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1.通过详细的检查获得的结果,以确定疾病引发的残疾和残障; 2.确定残存的躯体、心理和智力上的能力,以此作为功能独立性的 基础。
康复医学体格检查的范围包括:生命体征和一般情 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心脏和外周血管 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肛门、肌肉骨骼系统、 神经系统检查等。
三、功能评定
具体康复方案的制订可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主持, 也可以由康复协作组交流后共同制订。
(二)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方法
1.设定康复目标:由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家 庭经济状况不同,其康复欲望和要求也不同,因此,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目标。
一个将要实施的康复目标应包括: ①有可测量的结果; ②可用具体的方法进行检查; 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
教学难点
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康复评定的内容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内容
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主观资料、客观资料、 功能评定和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四个部分。
1.主观资料: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 诉及其他的临床症状。
2.客观资料: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3.功能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针对患者功
(二)障碍的三个层次
通过对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三个层 次全面的评定,制订出个性化、整体性的康复 治疗计划。
1.损伤的评定:包括人体形态、关节功能(活 动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肌肉功能(肌力、 耐力)、运动功能的发育、运动控制(肌张 力、反射姿势、平衡与协调、运动模式、步 态)、感觉障碍、循环和呼吸功能、认知功 能、言语功能、情绪、行为评定等。
康复目标:包括长期(远期)目标和短期(近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在康复治疗结束或出院时所期望的功能水 平。 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和具体步骤,是实现长 期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

康复评定的方法(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康复评定的方法(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第一章 目录
1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方法 3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内容 4 第四节 康复评定的实施
1.掌握:康复计划制订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 2.熟悉: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的流程。 3.了解: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内容
教学重点
康复计划制订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 康复评定的概念
5、仪器测量法:是指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对被 试者的某一生物或功能性变量进行实际、客观 的直接测量,而获得绝对的量化记录的方法。
如:关节活动度测量、等速运动肌力测 定、平衡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心肺运动负荷 测验、运动时最大耗氧量等。
定性与定量评定的关系:
• 定性评定与定量评定是统一的、互补的; • 定性评定是定量评定的基本前提,而没有定性的 定量是一种盲目的,豪无价值的定量; • 定量评定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是检测和提高 康复医疗质量、评定康复疗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 优点: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是临床康复中最常 用的评定方法。 • 缺点:结论尚不够精确,只能大致判断障碍的程 度。 • 方法:临床多采用标准化的量表评定法。
3、定量评定:
定量评定是通过测量研究对象而获得数量 化的资料方式以分析其结论的方法。如身高、 血压、关节活动度的测定。
• 优点:将障碍的程度进行量化,结论客观、精 确、可靠。便于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 缺点: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场地。 • 方法:用仪器、设备测量,将障碍的程度用数 字来表示。
运动功能量表(如Fugl-Meyer运动量表等) 言语功能量表(如Boston诊断性失语检查等) 心里精神量表(如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等) 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如Barthel指数、FIM等) 社会功能量表(如生存质量FS-36量表等)。

中医康复学(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

中医康复学(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

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康复评定即功能障碍评定,是对病伤残者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准确、量化地评定和分级,通过康复评定估计功能障碍的发展、转归和预后,判定功能恢复的潜力,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

中医康复学的康复评定是在整体、辨证、功能、预防康复观的指导下,运用四诊评定方法与现代康复医学评定方法相结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定。

主要内容包括整体功能评定(通过四诊评定法对病伤残者的总体状态进行评定)、躯体功能评定(如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协调与平衡等功能的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如失语症、构音障碍等功能的评定)、精神心理功能评定(如情绪、心理、精神等状态的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如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就业能力等评定)五大方面。

通过综合评定,明确患者的残损程度,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并在康复过程之中和其最终阶段评定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评定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康复评定主要是针对病伤残者的总体状态和全身或局部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转归和预后)进行;②评定方法多样化、标准化、定量化;③由康复治疗小组各成员参与评定;④评定是多次进行,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评定;⑤康复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中医康复评定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评定:①初期评定。

对于初入院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实施前进行。

目的是了解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和康复潜力,确定近期康复目标和方案;②中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实施中进行。

目的是评定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后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疗效,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③后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结束前或出院前进行。

目的是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效果,提出返回家庭和社会后的康复治疗建议。

中医康复评定的目的包括:①明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拟定治疗目标;②检验治疗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③比较多种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④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⑤进行预后评估。

