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修辞手法的特点
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隐喻的主要功能有: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把冗长变成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转喻不是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而是用与之相关的东西来代替。
它强调两件事之间的相关性。
它的作用是用简单代替复杂,用真实代替空虚,用陌生代替一切,用事物代替感情。
各种比喻手法的特点

各种比喻手法的特点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 明喻
明喻是通过明确地指出比喻关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它的结构形式为“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
例如:“他像一只老虎一样勇猛。
”在这个比喻中,“他”是本体,“像”是喻词,“老虎”是喻体,通过比喻表达出“他”勇猛的特点。
2. 暗喻
暗喻是通过暗示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它没有明显的“喻词”,而是通过上下文暗示比喻关系。
例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在这个比喻中,“他的心”是本体,“像”是喻词,“石头”是喻体,通过比喻表达出“他的心”坚硬的特点。
3. 借喻
借喻是通过借用另一个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本体。
它没有明显的“喻词”和“喻体”,
而是通过上下文暗示比喻关系。
例如:“他是一头猪。
”在这个比喻中,“他”是本体,“是”是喻词,“猪”是喻体,通过比喻表达出“他”懒散、贪吃的特点。
4. 博喻
博喻是通过多个比喻来描述一个事物的特点。
例如:“他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又像一头懒散的猪,让人无法忍受。
”在这个比喻中,“他”是本体,通过两个不同的比喻表达出“他”既勇猛又懒散的特点。
比喻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修辞手法,通过不同的比喻方式可以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比喻的基本特征范文

比喻的基本特征范文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此来传达其中一种含义或创造形象效果。
比喻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隐喻性:比喻常常是通过暗示或间接表达,而不是直接陈述。
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引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从而让读者或听者通过思考,理解比喻所表达的意义。
2.形象感:比喻常常使用具体的、可感知的图像来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通过使用形象和具体的词语,比喻使得读者或听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要表达的意义。
3.客观性:尽管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其中一种含义,但是比喻并不是主观的个人观点。
它通常是一种普遍的、共享的观念,广泛被认同的,而不是一些个体的独立见解。
4.表达力:比喻可以帮助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感情。
通过将一个熟悉的事物与一个陌生的观念进行比较,比喻可以使得读者或听者对该观念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5.多样性:比喻是非常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使用。
它可以存在于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中,并可以用来描绘自然界、人类行为、情感感受等各种主题。
6.创造性:比喻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运用,可以创造新颖、独特的形象和意象。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比喻可以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达到创意、表现深度和追求独特性的目的。
总之,比喻是一种与日常生活和语言使用息息相关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创造性的比较,传递抽象概念和情感,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世界。
它的隐喻性、形象感、客观性、表达力、多样性和创造性使得比喻成为了文学创作和平时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1、增强表达力: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通过将一个陌生、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概念与一个熟悉、具体的概念相比较,可以使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
2、创造形象:比喻可以帮助读者或听众形成关于所描述事物的鲜明形象。
这有助于提高读者或听众对文学作品、演讲或其他文本的投入感和情感参与度。
3、突显特点:通过比喻,可以强调某个事物的特定特点或属性。
比如,将一个人的笑容比喻为阳光,突出了笑容的明亮和温暖。
4、隐喻和隐含意义:比喻有时可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
作者可以通过比喻来表达对某个主题或情感的态度,而不仅仅是直接陈述。
5、使作品更富有情感:比喻可以激发读者或听众的情感,让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传达出愤怒、喜悦、悲伤等情感,而这些情感可能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受众。
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多种形式。
比喻通常通过使用“像”、“如同”、“好像”等词语来引入,以建立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比喻示例:直接描述:她的笑容非常美丽;比喻描述:她的笑容像清晨的阳光一样美丽。
在这个比喻中,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对笑容之美的描述,并为读者创造了一种更生动的形象。
比喻修辞手法的例句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比喻修辞手法作用答题格式

