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利大于弊(精选)
论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网络实名制——背景、利弊、可行性及前景分析

论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网络实名制——背景、利弊、可行性及前景分析论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网络实名制——背景、利弊、可行性及前景分析在“维基百科”上,对“网络实名制”这一词条的解释的第一句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网络实名制的源头”。
这从一个方面地反映出,不论现在被争吵的热火朝天的“网络实名制”是好是坏,不论它是不是互联网未来的大势所趋,它都是具有中国这个网络并未达到高度发达的具有“特殊体制与国情”国家的鲜明特色。
“网络实名制”是指将上网者的身份和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对应联系及统一的一个制度。
“网络实名制”这一概念所引起社会性的广泛讨论,就最近的来说,是由2009年杭州市人大常委审议通过了《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引发的,该条例颁布了一系列具体实行“网络实名制”的规定措施,自当年5月1日起实行。
杭州市自此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城市。
其实,“网络实名制”并非突然的产物。
早在数年前,政府就已经开始了针对网络实行的一系列实名制措施。
从2003年开始,中国各地的网吧管理部门要求所有在网吧上网的客户必须向网吧提供身份证,实名登记,以及办理一卡通、IC卡等,理由是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2004年5月1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实名制并且强调电子邮件服务商应要求客户提交真实的客户资料,该资料将是判断邮箱服务归属的标准。
而在之后,又着手为网络游戏中实施实名制打下基础。
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高校教育网实施实名制,并成为中国教育部对中国高校进行审核的重要依据。
200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对博客实行实名制,在网上引起很大的反对声音。
2007年8月,《博客服务自律公约》鼓励博客实名制。
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并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
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

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现在上个网,基本上是个网站都会要求注册,而一些倾向于交友,社交类的网站动辄就要求实名。
从幼儿园填到工作,甚至还要填身份证号,我勒个去,那真叫一个详细,就差挖祖坟了。
注册个RR、KX,还非要上传真实头像和输入真实姓名,不上传就说我不是他们的星级用户不给我升级,然后的行为就诸多受限。
我不是觉得实名注册不好,但是我经过邮箱的教训之后非常反感泄露自己私人的信息。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网上嗷嗷不愿意实名。
我们用户注册的时候所填写的信息虽然只是交给了这些网站运营商,但是如此庞大的用户群,我们的隐私安全谁来保障?邮箱,电话至多扰乱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要是身份证号,银行卡泄露了呢?个人财产丢了该找谁负责?举个例子,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收到过类似XX保险打到你们手机上的电话,跟你推销说现在有什么什么保险很适合你,你一头雾水的情况下他们亲切的喊出你的名字,你有没有感觉自己跟被监视了一样?我不清楚他们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我的信息,但事实上他们就是获取了!!还有,为什么人肉搜索现在越来越变成网络暴力,是不是因为我们太容易就把信息透露给别人了?TY上动辄爆出的个人信息,N年前爆出的3377,爆出的的王菲告TY惊动了那么多人不就是因为他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给打乱了么?这里不探讨个人的道德问题,我是想说个人隐私是无论如何都应该受到尊重的不是么。
网上暴力并非源于匿名,而是归根于过多搜集或暴露个人信息的互联网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活动的网民隐私保护权的认识匮乏。
所有的网络,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方面可以重新进行选择和认同的平台。
若是由于实名制,重新选择变成了公之于众,最终可能就不是隐私这么简单的问题了所以要求所有网民在任何网上都以实名注册,记录每个人的网上活动,会不会发展成一个受的监视社会?那么谁又该来为网络实名买单?小鱼来电话说看今晚节目,刚刚看完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与法辩辩辩》特别节目,网络该不该实名制?两方代表各抒己见,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无道理。
网络实名制辩论要点[范文]
![网络实名制辩论要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af930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c.png)
网络实名制辩论要点[范文]第一篇:网络实名制辩论要点[范文]实名制立法有助于实现四个有利于我支持实名制,更支持对实名制立法。
一、有利于诚信这一民族精神的回归、重塑和提升;二、有利于社会责任心的全面提高;三、有利于加强互联网的合法管理;四、有利于遏制利用互联网犯罪的发生;实名制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这有助于摆脱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打造一个可靠放心的传播平台,显然从这一点上来看,实名制是一种必要的条件和手段,尤其重要的是,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名制可以规范互联网我方非常支持实名制,网络实名制可以规范互联网,减少污言秽语,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其次就是可以区分网站,分出优劣。
这是核心的差异。
匿名无法反应真实虚拟世界本身有一种“匿名”特性,想把现实挪到虚拟世界里去,“不可能”且“没必要”。
一个人在现实身份下说出的话和“去身份”后说出的话肯定不一样。
实名制下好聚“才”现在网络逐渐取代和扩展传统媒体功能,正规网站实行实名注册非常必要,只有实名网站才能聚集有用人才和读者,实名制是对网民诚信度的考验,我想一个诚实的人,他没有不把真名告诉别人的理由。
实名制是对中国网民素质的一个考验,中国网民现在大部分是在利用网络来发泄他们的不良情绪,而不是互相讨论学习,实名制需要网民转变思维,重新认识网络,让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去互相交流。
实名制更是对中国道德和法律界限的一次重新定义,我们如何去“实名”,是否全部“实名”,“实名”会不会让自由的网络空间变得压抑,这都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实名制遇到阻力多半是因为它触及了许多网民的心理、情感维度,缩小了其自我展示的空间。
注册时使用真名,这多少和人们的本能有些冲突,但我不觉得它侵犯了除习惯匿名攻击欺诈以及散布虚假消息者之外的谁的话语权,相反,它能为虚拟交往带来更多的礼貌、责任跟信任,而信任又将为商业服务创造很高的附加值。
我国互联网和网民的不成熟是实名制进程受阻的另一原因。
一个定位于青少年社交的场所,一个基于自我作秀或玩乐的网络群体很难说他们能够创造多大的社会价值。
网络实名制正反方观点

