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管弦乐的一些技巧
潘德列斯基早期管弦乐创作的颠峰之作——《第一交响乐》之管弦乐法分析

传统的手法相悖 , 比如 : 1 . 在传统 配器 中, …般都使用各个乐器最好 的音域 , 以求 量使用各个乐器 非常 刺激 的两端极限音 区, 破了音区上 的 打 融合与平衡 ; 21统配器 中, . 专 一般都使用乐音, 噪音是偶尔为之的增 加
主, 中间穿插着其他的乐器组音色 。 D nmi1 D nmi 获得音色、 而 ya s 和 ya s 2 音量以及音响上的融合、 均衡 , 而潘德列斯基则大
很好与本乐章开
除了上述的配器手段之外 , 潘德列斯基在 《 第一交响乐》 始处的全体弦 乐拨弦遥相互应 。 中还有一些使用不太 多的技术手段 。
一
三 、 描 手 法 的运 用 点
、
弦 乐 的 色调 微 差
在《 第一交 响乐》 潘德列斯基还 在许多片段使用 了点 中,
的、 疯狂的 、追逐” 的展开部 。 “ 式
5 在传统配器 中, . 节奏的组合形式对音响效果的影 响是
而潘德列斯基沿用或发明的节奏组 合形式对其 D nmi ya s 2为谐谑 曲形式 , 主要的主题段 都是 以铜管 乐器 比较有 限的 , “ 就是使用不同 组演奏的 “ 众赞歌” 形式 出现的 , 中间的发展段 则都是 在前 面 音 响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 潘式音墙”
作者简介 : 岗 (9 8 )北京现代音 乐研修 学院讲师。 竹 16~ ,
2 乐府新声( 8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09 20 年第 2 期
使用;
每一次的打断都是 一个扩展的过 程: 第一次打断 只有弦乐和
7在传统配器 中, . 各乐器基本上都使用常规的演奏方式 , 木管; 第二次打断增加了打击乐和色彩乐器, 并增加了两小节; 特殊演奏法也 比较有限, 而潘德列斯基则大量沿用并 自刨了 第三次“ 众赞歌” 后, 之 是各个乐器组之间的交替点描 , 并伴随
如何解决音乐创作中的编曲问题

如何解决音乐创作中的编曲问题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编曲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编曲的作用是对音乐素材进行改编和安排,以达到更好的音乐表现效果。
本文将讨论如何解决音乐创作中的编曲问题,包括选择合适的编曲风格、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借鉴他人作品和与其他音乐人合作等方法。
1. 选择合适的编曲风格在解决音乐创作中的编曲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编曲风格。
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编曲特点和表现手法,选择适合自己作品风格的编曲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例如,如果是流行音乐,可以运用现代编曲技巧,如合成器和电子音效;如果是古典音乐,可以运用弦乐和管弦乐的编曲方式。
2. 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在音乐创作中,运用各种音乐元素是解决编曲问题的关键。
音乐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和弦等。
对于编曲问题,可以通过调整音乐元素的运用和组合来改善音乐的表现力和结构。
例如,在编曲过程中,可以增加和弦的变化,增强旋律的变化和对位,使音乐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3. 借鉴他人作品在解决编曲问题时,可以借鉴他人的作品来得到灵感和启发。
借鉴并不是完全模仿,而是学习他人的创作技巧和风格,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可以选择与自己风格相近或者特别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学习,同时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创作特色,避免抄袭。
4. 与其他音乐人合作解决编曲问题的另一个方法是与其他音乐人合作。
合作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可以分享和学习对方的经验和技巧。
与其他音乐人合作时,可以互相交流创作思路和编曲技巧,共同完成作品。
合作不仅可以解决编曲问题,还可以丰富作品的创作过程。
总结:解决音乐创作中的编曲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编曲风格,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借鉴他人作品和与其他音乐人合作。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编曲课程、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参加编曲比赛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编曲水平。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解决音乐创作中的编曲问题,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