康复评定技术第三章ppt课件

康复评定技术第三章ppt课件
仍不失以作为一种参考检查。)
二、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由于大脑所支配的是运动而不是一块或一组肌 肉的收缩。因此,一个动作的执行是由主要动 作肌和辅助肌共同参与完成的运动。
下面仅介绍身体主要关节及主要动作肌在运动 中的作用及其手法肌力检查方法。
开始肌力评定前,检查者应向受试者解释评定 的目的、方法,使受试者理解、并予以良好配 合。
3.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包括: ①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由神经病变引起的 肌肉功能障碍; ②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③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如原发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等; ④骨关节疾病:如骨折、关节炎、截肢或损伤等引起的 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⑤其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 ⑥正常人群:肌力评定还可作为体质评定指标。
2级:俯卧,肩关节中立位,检查者支撑患侧肩部,肩 部可做全范围耸肩运动。
1级:可触及肌肉收缩。 0级:未触及肌肉收缩。
5、4级肌力检查
2级肌力检查
4.肩胛骨下压及内收
【主要动作肌】斜方肌下部纤维 【神经支配】副神经,C2~4 【运动范围】10~12cm(肩胛下角) 【检查方法】 体位:俯卧位 手法及评级:
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维 持此姿势的时间超过60s,腹肌肌力为正常。
(3)等张肌力测试: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使 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
(一般临床作为一种肌力的训练方法)。
(4)等速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检查主要采用带 计算机系统的等速测力器进行,
等速测试可以提供最大肌力矩、肌肉的爆发力、作功 能力、功率和耐力方面的数据,被认为是肌力功能评 价及肌肉力学特征研究的最佳方法。另外,等动测力 仪还常被作为关节、肌肉康复的训练仪器。但等速测 力仪价格昂贵 ,不易普及。

2024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2024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展调研、分析的根底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实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为重点,采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根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根底,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和培育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化思想和方法的根底上,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化规律,从宏观(培育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展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根底和学习风格,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那么,依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支配教学单元次序。

采纳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探讨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主动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学问、实力、素养的系统化培育。

系统化标准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展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立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实力,并具备……的实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驾驭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实力,并具备娴熟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实力,促进患者康复。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知识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知识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知识
康复评定技术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工具对康复需求、能力和进展进行评估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康复评定技术的重点知识:
1. 功能评定: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能力,包括行动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等。

常用的功能评定工具包括Barthel指数、FIM (功能独立测定)、MMSE(最小痴呆状态检查问卷)等。

2. 运动和肌力评估:评估个体的肌肉力量、肌肉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等。

常用的运动和肌力评估工具包括肌力测定、ROM(关节活动范围测量)等。

3. 平衡和步态评估: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和步态正常性。

常用的平衡和步态评估工具包括Tinetti平衡量表、BBS(Berg Balance Scale)等。

4. 疼痛评估:评估个体的疼痛程度和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VAS(可视模拟评分法)、NRS(数值评分法)等。

5. 社交和情绪评估:评估个体的社交功能和情绪状态。

常用的社交和情绪评估工具包括GARS(Gilliam自闭症评估判定量表)、HADS(焦虑抑郁量表)等。

6. 心理认知评估:评估个体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况。

常用的心理认知评估工具包括MMSE(最小痴呆状态检查问卷)、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

7. 生活质量评估:评估个体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包括SF-36(健康调查问卷)、WHOQOL-BREF(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问卷)等。

此外,康复评定技术还需要了解康复目标设定、模拟环境、数据处理和解读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的评定技术和工具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康复领域、个体特征和目标需求进行选择。

康复评定技术名词解释

康复评定技术名词解释

康复评定技术名词解释
康复评定主要针对功能障碍性疾病,根据部分仪器检查可能不能发现功能障碍,所以康复评定主要是发现患者功能障碍。

一般包括部分医学检查、物理检查,还有大部分检查量表,量表把部分运动、感觉、言语、吞咽、认知量化打分,根据不同部位、不同功能障碍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康复评定实际在康复科中非常重要,一般长期在康复中的患者一般都始于评定,终于评定,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再进行评定,其中评定的目的:
1、发现问题,发现患者的功能障碍;
2、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功能障碍是否好转,再及时修正治疗方案。

康复评定基本就像内科检查,主要内科检查一般可发现比如哪类诊断、病理性质。

康复评定的目的主要是发现功能障碍,比如运动、言语、吞咽是否有功能障碍,在治疗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功能障碍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能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康复评定的最新发展动态。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康复事业,关爱患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康复评定的方法:介绍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定方法。

3.康复评定的应用:介绍康复评定在临床治疗、康复计划制定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4.康复评定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康复评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康复评定相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康复评定技术进行临床评估。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康复评定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康复评定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康复评定技术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康复评定所需的实验设备,如肌力测试仪、关节活动度量角器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康复评定技术,我获得了丰富的体会。康复评定技术涵盖多个领域,从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到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心肺功能、言语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环境和生活活动能力的全面评定。在实训课程中,我亲身参与了上肢和下肢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等,深刻感受到康复评定在精准制定康复计划中的重要性。特我揭示了神经系统的奥秘。此外,心理功能评定让我认识到康复不仅是身体上的,更包括心理层面的恢复。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康复评定技术的综合运用对于患者全面康复的意义,并深感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责任与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