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B5.A6.A7.D8.C9.D 10.B二、判断题1.√2.X3.X4.X5.X6.√三、简答题1.稀缺性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
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远存在的问题,任何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稀缺性,相对于人们的愿望资源总是稀缺的;经济学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
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必要。
2.机会成本是指当一项资源被用于某一活动时所放弃的将该项资源用于其他活动中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收益。
3.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即“是什么”;而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即“应该是什么”,它研究的内容没有客观性,其结论也无法通过事实来直接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1.A2.D3.A4.A5.C6.A7.B8.D9.A 10.C二、判断题1.X2.X3.X4.√5.√6.√7.X8.X9.X 10.√三、简答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预期;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技术水平、对未来的预期;2.根据凡勃伦效应,消费者购买高档商品大多是为了满足炫耀的需求。
当高档名牌服装在超市打折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偏好发生了变化,使得需求曲线左移。
所以,一方面,根据需求规律,打折后该商品的需求量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偏好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了,如果需求的减少超过了需求量的增加,该商品打折后反而卖不出去。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需定理:(1)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3)需求和供给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但均衡价格的变动则不确定(存在上升、下降或不变三种可能)。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拓展训练参考答案项目一 揭开经济学的面纱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二、单项选择题1-5 CDCAB 6-10 BADDA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技能题项目二 感悟价格的魅力一、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面包(百万条)公寓(千套)10 20 30··ABCDEF····生产可能性边界3020 103.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1.B2.C3.BD4.C5.B6.A7.A8.A9.B 10.D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计算题1.解:已知E d =2.0,ΔP/P=-10%,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 P QQE d ∆∆-=需求量会增加:ΔQ/Q=E d ·(-ΔP/P)=2.0×10%=20%。
2.解: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25.155-44040-50-==∆∆-=P P QQ E d 3.解:(1)已知P 1=1,Q 1=1000,E d =2.4,P 2=0.8代入公式112112--P P P Q Q Q E d -=,求得Q 2=1480,即如果降价为0.8元,此时的销售量是1480。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花费既定代价使自己得到的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用量而使自己所花费的代价最小的一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消费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认为,收入少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收入多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
换言之,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其他商品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较便宜商品的购买对较昂贵商品的购买的替代。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商品购买量反方向变动。
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三、计算题1. 解:(1)因为:M=P A A+P B B M=120 P A=40,P B=20所以:120=40X+20Y当A=0时,B=6;当A=1时,B=4;当A=2时,B=2;当A=3时,B=0;如上所示,A和B商品共有4种组合。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答案参考

Chapter 1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选A CCAA三,多选ABD ADE四,计算题1.机会成本是放弃资源的使用用途中所能产生的最高收益---上大学放弃的是工作,则工作产生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因此是5000元。
2.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张为0,刘为10000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张为10000元,刘大于等于100003.100×(1+5%)=1054.Chapter 2.一、1.the demand curve shifts to the right,suggesting that the demanding quantity rises when facing the same price for the reason more people want to consumme it. More buyers offer a higher price(clearing) over the same sellers.2.E=-6%/3%=-23.When the prices are below their market-clearing levels,moreconsumers enter the market,they want to buy the low-price beef(chicken),in contrast,the selling quantity keeps the same,so the shortage happens.The quant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th sides (sellers and buyers) will determine the specific shortage size.Pork and beef(chicken)are substitutes,when the government sets a low price, it is hard for the sellers to sell, so the price of the pork will decline in such situation.二,判断TFTTF FFTTT FFTTF FFTT三,选择DBADA DB四,案例分析1,考虑需求弹性。
经济学基础 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C D C D A A
错错错对对错
问答:1. P10 P21
2. P18 关键概念
应用训练:(1)提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侧移动
第二章:A D D B D C
错错错错错错
问答:1. 从发展过程,运行流程,基本元素,市场体系来理解
2. 计划经济P21 ,商品经济P22,市场经济P22
应用训练:提示P25页的图形理解,即第一次课后作业
第三章:B C B C C C
对错错错对错
问答:1. P38
2.P44
应用训练:提示: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度的核心。
重点不需放在逻辑式,而应该是产权制度本身的理解,结合产权关系的概念深入理解产权对市场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B C D (无)D A
第四题还应该补充同向或异向,以及变动幅度是否相等这两个条件才能判断
错错对错错错
问答:1. P55 P59
2. P63
应用训练:提示:需要分别考虑轿车价格下降,汽油(互补品)价格上升,城市
停车位(互补)增多,居民收入增加分别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带来的影响。
实际图表:市场状况变动可以结合P64的供求变动表来看
