜与菜卤不分开,如腌雪里蕻、 盐渍黄瓜、盐渍白菜等。 ★半干态:蔬菜以不同的方式脱水后,再经腌制 成不含菜卤的制品,如榨菜、冬菜、萝卜干等。 ★干 态:蔬菜以反复晾晒和盐渍的方式脱水加工 而成的含水量较低的蔬菜制品,如梅干菜、干 菜笋等。

泡菜发酵原理和方法

泡菜发酵原理和方法

泡菜,这道随处可见的传统美食,其唯美的酸辣味道与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密不可分。

泡菜的制作过程不仅仅是食材与调料的简单搭配,更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这种自然界中的奇妙变化,古老而神秘,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首先,要了解泡菜的发酵原理,就得从微生物说起。

泡菜发酵主要是依赖于乳酸菌,这些乳酸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在植物的表面。

在泡菜初期,植物叶片上的乳酸菌开始活跃起来,消耗蔬菜中的糖分来生存和繁殖,并产生乳酸。

乳酸的积累渐渐降低了泡菜环境的pH值,即使环境酸化。

在这样的酸性环境下,许多其他微生物难以生存,这样就为乳酸菌创造了一个几乎无竞争对手的环境。

随着发酵的进行,乳酸菌的种群持续增加,乳酸的产生也越来越多,泡菜的风味也因此逐渐形成。

泡菜的味道除了酸之外,还会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和深厚的风味。

这些风味的形成,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不仅仅产生乳酸,还会产生一些其它有机酸,如醋酸和丙酸,以及一系列风味物质,如酯类和醇类。

这些物质和乳酸一起作用,给泡菜带来了复杂而丰富的味道。

除此之外,适当的盐份可以抑制不良微生物的生长,确保发酵过程的良性进行。

泡菜的发酵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传统上,制作泡菜需要洁净的工作环境,新鲜而清洁的原材料,以及恰当的调料比如红辣椒、生姜、蒜等。

制作的第一步通常是将蔬菜如白菜、萝卜等清洗干净,并切割成适合发酵的大小。

然后将蔬菜腌制在含有适量食盐的水中,通过腌制,一方面去除了蔬菜中的一部分水分,另一方面也为乳酸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与此同时,盐分还能够限制不良菌群的生长,保障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腌制后的蔬菜会和其他调味料一起装入坛子中,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确保蔬菜被充分盖在调料液下面,隔绝空气,防止有氧微生物的生长,特别是避免霉菌的繁殖。

接着就是存放和等待,泡菜发酵的时间根据季节和温度有所不同,一般在秋冬季节温度较低,发酵时间会相对长一些,而在春夏季节温度较高,发酵时间则会缩短。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3篇)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泡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体验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成的食品。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乳酸菌发酵,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从而产生独特的酸味和香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 盐;- 糖;- 酱油;- 香辛料(如辣椒、大蒜、生姜等);- 清水。

2. 实验设备:- 刀具;- 搅拌碗;- 泡菜坛;- 电子秤;- 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洗净,切成条状或片状。

2. 盐水浸泡:将切好的蔬菜放入搅拌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使蔬菜充分吸收盐水。

3. 搅拌均匀:将浸泡好的蔬菜放入泡菜坛中,加入适量的糖、酱油和香辛料,搅拌均匀。

4. 装坛:将搅拌好的蔬菜和调料装入泡菜坛中,注意坛口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气体逸出。

5. 密封坛口:用干净的布或塑料膜将泡菜坛口密封,防止外界细菌侵入。

6.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在室温下发酵,一般需7-15天,期间注意观察泡菜的变化。

7. 成品检验:发酵完成后,打开泡菜坛,检查泡菜的色泽、口感和气味,确保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品外观:泡菜色泽鲜亮,呈淡黄色或浅绿色。

2. 成品口感:泡菜口感脆嫩,酸甜适中,略带辣味。

3. 成品气味: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和香气,诱人食欲。

4. 成品营养成分:泡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制作了泡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泡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七、注意事项1. 在制作泡菜时,要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蔬菜,以保证成品质量。

2. 盐水浸泡时要充分搅拌,使蔬菜充分吸收盐水。

泡菜的制作工艺及关键

泡菜的制作工艺及关键

泡菜的制作工艺及关键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后制成的酸味食品,以其酸爽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泡菜的历史、传统制作方法以及现代改进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泡菜的制作工艺。

一、泡菜的历史泡菜起源于中国的周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泡菜是作为防腐剂使用的,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掌握制盐技术,无法长期保存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泡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食品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口感,还具有营养保健作用。

二、传统制作方法泡菜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主要原料包括蔬菜、盐、水、醋和糖等。

其中,蔬菜的选择是制作泡菜的关键,一般以质地脆嫩、纤维较少的蔬菜为宜。

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将蔬菜洗净切块,加入适量的盐拌匀腌制,待蔬菜出水后挤干水分,再加入糖、醋等调味料拌匀,最后放入密封容器中发酵。

