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管子加工通用工艺汇总

船用管子加工通用工艺汇总
船用管子加工通用工艺汇总

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一)

船用管子制作工艺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船舶下列规格管子的加工:外径在500mm以下的无缝钢管和合金钢管、250mm以下的铜管和铜合金管(包括铜镍管)、6英寸以下的水煤气管及其它金属管。

本文件可供船舶管系施工设计时选用。

对于特殊要求的管子应按设计要求加工。

1、材料

1.1 管子材料应符合我国造船规范要求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出口船舶用管材须符合该船舶入级相应的船级社要求。

1.2 各种管材,必须具有制造厂的炉罐号和合格证书,如缺少证明时,应根据有关规定或订货要求补做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3管子加工前,必须核对管子材料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1.4管子加工前,应对管材内外表面质量进行检查。

1.4.1无缝钢管和合金钢管,其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分层、结疮、轧折、发纹等缺陷存在。如有上述缺陷应予清除,清除部位壁厚的减薄不得超过该材料标准允许的负偏差。

1.4.2 焊接钢管内外表面不允许存在由于焊接引起的裂缝、咬口、飞溅、凹陷等缺陷。

1.4.3 有色金属管子,其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针孔、裂缝、气泡、分层、锈蚀等缺陷。

1.5碳素钢管、不锈钢管在订货时,应向制造厂提出退火处理要求。

1.6 法兰、套管、螺纹接头、异径接头、定型弯头等连接件,必须具有材质报告证件,方可使用。

2、管子弯曲加工

2.1 弯管设备

2.1.1 弯管机须经过设备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1.2 弯管模子、滑块或滑轮槽道和塞芯头部光洁和顺,切口处必须倒圆。

2.1.3 弯管模子和滑块的圆槽直径按表1。

表1 mm

2.1.4 有芯弯管机、芯棒头部的外径和长度按表2。

表2 mm

2.1.5 弯管机的工夹具/模具和附属设备应当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良好状态。

2.2 弯管技术要求

2.2.1 管子的弯曲,一般采用冷弯的方法,在工厂缺少冷弯设备的情况下,允许采用热弯,但水煤气管不宜采用热弯,20号钢管不宜采用中频弯曲。

2.2.2 不锈钢管及合金钢管宜冷弯,如必须热弯时,不锈钢管加热应避免渗碳,而对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管则不得浇水冷却。

2.2.3 管子弯曲半径,一般采用2.5~3倍管子外径,在管路布置比较紧凑的地方,允许小于2.5倍,但不得小于2倍,较小弯曲半径的管子,应采用定型弯头。

2.2.4 弯管操作者,应熟悉弯管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其操作程度和规则。

2.2.5 有芯弯管前,管子内径与塞芯工作部分,应涂适量的润滑油。

2.2.6有芯弯管时,芯棒的端头圆柱截面位置应超过与其垂直的模具中心线,其超前值一般根据试验来决定,新安装和调试的弯管机可参照表3选取。

表3

注:表中D及d分别代表管子的外径和内径。

2.2.7 采用塞砂弯管时,应选用河沙,但也允许用铁砂或石英砂、河沙、石英砂的直径一般约为2~4mm,铁砂直径约为1mm。砂子颗粒应均匀、干燥、清洁,不允许有水分和油污及可燃物等。填砂可用抖动或敲击的方法填实,敲击时只允许用木锤,砂子填实后,用干燥木塞住管口。

2.2.8 弯曲焊接钢管和水煤气管时,应尽量将焊缝安置在因弯曲而引起弯形的最小方位上,如图1所示。在弯立体弯头时,亦应考虑焊缝的位置。

2.2.9 弯制铜管、铝管时,必须小心地清除管子内外表面及机械设备与管子相接触部分所粘附的硬质杂物(如铁屑、砂土等)。不允许在管子表面刻线,只许用铅笔或粉笔在管子表面划标记。弯制时,应加少许润滑油以防止管材内外表面拉伤。

2.2.10 管子热弯时,加热应缓慢均匀和热透,且应防止过热。加热温度参照表4。

表4

2.2.11 采用冷弯进行弯曲的铜和铜合金管,在弯曲后应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0~700°C。

2.2.12 合金钢管和外径大于120mm碳素钢蒸气管,经弯曲后,应进行退火处理,碳素钢管加热至600~650°C,保持时间应为25mm 壁厚(或不足25mm 者)至少1小时,然后在平静空气中缓慢冷却,合金钢管的热处理根据成分决定。

2.2.13 管子热弯后,应清除表面的氧化皮.

2.3 检验

2.3.1 管子弯曲成型后,应根据CSQS1998《中国造船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2.3.2 椭圆度和收缩率的测量,采用外卡钳或游标卡尺,

2.3.3 管子减薄量,允许采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测量。

2.3.4 检查合格后,应在管子上标以验收印记。

3、管子预制

3.1 管子的切割与开孔

3.1.1 有色金属管、水煤气管和外径不超过32mm的钢管,应用机械方法切割和开孔;对外径超过32mm钢管允许使用气割开孔;合金钢管切割和开孔的方法应根据材料成分决定。

3.1.2 管子上开孔和切割后,切口必须修整光顺,氧气渣和毛剌必须全部清除干净。

3.1.3 管子切割后,管端面和管子外表面的垂直度公差Δ,应符合表5所规定的要求。

表5 mm

3.2 钢管焊接支管

3.2.1钢管焊接支管型式一般如图2中a、b、c、d四种。

图2

3.2.2 角尺支管和Y型支管应尽量少用。

3.2.3 支管宜设在总管法兰近端,以便清除焊渣和毛剌。

3.2.4 支管不允许插入总管中,马鞍口应与总管很好吻合,其焊接尺寸要求见图2 的Ⅰ、Ⅱ、Ⅲ详图,当采用单面焊时L=0-1mm,双面焊L=1.5-2mm。当支管内壁厚小于6mm时,不用开坡口。

