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文档资料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第一篇: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试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价值 5000余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治国谋略和兵法韬略的演变史。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兵家战略的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理论。
对这些珍贵的管理思想进行正确的剖析和反思,对于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及其重要的。
古代的政论家、兵法家、文学家等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年、光耀古今的著作,其中,《老子》中“以顺待逆,以逸待劳,以卑待骄,以静待躁”的后发制人思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避实击虚的应变策略以及三十六计的具体谋略,“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人事哲学……这些充满着对立转化思想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成为治国、治军的锐利武器,也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成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经营哲学、激励方法、干部标准、厂风厂纪的思想宝库。
然而,与现代西方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名著当要数三国演义了,“陈述百年,概括万事”的《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而且还艺术地展示和弘扬了三国时期的管理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管理思想宝库的内容。
这里我们仅从其中的人才人事、决策谋略、法纪法度的思想分析与挖掘中,探求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管理理论,并力求寻找与现代管理运作相符合的思维方式。
一、知人善任,以人为本“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政事者,民命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民命。
”在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的战乱年代,诸侯要想统一天下,建立帝业,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之外,更要善于利用和挖掘珍贵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这一点,对于三国中具有远见卓识的各路诸侯来说,认识都是非常深刻的,在战争的空隙里,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招四方之士,纳八荒之才,笼将士之心。
《三国演义》学管理word资料5页

《三国演义》学管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它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而这些因素又多属于不可控因素,所以现实生活中要取得好的管理效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当然,学好管理也不容易,因为管理的真谛不是从课堂和书本里学来的,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悟”出来的。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我国的古典巨著《三国演义》就是一本非常好的管理学教材,它几乎涉及到了管理的所有内容。
一、竞争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学会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且在竞争中提高自己。
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通过竞争我们可以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所以应该去重视你的竞争对手,因为它可以第一个发现你的不足;也应该感谢你的对手,因为它使你变得更强大。
三国中的蜀集团和东吴集团就是个典型的竞争关系,而且相互间也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他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达到了双赢。
因为要“三足鼎立”所以要合作,面对强大的曹操,蜀国要“联吴抗曹”,所以就有了“草船借箭”、“借东风”和“赤壁之战”等双方合作的经典案例。
但他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又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大致也是如此。
二、领导领导其实就是影响其他人的能力,之所以可以影响别人,是因为你有权力。
通常情况下,这种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权,二是个人权。
制度权是这个领导职位的权力转嫁到领导者身上的,个人权是由于领导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个人魅力等带来的权力。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先使用个人权,再试图使用制度权。
三国中张飞面对曹操的大部队,毫无畏惧,以自己的勇敢精神和声望,立马横刀,独自站在当阳桥上,硬是吓退了曹军,正是“一声好似惊雷震,吓退曹操百万兵”。
为什么张飞一个人便击退了曹操的大部队?因为张飞的勇猛早已家喻户晓,张飞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
为什么别人会听你的话,是因为你有特长,大家相信你,而不是因为你是什么官,有什么职务,这就是个人权。
《国演义看管理》课件

风险控制是决策的重要环节
在《三国演义》中,决策者通常会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风 险和后果。同样,现代管理中的决策也需要注重风险控制 ,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决策需权衡利益与风险
《三国演义看管理》ppt课件
CONTENTS
• 《三国演义》简介 •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教训 • 《三国演义》对现代管理的启
示 • 总结与思考
01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分裂,战争频 繁。
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豪门贵族、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形成诸侯 混战的局面。
权谋斗争:董卓与吕布的权力争夺
总结词
董卓与吕布的权力争夺是《三国演义》中典型的权谋斗争,揭示了权力斗争对组织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
详细描述
董卓和吕布作为东汉末年的两位重要人物,为了争夺权力和地位,展开了一系列复杂的权力斗争。他 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政治局势的动荡,对组织内部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个例子提 醒管理者要警惕权力斗争对组织发展的破坏作用,并采取措施防止内部纷争。
详细描述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面临强大的曹操军队威胁。他们通过细致分析形势,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强 敌。于是果断采取了联合抗曹的决策。在战斗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水战优势和火攻战术,成功击败了曹操大军 。这一战成为《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决策管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03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教训
团队精神。
