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武术太极)

大学体育课程《武术太极》课程计划一、课程简介武术太极:拳术的一种。
以掤捋挤按、踩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方法,动作柔和缓慢,连贯圆活,连绵不断。
是强身健体的运动,并深受国人和大学生的喜爱。
参加太极拳运动可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由于其拳理的独特性要求、能有效地缓解人体精神过度紧张和各种压力。
本课程主要教授武术太极的基本功、基本组合以及套路。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传授太极健身和基本技击方法,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有氧代谢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2: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技术、套路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对太极运动有初步的认知、并能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和套路。
课程目标3:通过课堂分组练习和教学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武德教育,传统文化传承。
课程目标4:通过一年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武术太极的运动兴趣,掌握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基本拳理。
了解太极拳比赛基本规则。
参加课内外太极拳学习和锻炼,积极主动进行课外太极锻炼,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课程培养权重关系表三、课程教学资源1.线下教学资源:(1)《24式太极拳》主编:李德印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2)《中国武术教程》主编:邱丕相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年(3)《24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主编:何瑞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2.线上教学资源:(1)《24式太极教学》主讲:李德印(2)《中国国际太极拳》官网四、课堂目标要求表4-1课程学时分配与课堂目标五、课堂形式1.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本体化的加工信息,即重视从运动技能形成角度来教学,把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次练习作为教学的程序或过程,从而形成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体育专业武术散打教学大纲

体育专业武术散打教学大纲体育专业武术散打教学大纲体育专业武术散打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武术散打课程编码:GN401121-7B学分:14总学时:224适用专业:体育专业先修课程: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的性质:专项(提高)课课程的目的与任务:1、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武德精髓,倡导敬业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民众健康服务。
2、较系统掌握散打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战术及教学、竞赛与裁判工作知识。
3、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了解基本战术知识;达到二级运动员以上水平。
4、基本掌握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常规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初步达到会练、会教、会讲、会写的要求。
5、了解《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掌握裁判方法,熟悉组织竞赛的整个过程,并能胜任省、市级比赛的裁判工作。
裁判员等级达到三级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1、面向专业学生,培养高等院校散打教学与训练的专门人才。
使学生了解武术散打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掌握裁判方法,熟悉组织竞赛的整个过程,并能胜任省、市级比赛的裁判工作。
2、结合散打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3、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教法与技术课教学,裁判法及实际操作图解知识与其他搏击项目(太极推手、中国跤等)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较系统掌握武术散打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战术及教学、竞赛与裁判工作知识。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18学时1、散打概论…………………………………………………………2学时(1)散打的概念(2)散打的简史(3)散打的分类(4)散打的特点(5)散打的作用知识点:散打概念;发展简史;散打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学习散打的注意事项。
2、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4学时(1)散打竞赛规则(2)散打竞赛裁判法知识点:竞赛的组织与编排;体重称量;得分部位与禁击部位;得分方法;胜负评定;裁判方法。
2024武术教学计划

2024武术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武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力量和速度等运动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武术的热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勇敢、坚强等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
一、基础理论知识
武术发展史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简介二、基本功训练
身体协调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
三、套路学习
基本拳法基本腿法基本步法组合动作练习初级套路学习(如:长拳、太极拳等)
四、实战技能训练
防守技能训练进攻技能训练对抗训练综合实战训练
五、拓展知识
中华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武术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武德教育与实践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部分
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武术基本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实践教学部分教师示范与讲解:教师亲自示范,详细讲解动作要领。
学生模仿与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教师个别指导:针对学生个
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动作比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实战模拟:模拟实战场景,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二十八课武术(一)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二十八课武术(一)教案引言:武术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围绕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二十八课的主题——武术(一),编写一份教案,帮助老师们有效地教授武术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2. 掌握基本武术动作的动作要领,并能进行简单的训练。
3. 培养学生的耐力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介绍。
2. 武术动作的学习和训练。
3. 武术表演与合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们介绍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激发学生们对武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武术动作的学习(30分钟):a. 示范与解说:老师进行简单的武术动作示范和解说,学生们观摩并听取老师的指导。
b. 分组练习:将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合作进行动作练习。
每个小组由一个组长指挥,其他成员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动作练习。
c. 教师巡视与点评:老师巡视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点评。
3. 武术表演与合作练习(50分钟):a. 小组合作:学生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武术动作,展开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设计一段简短的武术表演,包括基本动作的组合和配合。
b. 组间比赛:学生们分组进行武术表演比赛,由其他同学评分并给出建议和意见。
同时,老师也可组织一次全班武术表演展示,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4. 总结与反思(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们回顾整节武术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老师也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辅助材料和设备:1. 多媒体展示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武术动作示范视频和图片。
3. 内外场地合适的活动场所。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动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武术教学大纲