3.2.5 总管上支管孔应同轴,其不同轴度不得大于±1mm。

3.2.6 支管高度在确保法兰连接螺丝安装方便下尽量缩短。

3.3 铜管焊接支管

3.3.1 铜管焊接支管型式一般如图3中A、B两种。

3.3.2 当总管内径大于支管内径时采用图3中A型,当总管内径等于支管内径时采用图3中B型。

3.3.3 A型支管插入端不得超过领口最底点。

3.3.4 B型支管与总管交接处应相贯。

3.3.5 铜管支管也可以采用三通接头。

3.4 法兰连接

3.4.1 钢管法兰连接型式和适用范围按表6。

注:(1)“不限”系指在造船规范所允许各系统管路使用的最高压力或最高温度范围内。

(2)B型法兰应用于蒸汽系统当压力大于1.6Mpa或温度大于

300°C时,管子外径不得大于150mm。

sd

3.4.3 装焊法兰时,法兰内壁与管子外表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在任何

一点均不应超过2mm,径向相对两点的间隙总和不得超过3mm。3.4.4 凡安装支管和弯头等配件的管子,宜将支管和弯头等配件焊完后,再装焊法兰,以防止焊接变形。

3.5 螺纹接头连接

3.5.1 符合于国家标准或部标准的螺纹接头,可用于各种管子的连接,但应根据管路介质压力去选用各种型式的螺纹接头。

3.6 钢管的套管连接

3.6.2 套管连接不得用于有可能发生疲劳、严重腐蚀或裂缝腐蚀之处,套管材料应与管路材料相同。

3.6.3 垂直位置的套管,如用于淡水、海水系统,应将下管端外套管内孔部位进行封底焊接,如是用于水平方向则可省略。

3.7铜管的对接

3.7.1 管子对接可采用直接对焊、坡口对焊、衬圈对焊以及封底对焊等形式。各型式的枝术要求见表9。

表9

表9

3.7.2 异径管子的连接

3.7.2.1 异径接头焊接有三种形式如图5,其接头的技术要求参照表9。

a.同心型

b.异心型

c.锥形

图 5

3.7.2.2 异径法兰连接:形式如图6所示。应严格控制工作介质流向,只许由小口径流向大口径。

图 6

3.7.3 管子与定型弯头连接的技术要求参照表9。

3.8 铜管的对接

铜管的对接有直接对接,扩管搭接,套管搭接等形式,其结构形式和适应范围见表10。

表10

3.9 通舱管件

3.9.1 当管子通过船舶各种水密、油密的隔舱、甲板,或船体加强梁结构时,应按表1.1各种型式通舱管件选用:

表1.1

注:A、B型通舱管件,仅适用于钢管。C、D、B型舱管件可用于钢管和铜管。

3.9.2 通舱管件壁厚应大于或等于连接管子壁厚的1.25倍。

3.9.3 各通舱件的焊缝均要大于或等于管壁厚度。

3.10 虾壳式焊接弯管(斜接焊弯管)

船舶管路不能采用机械冷弯及定型弯头时,可采用虾壳式焊接弯管,这种弯管一般适用于船舶的主副机大口径排气管,锅炉烟道及其他低压力管路等,其材料可用船用钢板或无缝钢管,其结构型式如图8

3.11

3.11.1 管子预制尺寸公差标准按表1.2。

表1.2

3.11.2 管子弯曲后,未装法兰前,须在平台上按表12第2、3、4项的角度公差进行检验,超出公差范围者须进行校正。

3.11.3 法兰、支管装配完毕,未烧焊前,按表12第1—6项的长度公差检验。

4、管子焊接

4.1 焊接材料

4.1.1 焊条、焊丝和焊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或经验部门认可,所有材料应具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

4.1.2 焊条必须存放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库房温度最好为10-35℃,相对湿度小于50%,严防焊条受潮变质,焊条在使用前,需根据其成分,进行不同温度的烘干。

4.1.3 焊丝和焊剂应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室内,严防焊丝生锈和焊剂受潮。焊丝在使用前盘入焊丝盘时应清除螺丝上的油污,焊剂在使用前亦要进行烘干。

4.1.4 氧气、二氧化碳气瓶的灌气,应严格执行充灌技术规程,防止将空气、水分等杂质带入瓶内。

4.2 焊前准备

4.2.1焊接部位要清洁干净,不能有油漆、油、锈、氧化皮或其他对焊接质量有害的附着物。

4.2.2 点焊定位的焊渣和叠焊前的焊渣都要清除干净。

4.2.3 根据管系的工作温度、压力和所载运的介质,选用焊缝型式、

焊接方式和焊接材料。所选用焊接材料的强度应不低于母材强度的下限,工作压力高于3.0 MPa的空气系统及过热蒸汽系统等管子与法兰的焊接,必须采用低氢型焊条。

4.2.4各厂按有关《焊工考试规则》,对焊工进行考试,合格者方可进行施焊。

4.2.5 在低温环境中焊接要求:

4.2.

5.1 一般碳素钢管焊接(含碳量0.23%以下)其环境温度不能低于-20℃。

4.2.

5.2 合金钢管在低温区焊接时,应将工件进行预热,其预热温度和相应材料钢板预热温度相同。

4.2.

5.3 管件应尽可能在车间焊接,避免受到雨、雪或强风的影响。

4.3 焊接技术要求

4.3.1 钢管的对接接头、支管和法兰连接的接头应使用手工焊或埋弧半自动焊以及经验船部门认可的其他焊接方法。氧-乙炔气体焊,限于管子半径不超过100mm或壁厚不超过9.5mm的钢管对接接头。

4.3.2 管子与法兰的连接应采用双面焊,焊缝尺寸应符合表6中的规定,DN≤25mm的管子经验船部门同意,允许单面焊,但焊后管端应进行扩管,使管壁紧靠法兰内孔。

4.3.3 DN≥100mm的直三通和斜三通支管应采用双面焊。焊缝尺寸应符合图2中的规定。对于不采用双面焊的其他支管经验船部门同意,允许采用单面焊,但必须保证焊缝质量。

4.3.4 管子的套管连接和对接的焊缝尺寸应符合表8和表9中的规定。

4.3.5滑油、燃油、液压系统及对清洁要求较高的系统的管子焊接和支管焊接时,如单面焊应采用氩弧焊作为封底焊(单面焊接双面成形);如双面焊则内圈焊缝须磨光。

4.3.6 水煤气管焊接后,对因焊接而引起的镀锌层破坏部分应涂上富锌漆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

4.3.7 管子焊接完工后,应清除焊渣、药粉及飞溅粒子,法兰内圈、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及布置规则