仅能判断方向,没有幅度的具体数字,是无法判断价格和数量实际趋势。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关键术语定义--------------稀缺性 1、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地分配利益的特征--------------经济学 2、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状况--------------效率 3、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平等 4、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理性 5、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的情况--------------机会成本 6、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的使整体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理--------------边际变动 7、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激励 8、社会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经济 9、经济活动的波动--------------产权 10、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看不见的手” 11、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市场失灵 12、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外部性 13、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市场势力 14、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垄断 15、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生产率 16、某种引起人行动的东西--------------通货膨胀 17、一个人拥有并使用稀缺资源的能力--------------经济周期 18、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的做到最好二、判断正误--------------1、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入时,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2、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权衡取舍。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时机本钱:为了得到*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时机本钱。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限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正确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
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到达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到达和变动的条件。
比拟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根底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拟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根底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课题实训题1.经济学企图摆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要研究造成农产品的减产的因素,这种减产本身是否具有什么规律,等等。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我们研究造纸厂造成农产品减产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从造纸厂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好事;有人从造纸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减产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坏事。
2.(1)拼车是在交通拥挤、交通费用较高等条件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
拼车的人出于以下几个目的:车费分摊、避免等车,节省时间。
(2)通过上述分析,拼车可以减少自己外出的费用,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课后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B2.B3.B4.C5.B6.D7.C8.A(二)判断题1.F2.T3.T4.T5.F(三)简答题1.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答: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于一个人类面临的矛盾,就是资源的稀缺与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一问题的解决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因此稀缺意味着人类必须做出选择,而资源的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这个1问题是要考察你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对资源的稀缺性与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如果仅从概念上区分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无非是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一个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另一个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在回答这些不同问题时,很显然一个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体系的,另一个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复习思考题1.答: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一个社会的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2.答:稀缺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因为相对于人的欲望,资源总是不够的。
3.略。
4.答:(一)资源配置问题(二)资源利用问题(三)经济体制问题。
5.实证经济学是利用实证分析,指排除任何价值判断,首先明确规定所研究的变量的含义,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依此预测未来,最后用经验和事实来验证预测的经济学。
规范分析经济学是利用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经济现象的标准,作为确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理论和政策的经济学。
6.略。
2复习思考题1.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政府的经济政策、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2.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答: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和政府的政策等。
4.答: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5.略。
6.略。
7.略。
8.略。
9.答:(1)L D =500-50H =L S =200H H =2 L =400(2)劳动增加。
10.略。
11.略。
12.略。
3复习思考题1.答:(1)需求价格弧弹性(2)需求价格点弹性2.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3.略。
4.解: Q =(100-P )2 2002Qd pdp =-+ P =60时,Q=1600:d e =d d Q P P Q -=(2002p -+)P Q=0.75 P =40时,Q=3600:d e =d d Q P P Q -=(2002p -+)P Q =1.33 5.解:d e =b a a b a a Q Q P Q P P Q P P Q ∆∆--=--=b a a a b a Q Q P Q P P ---=a b a20%P P P -=0.4 a b a P P P -=b 1212P -=0.420%=2 b P =18 6.略。
7.略。
4复习思考题1.答:基数效用是指效用如同长度、重量一样可以量化和计算,基数效用论者除了提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的假定之外,还提出了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是指效用作为一种心理感受存在,类似于香、臭、美、丑,其大小无法量化,而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
