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设计说明简介(改)-1

合集下载

某住宅小区设计说明1

某住宅小区设计说明1

某住宅小区设计说明1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舒适、便捷、美观且安全的住宅小区成为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本设计旨在为居民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空间,满足他们对于生活的各种需求。

以下将详细介绍本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项目概述本住宅小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总占地面积为_____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

小区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临近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二、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始终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注重居住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为居民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

2、生态环保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的小区环境。

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智能化引入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如智能门禁、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提高小区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小区分为住宅区域、公共服务区域和休闲娱乐区域。

住宅区域包括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和别墅,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公共服务区域设有物业管理中心、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等;休闲娱乐区域包括公园、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

2、交通组织小区内部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设置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位,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同时,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3、建筑朝向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日照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的朝向,保证每户居民都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

四、建筑设计1、户型设计提供多种户型选择,包括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和四居室,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

户型设计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做到动静分区、干湿分离,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2、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注重线条的简洁和色彩的搭配,使建筑外观既美观大方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建筑材料选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如环保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防火材料等,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一、设计目标与原则本次小区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社区,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设计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生态友好、社区互动、区域特色等。

二、布局规划与功能分区小区整体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以提供良好的空间连通性和视觉效果。

根据功能需求,分为公共活动区、居住区、商业区、绿化休闲区等辅助功能区域。

公共活动区包括社区中心、公园、游乐场等,提供居民社交、体育娱乐及公共服务等功能。

居住区分为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及商务公寓等,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商业区设置购物中心、超市、餐饮街等,方便居民购物和生活。

绿化休闲区设置公共花园、景观湖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交通道路与停车系统小区内道路规划考虑到交通流量及人流量,将主次道路设置合理,保证交通顺畅。

道路两侧设置人行道和车道,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同时,小区内设置停车系统,包括地下停车场、停车位和停车管理系统等,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四、建筑设计与生态环保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和视觉美感,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

建筑外立面使用环保材料,促进节能减排。

设置双层玻璃、太阳能电池板及雨水回收系统等设施,实现节能环保。

五、公共设施与服务设施小区设置公共设施,如社区中心、健身房、游泳池、篮球场等,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同时,设置服务设施,如医疗中心、幼儿园、学校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六、绿化与景观小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种植各类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打造美丽的绿色景观。

设置景观湖、喷泉等水景,增加居民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同时,设置休闲长廊、健身步道等,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七、安全与保障小区设置安全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及消防设施,确保小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设置社区巡逻、安保人员,加强小区的安全管理。

八、社区互动与文化活动小区设置互动广场、户外舞台等设施,提供居民互动的平台,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

举办社区文艺演出、文化节庆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合理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对一个理想的住宅小区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项目概述本住宅小区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为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

小区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临近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二、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住宅区域:分为高层、多层和别墅区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公共活动区域:包括中心花园、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商业服务区域:设有超市、理发店、餐厅等,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2、道路交通小区主入口和次入口设置合理,避免交通拥堵。

内部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保障行人安全。

停车位充足,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位。

3、绿化景观绿化率达到X%,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营造四季有景的环境。

中心花园设有景观小品、喷泉等,增加小区的美观度。

三、住宅设计1、户型设计提供多种户型选择,从一居室到四居室不等,面积合理,布局紧凑。

注重采光和通风,客厅和卧室朝向良好。

动静分区明确,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2、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外观简洁大方。

色彩搭配协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3、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健康。

四、配套设施1、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幼儿园,方便小区内儿童就近入学。

2、医疗设施设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3、物业服务配备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提供24 小时安保、保洁、维修等服务。

五、安全设计1、门禁系统小区入口和单元门设置门禁,只有业主和授权人员能够进入。

2、监控系统安装全方位的监控摄像头,确保小区内的安全。

3、消防设施配备完善的消防设备,设置消防通道,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节能环保1、节能设计采用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降低能源消耗。

2、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用水,节约水资源。

3、垃圾分类处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

本文将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保护自然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如保留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

3. 优化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居民出行便利,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5. 创造社区互动空间: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社区公共设施的设置,如公园、健身设施、商业中心等,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空间布局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住宅、公共设施和绿地,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 交通便利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交通便利,减少交通拥堵。

5. 安全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设置。

四、规划内容1. 住宅区划分: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将住宅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住宅,如高层公寓区、别墅区、商住混合区等。

2. 公共设施规划:合理规划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健身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3. 绿地规划:保留足够的绿地,增加居住区的景观价值,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交通规划:规划交通路网,包括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五、规划实施1. 确定规划方案: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最合适的规划方案。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简介(改)-1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简介(改)-1

设计方案一、概况“”坐落于新五中302国道西侧,南河及嘎呀河两条河湾交汇处。

小区占地约3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不含地下停车场),容积率约1.81,日照间距1.7,绿化率大于30%,建筑密度小于30%,居住户数 6000户。