三、现代改进方法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泡菜的制作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现代泡菜制作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使泡菜的制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更加营养、健康。

例如,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有益菌种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以增加泡菜的益生菌含量,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平衡。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添加剂如红枣、枸杞、蜂蜜等来调味,使泡菜的营养价值更加丰富。

四、制作关键1、选用新鲜的蔬菜:制作泡菜的蔬菜应该质地脆嫩、新鲜,这样才能保证泡菜的质量和口感。

2、控制盐的用量:盐是制作泡菜的重要辅料,适量的盐可以促进蔬菜出水,同时也能抑制杂菌的生长。

但是盐的用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泡菜过于咸涩。

3、掌握发酵时间:发酵时间是影响泡菜口感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发酵时间过短,会导致泡菜口感清淡,发酵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泡菜过度发酵而变酸。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合适的发酵时间。

4、调味料的使用:调味料的使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而定,但是需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调味料,以免掩盖了泡菜本身的酸爽口感。

五、总结泡菜是一种具有独特口感和营养价值的食品,其制作工艺简单易学,但是需要注意选用新鲜的蔬菜、控制盐的用量、掌握发酵时间和调味料的使用等方面。

泡菜加工掌握知识点总结

泡菜加工掌握知识点总结

泡菜加工掌握知识点总结一、原料选择1、蔬菜选择泡菜加工中常用的蔬菜包括白菜、萝卜、小黄瓜等,一般选择比较新鲜、外观完整的蔬菜作为原料。

2、盐的选择在泡菜加工中,盐是必不可少的原料,盐的选择应该选择不含碘、防腐剂的食用盐。

3、调味料泡菜的调味料包括大葱、姜、大蒜、辣椒粉、花椒粉、豆瓣酱等,选择适量、质量合格的调味料是非常重要的。

二、发酵过程1、发酵条件泡菜的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般在15-20摄氏度、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下发酵,保持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

2、酵母和乳酸菌的选择酵母和乳酸菌是泡菜发酵的主要微生物,选择合适的酵母和乳酸菌菌种,并掌握好发酵条件和时间,可以有效地促进泡菜的发酵过程。

三、加工工艺1、清洗处理将蔬菜放入清水中泡洗,去除表面泥沙和杂质,然后沥干水分。

2、切割处理将清洗干净的蔬菜切成合适的块状或片状,直径一般在3-5厘米左右,以利于盐的渗透和发酵。

3、调味处理在蔬菜中加入适量的盐和调味料,调好比例,使得蔬菜均匀受盐和调味料的覆盖。

4、压塑处理用适量的力将蔬菜压实,以利于蔬菜水分的释放和充分的发酵。

5、装罐封口将处理好的蔬菜装入发酵罐中,加盖封口,确保罐内无氧气进入,保证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

6、发酵陈放发酵后的泡菜需要进行一定的静置陈放,保持适当的环境条件,待风味、色泽、质地均达到要求后,即可出售或食用。

四、储存条件1、温度泡菜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条件,通常在4-10摄氏度之间,避免暴晒、潮湿等情况对泡菜的影响。

2、防腐储存过程中,要避免泡菜受到污染、虫害等问题,保持罐口的密封性和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使用一定的食品防腐剂来延长泡菜的保存期限。

以上就是泡菜加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泡菜加工,制作出口感鲜美、质地酥脆、风味独特的泡菜产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泡菜工厂化生产

泡菜工厂化生产

出口泡菜企业规范依据本规范是出口泡菜生产企业在生产、包装及储运等过程中,有关人员、车间、设施和设备的设置,以及产品的安全卫生、工艺及品质管理等方面均符合良好条件的专业指南。

通过运用“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预防泡菜在不卫生和可能引起污染或恶劣的环境下生产加工,促进建立健全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确保泡菜符合国家和进口国(地区)的安全卫生质量要求。

本规范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出口泡菜类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以及卫生注册。

三、专门用词定义(一)泡菜产品的定义1 泡菜(英文名称:Kimchi)以新鲜蔬菜(70%以上)为主要原材料,以其他蔬菜(蒜、姜、葱、萝卜等)和调味品为辅料,经盐腌、调味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具有传统风味的酱腌菜。

2 中式泡菜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材料,以其他蔬菜(辣椒、蒜、姜等)和香辛料(花椒、八角等)为辅料,经盐腌、发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具有传统风味的腌渍菜。

二)原材料:指原、配料、食品添加物及包装材料。

1 原料:指泡菜的构成材料,包括主原料、配料及食品添加物。

(1)主原料:指做泡菜的主要构成材料。

(2)配料:指主原料和食品添加物以外的构成成品的次要材料。

(3)食品添加物:指泡菜在加工、调配、包装、运送、贮存等过程中,用以着色、调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稳定品质、促进发酵、增加稠度(或凝固)、增加营养、防止氧化或其它用途而添加或接触于食品的物质。

