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武汉市肛肠疾病肛周手术部位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ChnJIfc C nrl l u 00 i net o to No4J l 1 Vo 9 2
・
2 25 ・
.
论 著 .
武 汉 市 肛 肠 疾 病 肛 周 手 术 部 位 感 染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与 分 析
肛 周 手 术 部 位感 染 的 预 防 和 控 制 提 供 了科 学 依 据 。
[ 关
键
词] 肛肠 疾病 ; 医院感染 ; 手术部位感染 ; 流行病学调查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7 —9 3 ( 0 00 —0 2 —0 6 1 6 8 2 1 )4 2 5 6
Ch n i a;5 Do g u s t l0fW u a nh i Ho pi a h n,W “ a 3 0 0 h n ) h n 4 0 4 ,C i a
[ bt c] O jci Toivsiaeteic ec f ei a sri l i fcin S Ii p t nsw t n rca A sr t a bet e v et t i neo r n l ugc t i et ( S)n ai t i a oetl n g h nd p a a sen o e h
Xig to ,LUO u , UANG i 1 Wu a n e s o sa e Prv n in a d Co to , n  ̄a Jn H Hu ( h n Ce tr f r Die s e e t n n r l o
h n 4 0 1 , hn ; h g t op tl fW u a W u a 3 0 0 h n ; h is a 3 0 5 C ia 2 T e Eih hH s i h n, h n 4 0 1 ,C ia 3 T e rt a 0 F Hop tl f W u a , u a 3 0 0 C ia 4 T e f hHop tl f Wu a Wu a 3 0 0 s i h n W h n 4 0 3 , hn ; h t s i h n, h n 4 0 5 , a o Fi a o
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

饮水习惯
饮水不足可能导致大便干 燥,增加肛肠疾病的发生 风险。
卫生习惯与环境因素
卫生习惯
不洁的卫生习惯可能导致肛门感染,引发肛肠疾病。
环境因素
潮湿、炎热的环境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皮肤感染,进而引发肛肠疾病。
遗传因素与免疫功能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肛肠疾病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从而增加肛肠疾病的发生风险。
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力度
01
加强肛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等多学科的交叉 合作,共同开展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02
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水平和成 果质量。
03
建立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研究团队,推动研究成果的 转化和应用。
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提高肛肠疾病的诊断水平,减 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推广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专业素 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中国,肛肠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 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概述
肛肠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疾 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分布特点
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不 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肛肠疾病情 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研究还需考虑社会经济 、生活习惯等因素对肛肠疾病的 影响,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
参考。
02
肛肠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肛肠疾病是指发生在肛门、直肠 、结肠等部位的疾病。
分类
常见的肛肠疾病包括痔疮、肛裂 、肛周脓肿、肛乳头瘤、肛窦炎 等。
混合痔中医辨证分型与流行病学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研究混合痔中医辨证分型与流行病学特点的相关性研究谢珉宁徐璇张磊陈兴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中医肛肠科,上海201508)摘要目的:了解上海石化地区居民混合痔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混合痔各证型中医辨证量表,对我院中医肛肠科门诊首诊的混合痔患者469例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各型混合痔的人数比例、性别、年龄、诱发因素、病程、临床症状、疼痛情况等,以确定其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便秘、劳累、腹泻占据了混合痔发作诱因的前三位。
4型痔疮存在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脾虚气陷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平均病程明显长于其他3型(P<0.05);气滞血瘀证男女比例与其他3型有明显差异(P<0.05)。
脱出为4型混合痔的最基本的症状,此外气滞血瘀证和湿热下注证还常见疼痛和出血,但是比例不同,脾虚下陷证还常见出血和坠胀,风伤肠络证常见出血和瘙痒。