目录 前言 1.范围叙述 (2) 2.引用工艺标准 (2) 3.设计指导准则 (2) 4.设计方法 (2) 5.管子穿越结构的开孔要求 (7) 6.管子穿越水密非水密舱壁的结构形式 (9) 7.管路取段的原则 (10) 8.管路支架布置及焊装 (11) 9.附页:管子首尾段取段表 (17)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及布置规则 1.范围叙述 本规则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分段划分原则和管系附件的布置要求,以及管系穿越船体结构的开孔规范,管子取段等技术要领。 本规则适用于柴油机动力装置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设计。其它小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引用工艺标准。 GB/T11693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GB/T116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SWSxx-xxxx 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GB) SWS 通仓管件螺纹式 SWS 通仓管件套管式 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ISO) 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JISB) SWS 甲板护圈(法兰符合JISB) 3. 管系生产设计的基本准则 (管系生产设计的)指导思想 3.1.1 是将管系放样,托盘管理,使其在壳舾涂一体化生产过程中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分段建造结合区域舾装的现代造船模式。 (生产设计的)一般规则 3.2.1 必须符合相应船级社的规范规定。 3.2.2 要积极推广应用管附件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优化组合技术。 3.2.3 要根据工厂的起吊和运输能力,实施管系的布置和区域划分。 总体要求

3.3.1 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确保功能的完满实施。 3.3.2 必须满足可操作性和维修保养的要求。 3.3.3 必须满足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3.3.4 必须妥善解决好管系与设备,管系与分段合拢接口要求。 4. 设计的一般方法 总体构思。 4.1.1 机仓区域: a.机仓双层底分段、 b.机仓底层分段、 c.机仓上下平台甲板分段、 d.机仓棚区域分段、 e.烟囱区域分段。 4.1.2 货仓区域: a. 货仓双层底分段、 b.首尾分段、 c.主甲板货仓分段、 d.隔仓分段、 e.顶边仓(或主甲板下走道)分段。 4.1.3上层建筑区域: 布置(规则)要领: 4.2.1 机仓立体分段的划分。机仓立体分段的划分一般可划分为前后二个,也可划分为前二(左,右)后一。平台甲板区域的管子划分最好在平台甲板上+200mm~+300mm。便于机舱平台甲板下部的管系安装工作在平台分段上实施完整。 4.2.2 货仓区域分段的划分。货仓区域管系划分应在隔仓+200mm~+300mm或是隔仓-400mm~-500mm,最大限度的满足空气测量注入管系在分段布置完整。 4.2.3 首尾分段划分。首尾分段划分要考虑到锚铰机液压装置及舵铰机液压装置的分段预舾装,可采用区域性划分,尽量使系统分置在一个分段上。 4.2.4 上层建筑分段划分。上层建筑的分段划分一般可划分为前后二个或者是一个作业区的区域性布置。 组装单元的设计要领。 4.3.1 机仓单元划分。机仓单元通常按区域划分和按功能划分二种模式。机舱底层和烟囱部位是按区域划分,其它部位则按功能划分。 4.3.2 机仓底层区域单元划分。机仓底层一般分为三大区域:

钢结构建筑施工办法(齐全通用)

xxxxxx工程 钢 结 构 1 2 3、材料选用 4、钢结构生产制作 5、钢结构吊装 6、钢结构安装 7、辅钢结安装 8、钢结构涂装

9、玻璃屋盖安装 10、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1、安全施工保证 12、工期保证体系 一、工程概况 50 1 2 3 3.1 3.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标准 GB50223-2008 3.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3.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5、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3.6、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J218-2002

4、有关本工程技术洽商和图纸会审记录; 三、材料选用 1、本工程承力构件所采用的Q235B钢材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及有关标准的要求;Q345B钢材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及有关标准的要求;除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和硫磷含量合格保证外,地震区尚应满足 1.1 1.2 1.3《钢2 3 4、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GB/T1228-1231)的规定。 5、零配件: 5.1固定屋、墙面钢板自攻螺丝应经镀锌处理,螺丝之帽盖用尼龙头覆着,且钻尾能够自行钻孔固定在钢结构上。

5.2止水胶泥:应使用中性之止水胶泥(硅胶)。 5.3屋脊、墙角的固定件应加密,并加设固定压条。 四、钢结构生产制作 1、材料管理 1.1钢材检验 1.2材料管理 (1)材料进厂,按品名、规格、数量,会同供应人员清点入库。并应认真核对镑码单、装箱单、运单、材质证明书及合格证等,并详细做好入库时的质量记录。 (2)对入库材料按其性能做到下垫、上盖、中通风,按规范进行堆放,材料员

螺旋桨知识

空气螺旋桨把发动机旋转作功形式转变为直线作功形式;把发动机的功率转变为拉动飞机前进的有效功率。它的工作效率及与发动机有配合程度,直接影响模型飞机的性能。在航模竞技比赛中,出于追求动力组极限水平的需要,对螺旋桨的要求更为“苛刻”;因此以“量体裁衣”手工方式制作螺旋桨的好处显而易见。航模初学者能够扎实地掌握这一手艺很有必要。 本文以一个直径(D)200mm、几何桨距(H)120mm的两叶等距螺旋桨(适用于装有1.5cc 压燃式发动机或2.5cc电热式发动机的特技模型飞机)为例,介绍削制螺旋桨的方法。一、螺旋桨的一些基础概念 当我们把螺旋桨看成是一个一面旋转一面前进的机翼时,就能借助已知的空气动力学常识,直观地理解螺旋桨的基本工作原理。 1.桨距、动力桨距和几何桨距 桨距:从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螺旋桨旋转一周沿桨轴方向所通过的直线距离。习惯上螺旋桨70%半径处的桨距值为“称呼值”,它具有标示意义。 动力桨距(Hg):桨叶旋转一周模型飞机所通过的距离(见图1)。设计螺旋桨时首先要确定动力桨距值。 几何桨距:(H):桨叶弦线迎角为零时,螺旋桨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也见图1)。它体现了桨叶角的实际大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参数。航模图纸上一般都标出几何桨距,是消制螺旋桨的主要依据。 2.动力桨距和几何桨距的关系 由于螺旋桨工作在接近于有利迎角下,与零度迎角之间的角差的存在,因此动力桨距值必然小于几何桨距值。几何桨距和动力桨距的关系是:几何桨距(H)= 1.1 ~ 1.3倍动力桨距(Hg)。也就是说,设计模型飞机时,动力桨距确定后,可以通过上述公式概略估算出螺旋桨的几何桨距。 3.通常使用的螺旋桨是各段几何桨距值相等的所谓等距桨。它的优点是设计、制作比较容易;缺点是工作效率劣于不等距桨。由于不等距桨各段的几何桨距值和桨角均不一样,尽管其效率高,但制作的难度大。故初学者从削等距桨起步较为稳妥。 4.桨叶角(β):桨叶角是指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之间的夹角。 5.几何桨距和桨叶角的关系 几何桨距和桨叶角直接关联,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达方式。几何桨距强调的是总体,桨叶角强调的是局部。就等距螺旋桨而言,桨叶角随其在螺旋桨半径方向上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异;随着由桨根到桨尖方向的逐渐位移,桨叶角渐渐有规律地减小。(图2)

