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夸父逐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题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题

一、《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题(12分)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分)(1)共工与颛顼争为帝(2)故水潦尘埃归焉2.下列各句中的“为”字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1分)A.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B.以为妙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卒之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D.并自为其名。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故水潦尘埃归焉焉:(2)故日月星辰移焉故:4.将句子“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5.你觉得共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他的身上你可以学到什么?(4分)答案:一、1.(1)共工与颛顼/争为帝(2)故/水潦尘埃/归焉2.C 3.(1)到那里(2)所以、因此4.(共工氏)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5.是一个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但他性格暴躁、偏激任性,做事不计后果。

学习他勇敢坚强,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挑战、敢于探索的精神;牺牲自我,为民造福的献身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二、《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探究《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6、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答:7、《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答8、从“弃其杖,化为邓林。

”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答:9、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答:10、“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答:11、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答:参考答案:6、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2021西师大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西师大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西师大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根据课文《夸父逐日》内容作答。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丈杖仗手________ ________夫打________ 扶________而行[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按照要求答题。

光①七岁,凛然②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④。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⑤,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⑦。

(注释)①光:司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②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③退:回去。

④大旨:大意,主要意思。

⑤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⑥迸:涌出。

⑦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后来,京城开封、洛阳的人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用图画记录下来,广为流传。

[1]选择“之”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______)A.它,指《左氏春秋》 B.司马光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______)A.石头 B.瓮[2]文言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司马光特别爱看书的特点,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言文中提到“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京、洛间画以为图”的事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三篇】【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训练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

1.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渴,_______,饮于河、渭;河、渭不足,________。

(《山海经•夸父逐日》)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司马)光五六时,弄核桃。

女兄①欲为脱其皮,不得。

一婢以汤脱之。

女兄复来,问脱核桃者,光曰:“自脱也。

”先公适见之,呵曰:“小子何得谩②语?”光自是不敢谩语。

——《闻见后录》注释①女兄:司马光的姐姐。

②谩:指欺骗。

1.解释加粗字。

(1)弄核桃弄:____。

(2)女兄欲为脱其皮皮:____。

(3)先公适见之适:____。

(4)呵曰:“小子何得谩语?”呵: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1)一婢以汤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自是不敢谩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和纵使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掏出我,高兴地说道: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想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河。

⑤大泽:大湖。

⑥道:半路上。

⑦邓林:桃林。

[1]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夸父逐日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夸父和精卫有什么共同点?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溺而不返:_______________(2)故为精卫:_______________(3)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划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神话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神话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神话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共107分)1.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

渴,欲得饮③,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⑤。

【注释】①逐走:追赶,赛跑。

②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饮:喝。

④河、渭:黄河与渭河。

⑤邓林:桃林。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与日逐走________ ②河、渭不足________③北饮大泽________ ④弃其杖________(2)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泽:大湖B.道:路上C.足:脚D.化:化成(3)“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正确解释是( )A.他丢下他的手杖,手杖化为一片桃林。

B.他丢下他的手杖,把大地化成一片桃林。

C.他丢下他的手杖,自己化成一片桃林。

D.他丢下他的手杖,进入邓家的桃林。

(4)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神话讲的是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B.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执着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C.夸父这一神话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D.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不自量力。

2.文言文阅读精卫填海炎帝(dí dì)之少(shǎo shào)女,名曰(rìyuē)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ruò nì)而不返(fán fǎn),故为精卫,常街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解释词语。

少女:________ 溺:________ 故:________ 堙:________(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②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这则神话故事赞扬了精卫什么精神?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2)(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季梁)往见王日:“令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日:“吾欲之楚。

’臣日:'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日:‘吾马良。

’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用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1)吾欲之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之楚,将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A.南辕北辙B.分道扬镳C.天南地北D.南来北往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课文再现。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在这段话中,作者____提出了_______的主张。

5.把内容补充完整。

6.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___和____;“舍”的意思是____。

破瓮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解释下列划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手不释书自( )①众皆弃去去( )①儿得活得( )①群儿戏于庭于( )9.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B.其虫旧曾有之C.至之市D.钱帅登之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夸父逐日》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夸父逐日》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夸父逐日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④。

——选自《山海经》【注释】①夸父: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形貌十分奇特,两只耳朵穿着两条黄蛇,两只手也抓着两条黄蛇,居住在北方一座高山上。

夸,巨人。

父,年长的男子。

②逐走: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邓林: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

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夸父与.日逐走:②河.、渭不足:③北.饮大泽:④弃其.杖: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弃其杖,化为邓林。

3.夸父在自己临死时,还想着“弃其杖,化为邓林”,免得后来的人再受渴而死,你有何感想?4.你觉得夸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夸父与.日逐走:和②河.、渭不足:指黄河③北.饮大泽:向北④弃其.杖:他的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②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3.夸父在自己临死时,还想着“弃其杖,化为邓林”,免得后来的人再受渴而死,你有何感想?夸父在自己临死时,仍然想着为后人造福,表现了夸父的无私奉献、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你觉得夸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夸父是一个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父逐日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给大家整理了夸父逐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夸父逐日阅读练习及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夸父与日逐走欲得饮
9.翻译句子。

(4分)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2分)
11.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3分)
答:
12.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竞跑,赛跑想要
9(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10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11.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12. 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这一形象,表现出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