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考古发掘出的资料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已经有了很长一段历史。
首先,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政治环境有两个特点。
其一,在古代,中国政府实施了多种手段,控制和监督商业活动,包括金融、税收、贸易、运输、法律等。
其二,政府为商业活动提供大量的资源和支持,如土地、财产等。
其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垄断经济的崛起。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商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商人开展贸易、运输、金融等等活动,加快了商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垄断经济的出现也影响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通过垄断经济占据了大型商品和市场,为小型商业活动打开了道路。
此外,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是非常复杂的。
由于政府的介入,商业活动受到了许多法律的约束,例如诸葛泽的《商业法》、《商贩出入法》等,都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
另外,商业活动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制约,例如官府禁止恐吓民众赚钱、拒绝道德阴谋等等。
最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有三个特点。
首先,中国古代商业有自己独特的信仰,这就是所谓的“信仰文明”,这种文明以神仙、风水、象形文字、宗教等为核心,影响着商业活动的发展。
其次,中国古代商业还受到一定的伦理道德的影响,例如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贤者之道》、《墨子》、《孔子》等。
最后,中国古代商业受到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和限制,中国的“礼仪文明”,是商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礼仪文明包括诸如行礼、撰写信件、安排会议等内容,都是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商业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巨大影响,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积淀。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其有效性却是令人惊叹的,它为后来的商业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许多,值得肯定和研究。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精)

思考三:苏老板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扬州?
会选择轮船,因为运河已经开通。
思考一:苏老板夜市看杂技可能吗?
有可能。因为在唐后期在大都市已经出 现夜市,并且也从东罗马传入杂技。
思考二:苏老板钱袋被偷,还有可能做生意吗? 有可能。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可以代人保 管财务的柜坊,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明清时期:
明代,会馆和商帮出现 都市商业相当繁华
明朝白银开始成为普遍流 通的货币
清朝 苏州“十万烟火”、财富 “甲于天下” 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 户数千家”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汉代: 新朝: 唐朝: 宋朝: 清朝:
已经出现商业区 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 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 汴京,庙会集市。 苏州,全国四大名镇
思考:衙门会管这事吗? 会,政府设市署专门管理商业活动
知识整理和再现
唐朝商业经济繁荣的特点及表现
交通便利:水路、陆路、海路四通八达; 统一货币: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 市场发达:政府设市署专门管理,有固定交 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还出现夜 市、草市等。 城市兴旺: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等。
井最盛”
不绝……”
“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 食服务设施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 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 稀,五更钟鸣,卖早市
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者又开店也。”
宋元时期商品远销东亚、南亚 、东欧、北非等地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 铺席买卖
材料阅读
材料一:(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固定的 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 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整体把握
古代商业的发展可归纳为“五先”与“五后”五个变化(三二p98)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直至固定为金银。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和地缘组织。 主导商业:先官商,后私商。 政府管控:先直接严控,后间接宽松。
.
请思考,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对外贸易贸渐易趋。萎缩。那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
通商,规定由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
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
➢延伸拓展:中西“商业革命”的比较
西欧的“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 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 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 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 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 体。
出现草市(民间市集)
.
二、“市”的发展— “市”是商品买卖的场所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商品明码标价
汉 代 集中贸易,严格管理,长安九市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立草市尉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有时空限制) 突破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商业区繁华
.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朝代
主要商业都会
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
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策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飞钱
多钱应该怎么带?他顺利买到药材,药材运 是保凭我管帖到回是国金(了手扬银相最扬头州财当早州 钱,物于的丝 不他,支银够应,收票行很取)雏,将好一或形怎货卖定信,物么,的物经于存办租提营是?在金取的他哪…,。业想…里商务扩人是?大需代回经用客益时商营州,,他可带
邸店 柜坊
问题:唐朝柜坊和飞钱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战国
隋唐
宋元
明清
概城数增括市量强指功增。出能多古等代 );中地国理城市位的置演南变移趋势、(东如移数量;、经分济布功区域能、
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 筑物约占长安城的9/10,剩下供居住的仅 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城的 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 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 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归宿。因此,尽管徽商把生意 做得很大,却做得三心二意。从乾隆到嘉庆十年的70年 间,同样在两淮经营盐业,徽商子弟有265人通过科举入 仕,而晋商仅区区22人。
到19世纪末,当徽商所代表的封建经济没落时,正 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登陆中国之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很明显,此时只有把大量资金投入实业,实现商业与 产业的结合才能获得新生。但“官本位”的徽商却做不 到,他们已经没有财力去投资产业了。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 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 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这种叫法一 直延续到今天。
贷财 债
商代货币“贝”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 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 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 介——货币。
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5.金融创新(服务机构、 工具)使商业活动更方 便快捷;
7.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
时 特点
期
宋 1.繁荣; 元 2.古代商业
进入新的高 峰期
概况
原因
1.宋朝商业环境相对 宽松,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 2.元朝国家统一、政 策开明、交通发达; 3.社会相对安定;
时 特点
期
宋 1.繁荣; 元 2.古代商业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D
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城区示意图,其中 设置了两处错 误,它们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城市走向兴盛。
8、货币流通领域丰富,明朝银、钱并行的流通制度促进了商业 资本积聚。
9、商人群体活跃,明清形成商帮 10、地位:农耕经济的补充,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和官商压制,
商人、商业地位低
11、水平:较低。直到明清才出现较多的商业城市、商帮等,始终 不能动摇封建自然经济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作
用有限。
出现为商运服务的辅助经营场所(邸店) 6、各种商业要素的发展:略
三、商业发展的特点
1、时间:起源早、不断发展 2、结构:包括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北宋榷场)、对外贸易 3、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宋以后逐渐