2.包装材料:包括内包装材料和外包装材料。

(1)内包装材料:指与泡菜直接接触的容器,如罐、塑料袋、复合袋等,材质应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要求,塑料袋或复合袋的内衬材料应是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材料。

(2)外包装材料:指不与泡菜直接接触的外层的包装材料,包括标签、纸箱、罐等。

四、卫生质量方针、目标和卫生质量管理体系(一)企业应制定本企业的卫生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制度,并有效贯彻执行。

泡菜制作的原理与实验流程

泡菜制作的原理与实验流程

泡菜制作的原理与实验流程一、泡菜的原理1. 盐腌泡菜的第一步是盐腌。

盐腌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盐的渗透性和杀菌作用来保护白菜,并尽可能地将水分排出白菜。

盐腌能够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

盐腌还能改变白菜的细胞结构,使其更容易吸收辅料,并形成泡菜微生物群。

一般来说,盐的用量在5%左右,盐腌的时间一般为2~3小时。

2. 漂洗盐腌结束后,需要将白菜进行漂洗。

漂洗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白菜表面的多余盐分和污垢,为后续的发酵和腌料的渗透做准备。

此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漂洗的次数和时间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配料配料是泡菜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也是泡菜品质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泡菜的配料包括蒜泥、姜末、辣椒粉、葱姜和其他调味料。

蒜泥和姜末是泡菜的主要风味成分,辣椒粉则是泡菜的辛辣味的来源。

不同地区的泡菜所用的辣椒粉也有所不同,比如京畿道泡菜用的辣椒粉相对较少,而全罗道的泡菜用的辣椒较多。

4. 发酵泡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发酵。

发酵是泡菜具有酸味和香气的主要原因。

泡菜的发酵是由酶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嗜热菌、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发酵,将泡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转化成乳酸、醋酸、乙醇、酯等有机化合物,产生酸味和香气。

因此,发酵的时间和条件是泡菜品质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泡菜的发酵时间在3~4天左右。

二、泡菜的实验流程实验材料和设备1. 主料:新鲜的白菜(约5~6斤)2. 辅料:海盐、蒜泥、姜末、辣椒粉、葱姜等3. 器具:大盆、刀具、搅拌工具、密封容器等4. 其他:厨房秤、食品保鲜膜等材料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白菜洗净,晾干水分,同时准备好盐、姜末、蒜泥、辣椒粉等辅料。

同时将密封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保持容器的内部干净卫生。

2. 盐腌将准备好的白菜切成块状,将块状白菜依次在每一层撒上盐,约5%的盐量均匀覆盖在白菜上。

腌制时间一般为2~3小时,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白菜过咸。

3. 漂洗经过盐腌后的白菜需要进行漂洗,以去除多余的盐分和污垢。

泡菜的制作工艺(共5篇)

泡菜的制作工艺(共5篇)

泡菜的制作工艺(共5篇)第一篇:泡菜的制作工艺泡菜的制作工艺所需材料:泡菜坛子一个(上边有沿,可装水,坛子的上沿口是装水的,且平常水不能缺,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高粱白酒、花椒、辣椒、大料(就是八角茴香,也叫大茴香)、冰糖、盐。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一、培养泡菜发酵菌(1)首先在冷水里放入一些花椒,适量的盐,然后把水烧开。

水量在坛子容量的10%-20%左右,不要太多。

盐比平时做菜时多放一点,感觉很咸即止。

花椒放大约20到30粒左右,尽量多放些,那样可以泡出很香的菜。

(2)待水完全冷却后,灌入坛子内,然后加一两高粱酒(大坛子可以适当多加)。

其它酒不行,泡菜菌其实就是从高粱酒麹来的,酒也是经常要添加的。

(3)放青椒(是那种长的很结实的深绿色辣椒,很辣,调味用的)、生姜可多放些,增加菜的味道。

而且这两种菜要保持坛子内一直有,它们有提味的作用。

2-3天后可注意仔细观察,看青椒周围是否有气泡形成,开始的时候是一到两个十分细小的气泡,不注意观察几乎看不见。

如果有气泡,哪怕是一个气泡,就说明发酵正常,待青椒完全变黄后,再放2至3天,就成了!(4)泡菜的原汁就这样做好了(泡菜菌培养好了)。

泡菜菌属于厌氧菌,注意坛口的密封十分重要。

泡菜随着发酵,产生抗菌作用。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且在随着发酵的成熟产生酸味,不仅使泡菜更具美味,还能抑制坛内的其它菌,防止不正常的发酵。

