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生产线上应用机器人已成为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机器人的智能化以及射频识别、视觉模式识别等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机械手是一种机器人,它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一些高频度、重复性的工作,具有质量高、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将设计一款具有自主控制功能的机械手,能够根据传感器所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快速准确地执行特定的操作。
机械手的核心部件将采用电机、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机械结构,控制器部分将采用单片机控制。
二、项目实施计划1. 需求分析:了解机械手应用的场景和范围,分析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机械手的设计规格。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2. 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主要涉及手臂、关节、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电机控制、编码器选择、传感器的选择和系统的软件设计等。
3. 部件选型:按照设计规格确定机械结构和控制部件的选型方案。
机械结构部分主要选用电机、减速器、伺服、滑轨等底层硬件;控制部分主要选用单片机、传感器、扩展模块等。
4. 硬件实现:根据选型结果,进行电路设计、PCB布局、元器件采购、焊接组装等工作。
5. 软件实现:按照控制的相关接口和协议进行程序设计,实现机械手的自主控制。
6. 测试验收: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以验证机械手的工作状态和稳定性。
测试结果应该满足项目设计规格和功能要求。
三、项目技术难点分析1. 机械结构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机械手性能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准确度、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需要通过 CAD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进一步分析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2.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机械手实现自主控制的核心,系统需要考虑到系统各部分的配合和性能表现等方面,例如电机控制、编码器的选择和传感器的应用等。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摘要:本文旨在介绍机械手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和各个领域。
本设计旨在设计一种具有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程度的机械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设计背景、目标、方法和预期结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言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手动作的自动化装置,它通过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物体的抓取、搬运和放置等操作。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械手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机械手普遍存在操作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因此,设计一种具有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程度的机械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 设计背景目前市场上的机械手大多采用传统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
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算法,设计一种具有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程度的机械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设计目标本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种具有以下特点的机械手:- 高精度:能够实现对物体的准确抓取和放置,精度达到毫米级。
- 高自动化程度:能够通过编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并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联动。
- 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体,并能够进行灵活的操作。
4. 设计方法本设计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设计目标:- 机械结构设计:采用先进的机械结构设计方法,优化机械手的运动性能和刚度。
- 传感器技术应用: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如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以实现对物体的准确感知和控制。
- 控制算法设计:设计高效的控制算法,实现机械手的自动化操作和精确控制。
5. 预期结果通过本设计,预期能够实现以下结果:- 设计出一种具有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程度的机械手原型。
-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手的性能和可行性。
- 提出优化方案,进一步改进机械手的性能和功能。
6. 计划安排本设计将按照以下计划安排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和文献综述,了解机械手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机器人系统,已经成为了工厂自动化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
它主要通过机械手臂和控制系统的相互配合,完成物料的搬运、装配、喷漆等工作。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我国的机械手制造技术还有待提升,因此市场上的机械手品质往往有着参差不齐的状况,稳定性和持续性都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提高机械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机械手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高机械手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为机械手的普及使用和工业自动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三、预期成果(1)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构建一种新型机械手结构,使机械手的运动更加平稳、稳定。
(2)引入控制算法和局部运动控制等技术,提升机械手的精准度和速度。
(3)通过实际应用和多组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该机械手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1.从机械手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出发,通过ADAMS、Solidwork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手进行结构仿真和性能分析。
2.设计控制系统的硬、软件结构,选择DC/AC伺服电机、编码器等关键部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多个轴的联动控制。
3.在机械手的不同运动轨迹上,通过“视觉传感器+控制程序”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进而建立机械手控制的数学模型。
4.通过实验对比和分析,寻找最优化的控制参数,进一步提高机械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五、论文结构1.绪论。