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引言管弦乐团是一种由乐器组成的大型演奏群体,其中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是音乐界中极具魅力和高水平的表演形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包括演奏技巧、乐团的组织与指挥、音乐的解读与表达等方面。
演奏技巧管弦乐团的演奏技巧是其艺术演奏的基石。
首先,弦乐器的演奏技巧至关重要。
演奏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指法、弓法和演奏技巧,以保证音乐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其次,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演奏技巧也十分重要。
演奏者需要通过正确的呼吸和吹奏技巧来产生高质量的音色和表达。
最后,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也需要注意。
打击乐器的演奏需要准确的击打力度和节奏感,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冲击力。
乐团的组织与指挥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需要一个有丰富经验和才华横溢的指挥来统筹全局。
指挥家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他们能够通过指挥和表演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引导乐团成员的演奏。
在组织方面,乐团需要有一个严密而灵活的组织结构,以确保乐器的协调演奏和音乐的统一性。
乐团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和互动,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音乐的解读与表达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不仅仅是演奏技巧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对音乐作品的解读与表达。
演奏者需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将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真实地传达给观众。
他们需要在演奏中展现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通过音乐的语言去触动听众的情感和心灵。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演绎,给予其个性化的诠释,使作品更具魅力和内涵。
结论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的演奏形式。
演奏者需要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乐团需要有一个有序而高效的组织结构,指挥家需要有丰富的音乐素养和才华横溢的指挥能力。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入解读与表达,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能够带给观众深深的艺术享受和感受。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对管弦乐团的艺术演奏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管弦乐民族化创作技法分析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管弦乐民族化创作技法分析王阔郑轶超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要:中国的管弦乐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交响乐创作从外向转为内心的音乐,交响乐语言呈现普遍更新的现象,民族化现象愈发明显突出。
民族化创作技法通过民族调式、传统音乐结构、民族民间音调、民族乐器使用等方面体现出来,本文通过80年初五首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这一时期民族化创作技法的核心思维。
关键词:管弦乐民族化创作技法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051-031981年以来我国的管弦乐创作处在一个开拓、探索的新时期,这在我国管弦乐创作史上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在社会改革浪潮的激荡之下,大胆借鉴西方现代音乐观念,吸收现代音乐创作技法。
①多元化文化背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管弦乐创作的突出特征,20世纪80年代管弦乐创作处于一个独特的发展时期,民族风格在创作中不断深入,民族化元素如传统音乐思维、民族民间音调、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等融入我国作曲家的管弦乐作品创作中。