正方提高了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社会形式存在的真实性,使得每个网民都必须像遵循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一样来约束其在网络上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和避免了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了自由;保护青少年;可以预防和震慑部分不法之徒散布虚假信息、从事诈骗犯罪、制造社会恐慌和社会冲突;可以使坏人难以借助匿名手段和工具肆无忌惮干坏事;提升人们的责任感和坦诚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不负责任的上网者或者言论,减少了网络管理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实名制是网络时代、匿名社会的管理基础,是社会规范得以遵循的依恃。
实名制的实行程度,一定意义上与社会法制化程度、现代化程度同步;例:第一、网络实名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网络道德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匿名”,互联网很流行一句话“在网络世界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网络的“匿名”性。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匿名”的弊端逐渐显现。
由于“匿名”让假银行网站骗取帐号密码、黑客木马盗取虚拟财、入侵电脑肆意破坏等报道时见报端。
由于“匿名”让垃圾邮件满天飞舞,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垃圾邮件中寻找重要工作邮件。
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无疑可以让这样的这些人在想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时候有所顾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第二、网络实名制对于保护青少年将起到重大作用。
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是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
这样的交互性让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互联网中的事物,同时这些虚拟世界的影响必然也会被青少年用于现实世界。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游戏中这一点体现的更加明确。
我们可以想象如国一个青少年沉迷在一款充满欺诈,崇尚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网络游戏以后对这个青少年会产生何种的影响。
因为网络而犯罪的青少年的报道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媒体上,这也不得不为我们敲响警钟。
第三、网络实名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但是我们认为实名制不但不会限制自由恰恰是对自由的保护。
网络实名制的利与弊