人才流失:关羽离开曹操的原因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收稿日期:2007-06-22《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蒋 红(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摘 要: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其有价值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第二,战略决策能力是管理者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知人善任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备条件;第四,善于激励是重要的管理艺术。
现代管理者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对《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管理哲学;德治;战略决策能力;人才观;激励中图分类号:C9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7)06-0167-04作者简介:蒋红,女,哲学博士,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哲学研究。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不仅文学成就卓然,而且是一座内蕴丰富的思想宝库。
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对《三国演义》中阐述的兵法战略思想进行过高度肯定,指出:“学谋略,读《三国》。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思想成就同样可以说是历久而弥新,具有深入发掘的价值,现举其要点略论如下:一、管理以德治为根本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其后更是群雄并起、各路豪杰争霸天下,时局空前动荡与险恶。
要想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争取主动权,必须要具备高超的局势判断能力和将兵用人能力,而这一切都可总归于管理。
在各种管理谋略中,《三国演义》首推德治,认为决策者德行的优劣是衡量其管理绩效的根本标准,从而阐发了一种“德治为先”的管理原则,奠定了其管理哲学的理论基础。
首先,这一原则决定了《三国演义》全书的基本立场。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全书的基本立场便是“拥刘反曹”,这也构成了该书与“正史”的根本区别。
刘备和曹操同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论个人能力,曹操绝对不在刘备之下,而且在曹、刘军事集团的整体力量对比中,曹操更是明显占据上风,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罗贯中在两人之间做出立场如此鲜明的是非取舍呢?那就是对两人道德水准的截然不同的判断。
《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第一篇:《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读《三国演义》很有味道,要说赢家,魏蜀吴三国都不是赢家,最先完蛋的是蜀国,最后亡国的是吴国,最终三国归晋。
从管理学角度看,蜀国、吴国是被兼并,而魏国则是职业经理人夺了股东的权。
笔者始终在品味曹操、刘备、孙权的驭人之道。
曹操手下人才最多,谋士如云,战将如雨。
曹操用人诈而多疑,借黄祖之手杀祢衡足见其诈,杀杨修则显示了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但最大的毛病是该防的人没有防住,后来还是让司马氏夺了权——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都没有防住司马氏。
看上去,刘备最厚道,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对关、张、赵情深意重。
罗贯中无疑对刘备多有偏爱。
诸葛之智,关羽之义,赵云之忠都写得浓墨重彩。
但还是感觉蜀国的风气不正。
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几乎把管理权都交给了这个职业经理人。
但刘备是不是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呢?刘备举七十五万大军(这已是举国之力)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说到底,还是重兄弟而轻国家,关键时候,为了一起创业的兄弟而破坏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火烧连营,烧毁了蜀国的国力,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不得不以十几万军队与几十万的司马懿军队对峙,再也没有庞大的军力了。
诸葛亮的管理是不是很科学,也未必,至少事必躬亲的做法就很不科学。
比如对关羽、魏延就颇有可疑之处:关羽走麦城,何以不见诸葛亮出一计,发一兵?魏延究竟为什么被杀?诸葛亮喜欢用赵云这样听话的人,只需要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行事即可,他不喜欢关羽、魏延这样有一定主见、韬略的人。
刘备死后,蜀国的权力重心就偏向诸葛亮,当权力失去制衡的时候,后主刘禅就只有依靠宦官来捣鬼,给北伐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比之下,孙权比较厚道,管理上也比较得法。
孙权对身边的职业经理人比较信任,能够宽容他们的过失,很能调动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
比如,张昭曾主张投降曹操,但事后也没有把张昭当成投降派,没有秋后算账;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但孙权也没有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也没有把周瑜怎样;鲁肃始终在周瑜与诸葛亮之间和稀泥,周瑜也没有把鲁肃怎么样;鲁肃对刘备、诸葛亮心慈面软,外交连连失败,荆州始终要不回来,孙权、周瑜也没有把鲁肃怎样。
三国管理智慧

• • • • •
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盟 慧眼识人,睿智知人 给人才最能发挥的舞台 给人才最大力度的支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孙权的管理之道
孙权其人
• 18岁统领江东,大器早成 • 兄孙策:“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 ,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权大哭,拜受印绶 。 • 曹操的至高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 赤壁之战的决策千钧之重 • 孙权的做法:先听后决断。让部下畅所欲言,无论是主张 投降还是主张对抗,都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 决策后的思想统一 • 周瑜问孙权:“主公抗曹之心是否坚决?”孙权马上做了 一个正确的举动,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 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即 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如文武 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孙权这一举动的深意 是统一思想,树立周瑜的权威。 • 民主集中制,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才有期望的 结果
• • • • • •
孙权选用人的共性 (1)坚定的信心,是胜利的前提和忠诚度的表现; (2)团队中及时提升威望; (3)激励能力,能带领和激发团队; (4)个人才干出众,深通谋略; (5)信任,用人不疑。
• • • • •
身先士卒 褒奖下属 下马迎鲁肃 “鲁子敬先至,权乃下马立待之。” 孙权对鲁肃密谓曰:“孤下马相迎,足显公否?”肃曰:“未也。” 权曰:“然则何如而后为显耶?”肃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 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权抚掌大笑。 • 奖周泰救驾之功 • “令周泰解衣与众将观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孙权手 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一处伤令吃一觥酒。是 日,周泰大醉。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刘备类型的领导者:看重人情