80年代初,中国交响乐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面貌,涌现出了一批新的作品,如朱践耳的《交响幻想曲》(1980),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祭》(1980),宗江、何东的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1980),谭盾的交响乐《离骚)(1980),张千一的交响音画《北方森林)(1981),杜鸣心的《飘扬吧,军旗!》(1981),吕其明的《白求恩交响诗)(1981),盛礼洪的《第二交响曲)(1982)等。
这些作品的显著特点是着力于对音乐内涵的挖掘,交响音乐开始摆脱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转而向人的精神世界深入。
②本文将对其中5部作品即朱践耳的《交响幻想曲》、陈培勋的第二交响乐《清明祭》、杜鸣心的《飘扬吧,军旗!》、吕其明的《白求恩交响诗》、张千一的交响音画《北方森林》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主题构成、调式调性、音色处理等三个方面剖析创作技法的特点,力求挖掘作曲家的民族化特色与创作手法以及创作思维特征,从而进一步梳理总结出80年代初我国管弦乐民族化创作的特点。
乐器演奏中的音符延长技巧

乐器演奏中的音符延长技巧音符延长技巧在乐器演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增加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还能够改变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就乐器演奏中的音符延长技巧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音符延长技巧音符延长技巧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技巧将音符的长度进行延长,使得音符持续的时间比正常情况下要长。
这样一来,可以使得音乐更加细腻动人,更好地达到演奏者的意图。
二、音符延长的方式音符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连音符:在音乐中,连音符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延长音符的方式。
通过连音符,可以将多个音符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演奏者能够达到较长的音符持续时间。
2. 加点音符:在音乐中,加点音符是延长音符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加点音符中,音符的持续时间会增加一半,这样就能够达到延长音符的目的。
3. 用颤音或滑音:颤音和滑音是常见的演奏技巧,也是音符延长的一种方式。
通过颤音或滑音的运用,演奏者可以将音符的持续时间延长,并且能够在演奏中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4. 使用延音踏板:延音踏板是一种乐器演奏中常见的技巧,尤其在钢琴演奏中使用较为广泛。
通过踩住延音踏板,可以使得琴弦继续共鸣,从而实现对音符的延长。
三、音符延长的效果音符延长技巧的应用能够给音乐带来许多不同的效果,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表达感情:音符延长能够让演奏者在音乐中表达出更多的感情和情感。
通过延长音符的时间,演奏者可以在音乐中加入更多的细节和感情,使得音乐更加动人。
2. 强调重点:通过延长某些音符,演奏者能够更好地强调音乐中的重点部分。
这样一来,能够使得音乐更加有层次感,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听众聆听。
3. 改变节奏:音符延长技巧还可以改变音乐的节奏。
通过延长部分音符的时间,演奏者能够使得音乐的节奏产生变化,从而让整个音乐更加有趣和多样化。
四、音符延长技巧的应用场景音符延长技巧在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和乐器演奏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慢板乐曲:慢板乐曲通常需要更多的音符延长技巧,以突出乐曲的悠扬和安静的特点。
管弦乐Qing-Diao(《清调》)研究——贾国平音乐创作的观念、技术与文化

理解作品音高组织的生成方式,是理解《清
调》这部作品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其中,作曲
成在整体上都体现出这种特征。
从谱 1 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行谱是一个
16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 年第 1 期
以 C 为首音的完整的半音阶,音阶下方从 1 到 12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 年第 1 期
管弦乐 Qing-Diao
(
《清调》
研究 / 张 巍 霍凡超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
Music)
文章编号:1003-7721(2021)01-0013-13
管弦乐 Qing-Diao(《清调》)①研究
的延伸”。正如作曲家在各种场合一再谈到的那
古琴特有的意蕴与美学特质。
样,
“ 如何用自己的文化与音乐传统创作出新作
作为管弦乐队编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品,是这部作品的出发点”⑥。
