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案例一、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负荷。

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二、设计要求1. 电力系统应包括至少一台发电机、一台变压器、一条输电线路和若干负荷。

2. 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3. 稳态分析应包括潮流计算、无功平衡和电压稳定性分析。

4. 暂态分析应包括短路计算、过电压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

5. 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交完整的报告。

三、参数设置1. 发电机参数:额定功率为100MW,额定电压为11kV。

2. 变压器参数:额定功率为200MVA,额定电压为11kV/10kV。

3. 输电线路参数:线路长度为50km,导线截面积为300mm²,电抗为Ω/km。

4. 负荷参数:总功率为80MW,功率因数为。

四、设计步骤1. 根据题目要求,构建电力系统的模型。

可以使用图形化的建模软件,如MATLAB的Simulink或PSS/E等。

2. 根据模型,设置相应的参数。

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也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或教科书。

3. 进行稳态分析。

首先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然后进行无功平衡分析,确保系统无功平衡;最后进行电压稳定性分析,评估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压稳定性。

4. 进行暂态分析。

首先进行短路计算,确定短路电流的大小和分布;然后进行过电压计算,评估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过电压水平;最后进行继电保护整定,确定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动作时限。

5. 根据分析结果,对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6. 整理设计报告,将整个设计过程、分析方法和结果整理成完整的报告,并提交给指导老师或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第一讲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第一讲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第一讲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力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项目的方式,帮助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本文档将介绍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的第一讲内容。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 - 熟悉电力系统的构成和相关设备 - 理解电力系统中的电路分析原理 - 掌握电力系统常见短路和过流保护的设计方法2. 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 - 电力系统实验箱 - 电源 - 电能表 - A/D 转换器 - 电流互感器 - 电阻器 - 电容器 - 交流电压源3. 实验内容3.1 电力系统的构成和相关设备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力系统的构成和相关设备。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对这些概念进行实际操作,以加深对电力系统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将电力系统实验箱连接到电源,并确保电力系统实验箱的各个设备和仪表都正常工作。

然后,我们可以开始介绍电力系统的构成和相关设备。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电力系统实验箱中的设备,来加深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并对其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3.2 电路分析原理电路分析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些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电源和电能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电路示意图,在电力系统实验箱中搭建相应的电路,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各个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然后,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测量得到的数据,来验证电路分析原理的正确性。

3.3 短路和过流保护的设计在电力系统中,短路和过流是常见的故障情况。

为了保护电力系统的设备和用户的安全,短路和过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介绍短路和过流保护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设计这些保护装置。

学生可以使用电容器、电阻器、交流电压源和 A/D 转换器来模拟电力系统中的短路和过流情况。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教材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教材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教材一、教学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运行方式,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2)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3)熟悉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4)了解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参数。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2)能够计算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3)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4)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保护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发展,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3.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4.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参数;5.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分析;6.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计算;7.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8.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主要用于阐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故障处理;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的认识;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电力系统》;2.参考书:电力系统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电力系统相关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电力系统实验装置、模拟软件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充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章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电力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4.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沟通协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

•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包括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短路计算等。

•熟悉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包括发电市场竞争、输电定价、电力交易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优化等。

•具备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能力,如电力系统网络设计、设备选型、运行调度等。

•能够使用电力系统相关软件工具,如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电力系统绘图软件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电力系统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的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负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介绍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基本环节,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

2.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的方法。

3.电力系统优化:介绍电力系统的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效益,以及电力系统优化的应用实例。

4.电力市场运作机制:讲解电力市场的结构、市场规则和交易方式,分析电力市场的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市场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案例,使学生理解和应用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的设备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了解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3. 了解各类电力设备的特点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掌握电力系统主要设备的参数和性能指标;4. 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规划和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2.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3. 能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了解电力系统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规划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系统规划在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结合电力系统规划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具备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电压等级及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2. 电力系统规划基础:讲解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介绍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规划原理3. 电力设备及其参数:介绍各类电力设备的特点、参数和性能指标,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设备及其参数4.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分析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5. 电力系统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网结构及其优化、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等内容;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撰写电力系统规划报告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网结构及其优化、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等内容。

具体来说,将按照以下大纲进行教学: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等。

2.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力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等。

3.电网结构及其优化:包括电网的基本结构、电网的优化方法等。

4.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包括电力市场的概念、电力市场的和运行、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进行教学,同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制作PPT、视频等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规划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的功能、特性和运行原理;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电力网络的接线方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基本问题;2.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网络的模拟和计算;3. 能够阅读和理解电力系统相关技术资料,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沟通、协作;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准确描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2. 能够分析电力系统中各设备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4.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电力系统相关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电力网络的接线方式。

