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1.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2.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语。
3.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性词语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
4.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5.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地点、方向、手段等。
6.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的词语,如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7.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的词语,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不定代词等。
8.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等。
9. 感叹词:用来表示情感、感叹、祝福等的词语,如哎呀、好啊、祝
福等。
10. 叹词:用来表示惊讶、疑问、不满等情感的词语,如啊、哦、嗯等。
11. 疑问词:用来引导疑问句的词语,如谁、什么、哪里等。
12. 拟声词:用来模拟声音、动作、情感等的词语,如咕噜、哗啦、哈哈等。
13. 成语:由四个汉字以上组成,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如井底之蛙、一马当先等。
14. 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如红红火火、一举两得等。
15. 俚语: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如装逼、吃瓜群众等。
词的活用(全面)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文言文中词性活用(总结)

文言文词性活用总结(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大家先看几个例子: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①、处处志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
⑤、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明确: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一: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今王鼓.乐于此②、冠.切云之崔嵬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明确:今王鼓.乐于此鼓:弹奏冠.切云之崔嵬“冠”后面带宾语“切云之崔嵬”,活用为动词:戴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二:名词后面带宾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皆披发文.身。
②、皆指目.陈胜。
③、陈胜王。
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①、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②、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③、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三: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叠字,又不偏合、联合、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①、愿为市.鞍马。
②、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狼不敢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四:前面有能愿动词(欲、能、可、愿、敢、当)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不蔓.不枝.。
②、狼不敢前.。
③、未果,寻病终。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五: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①、置人所罾.鱼腹之中。
②、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加点的字如何解释呢?他们这些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呢?规律六:结构助词“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可以临时改变其词性或用法,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等。
以下是一些例子:
1.名词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一些名词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用作动词。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这个成语中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欲穷千里目”中的“穷”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穷尽”,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使穷尽”。
3.数词用作动词:
数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三思而后行”中的“三”原本是数词,表示“三个”,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多次考虑”。
4.意动用法: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用作意动用法。
例如,“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原本是名词,表示“老师”,在这个句子中用作意动用法,表示“把……当作老师”。
5.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一个词语用作动词时,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而是
由宾语发出的动作。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原本是名词,表示“灭亡”,在这个句子中用作使动用法,表示“使……灭亡”。
以上是一些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这些用法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且这些用法的出现也增加了古汉语的复杂性和魅力。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四种。
一、名词的活用
成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可 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它出现在动词应当出现的位置上,在意 义上又不能用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把句 子解释通,而应当换成一个与这个名词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意义来解时,就 可以说这个名词活用成动词了。共分三种情 况:①名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3、吾从而师之 4、孔子师郯子
3.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所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就是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没有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的现象。
(1)副词+名词 (2)名词+名词 (3)几种特例
⑴副词+名词
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 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 是“不”)的后面,便具有了动词的 性质,活用为动词。
精兵简政 发扬光大 含糊其辞 高视阔步 光宗耀祖 涸泽而渔 独善其身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例子有四: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千里 文人相轻
3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但意义有所不同。古汉语 中,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动 作行为频繁不间断的意思。时间名词作 状语,主要有三种用法:
词类活用的例子

词类活用的例子词类活用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词汇在语法和语义上的不同用法和变化。
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词可以在词性、形态和用法等方面发生变化。
本文将以一系列例子来说明词类活用的不同形式和用法。
1. 名词活用:名词作为一个词类,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者定语。
例如:The cat is sleeping.(这只猫在睡觉。
)其中,cat是名词,作为主语出现在句子中。
另外,名词还可以进行复数形式的活用,如:There are many cats in the park.(公园里有很多猫。
)在这个例子中,cat变为了cats,表示“猫”的复数形式。
2. 动词活用: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类,可以根据时态、人称和数目等要素进行不同的活用形式。
例如:I walk to work every day.(我每天步行去上班。
)这里的walk是动词,表示“走”的动作,而根据主语的人称,“walk”发生了变化。
另外,动词还可以进行时态的活用,如:I will walk to work tomorrow.(明天我将步行去上班。
)这里的will表示将来的时态。
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于描述名词的性质或特征,可以在句中起到修饰名词或代替名词的作用。
例如:The red car is parked outside.(红色的汽车停在外面。
)这里的red是形容词,用来描述car的颜色。
另外,形容词还可以进行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活用,如:This is the largest building in town.(这是镇上最大的建筑物。
)其中,largest是larger的最高级形式,表示“最大的”。
4. 代词活用:代词用于替代名词,可以在句中起到同一个代替名词的作用。
例如:John gave me a book. He is very kind.(约翰给了我一本书。
他很友善。
)这里的He就是代词,代替了之前提到的John。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举例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举例l、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这里的“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
2、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这里“侯”在句中也充当谓语,所以也活用为动词,是“做诸侯”的意思。
“继”,本来是动词,但后面是动词谓语“有”,所以它做主语,就应该活用为名词,是“继承者”、“后人”的意思。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这里“险远”,本是形容词,但在句中做“在”的宾语。
而宾语应由名词充当,所以它要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危险而遥远的地方”。
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这里“弱”本是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但是形容词做谓语,后面不可以接名词宾语,而它现在接了宾语“秦”,所以它要活用为动词,是“使……弱小”的意思。
5、范增数目项王。
(《史记•鸿门宴》)这里“目”本是名词,名词的特征是不可以被副词修饰,但是现在它被副词“数”(“屡次”的意思)修饰,所以,“目”在这里要活用为动词,是“用眼睛示意”的意思。
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这里“兄”,本是名词,“事”是动词,“侍奉”的意思,名词放在动词前,应该做主语,但这里的主语却是“吾”,所以,“兄”只能充当副词的角色,做状语,修饰“事”,意思是“像对待兄长一样”。
像这样的规则还很多,比如:介词后面只能接名词;能愿动词后面要接动词;“所”字后面要接动词(“所以”除外)等等。
根据汉语词性的一些语法特点,我们可以概括出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一些规律:l、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如“肘之”、“面之”)2、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因为名词不受副词修饰。
(如“遂东”、“不君”)3、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因为能愿词后面须接动词。
(如“能水”、“欲刃”)4、不及物动词后面如接了宾语(包括这宾语被省略),该动词为使动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性活用的几种情况
一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加宾语-----使+宾+动
2 形容词的使动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容词+宾语----使+宾+形
3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宾语----使+宾+为+名词二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形容词+宾语-----以+宾语+为+形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宾语---以+宾+为+名
三名词做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一犬坐于前像---一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吾得兄事之用对待---的方式
3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好事者船载以入用-----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势卒廷见相如
5表示动作行为时间频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
四名词作动词
1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2沛公军霸上 3刑人如恐不胜 4面山而居
五形容词做动词
1 亲贤臣远小人
2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六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军赐赐矣,许君焦瑕
作业一词性活用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3 沛公军霸上,未得于项羽相见
4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5鲰生说我说:距关,毋内诸侯 6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诸侯。
二其的用法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2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军亦无所害。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吾属今为之虏矣!
4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8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9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0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1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12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