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中学生作文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中学生作文《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中学生作文1最近,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它反映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和代课教师的艰辛工作。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感人泪下的故事。
片中的女主人公魏敏芝教师因受老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的故事。
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男学生。
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一年级到六年级仅有28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承担。
可见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
更加可贵的是这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直到病倒了,还再三叮嘱代课教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多么尽业的教师。
尽心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反思。
在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我完美的前程努力,计划着自我的未来蓝图……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去花比别人艰辛几十倍的汗水,却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工资。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28多个学生。
小学读书机会那么少。
看着他们的教学环境,回想起我从小到大理解教育的学校,那种差距真的让我很不爽。
虽然我们的祖国比以前强大了,但仍然有很多地方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上学都上不了,这对山区的孩子来说是奢望。
所以,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家乡,离开学校,踏上了打工挣钱的路。
因为老教师最终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教师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
看着她为了能买上乘车去城里的车票,和学生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时,一种心酸由然而生。
就因为贫穷,做什么事都会受到限制,连一张车票的钱,都要花上时间去努力挣来。
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
这并没有让代课教师打消找回辍学学生的念头。
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
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2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我记得很早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电影,我记得当时我看了很多遍,一开始觉得很好玩,孩子教孩子,孩子找孩子。
我从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也没听说过,很新鲜。
那段时间我的口头禅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再看《一个都不能少》已经事隔十年之久,今昔相比,感慨良多。
应该说我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的张艺谋导演,《一个都不能少》以纯真、朴实、自然的拍摄手法,带出现今中国山区的基础教育推行的实况和问题,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动容的气氛。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
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
高老师走的时候留下一句话:“这28个孩子我交给你,到我回来,一个都不能少”。
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尽她所能的来完成。
片中魏毓芝一次一次的去找村长,一次一次的被轰出来;魏毓芝围着村子追张慧科,为追回那个长跑的孩子,追汽车跑了好长时间;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
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
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斗志的心。
农村教育的警鸣钟敲醒了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事业。
给农村的孩子一个求学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片在蓝天下书写人生的天地。
我今年23岁,我比魏老师大,我应该向她学习。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教的孩子不大,我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我要跟他们沟通、交流,我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希望被老师关注,希望被老师喜欢,如果我想让我的孩子“一个都不少”,我就要学习魏老师这种坚持、执着、尽职尽责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加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标题:《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在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乡村教师为了寻找失学的学生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这位年轻教师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她坚信“一个都不能少”,这种对于教育公平和每一个孩子的关注,让我深受感动。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充满了戏剧张力。
特别是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她的坚持与执着,让我看到了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
她对待学生的态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尊重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无论他们来自何方,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
同时,影片也揭示了中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让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他们的梦想。
总的来说,《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让我认识到了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
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启示是深远的,我会将这种精神带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温暖。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程中都应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的春天。
而在这个春天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春天有足够的甘露为他们浇灌知识与快乐!这是我在20__年6月6日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时最深的体会。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孩子们在操场上升旗的情景。
孩子们升旗或敬礼的动作对于成人而言或许过于夸张,可以说让在场观看这部电影的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但是,影片中的孩子们自己却是很满足,很骄傲。
其实,在我们的笑声过后,我们或许还应该思考:现在的我们是否还会、还能像天真烂漫的孩子一样,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真正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件事?我们是否还会为手中哪怕只有两罐汽水,但只要一人能有一口而高兴得手舞足蹈?也许,这两个问号是轻飘飘的,它很快就会在黎明时分连同夜的最后黑暗一起消融。
我们已不再是孩子,也就不会再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但是,不是孩子的我们还是可以在孩子的春天里用心呵护他们,用心珍爱他们的天真、尊重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任性、保护他们的权利……影片中的魏敏芝,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承担了照顾其他孩子的重担。
她总是喜欢坐在那个破旧的屋檐下,在同学们的怨恨声、吵闹声中安静地注视着沉默的空间里闪闪浮动的光粒子,一边坚定地守护着自己责任,一边力图确定“心”的坐标:自己到底是为挣得那50元钱,还是真正地爱上了这份差事。
她说:“班里一个都不能少。
”正因为这个对自己的承诺,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像风一样飞速追着汽车一直跑,一直跑,不在乎摔倒的疼痛感在自己的全身疯窜;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毅然决然在没钱坐车而被撵下客车,抛弃在马路上时坚持靠双腿,一步,一步向城里走去。
夕阳将她的身影拉扯得很长很长,长得像一条不断在蓝天中延伸的霞。