压力管道安装通用工艺守则(2012

1. ............................................................................................................................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2. ............................................................................................................................ 施工准备 (2) 3. ............................................................................................................................ 管材及压力管道元件控制规定 . (2) 4.管道预制 (3) 5.管道焊接 (4) 6.管道安装 (4) 7. .......................................................................................................................... 压力试验 (8) 8. .......................................................................................................................... 吹扫与清洗 (10 ) 9. .......................................................................................................................... 防腐绝热施工控制

船用管子加工通用工艺汇总

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一)

船用管子制作工艺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船舶下列规格管子的加工:外径在500mm以下的无缝钢管和合金钢管、250mm以下的铜管和铜合金管(包括铜镍管)、6英寸以下的水煤气管及其它金属管。 本文件可供船舶管系施工设计时选用。 对于特殊要求的管子应按设计要求加工。 1、材料 1.1 管子材料应符合我国造船规范要求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出口船舶用管材须符合该船舶入级相应的船级社要求。 1.2 各种管材,必须具有制造厂的炉罐号和合格证书,如缺少证明时,应根据有关规定或订货要求补做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3管子加工前,必须核对管子材料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1.4管子加工前,应对管材内外表面质量进行检查。 1.4.1无缝钢管和合金钢管,其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分层、结疮、轧折、发纹等缺陷存在。如有上述缺陷应予清除,清除部位壁厚的减薄不得超过该材料标准允许的负偏差。 1.4.2 焊接钢管内外表面不允许存在由于焊接引起的裂缝、咬口、飞溅、凹陷等缺陷。 1.4.3 有色金属管子,其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针孔、裂缝、气泡、分层、锈蚀等缺陷。 1.5碳素钢管、不锈钢管在订货时,应向制造厂提出退火处理要求。 1.6 法兰、套管、螺纹接头、异径接头、定型弯头等连接件,必须具有材质报告证件,方可使用。 2、管子弯曲加工 2.1 弯管设备 2.1.1 弯管机须经过设备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1.2 弯管模子、滑块或滑轮槽道和塞芯头部光洁和顺,切口处必须倒圆。 2.1.3 弯管模子和滑块的圆槽直径按表1。

表1 mm 2.1.4 有芯弯管机、芯棒头部的外径和长度按表2。 表2 mm 2.1.5 弯管机的工夹具/模具和附属设备应当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良好状态。 2.2 弯管技术要求 2.2.1 管子的弯曲,一般采用冷弯的方法,在工厂缺少冷弯设备的情况下,允许采用热弯,但水煤气管不宜采用热弯,20号钢管不宜采用中频弯曲。 2.2.2 不锈钢管及合金钢管宜冷弯,如必须热弯时,不锈钢管加热应避免渗碳,而对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管则不得浇水冷却。 2.2.3 管子弯曲半径,一般采用2.5~3倍管子外径,在管路布置比较紧凑的地方,允许小于2.5倍,但不得小于2倍,较小弯曲半径的管子,应采用定型弯头。 2.2.4 弯管操作者,应熟悉弯管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其操作程度和规则。 2.2.5 有芯弯管前,管子内径与塞芯工作部分,应涂适量的润滑油。

船舶管系安装布置要点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系:动力工程系专业: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管系)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班级:11G251 评阅教师:xxx 学号: xx 完成日期:2014年6月3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题目:船舶管系安装布置 摘要:在船舶建造中,船舶管系的安装布置工作量较大,据统计,船舶管系的加工与安装所耗费的工时,约占整个造船工程的12%—15%。其在船舶建造环节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详细介绍了管系布置原则、管子附件布置原则、管子通过船体结构的安装要求、管子支架、绝缘包扎、管子平台制作等工序。使船舶建造更加规范化、正规化。为现代造船的发展,规范管系制作及安装,保证管系制作和安装质量。 关键词:管系布置,规范,安装要求,质量,平台。

目录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1) 目录 (3) 前言 (4) 一.管系布置原则 (5) 二.管子附件布置原则 (9) 三.管子通过船体结构的安装要求 (10) 四、船舷通海阀和排出口的要求 (15) 五.管子支架 (17) 六.绝缘包扎 (21) 七.管系平台制做 (22) 八.管子焊接 (31) 结论 (35) 参考文献 (37) 致谢 (39)

前言 我国船舶工业已跻身世界造船大国之列,船舶制造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船舶上的"管路系统"却尤为重要,他是指为专门用途而输送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成套设备,以保证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正常地工作以及船舶安全航行而设置的辅助机械、辅助设备、检测仪表、附件以及管路的总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船舶管路系统的管件安装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序。管件的安装就是把一根根单独的管件还有相应的阀件在船舶上连接起来,并且用支架固定,最后和系统的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系。 1、外观要求横平竖直(疏排水和粪便水要求有一定的斜度)美观大方,和船体结构还有其他管件要有一定间隙。 2、支架有的管路设计已经把需要安装的支架设计好了,按照图纸制作安装就可以了,没有放样的根据管径确定支架的距离,以管件不颤动为原则。还有支架不可以加在船体外板上,尽可能加在船体加强结构上。 3、法兰互相连接的法兰不可以错位,螺栓用力要均匀,法兰不能有偏口现象。安装原则 安装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管路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船舶的机舱,安装应当先从底层管路开始然后再向上层安装。 2、因为某种原因两根管发生冲突时,应当把管径粗、安装难度大的管件安装上,修改管径小容易安装的管件。 3、用套管连接的管件安装时一定要把需要现场焊接的套管口安装在平焊或者容易焊接的部位。 4、管件修改时尽量减少弯头的使用。 压力试验 当管路安装完成后根据要求要进行压力试验,方法有气密试验、水密试验、油压试验等。 压力试验前应当把系统的设备口连接管、舱室连接管等管件密封起来,然后在容易操作的地方安装打压用的压力表、压力介质注入模具(俗称磅头),连接打压设备

钢结构工艺(通用部分)