注意事项:坛子内壁必须洗干净,然后把生水擦干,或干脆用开水烫一下也行。

绝对不能有生水。

青椒洗过后,也要晾干,绝对不能带生水。

为什么不能有生水呢?道理很简单,自来水(生水)含有杂菌,而且里面的氯气会杀死泡菜菌。

二、泡制先加入大料、冰糖适量。

(1)常用泡菜原料:萝卜,豇豆,盖菜,子姜(紫红的的嫩姜)、辣椒等。

注意:胡萝卜和黄瓜最好即泡即吃,过一晚上就拿出来,不然会引起坛子里生花(泡菜汤里出现泡沫,表面出现灰皮)。

(2)蔬菜洗干净后,切成大块或条(不要太小),晾干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菜加工的原理要求关键工艺原理工艺要点与产品配方原则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泡菜加工的原理要求、关键工艺原理、工艺要点与
产品配方原则
泡菜指的是往用盐腌过的白菜上添加辣椒粉、蒜、姜、葱、萝卜等调味品,并使之发酵的一种韩国传统饮食。

泡菜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菜,特点是辣,韩国人通常和米饭一起食用。

当然,根据季节和地区的不同,泡菜分为很多种类,但均含有维生素C、钙等多种营养。

一、加工原理
泡菜加工实质是通过食盐的高渗透压抑制有害菌。

并在缺O2条件下促使乳酸菌行乳酸发酵的结果。

乳酸菌是一类较耐盐的厌氧微生物,普遍附着在蔬菜上。

发酵前期以肠膜明串球菌、乳酸片球菌为盛,中后期以短乳杆菌为主(尤以植物乳杆菌最常见)。

肠膜明串球菌首先发起乳酸发酵使pH值迅速下降,并促使其它乳酸菌活动,阻止有害菌繁殖,抑制果胶酶活性,保证了成品的质地(硬脆度)和营养(Vc )。

研究加工原理为我们抓住技术关键,改进工艺条件,实现精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选料
选取质地脆嫩、肥厚新鲜者为佳,如苦瓜、嫩姜黄瓜、青红椒等。

配方
水5000克、盐500克、白糖100克、各种蔬菜共2500克、白胡椒粉10克、红干辣椒丝25克。

二、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选料→原辅料配方→原料处理→制盐水→入坛泡制→成品。

1. 原料处理
将选好的原料剔除粗老根部,漂冼、切条、晾干。

2. 制盐水
接配方比例将盐和水入锅煮沸,冷却备用。

3. 入坛泡制
泡菜坛洗净。

晾硒至干。

将处理好的各色蔬菜及辅料拌匀,压入坛中,倒入盐水浸没,扣盖后加冷开水入槽封坛。

4. 成品
10~20天即可食用。

正品醇厚鲜美、成酸适口、清香嫩脆,具开胃增食助消化、解荤去腥之功效.
三、技术关键
1.创造缺氧环境
厌氧状态为乳酸菌完成乳酸发酵所必需。

在有O2条件下,泡菜色泽暗黄、Vc 破坏,同时霉菌、酵母等好氧菌繁殖,造成加工失败。

做法有:①选择合理的发酵容器,倒如泡菜坛,这是一种既科学又简单的厌氧容器:坛口外侧有沟,细颈、胖肚、尖底;尖底可沉淀杂质,胖肚可尽量容纳蔬菜盐水,细颈能减少空气进入机会,水槽可隔O2防菌污染,利CO2外逸。

②装坛时压实,泡渍液浸没菜体。

③利用自身发酵耗O2产生CO2,泡制期间不宜开盖。

2.控制适量的食盐浓度
加工中食盐的作用一是防腐,一般有害菌的耐盐力差;二是使蔬菜组织中水分析出,成品质地柔韧、咀嚼感强,宜控制在10%~15%。

过高,乳酸发酵受抑制,风味差;过低,杂菌易繁殖引起异味或变质。

最好采取分批加盐,兼顾发
酵和防腐,并可防皱皮使外观舒展饱满,缩短加工周期,实现低盐化工艺,最后平衡盐浓度为8%下。

3.控制适宜的温度
以2O~25℃为宜,偏高利于有害菌活动,偏低不利乳酸发酵。

值得注意,温度与盐浓度互相制约,当发酵温度偏高,应提高食盐浓度;偏低可适当降低盐浓度,保证在自然室温下既能缩短周期,又能衡定质量。

4.控制一定的pH值
乳酸菌能耐受较强的酸性,而腐败菌则不能。

酵母、霉菌虽能耐受更强的酸性,但其属好氧菌,在缺氧环境中不能活动,故在发酵初期调节至低pH值(=~。

5.其它注意点
盐水煮沸以消毒杀菌;蔬菜及泡坛晾干防发霉变质;水槽水要盛满,勤换保持清洁;泡过莱的老盐水应再用,可世代相传;时令蔬菜交替泡渍,使泡菜风味更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