她到了广播站,贴了自己所写的寻人启示;她去了电视台,在大门口一个人一个人地问“您是不是台长?”;她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她睡在昏黄的路灯下……身旁的寻人启示一页又一页被晚风翻开,四处散去,最后在黎明中被清洁工人扫走……有时,我们会和魏敏芝一样,做事没有目的,只因一种责任。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记得曾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在电影中,高教师嘱咐代课教师魏敏芝说:“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办法让来上课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可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地方,还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年仅13岁的魏教师恪守着自我的承诺,想方设法最终让所有的孩子一个也没有少……看完了电影,我虽为魏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但也有些不以为然,当人们还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扰之中,是否理解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
之后,在课本上学习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善也”。
才真正领悟到教育的含义。
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力量,更是改变人的命运和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在理解教育中,让人们获得知识,增长本事。
否则就如同无人过问的植物,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教育对一个国家也同样到关重要,没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发展,经济就不能繁荣,社会也无法提高。
虽然,此刻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就我们国家自身来说,教育的发展也相当不平衡,经济落后的地区,很多孩子都无缘于学校,无缘于教育。
“一个也不能少”这个职责是多么的重大,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啊!为此,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们都应当珍惜自我的学习机会,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自觉理解教育,长大后真正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让我们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完美的未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上周,教师利用晚自习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有个水泉小学,小学里仅有28个学生,学校的环境十分简陋,课桌椅都破烂不堪,教师和留校的女同学还得挤在一张床上。
男同学则是把几张课桌拼在一齐做床,所幸的是这些孩子都成长得健康可爱。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今天上午观看了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这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一个贫困山区学校里的故事。
他们的办学条件之艰苦让我们感到震撼。
相对水泉小学的破旧的教室、薄弱的、贫乏的教育资源,我们真是幸福,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
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
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
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
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
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
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一个也不能少》是张艺谋导的部反映农村教学情况的部电影。
说实话整部电影都是种凄凉的景色,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和那些华丽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却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刚开始便是种凄凉的景象,所谓的学校就只是间破旧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来的凳子组成了水泉乡水泉小学。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太好了。
高老师因生病不得不让读六年级的魏敏芝代课。
高老师对魏敏芝的要求是学生个也不能少。
小敏芝也深深记住了高老师的这要求。
上课是学生并不听话,吵吵闹闹,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确保个也不少。
我想或许为明知作为个老师并不够格,因为她并没有好好教导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很有责任心,她牢牢记住了高老师的话‘个也不能少’。
或许到这里还不能体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将这点深深体现出来。
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有天他“不见”了。
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贫穷上不起学,而张慧科去了城里。
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来,但是钱是个大问题,同学们就起凑钱去城里,但是终究不够。
他们想逃票,于是学生们拥而上为魏敏芝作掩护,她上了车,但是还是被发现了,把她从半路扔了回来。
但她并没放弃,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
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
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
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
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
她便在门前等台长。
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
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
一个都不能少作文三百字

一个都不能少作文三百字
听说那边风筝节特别火,放风筝得团队协作,一个少了,风筝
都飞不起来。
就像我们平时干活,少了谁都不行,大家一起上,才
能把事情干漂亮!
沙滩上捡贝壳,哪个不是漂亮的?哪个舍得扔?每个贝壳都是
独一无二的,就像咱们团队里的小伙伴,各有各的特长,少了谁都
不完整。
晚上看星星,密密麻麻的,哪颗都想摘下来。
其实,每颗星星
都亮着,我们的梦想就完整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小星星,都亮着,咱们的未来就一片光明!
所以啊,别小看了自己,也别觉得别人不重要。
在咱们这个团
队里,每个人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一起走
向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班中每个孩子都是宝!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人倾诉?
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
亲爱的小孩,为什么你不让我看清楚,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在黑暗中独自漫步?
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听着苏芮的歌,在歌词中,你看到了你班中的某某了吗?经常面临孤独,被遗弃,然而却无从倾诉;即使从清晨到日暮,也难寻找到自己的定点;从开学到现在,你都不曾在他的脸上见到笑容。
5月26日参加“浙江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骨干班主任培训”活动当天,有一位不一样的学员,一位学生的爸爸。
活动结束后,该家长带着孩子和妈妈一起找宋老师,向宋老师咨询。
孩子的智商不低,但就是不愿上学,班中同学家长联合上诉,要求把他调离该班,讲到此时,母亲已是泪流满面,父亲眼眶红润,试想自己的小孩被同伴排斥,被家长排斥,是何等心情?现在的家庭都只生一个(或两个),不管孩子怎么样,都是他们的宝贝,他们也不愿意生这样的小孩啊!而这样的小孩更需要得到关爱,更需要等到我们的关注,更需要我们的鼓励。
在孩子孤独无助的时候,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已经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活动中,宋慧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图片,一家洗车场门口立了一块牌子:“車况特殊请先告之,洗坏恕不赔偿。
”且不论场家立这块牌子是否合适,由此联想到教学:“学生特殊请先告之,教坏恕不赔偿。
”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一句话!!
各位老师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班中的宝贝是否有这些状况:
1、忽略细节,做作业或游戏时不能专心持久。
2、对于按照顺序或需要多步骤完成的工作很困难。
3、常常听而不闻、或不听从指示。
4、健忘、容易分心、或常丢东西。
5、在座位上常手脚动来动去或身体扭动。
6、很难好好地玩或安静地上课听讲。
7、常常在问题尚未讲完之前就抢着说答案。
8、在需轮流的团体活动或游戏中不能等待。
9、多话或常常干扰甚至侵犯别人。
每题答“是”得2分,答“不是”得0分。
总分9分以下可能是家庭习惯不够好;9分以上可能是亚斯伯格(ASPERGER)、过动儿(ADHD)、智障(MR)、学障(LD)或“怪学生”。
不管他是什么,他就是一个生命,就要全面接纳,就要营造一个被接纳的环境。
他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什么,我们要用什么方式去对待他们。
没有一定要孩子变得什么样,只是尽我们的力量,把孩子内在的那份激情与能量点燃,让他们的生命更精彩。
宋老师在每天上班前都提醒自己:今天我要激励哪几个孩子的生命?“生命”,除了“学生”这个身份,宝贝更是一个“生命”。
孩子在人生道上遇见了您,您又应以何身得度?是激励他?还是挫败他?
孩子在人生道上遇见了我们,让我们在意孩子的每一个生命,重视每一个生命,去激励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得有信心,让每一个生命
都活得有尊严,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得有希望!!
孩子,一颗颗年轻的生命,一颗颗更容易也更需要成长的生命,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