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的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99057B1建议课时数:54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密切相关。

《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合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各个岗位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一直体现着“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精神。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意识,强调“必须、够用”原则。

紧紧依附专业,提炼、收集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它们为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横向联系,内容的选取上着眼于专业需求,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服务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

例如,《有机化学》设置有与药物化学关系密切的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等;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遵循“加强基本训练、体现职业特色、建立环保意识”的原则,以药学研究中所需的有机化学基本技术为主线,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回流、蒸馏、分馏等实验操作练习均为培养学生后期对药物提取、分析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依据我院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门课程总学时设为54学时。

理论:40学时;实验:14学时。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

(2)掌握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

(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

2.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3. 熟悉有机化学的实验操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1 有机物的定义和分类1.2 有机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1.3 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2. 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和机理2.1 加成反应2.2 消除反应2.3 取代反应2.4 重排反应3.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3.1 基本实验器材和操作技巧3.2 有机合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3.3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技术3.4 有机物的鉴定和表征技术4. 有机化学的应用4.1 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4.2 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4.3 有机物在材料科学、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实践操作,提供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定期进行练习和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实验操作成绩。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有机化学教材及参考书籍。

2. 有机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3. 电子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

2. 第二学期: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机理的深入讲解,实验操作的进一步提高。

3. 第三学期: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的介绍,学生实验课题的设计和完成。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有机化学专业教师承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背景。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了部分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对于不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不同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

采用自学,讨论,指导、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初步把握分类的依据。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组织学生讨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种类繁多。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及教法指导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及教法指导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及教法指导一、教材分析(一)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烃介绍的是甲烷、乙烯和苯,烃的衍生物介绍的是乙酸、乙醇、乙酸乙酯,还有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而对烷烃、醇类、羧酸等概念并未过多阐述,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最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提供基础。

正因为如此,因此相关的核心概念都作了精简,并且教学要求也作了调整,必修模块大多只要求形成一般的概念,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

同时为选修模块予留接口,搭建平台,奠定好基础。

选修模块建立在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基础之上,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比较系统、深入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选修模块中介绍的烃类物质是烷烃、烯烃,涉及到炔烃,苯及其同系物;烃的衍生物由单纯的乙醇、乙醛、乙酸涉及到了醇类物质、醛类物质、羧酸类物质,学习特点是由个别的对有机物的学习上升到对类别的学习。

在原来的基础上把核心概念进一步深化。

整个有机部分,从选修到必修,全面整合了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反应性质、转化、合成之间的关系,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有机合成的内在联系和创造价值。

(二)教材编写特点1、根据人类认知物质世界的规律,以分类思想、化学键理论为指导,依次介绍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代表物,其中官能团是作为潜在的主线。

在重点介绍一种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后,进而概括这一类有机物的通式和通性。

使各章节主干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知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纲)《有机化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定位《有机化学》学习领域是应⽤化⼯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和⾷品加⼯技术等专业的⼀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他的前修学习领域是《⽆机化学》,他的后续学习领域是各专业的《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应⽤化⼯技术专业的《有机合成技术》和《精细化学品⽣产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制药⼯艺学及反应器》;⾷品加⼯技术专业的《粮油加⼯技术》和《⾷品发酵技术》。

本学习领域的⼯作任务以有机物官能团特征为主线按实际⼯位进⾏设计,以烃、含卤衍⽣物、含氧衍⽣物、含氮衍⽣物和杂环化合物等为项⽬载体,设置了六项学习情境,16项⼯作任务。

通过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16项⼯作任务,使学⽣具备制备⼯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有机物检测基本能⼒;设备运⾏、操作、故障处理能⼒;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

同时使学⽣具备较强的动⼿能⼒、⽅法能⼒和社会能⼒。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在应⽤化⼯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和⾷品加⼯技术的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

通过完成本学习领域设置的16项⼯作任务,能够将前修学习领域《⽆机化学》所培养的各项能⼒进⼀步加强和综合,同时为后续学习领域《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有机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产技术》、《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制药⼯艺学及反应器》、《粮油加⼯技术》和《⾷品发酵技术》奠定基础。

⼆、学习⽬标(⼀)课程总⽬标《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六项学习情境,共16项⼯作任务的实施,利⽤多媒体教学⼿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以引导的⽅式结合具体任务的实施,使同学们学会有机物制备、分离、提纯等⽅法。