目录网络实名制<2>网络实名制问题由来<2>网络实名制现状<3>网络实名制利与弊<4>网络实名制的可行性<4>网络实名制的两面性<5>言论自由与文明进步<8>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社会建设<8>网络言论自由与和谐社会建设<8>参考文献<9>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问题的由来网络实名制是指将网络用户的身份与其个人的真实身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一种制度。
网络实名制源自网络欺诈和侵权问题泛滥的现状。
网络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和释放自己内心的空间,同时又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违法犯罪的便利。
实行网络实名制是监管的需要,但因涉及到言论自由和隐私保护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中国网络实名制问题的源头,一般都认为是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谈及新闻改革时提出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
他认为网络也应该严格的受到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网上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
”“包括传统媒体,应该提倡用真名,不用笔名发表文章。
...利用假名发表东西是对公众的不负责。
”他的这番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李希光事件”。
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言辞激烈的争论,但是随后并没有相应的措施出台,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之后李希光自己也称已经对网络实名的话题丧失了兴趣,“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
”2004年,教育部在“1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校园网BBS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要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清华大学水木清华、北大未名、南大小百合、复旦日月光华等高校BBS随后都开始实施实名制。
2005年3月20日,信息产业部开始实施《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要求对所有非经营性网站实行实名制登记;2005年7月12日,信息产业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其第十二点中明确规定:“PK类练级游戏应当通过身份证登录,实行实名游戏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录进入”。
实名制不利于社交网络的发展

实名制不利于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一、隐私方面:1.每个人都有隐私权,隐私权使我们的权益得到保护,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而网络实名制却不利于我们维护这个权利。
其一,对于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虽然各大网站都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但如果遇到黑客攻击,将导致大量网民真实信息泄露。
去年九月,一位FBI特工的个人电脑信息遭到黑客攻击并被获取,这些数据包括1200万台电子设备的唯一认证码UDID,以及个人姓名、、手机号等信息。
2009年六月韩国率先施行实名制,然而在后来,一位著名的企业被黑客攻击,遭到3500个人信息泄露,规模空前,于是在去年8月正式取消网络实名制。
2.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技术会越来越高,网民信息也越来越不易被泄露,但如果别人用我们的身份证注册账号,并且在网上进行一些非法活动,那么责任应该归谁负责?另外,**机关利用相关权力很容易获得网民信息,而现在中国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腐败现象甚是严重,我们的信息很可能会因为他们受贿而被泄露,我们很可能会遭到报复,更严重的话,我们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二、言论自由方面1.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这同样也是我们的基本权利之一。
而实际上,我们的言论根本就不自由,由于自由言论而引来安危之忧的案例比比皆是。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网络成为我们使用我们言论自由权的最重要的途径,网络监督也是人民与政府交流的重要渠道。
然而网络实名制却“收缩”了我们的发言空间,根据韩国信息通讯部统计:在网络实名制实施前后,网络诽谤从13.9%降低到12.2%,降低1.7个百分点,但网络论坛的评论参与人数从288 5人降低到737人。
事实上,网络诽谤自己其他网络违法犯罪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网民都很遵守规则,如果仅仅为了防范极少数人的不良行为,而让全体网民收缩发言空间,这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不就是因小失大吗?2.……因此,我认为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
(实名制不会是全面的实名制,是有限度的实名制最为合适。
网络实名制得大于弊一辩辩词

网络实名制得大于弊一辩辩词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网民人数已高居世界首位。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迅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等一系列的严峻问题。
杭州市已出台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应对办法,我国的相关部门也正在拟定在更大范围实施的方案。
然而,对于网络实名制的利弊得失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极大地影响了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
很高兴今天我们有机会与对方辩友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方的观点是:上互联网实行实名制利大于弊!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首先,准确把握上网实名制的含义,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种种不切实际的担忧。
上网实名制有两种含义,一是绝对上网实名制,也叫前台实名制,是指上网者都必须表明其真实的身份,要把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身份资料公布出来。
二是有限上网实名制,也就是后台实名。
当一个用户要到博客网站或BBS网站注册账号时,需提交身份证、必要的证件和真实姓名等。
而在前台,用户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名称,而不是真实姓名。
网民如果没有做危害公众利益、违反国家法律的事,真实姓名属于隐私。
而一旦触犯了法律,隐私将不能再成为隐私,会受到监管。
在我国目前拟实行的仅仅是有限上网实名制。
只要你在网上不做违法的事情,你不就必担心个人的隐私受到侵害。
其次,从现实的情况来分析上网实名制的利弊得失,必然得出利大于弊的正确结论。
从利上说,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网民的对无辜的人进行恶搞、造谣中伤,以及发送垃圾邮件、淫秽信息、盗用他人帐号、盗取虚拟财物、传播病毒、黑客木马入侵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所顾忌,这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此外,还有利于互联网的管理和规范,不仅不会限制言论自由,相反,在实名制下发表的言论其真实性更有保障,更具有社会影响力;同时还可以使网民自觉地担当更多的社会道义和责任,这对于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办网,促进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以及挖掘网民的自身价值能够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网络实名制利大于弊(五篇)