2.略。
3.答:111222MU P MRSMU P==4.答: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
尤其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至此,我们知道无论是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还是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5.答: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为X=f(I),其中,I为收入水平,X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6.答:对于正常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正因为如此,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7.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其收入效用作用使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且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用的作用是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即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也下降,这决定了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厂商:企业又可称作厂商,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并能自主做出经营决策的经济组织。
短期和长期:在短期内,现有企业的厂房、设备都无法变更,若想要增加产量,则只有增加劳动力;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与所能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生产要素:西方经济学把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称为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可以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
总产量:总产量(Total Product ,简称TPL )是指与一定量的某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平均产量: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简称APL )是指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之比。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固定、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持续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起初会使总产量增加,但超过一定临界点以后,总产量的增量会不断减少,直至出现负增长。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简称MRTS )是指在维持相同产量水平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2. 3.(1)322L -0.1L +6L +12L -0.1L +6L+12TP L K AP L L L (,)=== 平均产量最大时,L=-b 2a=30L TP L K Q MP L L ∆∆∆∆L (,)===-0.3L 2+12L +12 边际产量最大时,L=-b 2a=20 (2)TR= 30Q-360L=-3L 3+180L 2 TR ’=-9L 2+360L 使得TR ’=0 L=40 Q =-0.1L 3+6L 2+12L=46004.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救为Q =5L +12K -2L 2-K 2。
L 的价格P L =3,K 的价格P K =6,TC =160。
求该厂商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方式。
解:MP L =5-4L MP K =12-2KMP L /P L =5-4L /3=MP K /P K =12-2K /6 整理得:4L -K + 1=0又:TC =L P L + K P K =3 L +6 K =160得:L=6 K=255.某汽车厂的生产函数为Q=5LK,其中Q为该厂商的产量,L为使用的劳动投入数量,K为使用的资本数量。
如果每单位资本和劳动价格分别为2元和1元,那么生产20单位的产品,应该如何组织生产?MP L=5K MP K=5LMP L/P L=5K/1=MP K/P K=5L/2 得L=2KQ=5LK=10K2=20 L= 3 K=1.56复习思考题1.答:在此之前,每一产量所对应的切线斜率都小于射线的斜率,因此,SAC大于SMC;在此之后,每一产量所对应的切线斜率都大于射线的斜率,SAC小于SMC。
所以可得出SAC 与SMC的关系:SM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相交之前SAC大于SMC,相交之后SAC小于SMC。
2.答:把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所表示的最优要素组合即最佳总成本点,用一条曲线联结起来,这条曲线就是长期总成本曲线。
所以,长期总成本曲线也叫做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向延伸,表明产量为零时成本也为零,而不像短期总成本那样,产量为零时仍有一定的固定成本。
3.答: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支配供给函数的规律,它说明为什么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或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4.答:边际成本曲线在停止营业点D以上的部分,便构成了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厂商的供给曲线。
5.答: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最小成本原则并不是一致的。
最小成本原则说明了对于某一特定量来说如何使成本降到最低,但是这个产量不一定是使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
在这个产量水平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仍需增加产量才能得到最大利润。
这就是说,在各种不同的产量水平上,按照最小成本原则都可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但是只有唯一的一个产量水平,才能使厂商能够得到最大利润。
因此,最小成本原则不是最大利润的充分条件。
但是,当厂商实现了最大利润的时候,就这一产量水平来说,成本一定是最小的,也就是说最小成本原则必须得到满足。
如果成本不是最小,那么利润肯定不是最大。
因此,最小成本原则是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
7复习思考题1.答:在长期中,各个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充分调整产量,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
企业在长期中要做出两个决策:生产多少,以及退出还是进入这一行业。
各个企业的各种决策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供给,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偏高时,各企业会扩大生产,其他企业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偏低时,各企业会减少生产,有些企业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企业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
2.答:垄断市场通常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最低、资源浪费最严重的一种市场结构,这就因为:第一,生产资源的浪费。
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市场平均成本与价格高而产量低,即存在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率低下的情况。
第二,社会福利的损失。
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所付出的价格较高,即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这种减少也是社会福利的损失。
3.答:在短期内,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量,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从整个行业的市场来看,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则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则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4.答:略。
8复习思考题1.答:(一)洛伦兹曲线(二)基尼系数2.答: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