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合集下载

初三政治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

初三政治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

初三政治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
1.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 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位、作用、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5.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地位、作用)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 为什么?(意义、重要性) •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政治基石。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对内实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对外实行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个方面都要开放,在竞争合作中加快发展。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为什么?(意义、重要性)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
本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是什么?
A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
• 基本路线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地位: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核心: 制定依据
中国共产党 全国各族人民
奋斗目标: 实现方法: 核心内容:
富强(经)、民主(政)、 文明(文化)、和谐(社会)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是什么?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复杂、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加快经济建设的更快发展,就必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离开人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因此,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始终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基点上。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真正做到想经济发展之所想、急经济发展之所急、办经济发展之所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当然,在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辩证关系,必须把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搞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什么时候也不能以牺牲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防止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忽略统筹兼顾,造成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失调;又不能因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怀疑甚至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从而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

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党的基本路线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秀教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秀教案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分
(1)计划经济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统一,在建国初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2)市场经济的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保持国有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改革的措施:
(1)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以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2)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2)作用: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你认为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何影响?

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基本路线的含义"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

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浅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摘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次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党的十三大更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经济成为发展使命。

他成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生产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全面改革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所谓的改革就是要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一)、农村改革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其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以下几点。

(1)1978年到1982年,农村改革起步阶段。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偷偷搞起家庭承包。

并取得巨大成果,随后我国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以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通过这一改革,中国在农村建立了基本的经济制度,保障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基础。

(2)1982年到1985年,农村改革进入第二阶段。

改革的重点是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确立“乡政村治”二元基层治理体制新模式,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3)1985年到1988年,农村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改革的重点是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确立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等;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农村商品生产从此开始起步,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

(4)1988年到2002年,农村改革的停滞阶段。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是内在一致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中心”一脉相承、缺一不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对这两个“中心”的解读不应局限于机械的对比,需要从内在逻辑进行整体把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在逻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

从理论上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完全实现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雄厚经济基础之上。

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无疑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从现实来看,尽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俗成就,但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后的成功实践也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逐渐彰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上就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在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它既有物的属性,更有人的属性。

因此,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完全意义上讲,既要实现物的增长,更要实现人的发展。

以GDP增长论英雄而忽视了人的发展,这是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的误解。

物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