介绍机械手的相关背景和意义;明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意义与意义;梳理研究进展,研究现状;详细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机械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一种优化的机械手结构方案,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平稳、稳定运动。
3.控制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结构及其硬、软件的规划,包括选择关键部件、搭建控制程序、通过局部运动控制的方式提升机械手的精准度和速度的方法等。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正文: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1·1 项目背景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器械、军事领域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工具。
因此,研究机械手的设计和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项目旨在实现一个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机械手系统。
该系统将能够完成人类手臂的复杂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
此外,机械手还可以应用于危险环境下的作业,保障工人的安全。
2·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复杂任务的机械手系统,实现机械手的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
2·2 研究内容a·机械手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机械手的关节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执行器设计等。
b·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分析:通过建立机械手的数学模型,研究机械手的运动规律和工作空间。
c·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机械手的运动控制、路径规划和力控制等。
d·机械手系统的性能评估:通过实验验证机械手系统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等指标。
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a·理论研究法:分析机械手的工作原理、运动规律和控制策略,建立数学模型。
b·数值模拟法: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和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c·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平台,对机械手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3·2 技术路线a·机械手系统的结构设计:根据任务需求设计机械手的结构,选取合适的传动系统和执行器。
b·机械手系统的运动学分析:建立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分析机械手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特性。
c·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和力控制算法。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1.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机械手的出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且可以在一些危险环境中代替人工作业,保护工人的安全。
1.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设计并制造一款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机械手,满足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需求。
通过研究机械手的机构结构、控制系统以及工作性能等方面,探索机械手的优化设计和应用。
1.3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①机械手的结构设计②机械手的传动系统设计③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④机械手的性能测试与分析2.机械手的结构设计2.1 机械手的机构形式机械手的机构形式可以采用串联型、并联型或混合型结构。
根据研究需要,本次设计选择了混合型结构,即在基座上设计一个旋转基座和一个活动式手臂。
2.2 机械手的关节设计机械手的关节设计应考虑旋转灵活度、承载能力等因素。
本次设计选择了直线型关节和旋转型关节,分别实现机械手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3 机械手的末端执行器设计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设计应考虑抓取物体的能力、精度等因素。
本次设计选择了夹爪式末端执行器,能够灵活抓取不同形状的物体。
3.机械手的传动系统设计3.1 传动方式选择根据机械手的运动特点,本次设计选择了电动驱动方式,并采用减速器传动实现机械手各关节的运动。
3.2 传动装置选型本次设计选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源,配合减速器和伺服控制系统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3.3 转动速度和扭矩计算根据机械手在工作时的载荷大小和运动速度要求,计算出各关节的转动速度和扭矩要求。
4.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4.1 控制器的选型根据机械手的运动需求和精度要求,本次设计选择了PLC作为机械手的核心控制器。
PLC具有稳定性好、功能强大等优点,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
4.2 控制算法设计根据机械手的运动特点和任务需求,本次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对机械手运动的精确控制。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机械手开题报告机械手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医疗等领域。
它能够模拟人手的运动,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应用领域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因此对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效、灵活的机械手系统,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探索机械手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研究内容1. 机械手的工作原理机械手主要由机械结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等组成。
机械结构决定了机械手的运动方式和灵活性,传动系统实现机械手的力和速度传递,控制系统对机械手进行精确控制,感知系统使机械手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物体。
2.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任务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机械手,如平行机械手、串联机械手和混合机械手等。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工作空间、精度要求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3. 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机械手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基于传感器的反馈控制、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基于学习的自适应控制等。
不同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任务和环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以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性能。
4. 机械手的应用案例机械手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