色彩丰富的刘备仿佛是一个天才的演员,他内 心真挚,感情外露,能够鼓励和带领他人一起 工作,一辈子轰轰烈烈,极具戏剧性。 他喜欢营造一种热热闹闹、洋溢着浓郁人情味 的现场氛围,喜欢赞美别人和接受赞美,喜欢 送礼和接受礼物,以至于他很容易和别人交上 朋友。 他会让你感到轻松、愉快、和一种被关怀的温 暖,这个特点使得他总是拥有极佳的人缘。
非货币报酬决定员工忠诚度
货币报酬与非货币报酬 什么是非货币报酬? 非货币报酬决定员工忠诚度
12个非货币报酬的清单
帮助每一位员工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 让员工清楚他和公司的关系,并找对自己的 位置。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 设备,以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帮助每一位员工设立合理和明确的工作目标, 并且专注于这个目标,而不受职业生活以外 五彩缤纷的诱惑所困扰。 赞美你直接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人,为他们 提供正面的评价。 关心员工的个人情况,而不仅仅是工作。
高薪可以买到人才, 但买不到忠诚。
老板付出薪水利用员工, 员工付出时间利用老板。 老板在混员工的时间, 员工在混老板的薪水。 老板在假装关怀员工, 员工在假装忠诚于企业。
曹操的困惑
关羽为什么宁可挂印封金,甚至 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投奔 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了蜀汉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营造一种积极和充满 乐趣的环境中工作
在工作场所若没有积极的氛围,时间 就会变得异常的漫长和乏味 。 人们愿意在一种积极和充满乐趣的环 境中工作,这样工作就变成了一种享 受。 管理当局需要依靠员工的积极态度来 提高团队效率,那些困难也会因此变 得不那么可怕 。
营造积极氛围的七条定律
让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兴趣和专长,尽可能地与他的 职务相匹配。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正面的人才评价。 为企业制订鼓舞人心的使命宣言。 关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让员工们把解决困难当作一种乐趣。 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职业前途,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 长的机会。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至西晋之 初的历史小说。其中包含了众多战争,计 略,国家治理,人物关系处理等问题,也 就蕴含了管理学知识,集中表现的是蜀汉 阵营中的几个人物以及相关事例:刘备, 张飞,诸葛亮。
刘备
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主,同时符合关注人的 管理理论
刘备在小说中的形象由仁、义、忠、礼四个字所体 现,这四点都属于儒家管理思想的范畴。 1.仁表现在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关切。 2.义表现在对宗族同胞,结义兄弟友爱和睦,以及对不义 行径的不满与讨伐。 3.忠表现在对待汉室的态度,以及对国家状态的关心。 4.礼表现在刘备对待手下臣子,对待当时名人的态度,礼 贤下士。
诸葛亮
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主,同时符合关注 人的管理理论,关注效率与效果的管理理 论。
在诸多有关孔明的故事中,最能体现其管理思想的 即是《隆中对》。
这其中体现出了“战略规划理论”,“环境适应理 论”。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
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 战略构想。孔明根据现有的资源能力,与当时出现的机 遇相适应,以促进刘备集团的快速发展,并达到刘备集 团的最终目标。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刘备在面对百姓为自己受苦之时,表现出的仁爱之 心和其对人的重视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张飞
过分重视效率和结果的重要,忽略了人的 重要性。
原文: 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曰:“白
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飞大怒曰:“吾急欲 报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贼之境,汝安敢违我将令!”叱 武士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鞭毕,以手指之曰:“来 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打得二人 满口出血。……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 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原 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 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 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 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 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 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 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孙子曰:治众 如治寡,分数 是也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王忠伟 Email:strongwayok@163
团 赵云
队
构
刘备
建 关羽
张飞
——
智将
孙信者
子 兵 法
仁 勇 严 也
鬼
王禅
谷
王诩
子
孙庞张苏毛 膑涓仪秦遂
品 牌 建 设
宏观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对企业战略的
PEST 模式
社 会 文 化
• “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1354年投张士诚,时年 26岁左右。建议张士诚联合朱元璋,陈友谅等起 义军共同推翻元朝 。张不采纳。
• 传说罗贯中在投张士诚前还参加过刘福通起义。 • 罗贯中离开张士诚隐居浙江四明山,时年29岁。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经济
影响
GDP的变化
利率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率
工资/物价控制
可任意支配收入
生活方式
行业需求
就业预期
市场需求 国家研发支出
保护消费者运动 ……
行业研发支出
结婚率 人口增长率 人口迁移
企业
科技研究重点 专利保护 新产品
技 术
文化及亚文化
新技术的商品化
……
政治制度、体制 ……
政府的稳定性
特殊经济政策
国际政治
外贸立法
对外国企业的制度
就业立法
政治法律
……
企业战略环境对 企业的影响:
1、企业战略环境 对企业的影响是 全局性的而非局 部性的。
2、企业战略环境 对企业的影响是 现在和未来的而 不是过去的。
3、企业战略环境 是动态的而不是 静止的。
•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 高3筑.墙2 广微积粮观缓环称王境
知 人 识 人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明.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请 人 用 人
望 梅 止 渴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示意图
儒
家
平天下
需
治国
要
兴企
层
齐家
次
理
修身
论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在此添加副标题
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综合高级课程。站在管理 角度解读三国,吸取传统经典文化中的管 理精华,加深对所学管理理论的理解,从 企业案例中体验真实的商战过程,更深切 感受商战的魅力,站在实践角度更好的理 解企业竞争的本质,明晰商界“大将”素 质,培养和强化战略意识,培养并提高企 业战略分析能力,为今后在商战中立于不 败之地打下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