② 引自作曲家本人所写并转译的德文乐曲介绍。2018 年 11 月 24 日,贾国平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工作坊中亦提到
创作的中国音乐作品中,绝大多数创作形式都是
十二音技术的基本原则,思考在这种原则中存在
室内乐,甚至大量的音乐作品都是以独奏和独唱
的技术规律性,并将这种规律性与对中国文化的
的方式呈现,但《清调》则是作为一部具有新音响
收稿日期:2020-08-21
作者简介:张巍,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凡超,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
调式之一。然而,作为管弦乐作品之标题的“清
序(3 段)、大序(5 段)、正声(18 段)、乱声(10 段)
单簧管演奏家演奏技巧

单簧管演奏家演奏技巧
单簧管演奏家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息运用:单簧管是一种需要充足气息的乐器,演奏家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呼吸的连贯性,并能够有效地控制呼吸,做到收放自如。
气息应该由口腔经过喉咙到腹部,再由腹部的力量让气息沉入丹田,用最自然的力量将气息从丹田处向前推进。
2. 指法技巧:单簧管演奏需要正确的手指按键操作,演奏家需要掌握好手型与手法的位置,灵活且有次序地演奏。
通常情况下,指法方面的首要要求是手指灵活且有次序地演奏。
3. 姿势和动作:演奏单簧管时,演奏家的姿势和动作也很重要。
双臂姿势自然下垂,前臂与后壁之间形成约45°的夹角,乐器与演奏者身体之间的夹角也应该是约45°,手与乐器之间形成的形状大概是一个半圆的状态。
站立演奏时,双腿要微微张开并保持直立。
4. 艺术表现力:单簧管演奏的艺术表现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家需要理解音乐作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奏中,通过音色、节奏和力度等表现音乐的主题和情感。
总之,单簧管演奏家需要全面掌握气息运用、指法技巧、姿势和动作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技巧,才能演奏出优美动人的音乐。
管弦乐队中的小号独奏表演技巧

管弦乐队中的小号独奏表演技巧小号作为管弦乐队中的一种乐器,常常扮演着独奏角色。
小号独奏表演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使演出更具魅力和艺术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管弦乐队中的小号独奏表演技巧,帮助演奏者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1. 声音控制小号作为铜管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威力。
在独奏表演中,演奏者应注重声音的控制,使音色饱满而不刺耳。
可以通过调整气息的用力和吹奏口的形状,来控制小号的音量和音质。
此外,合理运用舌头和口腔的协调,能够创造出丰富的音效。
2. 音准音准是独奏表演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小号演奏者应通过耳朵判断音准的准确程度,并通过调整吹奏口形状和手指按键的力度,来使音符的高低准确无误。
此外,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耳朵的敏感度,可以提高音准的稳定性。
3. 指法技巧小号的指法较为复杂,需要演奏者具备熟练的手指灵活度和准确性。
在独奏表演中,演奏者需要掌握各种音阶和技巧,并通过连贯的指法转换,使音符之间的过渡更加流畅。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练习曲目和练习方法来提高指法技巧。
4. 舞台表演除了音乐技巧,小号独奏表演中的舞台表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演奏者应注重舞台形象和动作的自然流畅,使观众在欣赏演奏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
合理运用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能够与观众建立更好的情感沟通。
5. 与乐队的协作小号独奏虽然独特,但也需要与整个乐队的协作。
在演出中,演奏者应与其他乐器保持良好的配合和和谐。
通过与指挥的眼神交流和听觉的敏感度,可以掌握好节奏和乐队的整体效果。
6. 表达情感小号作为一种独奏乐器,也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注重音乐的感情表达,通过音乐的起伏和音符的延长,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在练习中,可以借助合适的曲目和情景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管弦乐队中的小号独奏表演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声音控制、音准、指法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