以汽车制造为例,机械手可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搬运、焊接、装配等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研究机械手的应用案例,可以深入了解机械手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和优势。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机械手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同时设计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机械手的性能和控制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效、灵活的机械手系统,并实现对其性能和控制方法的验证。
机械手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铣床上下料机械手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院(系):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机电08-4班姓名:杨绍宝学号: 080514010415 指导教师:李大勇教师职称: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二:机械手开题报告附表6:郑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注:课题来源要填写明确(如教师拟定、学生建议、某企事业单位项目等)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e—调研报告(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要求(1)、(2)均要填,如ay,by等。
开题报告内容:(调研资料的准备,设计的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完成设计(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等。
)篇三: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123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工业机械手学院名称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机制(专本)10-3班学生姓名 xxx学号 1022060xx 指导教师填表时间: 2012 年3月 23日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1234篇四:机械手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篇五:机械手设计_开题报告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程名称:机械手设计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制专101 学号: 2010543112 学生姓名:李晓军1、课题来源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型汽车生产以及轻工业生产中,往往流水线上的作业工作还需要人工上下料,既费时费力,又影响效率。
而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主从机械手开题报告

主从机械手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依据机械手是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
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多关节机械手的优点是:动作灵活、运动惯性小、通用性强、能抓取靠近机座的工件,并能绕过机体和工作机械之间的障碍物进行工作.随着生产的需要,对多关节手臂的灵活性,定位精度及作业空间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多关节手臂也突破了传统的概念,其关节数量可以从三个到十几个甚至更多,其外形也不局限于象人的手臂,而根据不同的场合有所变化,多关节手臂的优良性能是单关节机械手所不能比拟的。
多关节机械手的优点是:动作灵活、运动惯性小、通用性强、能抓取靠近机座的工件,并能绕过机体和工作机械之间的障碍物进行工作.随着生产的需要,对多关节手臂的灵活性,定位精度及作业空间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多关节手臂也突破了传统的概念,其关节数量可以从三个到十几个甚至更多,其外形也不局限于象人的手臂,而根据不同的场合有所变化,多关节手臂的优良性能是单关节机械手所不能比拟的。
在机械工业中,应用机械手有如下意义:(1)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应用机械手,有利于实现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2)可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易燃﹑易爆﹑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它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等场合中,用人工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
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工安全地完成作业,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
在一些简单﹑重复,特别是较笨重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3)可以减少人力,并便于有节奏地生产应用机械手代替人工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地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一个具有三个自由度铣床上下料机械手,对工件能准确的夹取,定位,并装卡。
(1)三个自由度,手臂能旋转360度,能伸缩(伸缩距200mm),能做起降运动(起升距120mm)
(2)动方式选择液压驱驱动
(3)因为在自由度分配上要求机身必须旋转,所以采用圆柱坐标系运动形式。
(4)机械手的加持工件形状为方料,最大加持重量8KG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在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机器人的记录。机器人一词是1920年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种首先提出。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时数字计算机已经出现,电子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产业领域出现了受计算机控制的可编程的数控机床,人类需要开发机械代替人手去劳动,在这一背景下,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得到快速发展。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铣床上下料机械手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
院 (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 级:机电08-4班
姓 名:杨绍宝
学 号:
指导教师:李大勇
教师职称:讲师
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铣床上下料机械手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
来源
工程实际
1、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 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但大多数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已经满足不了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的要求,针对具体生产工艺,结合机床的实际结构,利用机械手技术,设计用一台上下料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机械手主要与机床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我所设计的机床是在生产过程中抓取和移动工件的自动化装置。它能够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安装、卸载加工工件的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16. CHIRIKJIAN G.Kinematics of a metamorphic robotic system.Proc.IEEE/ICRA,1995:449—455.