结论:运用混合痔分型量表可以有效地为各型混合痔进行辨证分型,各类不同证型的痔疮有其不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关键词痔疮辨证分型流行病学证型评分量表中图分类号R269.571.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16) 11-0038-03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生很可能与地理环 境、工作性质、生活、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混合痔临床症状复 杂,患者常因各种症状就诊。
为统一规范,2006年 《痔临床诊治指南》[2]发布,将混合痔的中医分型定 为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陷型和风伤肠 络型。
目前,临床混合痔各证型的分布规律、症状 特点等未见报道。
为进一步了解混合痔中医病证 特点,我们采用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设计统 一的中医辨证量表对各型混合痔进行流行病调查 研究。
通过对混合痔“虚、湿、瘀、风”等不同的中医 病因病机进行要素分型辨证,来有效区分各证型,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提供指导和依据,并依据研 究结果,分析混合痔流行病学特点,为以后的临床 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429例肛瘘(肛周脓肿)病人的流行病学分析报道

429例肛瘘(肛周脓肿)病人的流行病学分析报道发表时间:2012-11-15T10:37:28.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孙建新席顺利[导读] 目的观察肛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统计我科自2008年-2011年3年间肛瘘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诱发因素等;结果肛瘘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婴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中青年易患病,免疫力低下者易患病;结论肛瘘(肛周脓肿)发病有一定的特征,可结合其特征指导诊断治疗及预防。
孙建新席顺利(河南宏力医院肛肠科河南新乡 453400)【中图分类号】R65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163-02【摘要】目的观察肛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统计我科自2008年-2011年3年间肛瘘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诱发因素等;结果肛瘘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婴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中青年易患病,免疫力低下者易患病;结论肛瘘(肛周脓肿)发病有一定的特征,可结合其特征指导诊断治疗及预防。
【关键词】肛瘘流行病学429cases of anal fistula (perianal abscess)patient epidemio10gy analysis report【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o10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al fistula patients;methods:Statist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8-2011 3 years of anal fistula patients age,sex,living habits,inducing factors;anal fistula patients results in men than in women,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poor dietary habit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illness,immunocompromised persons susceptible;conclusion anal (anal abscess)incidence of certain features,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guide.【Key words】epidemio10gy of anal fistula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肛瘘在肛肠病中患病率较高,据统计约占肛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1],我科自2008年以来共收治肛肠病1895人,其中肛瘘429例,占22.6%,为研究其发病特征,我对3年来肛瘘病人(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肛肠学会在厦门制定的诊断标准)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年龄分布患病年龄17天至84岁,肛瘘(肛周脓肿)的发病年龄以3岁内婴幼儿较高、3岁后到青春期前发病率极低,中青年病率最高,到5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降低。
常见肛肠疾病

21
编辑课件
症状二:脱垂
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 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 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 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 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如咳嗽,行 走等腹压稍增时,痔块就能脱出,回复困 难,无法参加劳动。
22
编辑课件