同时,与乐队的协作和情感的表达也是重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管弦乐的一些技巧:很多朋友开始接触MIDI时对于利用合成器创作管弦乐作品抱有极大的希望,但是不久以后他们都有些失望:MIDI乐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2000年12月的Keyboard杂志用不少篇幅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看来美国同行遇到的问题和我们差不多,音乐真的没有国界:-)资深编辑Jim Aikin写了篇有关文章,这里编译出来向大家介绍。
我们的用户中不乏专业作曲家,作曲的三大件法宝早就烂熟于心。
而老编Aikin似乎是半路出家(早年在加州Redwood Symphony乐队里拉大提琴),本文也写得比较浅显,请专业作曲家多多包涵,只当是给入门者看的初级教材。
Aikin在前言中写道:如果你从没有用合成器或采样器模拟过交响乐队,而你的目标是想掌握这项技术,将来的数年中一定会遭遇许多失望和烦恼。
坦白地说,我们这本杂志不可能让你的S6000,A5000或EIV发出70或80人乐队的声音。
如果你想用GM音源来变这套魔术,原上帝保佑你。
有一条路似乎比较容易走,就是买大量著名乐队采样CD-ROM,但这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还需要使用它们的技术。
乐器的音域乐队中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的音域,超出音域的使用必然产生虚假和失真的结果。
不熟悉各种乐器音域的认可以找一本配器法(大书店里都有出售)放在手头作参考。
几乎所有的乐器在不同的音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巴松的最高音区发出痛苦的声音,斯特拉文斯基在“春祭”的开头使用了这一音色。
独奏弦乐器每条弦有不同的音色,但是提琴手不可能总用第一把位演奏,所以同一个音经常可以在两处甚至三处奏出。
通常的采样音色库不可能给你准备这样细致的选择,因此挑选音色时应该着重注意你将要使用的音区,看这里的声音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讲究的音色库差不多对每个音分别采样,但也可能在最高和最低的音区有所忽略。
我最受不了带揉弦的大提琴最低音C采样。
这个音(非常具有戏剧性效果)不能揉弦的,使用大提琴最低音C切记不要带揉弦。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小提琴的G,贝斯的E空弦。
写木管声部的时候,你能用有趣的方法改变音色:让某件乐器在上方或下方。
例如不要因为长笛在总谱的最上方就总是把旋律交给长笛,试试让长笛隐藏在和弦中部,由黑管奏旋律;用圆号或低音黑管代替巴松奏低音(圆号虽然是铜管乐器,但它圆润的声音经常被木管声部借用)。
发音特点和演奏技术写管乐声部起码需要懂得吐音和连音(我虽然是搞弦乐的,但也知道),一段连绵抒情的黑管或小号旋律如果全用吐音奏出,就别提多么呆板笨拙了。
如果你的采样器具有单音连音(Legato)模式,试试用它奏独奏管乐器,这时同一个采样用于多个音符,有加连线的效果。
如果你的乐器没有这一模式,可以试验把弯音音域设为五度或八度,在音序器中编辑弯音论的参数,使一个长音变成连音旋律(《中音技术》2000年第3期“弯音轮在演奏法中的新利用”一文对此有详细说明)。
同时要记住管乐演奏家需要呼吸,你能写一个2分钟的小提琴长音(大家轮流换弓,发音连绵不断),但是如果你希望听起来象是人演奏的,就不能给长笛写一个这样长的音。
了解和熟悉铜管乐器加上弱音器的效果,弦乐器也可以加弱音器,发出嘶哑但很美的声音。
管弦乐的打击乐是乐队中非常重要的声部,用法与流行乐队截然不同。
例如定音鼓有清晰的音高,漂亮的音色,巨大的力度变化。
它的踏板可以奏出滑音效果,但是在18或19世纪的音乐中,低音鼓的音高是固定的,经常定在乐曲所用调的主、属音上。
用调置轮为弦乐声部增加揉弦效果经常产生糟糕的结果。
实际的弦乐声部每位乐师的揉弦全不相同,听起来才自然。
按一般规律,越是激动的音乐就需要更快、更宽的揉弦,但是没有多少采样能允许你这样做。
管乐声部经常由一支乐器演奏,加一点揉音到每个音符会产生不错的效果,但过大的揉音就会显得可笑,铜管一般不加揉音。
弦乐采样经常带有一个比较柔和的音头,奏分弓或跳弓嫌不足,奏连音嫌多。
这时只有动手修改起音包络,或叠加更多的采样加以改造。
弦乐的拨弦经常用到,实际乐队奏出的每一个音,哪怕是同样的音高和力度,也有细微的差别。
要模拟这样的效果,需要准备2个甚至3个拨弦采样轮换应用。
声部的拨弦不可能刀切一样整齐,再好的乐队也一样,因此用独奏拨弦制作齐奏音色时要留心。
演奏音乐中的同音反复很有学问,合成器奏同音反复很容易露馅。
力度和句子巴洛克时期的乐队使用“梯田”式的力度,声部或个别乐器的力度作台阶式的改变,常利用声部的进入和退出改变总体力度。
海顿和莫扎特以后才有了作为音乐表现手段的渐强渐弱变化,优秀的乐队无论作渐强渐弱的连续变化还是力度的突然改变都很拿手。
当然如果你为影视写作音乐,为了不淹没对话,经常需要把模拟乐队的力度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动态范围。
如果需要出现高潮怎么办?首先要转换到一个以Forte或Fortissimo采样的样本。
许多乐器强奏和弱奏的音色截然不同;其次象作曲家写总谱时所作的那样加厚合奏声部,例如用大号加强大提琴和贝司的低音;再加一点混响模仿音乐厅被激发出来的回声;还要考虑减少一点总音量电平,以免前面的多项措施使总电平过高。
乐器固有的动态范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双簧管的动态相对窄些,而铜管使用弱音器能有很大的动态变化,弦乐声部的力度变化更大,浪漫派和现代作曲家经常要求很弱的声部,往往只用一、二个谱台(2或4把提琴),使得声部带有更多室内乐队的特色。