训练学⽣具备制备⼯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有机物检测基本能⼒;设备运⾏、操作、故障处理能⼒;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

同时使学⽣具备较强的动⼿能⼒、⽅法能⼒和社会能⼒。

(⼆)专业能⼒⽬标《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校内两个实训中⼼、校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等⼯作设备完成了甲烷的制备、鉴别与应⽤、任⼀烯烃的合成、鉴别及应⽤、⼄炔的制备、鉴别与应⽤、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任⼀卤代烃的合成、鉴别和应⽤、⼗⼆烷基硫酸钠的合成及液体洗涤剂的制备、酚醛树脂的合成、分离煤油中的⼄醚、⼄醛的合成、鉴别及应⽤、板蓝根的提取、肥皂的制备和应⽤、硝基苯的合成和应⽤、丁腈橡胶的制备和应⽤、⼄酰苯胺的合成和提纯、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单糖、⼆糖、多糖的鉴别和应⽤共16项⼯作任务,使学⽣具备制备⼯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有机物检测基本能⼒;设备运⾏、操作、故障处理能⼒;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

糖类-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糖类-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糖类-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征;2.掌握糖类的命名方法及反应类型;3.理解糖代谢的重要性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4.能够掌握实验室中制备糖类的方法和分离纯化的技术。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糖类的定义和概念;•糖类的分类及重要代表物种(单糖、双糖、多糖);•糖类的结构特征。

2. 糖类的命名和反应类型•糖类的命名方法(Fischer式、Haworth式);•糖类的光学异构体及演化规律;•糖类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糖苷化反应。

3. 糖的代谢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糖的消化、吸收、代谢和运输;•糖尿病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糖的营养学价值和相关疾病预防。

4. 糖类的实验室制备和分离纯化•煮沸法制备葡萄糖、果糖、山梨醇等单糖;•化学合成法制备蔗糖、甘露糖等双糖;•生物法制备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等技术对糖类进行分离纯化。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操作展示糖类的制备和分离纯化方法,让学生了解糖类的性质和应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糖类的代谢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1.采取定期测试和参与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2.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测评成绩;3.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糖类相关的科研活动和学术会议,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性特点,形成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有机化学》课程标准第一局部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有机化学》化工系化学制药专业重要的专业根底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适合高中毕业后三年制高职高专制药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学时数不少于100 。

〔理论64学时,实验 36 学时〕。

《有机化学》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根底上,学习的一门新的专业根底课。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根本理论、根底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根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工生产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课程的根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本门课程面向化学制药专业类全体学生,注重专业根底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泼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开展建立能鼓励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开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开展与完善。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本门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现场实际,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课程资源。

5、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全册教案(新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

高中化学全册教案(新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

江苏省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环戊烷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V 化学选修V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主题1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内容标准 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 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 机化合物的结构. 4.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 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 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 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观察实验:李比希法分析碳氢元素含量的仪器装 置与原理. ②实验:甘油中碳,氢元素的检验; 氯丁烷中氯 元素的检验. ③查阅资料或观看影像:质谱仪,元素分析仪在有 机化合物组成分析中的运用. ④用球棍模型,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分子的 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 ⑤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 ⑥阅读与讨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⑦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比较说明有机分子中基 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⑧阅读:硬脂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结构特点及其乳 化作用.
主题2 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内容标准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 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 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 重要作用. 4.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 酯的典型代 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5.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 ,取代和消去反应. 6.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 烃的衍生物 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 使 用问题.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实验探究:比较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 质. 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的作用. 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④实验:乙醇的酯化;醛基的检验;乙酸乙酯的水 解. ⑤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 ⑥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 ⑦调查与讨论:苯,卤代烃,甲醛,苯酚等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⑧阅读与讨论:乳酸,磷脂的结构,性质特点和营 养作用.
主题3 糖类, 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 类 ①实验探究: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 ②实验:酶的催化作用. 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 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 ③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 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④实验:蛋白质的性质.
化学选修V 化学选修V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主题4 主题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内容标准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 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 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讨论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 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阅读与交流:常见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 应用与合成. ②实验:区别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③阅读与交流:高分子膜,导电高分子,可降解塑 料,医用高分子,高分子涂料,液晶显示材料(LCD) 的性能与应用. ④实验:聚苯乙烯的热降解,酚醛树脂的合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