症状三:疼痛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 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 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 熏洗法: 活血、止痛、收敛
苦参汤、活血散瘀汤、熏痔汤
47
编辑课件
其他非手术疗法:
• 枯痔法 • 套扎法 • 注射法 • 其他物理疗法
48
编辑课件
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通过10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 明,对人体无隐蔽性损害,已成为世界公 认的疗法。用作注射疗法的药物主要分硬 化剂及坏死剂两大类,由于坏死剂所致并 发症较多,目前多主张用硬化剂,但硬化 剂若注入量过多,也可发生坏死。注射疗 法的目的是将硬化剂注入痔块周围,产生 无菌炎性反应,达到小血管闭塞和痔块内 纤维增生、硬化萎缩的目的。
53
编辑课件
手术治疗:外剥内扎术
适应症:三、四度内痔伴外痔、混合 痔、环状混合痔、嵌顿性内痔。
54
编辑课件
操作步骤:
• 用组织钳夹住外痔所在皮肤,向外牵拉,在痔 块基底部两侧皮肤用剪刀作一“V”形切口,注 意只剪开皮肤,不要剪破痔静脉丛。
• 用包有纱布的手指钝性分离外痔静脉丛。沿外 痔静脉丛和内括约肌之间向上分离达齿线。
6
编辑课件
外痔:
• 是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 脉丛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表面由皮肤 覆盖,位于齿线下方,由痔外静脉丛形成。 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 垂)、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
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1共46页

一 组织安排
目录
二 调查流程
三 调查方案
四 资料收集、复核与上报
五 各省流调的后期工作
-2-
一、组织安排
-3-
一、组织安排——组织机构
李俊德(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总指挥
田振国(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 陈 平(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 宝(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苏光祥(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
副总指挥
刘佃温(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 刘 平(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
程
王 奕(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主任)
指
周妍君(湖北马应龙连锁医院投资公司执行总经理)
挥
张燕生 李国栋 赵宝明 凌光烈 周建华 杨东生 何永恒
指 挥 傅传刚 芮 冬 贺向东 姜春英 王业皇 杨向东 高 枫
工程
指挥
部执 行办 公室
副主任
罗湛滨 石 荣 黄德铨 杨 伟 柳越冬 宋太平 韩笑 冰 张国胜 樊志敏 丁曙清 张虹玺 张铁辉 韩 平 鞠应东 张建柏 孔国强 熊腊根 邹振培 赵 刚 马富明 毛宽荣 张晓明 张书信 鲁明良 屠世良 黄忠诚 于 洪 刘岩松
珂伟
秘 书 陈立平 刘世举 隋 楠
负责起草《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设计方
组建流调队,各省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挑选3-5人调查指 导员及若干名调查员。并上报至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
会及中国肛肠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调查的意义
深入调查、统一标准
项目实施前组织调查指 导员及调查员进行培训 ,让每个调查员充分了 解、掌握本次调查的目 的、意义、具体实施操 作过程等。
案》(草案)的制定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负责流调的组织实
门诊肛肠疾病4056例的分析

时进一步行 肛肠动力学 检查 或盆底机 电 仪、 排粪 造影 、 织病理 学检 查等 。同一 组
患 者相 同疾 病 多 次 就 诊 , 记 一 人 次 , 只 再
有一定 比例 , 与青 少年 身 体发 育 不 完 这 全, 偏食 、 良排便 习惯 有一 定 关系 。 不 中青年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大 , 多食酒类 和 辛辣刺激食物 , 加之工作劳累 , 以及就业 、 家庭负担等精神压力刺激 , 因此多易发生 痔、 肛瘘 、 脓肿 以及炎性肠病和便秘 , 阶 此
出 版3:19 ,7 7 3 9— 6 . t,9 8 I5— 6,5 3 1
讨
论
45 06例 , 中 ≤ 1 为 少 年组 2 9例 , 其 4岁 9 男 24例 , 8 1 女 5例 ;5~ 0岁 为 青 年组 13 1 4 63 例 , 9 5例 , 6 8 ;1~ 0岁 为 中年 男 6 女 6例 4 6 组 17 40例 , 16 男 0 4例 , 4 6例 ; 6 女 0 > 0岁
构 、 食 习惯 、 活 习 性影 响 , 本 身 基 础 饮 生 及 疾 病 影 响不 问 , 肠 疾 病 病 谱 也 不 同 。 从 肛 此组 样 本 分 析 , 们 可 以发 现 , 少 年 时 我 青
3 张 东 铭 .痔 病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北 人
2 0 7 1 0 4: 6 .
病前位的主要是痔 、 肛裂 、 便秘 、 肛周脓肿
和肛 瘘 , 五种 疾 病 约 占门 诊就 诊 患 者 的 此
6 5% 。
病种 有一 定 差 异 。 结 论 : 肛 肠 常 见病 种 对 分析 , 指 导 临床 医 生加 深 对 不 同人 群 肛 能 肠 常见 病 发 生 率 的认 识 , 各 类 人群 肛 肠 对 疾病 的预 防和诊 治 有 一 定 的指 导 意 义 。
男性肛周尖锐湿疣392例流行病学调查

[12] 罗博文 ,罗宇迪 ,何 娟 ,等.男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与男性免疫 性不育 的相关性研究.临床合理用药 ,2011,4(7B):91—92.
[13] 莫翔 ,韦又铭.复发性生殖器 疱疹患 者免 疫细胞功 能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12,18(15):2385—2387.