钢结构制造工艺(通用部分) 一、钢材 1.1、购钢材必须确认具有资质的供应商及生产厂,购入时应附有生产钢厂的材质质量证明书, 出厂合格证书。 1.2、钢材进入制造工厂后,并按标准进行抽查复验,同一厂家、同一材质、同一出厂状态抽验一组试件,钢材的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应符合标准,做好复验检查记录。 1.3、制造使用的钢材,在材质或规格方面,如有意外变化,对原设计需做任何改变时,不允 许自行更换,必须由设计单位确认方可变更。 1.4、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0.3~1mm时可磨修匀顺;如钢材 有层状裂纹深度超过1mm且不超过5mm,碳弧气刨清除缺陷,两端必须按要求各延伸50mm并有1:5的斜坡,将焊处异物清除,再填焊,焊后磨修匀顺。 1.5、原材料进厂后的堆放应整齐,避免潮湿,腐蚀,实行专料专用,按保存规定涂刷 标记。 二、制造工艺 1、施工人员应有专业操作证书、並持证上岗; 2、施工人员首先必须熟悉图纸,掌握各另部件的部位,了解每项部位所起的用途, 方可进行施工; 3、施工人员首先必须熟悉各项施工工序,及按施工工艺,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操作; 4、各部门所使用的计量工具,应是经过计量机构鉴定合格的方可使用; 2.1结构件 2.1.1、凡参加本项目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水平,必须熟悉施工工艺, 施工工序; 2.1.2、结构件的下料、加工、组拼、焊接,应严格按施工图和施工工艺规则执行; 2.1.3、领用的材料应为进厂后按规定经过复验合格的材料; 2.1.4、焊接组拼工作必须在专用平台或胎架内进行,并应在平台或胎架上设置组拼定位板,以 保证另部件的位置。组拼合格后应在规定部位打上编号标记; 2.1.5、凡需焊接、对接部位的位制必须打磨,无锈及氧化铁皮,露出金属光泽,并不得超过 24小时,否则应重新打磨; 2.1.6、焊缝坡口应符合GB985和GB986的规定;

螺旋桨的几何形体及制造工艺

第二章 螺旋桨几何形体与制造工艺 螺旋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推进器,因而也就成为“船舶推进”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要研究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首先必须对螺旋桨的几何特性有所认识和了解。 § 2-1 螺旋桨的外形和名称 一、螺旋桨各部分名称 螺旋桨俗称车叶,其常见外观如图2-1所示。 螺旋桨通常装于船的尾部(但也有一些特殊船在首尾部都装有螺旋桨,如港口工作船及渡轮等),在船尾部中线处只装一只螺旋桨的船称为单螺旋桨船,左右各一者称为双螺旋桨船,也有三桨、四桨乃至五桨者。 螺旋桨通常由桨叶和桨毂构成(图2-2)。螺旋桨与尾轴联接部分称为桨毂,桨毂是一个截头的锥形体。为了减小水阻力,在桨毂后端加一整流罩,与桨毂形成一光顺流线形体,称为毂帽。 桨叶固定在桨毂上。普通螺旋桨常为三叶或四叶,二叶螺旋桨仅用于机帆船或小艇上,近来有些船舶(如大吨位大功率的油船),为避免振动而采用五叶或五叶以上的螺旋桨。 由船尾后面向前看时所见到的螺旋桨桨叶的一面 称为叶面,另一面称为叶背。桨叶与毂联接处称为叶根, 桨叶的外端称为叶梢。螺旋桨正车旋转时桨叶边缘在前 面者称为导边,另一边称为随边。 螺旋桨旋转时(设无前后运动)叶梢的圆形轨迹称为梢圆。梢圆的直径称为螺旋桨直径,以D 表示。梢圆的面积称为螺旋桨的盘面积,以A 0表示: A 0 =4 π2 D (2-1) 图2-1 ε x 叶面参考线 侧投影轮廓 桨叶 叶根 d 桨毂 O D K 转向 梢圆 螺旋 桨直径O D (b ) Z 导边 叶背 随边叶面叶根 毂帽 叶梢(端) x (a )ε 图2-2

当螺旋桨正车旋转时,由船后向前看去所见到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者称为右旋桨。反之,则为左旋桨。装于船尾两侧之螺旋桨,在正车旋转时其上部向船的中线方向转动者称为内旋桨。反之,则为外旋桨。 二、螺旋面及螺旋线 桨叶的叶面通常是螺旋面的一部分。为了清楚地了解螺旋桨的几何特征,有必要讨论一下螺旋面的形成及其特点。 设线段ab 与轴线oo 1成固定角度,并使ab 以等角速度绕轴oo 1旋转的同时以等线速度沿oo 1向上移动,则ab 线在空间所描绘的曲面即为等螺距螺旋面,如图2-3所示。线段ab 称为母线,母线绕行一周在轴向前进的距离称为螺距,以P 表示。 根据母线的形状及与轴线间夹角的变化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螺旋面。若母线为一直线且垂直于轴线,则所形成的螺旋面为正螺旋面如图2-4(a )所示。若母线为一直线但不垂直于轴线,则形成斜螺旋面,如图2-4(b )所示。当母线为曲线时,则形成扭曲的螺旋面如图2-4(c )及图2-4(d )所示。 母线上任一固定点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轨迹为一螺旋线。任一共轴之圆柱面与螺旋面相交的交线也为螺旋线,图2-5(a )表示半径为R 的圆柱面与螺旋面相交所得的螺旋线BB 1B 2。如将此圆柱面展成平面,则此圆柱面即成一底长为2πR 高为P 的矩形,而螺旋 线变为斜线(矩形的对角线),此斜线称为节线。三角形B' B" B 2 " 称为螺距三角形,节线与底线间之夹角θ称为螺距角,如图2-5(b )所示。由图可知,螺距角可由下式来确定: tg θ = R P π2 (2-2) 三、螺旋桨的几何特性 1. 螺旋桨的面螺距 螺旋桨桨叶的叶面是螺旋面的一部分(图 2-6(a )),故任何与螺旋桨共轴的圆柱面与叶面的交线为螺旋线的一段,如图2-6(b )中的B 0C 0段。若将螺旋线段B 0C 0引长环绕轴线一周,则其两端之轴向距离等于此螺旋线的螺距P 。若螺旋桨的叶面为等螺距螺旋面之一部分,则P 即称为螺旋桨的面螺距。面螺距P 与直径 D 之比P /D 称为螺距比。将圆柱面展成平面后即得螺距三角形如图2-6(c )所示。 设上述圆柱面的半径为r ,则展开后螺距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πr ,节线与底线之间的夹角θ为半径r 处的螺距角,并可据下式来确定: (d ) (b ) (c )(a ) 图2-4 2" (b ) (a ) (b )(c ) (a )图2-6

