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公开课

启示一:树立语境意识
(何远)后来做了武康县令,更加清 廉严厉,废除了不合礼制的祭祀,以 自己正直的行为给他人做表率,人们 都非常称赞他。太守王彬巡视属下各 县,各县都准备了丰盛的宴会接待他。 到武康,何远只给准备了干粮和水。 武帝听说他贤能,破格提升他做宣城 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从来没 有过这样的事。
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翻译:(梁熙)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 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 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 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 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启示三: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
• 练习2、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 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为晋安王子勋 镇军行参军。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 狱参军。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 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 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 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 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帝使主 家事。武帝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 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 启示三: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
例1、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
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
之。
(三明《宋史.像士璧传》)
• 启示三: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
例1、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
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解析

常见实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 常见虚词:以、而、其、于
省略句、被动句、倒 装句、判断句及固定
句式
原因:(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殊 句式,准确翻译
要有采分点的 意识,洞悉命 题者意图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 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没有文才学问, 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
• (“其官”“积功劳”“文学”“恭谨”省略句各1 分)
(三)、调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特 一、判断句。 殊 二、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句 三、被动句。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 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 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朝代名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 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1、根据语境确定对象
(你)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省略主语)
1、根据语境确定对象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 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 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 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作为姓氏 ③翻译全句(13广东卷):傅先生天下贤士, 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①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②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二、考点解读:《考纲》中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此考点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义,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三、体悟高考:(一)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07年福建卷】【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翻译划线句子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3分)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二)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
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归,见兄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
曰:“余窃面倩邻妇为之,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
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采。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文言文句子翻译公开课