【摘 要 】 目的 :了解沈 阳市及周边地 区发病 的男 性肛周 尖锐 湿疣 患者流 行病学特 点 ,为 今后针对 高 危因素及人群开展有效 的预 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 。方法 :对我 院及 沈 阳市 肛肠 医院 392名符合标 准 的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后 ,收集数据 进行分 析 比较 。结果 :392名受访 者平均 年龄 27.74岁 ,前卫 职业人 群集 中,性安 全 自觉性 差 ,对本病 的了解 程度不佳 。具有男 男性行 为 的同性恋 或双性 恋者是本 病发病 的高 危人群 ,具有频 繁肛交 、多性伴侣 、性病防护 意识差等 高危性 行 为特征 ,但改 正不 良生 活 习惯 态度 良好 。公 共浴池洗浴及公共卫浴用 品的使用也是本病 的发病危险 因素 之一。受访人群 中艾滋病病毒 (HIV)阳性率为 7.14% ,梅毒 (USR)阳性率 为 5.61% ,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 占6.63% ,HBsAg及抗 一HCV阳性率分别 为 6.63%及 2.o4%。结论 :针对 中青年等高危人群应加强性健康 教育普及 ,提高性安全意识 ,尤其针对男男 性行为者应 当予 以广泛关 注并 采取 良好有效 的干预机制 。
2013;129(1):3l一4o.
赵辨.中国临 床 皮肤 病学 .南 京 :江苏 科学 技 术 出版 社 ,2010:
1811—1816.
’
W od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laboratory man ual for the exam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肛肠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以成人居多。
发病与遗传、久坐、久立、少活动、便秘、腹泻、排便时间过长、饮酒、槟榔、嗜好辛辣刺激性饮食等因素有关。
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整个肛肠疾病中,以痔疮发病率最高。
女性比男性患者多。
妇女因妊娠、生育关系,其发病的机会比男性高。
妊娠后随胎儿生长,腹压会不断增加,特别是妊娠后期,下腔动脉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迫,直接影响到血液回流,致使痔静脉丛充血扩张,加上分娩时的用力怒挣,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会阴撕裂,加重静脉回流的障碍,从而使许多妇女妊娠分娩后发生痔、肛裂、肛乳头肥大、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男性发病率为53.9%;女性发病率为67%。
肛肠疾病患者以成人居多。
据普查结果表明,肛肠疾病的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
20岁以下的发病率仅为32%。
20岁以上则不断上增高,21~30岁为59.5%;31~40岁为69.9%;41~50岁为72.4%;51~60岁为74.1%;60岁以上为75.5%。
呈阶梯上升,反映出儿童、青年发病率低,成年人发病率高,年龄越大,患病者也越多。
久坐、久立、活动少的人患病居多。
从职业看,汽车司机、理发师、售货员、民警等发病最高,为81.7%次为干部,为71.5%;工人为70.3%;农民为62%;军人为32.6%;学生为19.2%;明代《外科正宗》(1617年)就提出了“因久坐而血脉不行……以致浊气瘀
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的见解。
久站,久坐,长期行走,人体长期处于一种固定的姿态,会影响血流循环,盆腔内血液郁积,使痔静脉充血、曲张、隆起,则导致肛肠病发病机会增多。
经常变换体位的工作者,活泼好动的青年、军人,参加多种体位劳动的农民,因其血流循环障碍少,肛肠局部不易充血,所以发病者少。
便秘、腹泻、排便时间长的人患病者居多。
便秘、腹泻是肠道功能失常的反应,会直接引发大肠肛门的许多疾病,据全国肛肠疾病普查的2669名便秘患者中,就有1989人患肛肠病,发病率为74.5%;1523名腹泻患者中,就有1013人患肛肠病,发病率为
66.5%。
有些人喜欢在大便时看书报,久蹲厕所而不起,这样很容易加重肛门直肠部的充血,引起痔疮、直肠粘膜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等多种肛肠疾病,实在是非常坏的习惯。
此外,大便时过度用力,容易引起痔脱出、直肠脱垂等疾病,也应当加以注意。
由此可见,肛肠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造成,为了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有以下几条小小建议:
1.饮食方面,不偏食,不要太精细,五谷杂粮搭配吃,多吃些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节奏来安排,早晨排便较为科学,每次排便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
3.多做运动。
久坐、久立的人应坚持做提肛保健操,每次只需做几分钟即可,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一天做2至3次,会有效减少肛肠疾病的发生。
4.睡前喝一杯白开水可以缓解便秘。
便后要保持肛门清洁,最好便后用温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