工业管道安装通用工艺规程

工业管道安装通用工艺规程 1 范围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GC2、GC3级工业管道工程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规程得引用而成为本规程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1~20801、6-2006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4730-2005 《管道支吊架第一部分:技术规范》GB/T17116、1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91 3 施工准备 3、1 材料要求 3、1、1 主要材料必须具有制造厂得质量证明书与出厂合格证。 3、1、2 管子、管件及附件、阀门得规格、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缩孔、夹渣、粘砂、叠皮等缺陷,不允许有尖锐划痕。中低合金钢管子、管件、管道附件及阀门在使用前应逐渐进行光谱复查,并做出材质标记。 3、1、3 阀门应按压力管道规范进行壳体压力试验与密封试验(当制造厂家确保产品质量且提供产品质量及使用保证书时,可不做解体与严密性检查),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开关灵活、严密,合金钢阀门得内件材质应进行抽查,每批抽查数量不得少于一个(同制造厂、同规格型号、同时到货)。 3、1、4 管道支吊架得弹簧、管道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3、1、5 使用得焊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存放焊条得库房应保证干燥与通风良好,库房内温度应保持在10~25°之间,相对湿度低于60%。焊条应放置在离墙、离地300mm以上得货架上。使用前应按照说明书规定得烘干温度进行烘干。 3、2 主要机具 3、2、1 汽车吊、电焊机、氩弧焊机、管道坡口机、中频煨弯机。 3、2、2 多级清水泵、电动试压泵、砂轮切割机、对口器、角向磨光机。 3、2、3 焊条烘干箱、X射线探伤仪、光谱分析仪、热处理仪、超声波仪、测厚仪。

船舶管系安装通用工艺

江苏旭龙船舶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标准
Q/XL 334-003-2010 代替 Q/XL 334-003-2008
船舶管路安装通用工艺
Installation technics of piping (与国际标准一致性标识)
2010-04-12 发布
2010-06-01 实施 发布
江苏旭龙船舶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Q/XL 334-003-2010
船舶管路安装通用工艺


为确保公司承建船舶管路安装质量, 确保船舶使用和安全性能, 公司组织各专业人员根 据公司生产实际编制了本工艺。 本标准代替 Q/XL 334-003-2008 本标准与 2008 版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动 1、 增加了 5.8-5.17 2、 删除了 5.21 的主要技术内容,增加了开孔操作注意事项和基本要求 3、 增加了 8 检验
本标准由 江苏旭龙船舶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 技术部 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工艺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朱 军 本标准由总经理 周爱红 批准 本标准首次发布:2004 年 04 月 02 日
zhujun
2/8
Xu-long shipping(group)

Q/XL 334-003-2010
船舶管路安装通用工艺
船舶管路安装通用工艺
Q/XL 334-003-2010 1、 范 围 本工艺规定了船舶管路(外场安装)的人员要求、安装前准备、安装要求、检验要求。 本工艺适用于公司承建的各类船舶的管路安装质量控制。 对于特种船舶或特种要求管路, 需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相应工艺文件。 2、 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然而所有标准都会修订, 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 版本的可能性。 CB*Z 345-2000 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技术条件 CB/T 3480-92 钢管通舱件 CB/T 3780-97 管子吊架 CB/T 3616-94 管子试验压力要求 CB/T 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Q/XL 344-001-2010 船舶管系布置技术规范 公司内参《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3、 人员要求 3.1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 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 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 3.2 动火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明火操作证》 ,方可动火作业。 3.3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4、 安装前准备 4.1 熟悉和掌握管系设计图纸与技术文件,按要求进行安装准备。 4.2 所有管子上船安装前,均应经过质量检验,确认其符合图纸的加工尺寸要求。 4.3 逐个检查管子、阀附件等表面是否完整,是否具有良好的清洁封口,法兰密封面,螺纹 接头部分有否碰伤或其他损害,如有不符合清洁要求或任何异常现象,均应休整或调换,并 重新清洁封口。 4.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粘合面必须清洁干燥,不可有油圬,灰砂杂质,有些要用砂纸、纱
zhujun 3/8 Xu-long shipping(group)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汇总

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技术科编制 Lenovo User 2008-9-1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为现代造船的发展,规范管系制作及安装,保证管系制作和安装质量,使船舶建造更加规范化、正规化所编制。 本工艺参照各种相关船舶建造标准、规范及本公司实际而编制。管系布置、预制及安装流程原则、规则。 一.管系布置原则 1.管系布置要层次分明,顺序为先大口径管,后小口径管。管子的 排列应尽可能平直,成组成束并列,整齐和美观,以最短的距离连接,达到最佳目的,避免不必要的迂回和斜交叉。 2.管系的布置间距 (1) 并行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应在20mm 以上。 (2) 对于需要包扎绝缘的管子,包好绝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结构件的间距在30mm以上。 (3) 下列管子与电缆的间距应在100mm以上。 a.蒸汽管子绝缘层外表。 b.非水隔层绝缘的排气管外表。 c.工作压力9.8MPa(100kg/cm2)以上的高压空气管。 3.位置应便于安装和操作,各种管子应尽量沿准船体结构或箱柜的附 近布置。 4在通道拆装维修及检查等必要的空间内,不应设置管路,对机械拆

装、维修、检查等必要的空间应根据设备详图,经阅校核后再做最后决定。 5.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道在同一位置时,最好由上至下,按照电缆 -管子-通风管的顺序布置。 6淡水管不得通过油舱,油管不得通过淡水舱,如不能避免时,应在油密隧道或套管内通过,海水管也尽量避免通过淡水舱,其它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按规范要求加厚,且不得有可拆接头。7.燃油舱柜的空气管、溢流管、测量管和注入管应避免通过居住舱 室,如必须通过时,则通过该类舱室的管子不得有可拆接头。8.配电板及重要仪器上方及后面不得设置蒸汽管、油管、水管、排气管、油柜和水柜。特殊情况下必须布置时,则不得设置管接头,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9.锅炉、烟道、蒸汽管、排气管及消音器的上方应避免设置油管及 油柜,如无法避免时,油管不得有接头,且应装设滴油盘或其他防护设备。 10.舱底水管在深舱内应在管遂内通过,且应尽量避免通过双层底 舱。如不能满足时,则通过深舱和双层底舱的舱底水管,管壁应按规范要求加厚,并采用焊接接头或其它可靠接头,接头数量应尽可能少。 11.空气透气管应尽量确保无冷凝水滞溜现象产生,在露天的干舷甲 板或在上层建筑的船楼甲板上敷设的透气管,离其干舷甲板 760mm,船楼甲板450mm。