比喻修辞手法作用答题格式(原创版)目录1.比喻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2.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3.比喻修辞手法在答题中的应用4.答题格式及示例正文一、比喻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比喻修辞手法是一种将不同事物或现象进行类比,从而形成鲜明、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比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则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更深刻、细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二、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1.增强表现力:比喻修辞手法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丰富语言: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多样、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文章的审美价值和可读性。
3.强化感染力:比喻可以使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三、比喻修辞手法在答题中的应用在答题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可以增强答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答案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以下是一个比喻修辞手法在答题中的应用示例:问题:请简述你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理解。
答案: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人生与戏剧之间的相似性。
人生就像一场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剧本,我们要认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而戏剧则像人生,它包含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各种情感和经历,我们可以从戏剧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人生中欣赏戏剧,也要在戏剧中体味人生。
四、答题格式及示例答题格式:首先,简要解释比喻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其次,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在答题中的作用;最后,结合具体问题,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进行答题。
示例:请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简述你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的理解。
答案: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人生与梦境之间的相似性。
人生就像一场梦,有时美好,有时痛苦,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瞬间,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表达作用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喻)(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可以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形象,语言活泼生动。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抽象事物具体化,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言过其实叫夸张,表情达意能加强,事物本质能突出,词句引起人联想,讽刺歌颂情分明,大胆合理要记清。
“夸而有节”是夸张,“涎水一尺长”,“夸而无节”成狂言,“猪背像个飞机场”。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结构基本应相同,词性大体必相应。
文面无多重复语,字数一般要相等。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对称和谐,节奏感强,高度概括,互相补充、映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比喻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比喻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感情。
比喻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形象性: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用读者熟悉的事物来描述不熟悉的事物,从而增强读者的感知和理解。
2、突出特点: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该事物的独特之处。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将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3、增强感染力:比喻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4、丰富语言表现力: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用简单、形象的词语表达出复杂、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使文章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喻句特点

比喻句特点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某种含义或感情。
比喻句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下面是比喻句的特点及例子。
1. 形象生动比喻句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与具体的事物进行比较,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鸟鸣,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2. 富有感染力比喻句能够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图。
例如:“她的眼神如同一汪清泉,让人感到清新和舒畅。
”3. 突出特点比喻句能够通过对事物的比较,突出其特点,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例如:“他的思维如同一条蜿蜒的小溪,充满了曲折和变化。
”4. 增强表现力比喻句能够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的声音如同一阵狂风,让人感到震撼和激动。
”5. 丰富语言比喻句能够丰富语言,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加愉悦地阅读。
例如:“她的笑容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
”6. 深化主题比喻句能够通过对事物的比较,深化文章的主题,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例如:“他的心灵如同一片湖水,清澈而深邃。
”7. 增加趣味性比喻句能够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得读者更加愉悦地阅读。
例如:“他的步伐如同一只小鹿,轻盈而灵动。
”8. 强调情感比喻句能够通过形象的比喻,强调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她的眼泪如同一串珍珠,闪烁着悲伤和无奈。
”9. 突出特征比喻句能够通过对事物的比较,突出其特征,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例如:“他的头发如同一片黑云,厚重而沉稳。
”10. 增强表现力比喻句能够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的笑容如同一束阳光,温暖而明亮。
”比喻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现力,深化主题,强调情感,突出特征,丰富语言,增加趣味性,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特点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本章我们一起来说说比喻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供大家参考阅读。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的含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
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也叫譬喻。
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特点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多种形式。
作用
用比喻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
拓展: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
一、修辞作用
(一)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
以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类比喻时,大多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似。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二)用来说明事理。
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
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
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二、运用原则
(一)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
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
(1)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
听说采访她,得满脸通红。
(2)机器隆隆响着/含着我心跳的韵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二)注意创新。
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
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
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
”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
(1)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
(2)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三)要通俗、形象。
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违反了这一原则:
(1)明净的末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
(2)红的、绿的、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
(3)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区辨]“像”、“仿佛”、“似的”的非比性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以下的几种情况:
(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
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
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
这样的事情很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