二、理念本着环保节能的原则,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和周围环境的协调。

立足城市新形象的塑造,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理念,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和人的关系。

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作为设计重点。

将“城区·蓝湾国际”建设成为具有学校、医院、商城、老年公寓、幼儿园、金融、休闲、健身、娱乐等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和品牌效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新型、高标准生态化小区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滨水”居住环境,成为蛟河市城区西部的新形象的一大亮点。

三、方案以项目策划及产品定位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临街商业门面进行深化及完善,同时将住宅单体设计多次推敲,小区以一条中央景观轴为中心,形成内敛的形式。

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小区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创新性,推出具有精品意识的高尚生活区,诗意的栖居环境,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哲学。

设计方案注重对现代高尚休闲、娱乐、居住理念的体现。

场所的建立,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

在设计中,把建筑、人类和环境景观紧密结合。

从微观的建筑角度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视角看其整体性。

把区内景观和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

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着重突出滨水园林特色和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和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区内居者在尽情享受阳光、清凉林风、清新空气的同时,和现代生活、便捷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城区·蓝湾国际工程项目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第二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第三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需求而进行的布局和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和步骤,以确保居住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1. 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应考虑居住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

2. 保障居民的安全: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洪、防地震等方面,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居住区内的商业、教育、医疗等生活设施,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4. 促进居民社交和互动:规划设计应考虑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和社区设施,鼓励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三、规划设计步骤1. 调研和分析:收集居住区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制定总体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和规划目标,确定居住区的总体规划方案,包括用地布局、道路网络、绿化景观等。

3. 划定功能区域: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需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园等,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互相配合。

4. 设计交通系统:设计合理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居民的出行便利和交通安全。

5. 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6. 保护环境和生态:考虑到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包括绿化植被、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

7. 强化社区管理:规划设计应考虑社区管理的问题,包括安全管理、垃圾处理、公共设施维护等,确保居住区的良好秩序和居民的满意度。

四、案例分析以某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该居住区位于城市郊区,总面积约1000亩,计划容纳5000户居民。

根据调研和分析,该地区气候宜人,土地平坦,周边缺乏商业设施。

基于这些情况,制定了以下规划设计方案:1. 总体规划方案:将居住区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园区,住宅区占地70%左右,商业区占地20%,公园区占地10%。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创建一个宜居、舒适、便利、安全的居住环境,提供人们居住、工作、休闲的场所。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功能布局、绿化设计、交通规划、配套设施等内容。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2. 创造一个宜居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活品质。

3. 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绿色生态空间。

4. 优化交通规划,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

5. 规划合理的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三、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3. 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规划。

4. 灵活性原则:规划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

四、功能布局1. 住宅区域:根据不同居民需求,规划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

2. 商业区域:规划商业中心、购物中心、超市等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

3. 教育区域:规划学校、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4. 公共服务区域:规划医院、社区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医、社交和阅读。

5. 休闲娱乐区域:规划公园、运动场、游泳池等休闲娱乐设施,提供丰富的休闲活动场所。

五、绿化设计1. 绿化比例:规划设计中应保证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一定比例,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 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本地植物,以提高绿化的成活率。

3. 绿化布局:合理布置绿化带、绿地和景观区,增加居住区的景观价值。

4. 生态保护: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等,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六、交通规划1. 道路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和步行道,以满足不同交通需求。

2. 公共交通:规划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等公共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3. 自行车道:规划自行车道,鼓励居民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述本住宅小区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二、规划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打造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施配置,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小区的生态效益。

3、融合社区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三、总体布局1、建筑布局小区内建筑采用行列式与围合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既能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又能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空间。

2、道路交通小区设置两个主要出入口,内部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同时,合理设置停车位,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景观绿化在小区中心设置大型中央景观花园,结合宅间绿地和道路绿化,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系统,为居民提供优美的景观环境。

四、建筑设计1、住宅户型设计多种户型,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户型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采光通风良好。

2、建筑外观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的风格,色彩搭配协调,注重线条的简洁与流畅,展现出时尚与大气的形象。

3、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节能、耐用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公共服务设施1、物业管理用房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用房,为小区的物业管理提供便利。

2、社区活动中心配备社区活动中心,包括健身房、阅览室、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3、商业配套在小区周边设置适量的商业配套,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购物需求。

六、消防与安全设计1、消防设计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进行设计,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确保小区的消防安全。

2、安全防范采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环保与节能设计1、雨水收集与利用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用水,节约水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方案一、概况“”坐落于新五中302国道西侧,南河及嘎呀河两条河湾交汇处。

小区占地约3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不含地下停车场),容积率约1.81,日照间距1.7,绿化率大于30%,建筑密度小于30%,居住户数 6000户。