钢结构通用制作工艺.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说明 1、为了贯彻国家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施工技术行为,提供建筑钢结构制作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工艺规程。 2、本规程使用一般钢结构工业与民用建筑及钢结构的制作工程。 3、钢结构的制作必须依据本工艺规程、施工图及有关施工规范进行,如需修改,必须取得客服部的书面同意。 4、制作所用的量具、仪器和仪表必须经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并控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5、所有从事钢结构钢结构制作的各类管理人员及电焊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都必须持有经营行业主管部门考核、颁发的上岗证方可从事管理和操作。 1.2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1)钢柱、梁的对接焊缝及角钢的对接焊缝; 2)构件的几何尺寸; 3)构件的涂装; 1.3编制依据 1.3.1编制依据的工程文件 1)鞍钢集团矿山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 2)钢结构验收规范; 50205-2005 3)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21/900.7-2005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 6)施工有异议的地方可查询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技术、验收的标准、规范如下: 《碳素结构钢》GB/T 700-88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88

《碳钢焊条》GB/T 5117-95 《低合金焊条》GB/T5118-95 《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19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14958-1994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95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85 《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 12470-90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 247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 222-84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GB2975-82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6397-86 《技术弯曲试验方法》GB 232-8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28-1231 《六角头螺栓-C级》GB/T 5780-199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 《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82-91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5777-96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985-88 《埋弧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 986-88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和探伤结果分级》GB 11345-1991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 8923-88 《建筑防腐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8923-88 《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24-95

螺旋桨加工工艺.doc

1.螺旋桨的加工 1.1机械加工 1.1.1 除掉桨毂两端的冒口,浇口等多余的部分,造成两个基准面,其光洁 度为 5,不平行度小于0.1mm。 1.1.2 在桨毂中心镗出或车出轴孔,光洁度为 25,不垂直度不超过0.15mm/M。 1.1.3 沿轴孔内侧插出镀槽,键槽两侧应与锥孔轴心行平行,装配后与键的 接触面不少于75%。 1.1.4 锥体与键孔的连接,亦可以分为有粘合和无缝粘合两中情形。有键和 无键时,对轴毂和轴的要求均不同。有键环痒粘合,要求锥孔大小端 各留有 30~70mm长度的配合面。其余则低 0.2`~0.3mm,以便研配,对 轴上锥体中无空腔(图 1.B 示意)。{ 两种粘合装配螺旋桨情况见图一 } 当采用环痒粘合时,键和键槽的加工要求和结合要求均可降低,减少了研 配的工作量。 1.1.5 环氧粘合剂的配方(重量比)见下表(供参考) 表一 粘合剂增型剂充填材料固化剂 环氧树脂二丁脂15 份熟石膏粉75 份乙二胺 6.5~6.6 (B101)100 份份 1.2手工加工 手工加工的内容有:桨叶轮毂,叶片,桨毂表面加工以及修刮轴孔,消除静不平衡,采用风铲,砂轮几锉刀等工具。 步骤是:根据测量的结果,划出加工线,批凿桨叶轮廓,铲除毛坯上多余

的金属,使螺旋桨具有所需要的光洁度。 1.2.1 叶面的加工 在制作叶面样板时,一般将全部加工余量都放在叶背上,认为叶面朝下,浇铸质量容易保证表面光顺,所以叶面的加工只是消除铸成面个别不平部分,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桨叶面的几何形状总有偏差。叶面加工的任 务是修正铸造时造成的偏差。加工时,根据铸件的测量结果,在桨叶每个半径切面上标出必须除去金属层的厚度的若干点,再在各点钻出除厚刚 好等于要除去金属层的厚度的孔。光沿桨叶半径切面铲去多余的金属而 得若干光顺的螺旋桨线,再以这些螺旋桨线为基准,沿桨叶径向铲去多余的金属,便可完成叶面加工。 1.2.2 叶背加工(对叶面不加工的工厂,仅在此面消除静不平衡) 叶背加工以叶面为基准面,在叶面加工后,重新测量桨叶厚度,并根 图纸要求,决定需要从叶背铲除金属的厚度,与叶面加工一样,先钻 孔,铲除各切面形状曲线,然后再沿桨叶径向铲除多余的金属。 2.螺旋桨的静平衡 螺旋桨的静平衡是其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用来消除不平衡的离心力,以减少振动。静平衡的步骤和要求如下: 在螺旋桨锥孔中装一心轴,将心轴的两端搁置在有水平刀口或滚珠轴承的支架上,使螺旋桨能自由的转动,并能自由停止。这时较重的桨叶总是向下。若在轻的桨叶上加某一重物,(一般粘贴橡皮泥使螺旋桨得到平衡)则加上的重量就是较重桨叶多出的重量,铲除此重量就能等到平衡(但应注意相应位置)。多余的重量要从叶背铲除,面积要广,剔除后表面应光

管道安装通用工艺

管道专业分公司 管道安装和水压试验冲洗标准工艺文件Q.JDJ1/QEO-T3-W(GD)-20-2015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10月21 日

1、编制依据: 1.1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管道及系统篇DL5190.5-2012); 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焊接工程篇DL5190.8-2012);1.3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管道及系统篇DL/T5210.5); 1.4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焊接工程DL/T5210.7); 1.5 《火力发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版; 2 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 2.1 作业人力、机械、工具等计划 2.1.1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配置计划: 项目管理人员1人专职工程师1人 兼职质量员1人兼职安全员1人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图纸及工艺流程,掌握操作要点和点,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做好措施,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 2.1.2 主要工器具的准备: 角向砂轮机φ100 角向砂轮机φ150 割炬铁水平 500mm 梅花扳手平板尺 电缆盘活扳手 15" 、12" 线锤电磨头 所有量具必须经计量部门验收合格,倒链必须经安全部门验收合格。 2.2 材料设备供应计划 2.2.1 提订加工配制品清册,落实设备到货情况,对到货设备、材料进行检查、清点,与图纸要求进行核对。 2.2.2 各种管材、管件、阀门等都必须具备合格证书。

2.2.3 管道支吊架不能迟于管道开工计划,保证管道安装后能及时安装正式吊架。 3 作业环境要求: 3.1 与管道安装的土建工程施工完毕,验收合格。 3.2 与管道连接的设备如除氧器、凝结水泵、汽缸、加热器、电动给水泵、容器等必须固定找正,验收合格后方可连接。 3.3 汽机间施工层通道畅通,管道可以拖运起吊。 3.4 施工现场孔洞盖板,平台边缘栏杆、警示牌等安全设施布置完善,照明充足。 3.5 汽机间施工层通道畅通,管道可以拖运起吊。 3.6 施工现场孔洞盖板,平台边缘栏杆、警示牌等安全设施布置完善,照明充足。 4 施工程序和方法 4.1 施工程序: 4.2 施工方法: 管道安装要根据现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管道安装要按先大管后小管,先母管后支管,先高后底,先地沟后地面的原则安装。 施工人员在清点管材、管件并做出标记后,即可按施工图领用下料,为尽量避免高空作业,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在地面(平台)进行组合,然后利用卷扬机和倒链配合起吊,在组合管起吊施工准备 管材管件领用清点 同时进行用材跟踪记录 管道安装 合金管进行光谱复查 下料 配管 支吊架安装 水压 验收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及布置规则