《武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武术学时:68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武术课程中的基本理论,较好地掌握技术中重点内容常见套路的和中学武术教材,具备基本的教学和示范能力,并能看图自学简易的武术套路。
2.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达到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初级中学体育课武术项目的教学工作和业余训练能力。
3.通过武术教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个性,提高武德修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发展需要.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部分理论教学(10学时)第一章概述(1学时)第一节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知识点: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古代武术发展概况;近、现代武术发展概况;武术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
第二节武术的内容及分类主要知识点: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第三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主要知识点:武术的特点;武术作用。
重点;武术的特点、作用。
难点:武术理论研究第二章武术的技法分析和武术图解知识(1学时)第一节防身自卫与技法分析主要知识点:防身自卫的概述、技法特点;第二节套路演练技法分析主要知识点:长拳、太极拳的概述,技术要求;散打概述、散打技术分析。
第三节武术图解知识主要知识点: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识图自学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
重点:武术的技法分析和武术图解知识难点: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第三章武术教学(4学时)第一节武术的教学特点与要求主要知识点:武术的教学特点,武术的教学要求第二节武术教学法主要知识点:指导法,练习法,评价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第三节套路教学要求与步骤主要知识点:套路教学步骤,要求第四节攻防教学步骤与要求主要知识点:攻防教学步骤、要求。
第五节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主要知识点:注意武德教育;突出难点,围绕重点;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准备活动能力内容;注意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以集体教学为主;加强安全教育;注意培养骨干。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七单元武术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七单元武术教案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采用特殊的姿势和动作技巧,练习者可以获得身体的锻炼、心理的调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武术,通过学习武术,可以培养学生的体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身体素质:通过学习武术的训练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方面。
2. 心理健康:通过武术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耐心和毅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团队合作:通过合作练习和对伙伴的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功训练:包括站姿、步法、腿法、拳法等方面的基本技巧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2. 器械练习: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器械,如棍、剑等,并进行相应的器械技巧训练。
3. 套路表演:通过学习一定的武术套路,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连贯性,同时提高他们对节奏和韵律的感知能力。
4. 对抗练习:通过对抗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信心,同时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和尊重对手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以准备身体进行武术训练。
2. 基本功训练:向学生介绍基本动作和姿势,包括站姿、步法、腿法、拳法等,通过逐步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技巧。
3. 器械练习:介绍一些常见的武术器械,如棍、剑等,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器械技巧训练。
4. 套路表演:选择适合学生掌握的武术套路,向他们进行示范,并逐步引导学生跟随练习,通过重复训练,培养他们的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
5. 对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对抗的练习,根据学生水平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如拍击、格斗等。
在练习中强调技巧的正确使用和对伙伴的尊重。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欣赏武术表演或观看相关视频,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理解。
武术拳术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武术拳术2. 课程类别:体育类/武术类3. 课程代码:4.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武术、相关体育专业等5. 学时/学分:总学时/周学时/学分6.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7. 授课时间:具体授课时间安排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武术拳术的基本理论、历史与发展。
- 了解不同拳术流派的特点及技法。
- 熟悉武术拳术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2. 技能目标:- 掌握武术拳术的基本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 能够熟练地进行拳术套路演练。
- 具备一定的武术教学和指导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的品质。
-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 武术拳术的基本理论。
- 武术拳术的历史与发展。
- 不同拳术流派的特点及技法。
- 武术拳术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2. 实践部分:- 武术拳术的基本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 拳术套路演练。
- 武术拳术的技击训练。
- 武术拳术的表演与展示。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武术拳术基本理论及历史发展。
2. 第5-8周:拳术流派特点及技法介绍。
3. 第9-12周:武术拳术基本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4. 第13-16周:拳术套路演练。
5. 第17-20周:武术拳术技击训练。
6. 第21-24周:武术拳术表演与展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武术拳术的基本理论、技法及练习方法。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动作要领。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比赛法:组织学生参加武术拳术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书面考试,占总成绩的30%。
2. 实践考核:拳术套路演练,占总成绩的40%。
3. 技击考核:技击训练成果展示,占总成绩的20%。
4. 出勤与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武术拳术教程》2. 参考书目:- 《中国武术史》- 《武术拳术技法》- 《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八、教学资源1. 武术拳术教学场地及器材。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武术(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武术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我校体育教研组决定开展以“武术”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师对武术的认识。
2. 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体育教研组长主持,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
2. 武术知识讲座邀请武术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武术的历史、特点、分类、基本动作等知识。
3. 武术示范教学邀请武术教练进行现场示范,展示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教学技巧。
4. 教师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武术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课堂教学观摩观摩优秀教师的武术教学课,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
6. 总结发言体育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活动内容1. 武术知识讲座(1)武术的历史与发展(2)武术的特点与分类(3)武术的基本动作与要领(4)武术教学的方法与技巧2. 武术示范教学(1)基本拳法示范(2)基本腿法示范(3)基本步法示范(4)基本套路示范3. 教师分组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2)如何将武术教学与体育课程有机结合?(3)如何提高武术教学效果?4. 课堂教学观摩(1)观摩优秀教师的武术教学课(2)分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特点(3)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八、活动成果1. 教师对武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武术的认识。
2. 教师掌握了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共同提高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4. 学生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传授: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和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等。
2. 技能培养:通过系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包括基本功、拳法、腿法、身法等。
3. 身体素质提升: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能。
4. 心理素质培养:通过武术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律性等心理素质。
5. 道德教育:通过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如尊重师长、友爱同学、遵守纪律等。
6. 传承文化:通过武术教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7.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通过团队协作、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