网络实名制利大于弊(五篇)第一篇:网络实名制利大于弊网络实名制,有人说限制了言论自由。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网络实名制限制了不负责任者的言论自由,一个能够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的人,又怎么会惧怕大家认识呢。
网民如果做了危害公众利益、违犯国家法律的事,发表不当言论,本来就是会受到惩罚的,即使没有实名制即使不实名,一样罪责难逃,实名制可以让人更加担负起责任,而不是想的自己上网没人知道自己是谁或查起来麻烦一般人不会查就随意胡为。
必须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就中国日益成长的国际地位而言,互联网还远未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足够的积极作用。
究其根本,是网络诚信和社会责任的缺失,造成了巨大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
而网络实名制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现象。
实名化的网民会更加理性地为自身言行负责,避免匿名化状态下的种种弊端。
网络实名制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可以法律形式来保障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关系中国对经济发展机遇的把握,也关系中国利用高科技创造后发优势、进行产业创新、保护知识创新。
网络实名制反对者最常提的问题就是,实名制是否影响言论自由?“有限实名制”可以消除这种疑问。
参照韩国的做法,可采用“前台匿名”和“后台实名”相区分的方式。
这种做法并不必然会影响言论自由。
人们担心网络实名制会不会影响网民的自由表达权和监督权,网民的私人隐私和个人权利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这些担心并非捕风捉影,也并非全无道理。
毕竟我们曾经发生过“跨省抓人”这种荒谬的事情,尤其是去年发生的河南省灵宝青年王帅网上发帖被拘案。
对于那种地方政府的胡作非为,这毕竟都属于少数人的行为,而且事后他们也都得到了相应谴责和惩罚,被抓的网友也得到了相应的国家赔偿。
我们不能说网络实名制的实施不会带来任何的负面作用,能够确保绝对不出现这种错误的事情,但是相比较起网络谣言、色情信息泛滥等负面信息带来的普遍性伤害,网络实名制的施行毫无疑问将会利大于弊。
问:对方辨友是否承认言论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社会、国家的权益为前提的呢?答:是问:你是否承认当今网上存在侵犯他人、社会、国家的权益的言论呢?答:是问:那实行网络实名制后,由于制度和法律的限制,这种现象是增加呢还是减少呢?答:……问:对方辨友,现在日益猖獗的网络诈骗现象是否应该打击?答:是问:我们知道IT企业是网络的主要经济支柱,因此就更有必对它进行完善网络管理,像腾讯、淘宝这类的企业不实行实名制会不会产生更多的商业诈骗、危害人民的财产安全的问题呢?答:……问:再请问对方辨友了,网络诈骗的案件中罪犯进行诈骗绝大多数是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呢还是用虚假身份呢?答:自己的问:对方辨友,你可以侮辱自己的智商,但你不能侮辱犯罪分子的智商吧,现在都是高智商作案好吧问:我们再看看现实吧,韩国是网络流言最猖狂的国家之一了,前些日子,韩国当红女星崔真实因网络流言而自杀,那请问对方辨友知道韩国是通过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吗?答:……问:对方辨友搞错了,韩国是实行了网络实名制,韩国信息通信部对外公布实名制后,门户网站恶意帖子的数量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