2.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 发电设备: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输电设备:变压器、输电线路、开关设备等;- 配电设备: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保护装置等。

3. 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4. 电力系统软件应用-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介绍;- 简单电力网络的模拟与计算;- 电力系统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2.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性;3. 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单的稳定性分析;2. 能够运用潮流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 能够运用短路计算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工程,关注国家电力产业发展;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电力系统知识,但对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电力系统分类及发展概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本概念、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讲解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介绍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等潮流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阐述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以及短路故障类型。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序网图法等,分析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讲解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如最优负荷分配、无功优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三相短路故障分析计算机算法设计》一. 基础资料1.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如图25MWcos 0.8N ϕ=cos 0.85N ϕ=''0.13d X =火电厂110MW负载图1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0.264d X =2.电力系统参数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K(3)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产生最大可能的故障电流和功率。

(1)发电机参数如下:发电机G1:额定的有功功率110MW ,额定电压N U =;次暂态电抗标幺值''d X =,功率因数N ϕcos = 。

…发电机G2:火电厂共两台机组,每台机组参数为额定的有功功率25MW ;额定电压U N =;次暂态电抗标幺值''d X =;额定功率因数N ϕcos =。

(2)变压器铭牌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变压器T1:型号SF7-10/,变压器额定容量10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59kW ,空载损耗,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空载电流百分值I 0%=。

变压器T2:型号,变压器额定容量·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148kW ,空载损耗,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空载电流百分值I 0%=。

变压器T3:型号SFL7-16/,变压器额定容量16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86kW ,空载损耗,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空载电流百分值I 0%=。

(3)线路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线路1:钢芯铝绞线LGJ-120,截面积120㎜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10﹣6S /㎞。

对下标的说明 X 0(1)=X 单位长度(正序);X 0(2)=X 单位长度(负序)。

/线路2:钢芯铝绞线LGJ-150,截面积150㎜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10﹣6S /㎞。

线路3:钢芯铝绞线LGJ-185,截面积185㎜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10﹣6S /㎞。

(4)负载L :容量为8+j6(MV ·A ),负载的电抗标幺值为=*L X **22*L L Q S U ;电动机为2MW ,起动系数为,额定功率因数为。

3.参数数据设基准容量S B =100MV ·A ;基准电压U B =U av kV 。

(1)S B 的选取是为了计算元件参数标幺值计算方便,取S B -100MV ·A ,可任意设值但必须唯一值进行分析与计算。

(2)U B 的选取是根据所设计的题目可知系统电压有110kV 、6kV 、10kV ,而平均额定电压分别为115、、。

平均电压U av 与线路额定电压相差5%的原则,故取U B =U av 。

/(3)''I 为次暂态短路电流有效值,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时间t 等于初值(零)时的有效值。

满足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三个条件下的最大次暂态短路电流作为计算依据。

(4)M i 为冲击电流,即为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满足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三个条件及时间K t =)。

一般取冲击电流M i =2×M K ×''I =''I 。

(5)M K 为短路电流冲击系数,主要取决于电路衰减时间常数和短路故障的时刻。

其范围为1≤M K ≤2,高压网络一般冲击系数M K =。

二.设计任务及设计大纲1.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并画电力系统短路时的等值电路。

(1)发电机电抗标幺值NBG G P S 100%X X •=N ϕcos 公式①式中 %X G ——发电机电抗百分数,由发电机铭牌参数的%X 100X G "=⨯d ;…B S ——已设定的基准容量(基值功率),A MV •; N P ——发电机的额定有功功率,MWN ϕcos ——发电机额定有功功率因数。

(2)负载电抗标幺值L 2L2L Q S U X = 公式②式中 U ——元件所在网络的电压标幺值; L S ——负载容量标幺值; L Q ——负载无功功率标幺值。

/(3)变压器电抗标幺值NTBK T S S 100%U X •=公式③ 变压器中主要指电抗,因其电抗T T R X >>,即T R 可忽略,由变压器电抗有名值推出变压器电抗标幺值为100%U S U U S X K NT2NT 2B B T ••= 公式④式中 K U %——变压器阻抗电压百分数; B S ——基准容量,MV •ANT S 、NT U ——变压器铭牌参数给定额定容量,MV •A 、额定电压,kV ; B U ——基准电压B U 取平均电压av U ,kV 。