17. Kolíbal, Z.: The theory of basic kinematic chain structures and its effect on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robot positioning mechanisms. CERM Akademické nakladatelství
4、设计方案
(1).机械手结构设计
运动形式方案选择,为实现不同动作,应选取不同方案。图1中,a为直角坐标型,b为圆柱坐标型,c为球坐标型,d为关节坐标型,e为SCARA型。由于圆柱坐标型位置精度高、运动直观、控制简单、占地面积小,且能实现预期的上下料功能,所以,这里选圆柱坐标型。
机械手机身的设计
机身采用回转与升降结构机身。实现回转的驱动方案有几种,这里采用摆动油 缸驱动,升降油缸在上,回转油缸在下。实现机身回转采用液压马达驱动。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1979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成熟。
1979年,日本山梨大学牧野洋发明了平面关节型SCARA机器人,该型机器人在以后装配作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全国第一个机器人研究示范工程1986年在沈阳建成。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机器人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道规划技术。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6000m以下深水作业机器人试验成功。以后近十年中,在步行机器人、精密装配机器人、多自由度关节机器人的研制等国际前沿领域,我国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目前,机械手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人工控制。第二代机械手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使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
8、时间进程
第一周 在校查找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相关资料;
第二-三周 进行毕业实习,在工厂中着重了解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第四周 深入性查阅与设计相关的资料,写实习总结和实习日记。对资料进行
理,完成开题报告;
第五-六周 对设计的主要结构进行计算;
第七周 进行CAD草图设计;
第八周 正式CAD绘图设计;
第九周 CAD绘图设计并进行相关修改;
(3).机械手各参数设计计算
a b c d e
图1(坐标型机器手的五种形式)
5、方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行性分析
此机械手共有三个自由度,分别是机械手臂的伸缩,支座的360度旋转,以及支座的起降,能保证机械手在上下以及左右位置的调整。全程动力源是液压系统,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实现手臂定位,保证工件装卡定位准确。对于机械手结构的选择,有直角坐标机器人结构,圆柱坐标机器人结构,球坐标机器人结构, 关节型机器人结构,在此选择圆柱坐标型,因为圆柱型坐标能实现支座的回转与升降功能。手爪选用单自由度手爪,即在抓取重物之后实现回转放料,料由气动虎钳自动加紧。如此即可实现机床上下料的功能,所以是可行的。
8. 侯珍秀.机械系统设计[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9. 徐灏主.机械设计手册[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10. 邵忍平.机械系统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 胡玉睿.机械手原理 [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2. 郭洪红.工业机器人运用技术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该设计的创新之处
我所设计的铣床上下料机械手的结构形式更加简单,驱动方式更加统一,能很好的实现所需要的动作,而且,手臂加持力更大,拓宽了所持工件的重量范围。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7、设计产品的主要用途和应用领域
代替人手,对工件进行机床上下料,可以对金属材料,也可以对非金属材料进行夹持。机械手的可靠性强,适应面宽,主要应用于国防、航空、汽车等制造行业,在机床的加工车间最为常见。
机械手手臂结构设计
手臂采用直线运动机构,常用的有液压缸、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及连杆机构等。由于液压缸体积小、重量轻,因而在机械手结构中选用液压驱动。
机械手腕部结构设计
手腕设计根据我所设计的机械手的要求,选择单自由度手腕。
手爪选用双夹钳式机构,
驱动件的设计
(2).机械手驱动方案的设计
采用液压驱动,液压实现机身的回转与升降,以及各部件的伸缩回转运动。液压控制 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为实现机身的旋转,选用液压马达驱动。手臂伸缩与起降都采用液压缸驱动。
18. Knoflíek, R.- Marek, J.: Obráběcí centra a prmyslové roboty s paralelní kinematickou strukturou. , 1997.
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开题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13. 高松海.遥控机器人 [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7;
15.Elmar Schafers,Jens Hamann .Mechatron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Machine Tools,2008;
1959年,戴沃尔与美国发明家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公司和丰田公司分别从美国购买了工业机器人Unimation和Verstran的生产许可证。日本从此开始了机器人的研制。20世纪60年代,喷漆弧焊机器人问世并逐步发展应用于工业。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朗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双脚走路机器人。他带有视觉传感器,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
第十周 写说明书、出图;
第十一-十二周 整理说明书及图纸;
第十三周-十四周 对整体检查,对说明书及图纸进行修改;
第十五周 为答辩做准备;
第十六周 答辩。
9、参考文献
1.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第七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0-317;
2.吴振彪.工业机器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承义. 机械手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4. 费仁元.机器人机械设计和分析[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
5. 龚正等.液压传动与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 张铁.机器人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 吴美芳.机器人控制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