如果你有一些很好的独奏弦乐采样,在低音量时混合到弦乐声部会有很好的效果。
写作交响音乐很讲究乐句中的细致力度变化起伏。
如果你的合成器响应MIDI表情控制器(CC11号),可以把它分配到一个推子上,回放的时候实时控制力度变化,甚至可以作一些“枣核”形(俗称,英文叫swell)变化。
这样作之前当然要为受控制的乐器单独分配一条MIDI通道。
如果你对管乐器很在行,MIDI呼吸控制器是很好的选择,能使你的旋律表情得到戏剧性的改善。
取决于你谱写的乐曲的类型,你可以发现使用对比的乐队色彩将为音乐带来更多力度的趣味。
一个乐队是巨大的调色板,虽然传统乐队不可能给大号、贝司、大锣写些快速经过句(MIDI乐队可以),但我们仍有许多奇异迷人的可能性可以探索。
一个好的学习途径是买些古典交响乐CD唱片(贝多芬之后的任何作曲家都可以)来研究配器效果,如果能找到总谱更好。
速度波动交响乐队在速度方面比流行乐队松散。
一部分是由于乐队规模大,人数多。
六、七十位音乐家需要协调他们彼此的手指、手臂、嘴唇、舌头,舞台有20米宽,10多米进深,距离最远的音乐家之间甚至有75毫秒的声音延迟!此外管弦乐队不象流行乐队始终伴有鼓手的强烈节奏,不论指挥的拍子划得多么精确(也有的指挥动作非常柔和),乐队的拍子不可能“黏”在他的指挥棒上,因为乐手同时还要看乐谱。
仔细倾听真实乐队的演奏,一定可以发现它不象经过量化的音序。
因此用键盘输入的乐器声部,有必要手工修饰得“不整齐”一些。
速度变化(accel.渐快和rit渐慢)在流行乐队中不常见,对交响乐队可是家常便饭,比如一个安静的结尾通常总是伴随着渐慢。
19世纪后半期的作曲家们往往在总谱上写上许多速度标记,作为表情记号的辅助。
如果你为影视写音乐,速度的变化必须符合画面内容,这是另一项技术。
指挥通常喜欢走在乐队的拍子前面,这样才能有效地“带动”乐队。
如果反过来,乐队走到指挥拍子前面,他画的拍子还有什么用呢?乐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指挥成了“马后炮”。
在排练时出现这种情况,指挥一定会叫停,演出时这样就苦了指挥,为顾全大局,他只好拼命追上,夺回控制权。
这种情况通常只出现在水平极差的业余乐队,训练有素的乐队可以跟指挥的拍子拉开距离,却仍然整齐。
传说当年富特文格勒一挥指挥棒,静默足足7秒钟以后乐队整整齐齐奏出“贝五”的开头。
学习捷径最好的学习途径是多听交响音乐会。
现场听乐队演奏与听唱片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著名的乐队固然最好,本地社区的也不要漏过,这类音乐会上你甚至有机会结识一些乐手,也许将来你可以请他们到录音棚为你录上几轨,真乐器演奏混合在采样制作的录音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想做好管弦乐吗?用MIDAI制作管弦乐队和MIDI流行音乐制作完全不同。
简单的说,流行音乐MIDI强调4大件(鼓、吉他、倍司、键盘),再加点色彩乐器即可完成一个满不错的MIDI伴奏带。
因为,这4大件的传统演奏法(很有流动感,并有个性)。
年轻的玩MIDI朋友们太熟悉了:鼓(东次答次)、吉他(匡-匡-匡匡)等。
,这些欧美传过来的经典文化,凡是玩过几天MIDI的朋友都略知一二。
但,用MIDI做管弦乐队就不是一个理念了。
本人就10几年玩MIDI的经验总结的体会如下:1、MIDI做管弦乐队也强调4大件(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含竖琴、钟琴、钢琴等色彩乐器)、木管组、弦乐组(提琴组)。
但是决不能按传统理论(管弦乐法)的方法配置。
否则,你会感觉太厚重、不清晰、没有层次。
因为,MIDI的采样在着方面的音色是缺少个性的。
2、尽量少用重叠性的乐器,能不用的乐器干脆不用,要更多的突出本件(组)乐器音色的特点。
3、尽量减少纵向的音符,让声音的声场拉宽。
4、强调对比。
5、让音乐流动起来。
6、更加重视低音部的线条和音量(大提琴、倍大提琴)。
7、将铜管视为节奏型的打击乐器(SOLO除外)。
8、学会一点复调知识(哪怕是二声部对位)。
不会也不用怕,凭感觉来,不好重来。
要更多的加入到声部中去,形成一个很有个性的线条。
9、和声就不用说了。
10、注意每件乐器位置声相的摆位(电视里经常有乐队的全视画面,照搬)。
举例,一首颂歌性的MIDI制作60——70左右的速度。
前奏大气磅礴/A段优美抒情/B段高潮迭起:前奏——先用铜管作出一段和声性的、强有力的节奏型,再加入定音鼓、大镲(或视情加入小军鼓的滚奏与节奏)注意:这是“节奏”也是该段的“灵魂”你把这一段的MIDI弄明白你就完成了前奏80%的工作了/用竖琴将声部用16分音符或32分音符上下流动起来/大提琴、倍大提琴和低音长号重叠一致(倍大提琴尽量降低一个8度)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低音支持/小提琴用两个8度来演奏旋律,可用长笛、双簧管(或单簧管)与之重叠。
以上完成后感觉一下,是不是有点意思或进步了。
哈哈。
如果还不满意(还想提高一点),接着来:(1)用元号演奏一段复调(对位)声部(这个声部可把大提琴加入重叠,但倍大提琴保持原样),注意一个原则,既:旋律声部密集,元号就是长音、旋律声部是长音,元号流动起来加入几句音符。
(2)更难一点了。
将前奏分成3段(或更多段)既:先是强奏(如前所叙)、再来一段弱奏(哪怕是一件乐器的独奏)、在是强奏。
好了,该段不能再说了,越说越多。
A段(优美抒情段落)——这种段落的伴奏方法太多了,我只介绍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将该段的和声尽量的简单化/先用倍大提琴将整个低音铺满/再在每个变换和弦的开始点,用竖琴以琶音的形式演奏或刮奏/用木管或大提琴或其他你认为合适的任何一种乐器进行复调性演奏(方法,我前面已经谈到),同时也可与旋律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