二、理念本着环保节能的原则,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立足城市新形象的塑造,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理念,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与人的关系。

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作为设计重点。

将“城区·蓝湾国际”建设成为具有学校、医院、商城、老年公寓、幼儿园、金融、休闲、健身、娱乐等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新型、高标准生态化小区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滨水”居住环境,成为蛟河市城区西部的新形象的一大亮点。

三、方案以项目策划及产品定位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临街商业门面进行深化及完善,同时将住宅单体设计多次推敲,小区以一条中央景观轴为中心,形成内敛的形式。

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小区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推出具有精品意识的高尚生活区,诗意的栖居环境,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哲学。

设计方案注重对现代高尚休闲、娱乐、居住理念的体现。

场所的建立,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

在设计中,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

从微观的建筑角度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视角看其整体性。

把区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

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着重突出滨水园林特色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区内居者在尽情享受阳光、清凉林风、清新空气的同时,与现代生活、便捷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城区〃蓝湾国际工程项目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第二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第三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

(一)结构小区分为两个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

商业功能区沿景观道路和滨河路布置,主要目的是将主要道路人流引入,商业建筑设计的主旨是营造特有的商业氛围;居住功能区紧紧围绕中央景观轴形成丰富的居住形式。

在经济效益上增加了沿街商铺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活力,也大大方便了居住区内部居民的生活和消费,并能受周边的经济带动共同发展。

(二)建筑设计及造型住宅户型争取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客厅与餐厅都有大面积的采光窗;沿街商铺,结构布置上可灵活分隔,方便业主,立面材料主要为花岗岩与落地玻璃相结合,统一安排广告位,在营造商业氛围的同时不失高雅的品位。

建筑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与现代气息,既体现楼盘本身引领时代潮流的领袖风范,又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领先品质。

同时,在阳台、窗、檐口等细部处理上也力图做到亲切生动,营造自然的居家风格。

总体上给人以细腻、精致、优雅的感觉。

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城市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氛围。

建筑风格统一而又不千篇一律,使小区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

(三)布局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

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1、住宅布局以连接南北两侧地块景观大道为结构主轴,以南北景观带两侧各自形成四个主要住宅组团。

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各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小区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龙纹”布局形态。

整个小区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化创造了条件。

2、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充分体现区位性与方便性。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

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考虑现有地块使用的便利性,设计市政景观路(主轴)和滨河路布置兼具内外服务功能的商业部分。

在小区的中心布置容纳100名孩子的蓝湾幼儿园,20000平米的大型超市,在小区北侧设置会所(含游泳池),中心区域设置托老所、老年公寓及老年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中心、健身房、美容、咖啡、茶座及金融、医疗、娱乐等服务功能,从而使小区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区服务。

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

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3、交通布局(1)商业部分交通滨河道路及东西向市政景观道路设车行、步行道路(人车分离道路系统);消防通道结合绿化景观设置,形成环路。

(2)小区部分交通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

道路设计与居住区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

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

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

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妥善设置小区出入口。

小区道路分三级:小区级主路(宽7米),小区级次路(宽4米),宅间路(3米),区内道路曲径通幽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

小区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

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

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

小区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

如小区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小区景观(3)停车静态交通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及用户的方便,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安排。

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3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

主要方式是:结合小区道路的路边式停车或住宅架空停车入库。

4、绿化景观系统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设计,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将水体绿化、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

利用小区内建筑布置的形式营造小区中心的主景观轴。

主景观轴结合休闲广场,古亭及硬质铺地、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小区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景观核心。

各组团轴之间形成或保留原有形态优美的大型乔木,绿楔与主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

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常绿、落叶、色叶、香花的搭配,形成生态植物群落,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注重绿化景观效果,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

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以植物的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

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变成充满诗情画意、最易居住的仙境。

(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等市政设施。

1、在热水方面一改传统的各户自行安装热水器,采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系统,造型美观,适应建筑风格,与建筑完美结合,集中供水分户计量,达成集成化、模块化设计,达到节能、安装、操作、使用方便的目的。

2、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也称为地温空调)作为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的能量来源。

地源热泵系统的冷热源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即可供热、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

其能量来源是低温热源,对环境没有污染,效率高,能够适应建筑物制冷和供热的环保、节能要求。

3、采用三网合一的信息通讯网络,即“三网融合”。

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五)物业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

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选规范化服务,配备物业管家,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工作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四、优势(一)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以及级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二)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设计。

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三)强调适度的人车分离,营构人性化的社区空间环境既为步行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休闲环境,也为行车者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及入户线路。

(四)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

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强调绿地景观系统的均好性,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五)节能低碳,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在基础设施上,摒弃传统的电能、各自为营产品,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产品、设施,最大限度地营造绿色节能低碳小区。

“城区〃蓝湾国际”必将成为区域内的明星楼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