⽂⾔⽂句⼦翻译公开课树⽴语境意识,落实得分点——⽂⾔⽂句⼦翻译⼀|、导⼊:⾼考对古诗⽂能⼒的要求,包括要“理解并翻译⽂中的句⼦”,这是⼀个重要的考点。
这个考点难度⽐较⼤,当然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
在宁波市⼀模考试中,我们班级的平均得分差不多就只能得到⼀半。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句⼦的翻译进⼀步落实⼀些⽅法。
昨天我请同学根据⼀个⽂⾔⽂语段出了⼏个⽂⾔⽂翻译的句⼦,并给出分值和得分点。
现在请同学来解说⼀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句⼦来出题。
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出的翻译⽂句都⼀些共同点,这些句⼦中基本都涉及到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或者固定句式。
这样的出题意识恰恰就说明我们基本已经明⽩了翻译⽂句的关键点。
(⼀)明确踩分点:留、删、补、换、调、变,要求达到“信、达、雅”的⽬标。
⽂⾔⽂翻译可以借助⽅法:留、删、补、换、调、变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的内容;2.“达”,就是要求译⽂要通顺流畅;,则要求译⽂规范、得体、⽣动、优美。
(不作要求)(不作要求)3.“雅”,则要求译⽂规范、得体、⽣动、优美。
明确了得分点,这⼀步很重要,因为我们就可以就此⼀⼀落实突破,⽽不会迷失⽅向。
那么接下来我们⼀起来看⼀下,同学们⽣1:假使我⼀旦获机游揽浩⼤的宇宙万物,抒快⼀⽣的志向,来堵住讥讽我的⼈的嘴巴。
:假如我有⼀天获得偌⼤的天下,完成平⽣的志向,按照说离间⾔论的⼈的话,舍弃仲郛,:如果我的⼀⽣能观览宏⼤的宇宙,实现平⽣的志向,来留传在好事者的⼝中,舍除仲郛,我能同谁在⼀起呢?正确答案:假设我有⼀天能够饱览天下的美景,快意于实现平⽣的志向,来堵塞那个讥讽我的⼈的嘴,除了左仲郛,我与谁共享这些呢?总结失分原因:1、字词句式,翻译有误2、忽略语境,不明⼤意3、表意不通,表达不畅明确得分点,还有最为重要的⼀步,就是在于落实得分点。
⾔论及之,则众共⾮笑诋斥,以为怪物。
……《书黄梦星卷》王阳明错例:⽣1:(我)私下奇怪他竟然不惧路途遥远艰⾟,并且勤奋⾟苦不⽌。
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最新整理版(高三公开课)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一、教学目标:
体会翻译方法,学以致用、拓展训练
二、重点、难点:
1、领悟直译的基本方法,掌握“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 2、增强抓“得分点”的意识,迁移训练。
பைடு நூலகம்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准确
【考纲聚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因 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 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考点解析: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 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 考阅卷的采分点。 采分点 1.积累性的
学以致用
•
反馈训练
管仲曰:“吾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 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 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 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 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 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请记住以下金玉良言
•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言学习方法
预学案检查
• 翻译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考查了哪些 文言知识,用到了哪些翻译方法。 •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5、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6、孰与君少长 •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通达
有文采
1.字字落实 留、删、换 2.文从句顺 调、补、贯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一、全国新课标卷Ⅰ【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建,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2015届高三语文文言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2015届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李素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方法(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二)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呢?首先,要明白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其次,要认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2、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弘范)要书信,(文 句子大意? 天祥)书写了《过零丁洋》 (基本分) 给他。
翻译得分四个步骤: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 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 义复词 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 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探究尝试
关键字词、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 特殊句式! 丁洋诗与之 (踩点得分)
方法技巧二:删(笔记)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如: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末音节助词或语气词。 ③句中作停顿的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⑤作标志不译的词语,如取独宾前、定后中的‚之‛字 等。 ⑥同义复词(两字同义,只译一次)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及至始皇……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
译一:文天祥思索了很久很久,才 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他。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 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 ‚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 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宋史•文天祥 传》) 【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 祥。 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 ③扞 (hàn):保卫。】
②赙(fù ),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回顾翻译得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把握句子大意, 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请用笔划出你 认为重要的实虚词关注语法现象,如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 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 翻译法‛ :留 替 补 删 移 猜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看,念,写
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2、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 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3、做高官得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 为什么要参与呢? 4、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 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
5、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6、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 什么人呢?
1.原句: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 之。 译文:①唐太宗听到了将有武姓人杀戮唐室子孙(的传 言),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杀掉。 评分细则:前半句对,得1分;后半句2分:‚除‛1分, 倒装句式‚求人于疑似之际‛对1分。全句意思翻译完 全错了,不得分 。
考生翻译 (1)唐太宗听说武氏要杀了他子孙后代,于是 要求别人在他怀疑的时候杀了他。 (2)唐太宗听说武则天杀了他的子孙,叫人在 疑似的时候除掉她。 0-1分
启示?
启示小结: 翻译文言文的两个关注点
宏观上: 联系语境,推断大意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句子大意! (基本分)
关键实虚词、 特殊句式! (踩点分)
微观上: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解决问题
翻译得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 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探究尝试
方法技巧一:留
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器 物名、朝代名、年号、帝号以及一些典章制度等,可以 保留原词,不作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也不必翻译。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7、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 味无穷。
8、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 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像闪耀 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像白璧。
文言文翻译题的启示
采分点——关键词语、重要语法现象 A.积累性的:重要实词(一词多义、通假 字、古今异义) 常用虚词、固定结构 B.规律性的: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直译——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避免:这是在谋略别人的方面专 攻,而在谋略上天的方面笨拙。
结合运用四个步骤,翻译下面 高考试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 州刺史。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 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 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 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 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 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 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 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 ‚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 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 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
1、 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一般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但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 么贤德啊!
2、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 士大夫莫敢往吊,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 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 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 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 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 (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
得分小结:
翻 译 题 得 分 两 个 关 注 点
基 本 分
句 子 大 意 三 个 关 键 点
实 词 虚 词 句 式
踩 点 分
四 个 步 骤
方 法 取 于 课 内
积 累 源 于 过 程
练一练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一食或尽粟一石。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 影沉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共10分)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 名。
【注意点】: (1)注意‚异‛字的特殊用法,以及‚何如‛的翻 译。 (2)注意‚安出‛ 的解释。 (3)注意‚虽‛‚以‛‚然‛‚由是‛的翻译,注 意被动句。
2015高考文言文 翻译复习
2014广东高考试题考生答卷展示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4分
6分
7分
1、非常直捷而且(路)容易走,不用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 路?
2、王甲知道(刘敞)能替自己申雪冤屈,这才敢告知(实情),原来杀人的是 富人陈氏(姓陈的富人)。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六字诀):
留
删
换
调
字
补 贯
方法技巧一:留
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器 物名、朝代名、年号、帝号以及一些典章制度等,可以 保留原词,不作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也不必翻译。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请问:上面句子中那些内容是直接保留的?
2分
2.原句: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译文: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 评分细则:‚乃、工‛ 翻译对各得1分;全句 意思翻译错误,不得分。 2.你的功能在于谋划别人,然而不能谋划上天 啊!
0分
2.这是在谋略别人的方面专攻,而在谋略上天 的方面笨拙。
1分
失分举要:
忽略语境 大意不明 字词句式 没有落实 微观 语意不通表达不畅 宏观
“索‛、‚固‛‚书‛ 的意思以及倒装句 、 省略句的调整及补 充
翻译得分四个步骤: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留 删 换 补 调 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 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 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 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 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 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估处理,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 术不恰当,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 范及语言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努力做到文从 句顺。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1: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当中。 译文2:凭借勇气在诸侯当中闻名。 3、‚雅‛:生动、优美、有文采。能译出原文 的风格。 例:曹公,豺虎也。 译文1:曹操是豺狼猛虎。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技巧:(重点) 原 则:信、达、雅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技巧:留、删、换、调、补、贯,其中‚换‛、 ‚调‛和‚补‛重点讲解。
2、能够运用本节课及所学知识翻译文言句子。(难点)
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
文言文翻译原则1: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 实,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2: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文言文翻译原则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源自遗漏, 也不能多余。(‚原则1”中的‚信‛。)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 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 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 助手段。(‚原则1”中的‚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