《(4)线路电抗标幺值l x 02BBW U S X =公式⑤ 式中 0x ——线路单位长度电抗;l ——线路长度,km ; B S ——基准容量,MV •A ;B U ——输电线路额定平均电压,基准电压av U U B =,kV 。

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中有四个参数,一般电抗W W R X >>,故≈W R 0。

由于不做特殊说明,故电导、电纳一般不计,故而只求电抗标幺值。

(5)电动机电抗标幺值(近似值)?NBML P S 6.51X ⨯=cos N ϕ 公式⑥式中 B S ——设定的基准容量,MV •A ;N P ——电动机额定的有功功率,MW ;cos N ϕ——电动机额定有功功率因数。

(6)短路次暂态电流标幺值(''*I )*''''*E I K X = (取''E 1=)''''*I I = (kA ) 公式⑦基准容量100MV A B S =•;基准电压B av U U =(kV)。

(7)冲击电流(M i )的计算-''0.01/T ''''M M 2K I 2e I 2I i c -=⨯⨯=⨯=⨯⨯(1+) 1.8''M 2.55I i =⨯(kA ) 公式⑧(8)短路容量K S 的计算''''K B *B S S I 3U I =⨯=⨯⨯(MA V •) 公式⑨2设基准容量B S 100MV A =•; 基准电压()B av kV U U =。

(1)发电机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①得10.264100X ==0.204110/0.85⨯;20.13100X ==0.41625/0.8⨯(2)变压器电抗值标幺值由公式③得,310.5100X 0.65610016=⨯=;410.5100X 0.3310031.5=⨯=;510.5100X 1.0510010=⨯=(3)线路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④得60.408100100X 0.309115115⨯⨯==⨯;70.401100100X 0.303115115⨯⨯==⨯;80.394100100X 0.298115115⨯⨯==⨯负载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②得916X 61/100100=⨯=电动机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⑥得《101100X 6.626.52/0.86⨯==⨯2.导纳矩阵的形成与计算对地电纳⎪⎪⎪⎪⎩⎪⎪⎪⎪⎨⎧=⨯⨯⨯⨯====⨯⨯⨯⨯====⨯⨯⨯⨯===⨯⨯=---0095.0501097.210011*********.01001097.210011521210188.01001092.2100115212162*0'.220.2262*0'.210.2162*0'.200.2002*Y Y Y Y Y Y Y Y Y l b S U Y B B"3.求出阻抗矩阵并对用计算机分析短路电流的原理加以说明。

;4.求出短路点的次暂态短路电流和流过发电机G1的故障电流。

短路点的电抗标幺值为9091.0/111*j Y X == 短路点次暂态短路电流为1.1111"=⨯=U Y I K流过发电机G1的故障电流。

?1135681I X X X X X =++++=5.求出短路点的冲击电流,短路功率。

08.103.63100""=⨯⨯=K I I (kA)冲击电流''M 2.55I 2.559.2223.51kA i =⨯=⨯=()短路功率—''K av 3U I 3 6.39.22105.4(MV A)S =⨯⨯=⨯⨯=•6:提高:用估算法求三相短路分析,并对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列表比较,优缺点比较)。

估算法:$短路点的等值电抗为K X 1.3006∑=短路次暂态电流标幺值 ^''K K U 1I 0.7688X 1.3006∑===短路次暂态电流有名值''''BK BI =I 8.1361(kA)3U =⨯冲击电流()''M 2.55I 20.7471i KA =⨯=短路功率''K av 3U I 76.8863(MV A)S =⨯=•比较: !(1)估算法误差大,每一短路处需要逐一分析与计算。

(2)Y 矩阵计算时考虑对地电容,变压器实际变比,则误差小;Y 矩阵对角元素将各节点的等值短路电抗(阻抗)均求出;使分析其他点的短路故障提供了更容易更直观的参数值;Y IkI Im Y 短路点 !三.设计小结本设计通过对三相短路故障分析的分析,提出导纳矩阵算法和阻抗矩阵算法设计方案,并对计算机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从简便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导纳矩阵设计方案,它具有运算方便,节省时间等优点,但还有分析短路电流不太全面的不足。

设计体会:本次课程设计中在计算导纳矩阵和阻抗矩阵时输入不太仔细导致无运算结果,浪费了点时间,在计算流过G1的故障电流时不太清楚怎么计算,通过书籍的查找找到了方法,最终得以顺利解决。

本次设计不但巩固了电力系统分析的知识还顺带复习了MATLAB的知识。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1.于永源等编,电力系统分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编写组,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上),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