目录 前言 1.围叙述 (2) 2.引用工艺标准 (2) 3.设计指导准则 (2) 4.设计方法 (2) 5.管子穿越结构的开孔要求 (7) 6.管子穿越水密非水密舱壁的结构形式 (9) 7.管路取段的原则 (10) 8.管路支架布置及焊装 (11) 9.附页:管子首尾段取段表 (17)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及布置规则 1.围叙述 本规则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分段划分原则和管系附件的布置要求,以及管系穿越船体结构的开孔规,管子取段等技术要领。 本规则适用于柴油机动力装置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设计。其它小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引用工艺标准。 GB/T11693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GB/T116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SWSxx-xxxx 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GB) SWS 通仓管件螺纹式 SWS 通仓管件套管式 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ISO) 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JISB) SWS 甲板护圈(法兰符合JISB) 3. 管系生产设计的基本准则 3.1 (管系生产设计的)指导思想 3.1.1 是将管系放样,托盘管理,使其在壳舾涂一体化生产过程中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分段建造结合区域舾装的现代造船模式。 3.2 (生产设计的)一般规则 3.2.1 必须符合相应船级社的规规定。 3.2.2 要积极推广应用管附件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优化组合技术。 3.2.3 要根据工厂的起吊和运输能力,实施管系的布置和区域划分。 3.3 总体要求 3.3.1 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确保功能的完满实施。 3.3.2 必须满足可操作性和维修保养的要求。 3.3.3 必须满足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3.3.4 必须妥善解决好管系与设备,管系与分段合拢接口要求。 4. 设计的一般方法 4.1 总体构思。 4.1.1 机仓区域: a.机仓双层底分段、 b.机仓底层分段、 c.机仓上下平台甲板分段、 d.机仓棚区域分段、 e.烟囱区域分段。 4.1.2 货仓区域: a. 货仓双层底分段、 b.首尾分段、 c.主甲板货仓分段、 d.隔仓分段、 e.顶边仓(或主甲板下走道)分段。 4.1.3上层建筑区域: 4.2 布置(规则)要领: 4.2.1 机仓立体分段的划分。机仓立体分段的划分一般可划分为前后二个,也可划分为前二(左,右)后一。平台甲板区域的管子划分最好在平台甲板上

管桁架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

.. . … 鸿路钢结构 管桁架制作通用工艺 编制 审核 批准

鸿路钢结构工艺技术部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2) 第二章工程材料 (2) 一管材的要求 (2) 二板材及型材的要求 (3) 三螺栓的要求 (3) 四焊材的要求 (3) 五涂料的要求 (4) 第三章管桁架制作工艺 (5) 一管桁架制作流程 (5) 二管桁架钢结构制作重点及制作难点 (5) 三放样 (6) 四预抛丸 (7) 五下料 (7) 六装配焊接 (9) 七桁架制作分段 (14) 八除锈喷漆 (15) 九构件的包装及发运 (16)

说明 本工艺文件仅适用于本公司管桁架钢构件的加工制造焊接施工。适用于强度等级为Q345B和Q235B系列的钢材。本工艺文件是根据本公司的加工焊接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并经焊接工艺性试验,以及焊接技术管理能力和生产实践为基础而编制。本工艺流程符合管桁架钢构件制作加工工艺流程及重点部位检查流程图。本工艺文件编制的主要依据为,《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和《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以及焊接工艺性试验结果。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2)《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 4)《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1999 5)《直缝电焊钢管》GB11345-89 6)《低合金钢焊条》GB5118-95 7)《碳钢焊条》GB5117-95 8)《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94 9)《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Y14958-94

螺旋桨与尾轴拂配工艺

螺旋桨与尾轴拂配 螺旋桨与尾轴锥面,经检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拂配:a配合面接触不良,没有达到技木标准CB/T 3420—92船舶轴系装配技术要求的要求; b螺旋桨锥孔和尾轴锥体经过机加工; c螺旋桨、尾轴、键其中之一换新。 有键螺旋桨与尾轴拂配 拂配前,必须检查桨叶和轴、键与键槽的配合情况,如需修正,应达到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1、竖拂 1.1、采用竖拂工艺必须具备相应的地坑和足够的吊重设施。吊重设施的吊钩有效高度必须大于尾轴的竖立高度。 1.2、螺旋桨锥孔大端朝上,水平牢固地臵于专用地坑内。 1.3、尾轴的键槽内配臵一根假键,其长度不少于键槽长度的1/4。宽度比键槽松0.10~0.15mm。 1.4、保护好尾轴螺纹或尾轴法兰螺孔,穿妥起吊钢索,装上专用吊环,将尾轴垂直吊起,对准螺旋桨锥孔,并转动尾轴下方固定卡环的手柄,使尾轴的假键对准螺旋桨桨毂内键槽。 1.5、在尾轴锥体均匀地涂上一层色油后,缓慢放下尾轴。当锥体

距锥孔100~200mm时,松开起重机具刹车,使尾轴迅速自由降落插入锥孔。 1.6、利用地坑内千斤顶将尾轴顶升,松开锥体配合面,利用起重机具将尾轴吊离。 1.7、检查螺旋桨锥孔内沾油情况,用风磨机磨削配合面。如此反复拂配至锥孔接触面积达70%左右时。将尾轴假键拆下,装上真键,同时研配键与键槽两侧,直至CB/T3420-92规定的标准,且锥体大端接触面较硬。 1.8、量取尾轴铜套下端面与螺旋桨水封圈止口的距离。该距离应为螺旋桨桨毂长度的2~3%,且不小于12mm。必要时,可车削尾轴铜套下端面,以确保上述尺寸。 1.9、经拂配后尾轴螺纹应在螺旋桨锥孔内。其尺寸至少应为桨毂长度的2~3%,且不少于10mm。 1.10、若达不到 2.8条要求,允许在螺旋桨的小端平面加垫衬片。衬片的材料应与螺旋桨基本相同,其厚度应大于10mm,厚薄不均匀允差小于0.05mm。衬片与桨毂端面刮配,并用沉头螺钉固定。平面内塞尺检查应小于0.05mm。 2、横拂(1) 2.1、采用横拂工艺必须具备相应的沙坑、轨道式平板车、油泵等专用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