放松控制,城市商业性和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4、各阶段发展极不平衡 5、商业市场形势多样(城市、夜市、早市、草市) 6、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7、外贸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
业发展;等
社会上经商 4.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风气浓厚, 5.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较快;
商业发展出 6.货币作用越来越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 现新特点。 货币(赋役征银)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原因
1.国家统一、社 会安定; 2.农业、手工业 发展;等
整理课件
10
时 特点
概况
期
明 1.继续繁荣。 国内市场扩大: 清 2.小农经济 1.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商品化程度提高
与市场联系 2.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日益密切, 3.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社会上经商 4.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风气浓厚, 5.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较快; 商业发展出 6.货币作用越来越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 现新特点。 货币(赋役征银)
4.对外开放;
5.金融创新(服务机构、 工具)使商业活动更方 便快捷;
7.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
整理课件
7
时 特点
期
宋 1.繁荣; 元 2.古代商业
进入新的高 峰期
概况
原因
1.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 松,海上丝绸之路发 展 2.元朝国家统一、政策 开明、交通发达; 3.社会相对安定;
整理课件
8
时 特点
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5)隋朝:仍铸造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商业发展
(6)唐朝: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造的开元通宝
成为唐代的通货,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
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7)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
整理课件
1.国家统一;
2.农业、手工业发展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修筑驰道;
4.两汉开通并保护丝绸之 路,进行外贸;
2
5.重农抑商;
一、概况 1、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和资本积累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和资本积累有哪些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和资本积累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商业贸易角度来看,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发展较为活跃,主要表现为海内外贸易的发展、商业行会的兴起以及货币经济的形成。
而资本积累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古代中国的资本积累日益壮大。
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古代商业贸易和资本积累的特点。
一、商业贸易特点1. 海内外贸易的发展:古代中国海内外贸易发展不断加强。
中国是古代世界的重要商业中心,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南洋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通过贸易,中国传统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远销海外,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2. 商业行会的兴起:商业行会在商业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中国的商人组织形成了各种商会和商业行会,如宋朝的“四大会馆”(四海总商会、纺织行会、南京商馆、宝满楼)、明清时期的“十四行商会”等。
这些商会和商业行会在商业贸易中起到了监督、组织和保护商人利益的作用。
3. 货币经济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货币经济体系。
从汉代起,货币开始大量使用,货币交换成为普遍的商业交易方式,逐渐代替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货币的使用为商业贸易提供了便利,加速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二、资本积累特点1. 农业的发展推动资本积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为资本积累提供了基础。
古代农业生产经营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了丰富的农产品和经济收益。
这些农产品通过商业贸易流通,进一步推动了资本积累的形成。
2. 手工业的兴盛促进资本积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兴盛为资本积累创造了条件。
各种手工业制造的产品在市场上广泛流通,手工业工场逐渐形成工商资本集中的地区,促进了资本积累的发展。
3. 商业的繁荣推动资本积累: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资本积累的加速。
商人通过商业贸易和投资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在商业经营中继续积累和扩大规模,从而推动了资本积累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商业贸易和资本积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海内外贸易的发展、商业行会的兴起和货币经济的形成;资本积累方面,则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
历史古代商业的特点总结

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起源很早;
2、基础: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四、重农抑商:
1、含义:重农,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抑商:就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产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做法:一是从政治身份上贬低商人二是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三是重征商税。
发展:两汉时期原因: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社会不稳定。
做法:对商人征收重税;实行均税平准、盐铁官营等经济措施,打击私营工商业者。
缓和:唐朝朝廷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的政策
强化:清朝原因: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征集重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做法:严格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地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评价: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是以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出现与发展为前提的。
纵观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呈现
出如下特点:
第一,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
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
的商业。
商朝的商业活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专门通过物品交换牟取暴利的职业
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工商食官”制度的逐
步瓦解,各地涌现出许多商品市场,私营商业应运而生,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
也开始用为货币,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西汉“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动荡,北方商业发展时起时伏,波动较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
隋唐时期,
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明
清时期,社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农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成为商品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第二,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
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
唐朝陆路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
都得到发展,与亚洲各国都有直接的贸易联系。
宋元时期边境贸易、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明朝前期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和红海海岸地区。
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我国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多次
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因为中世纪的西欧实行庄园制,其
经济单位远远大于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品可以在庄园内解决,
无须通过市场交换获得,有限的交换仅是用于弥补庄园自给自足经济中的不足。
而中国农
民家庭仍然需要以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去换那些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尤其是再生产所需
要的生产资料。
所以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第四,古代中国的商业没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般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
起点。
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发达,是资本主义的前提。
然而,在古代中国,不管其市场
交换怎样发达,却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这是由古代中国传
统的市场模式造成的。
古代中国的商品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市场;另一类是乡村墟集市场。
城市市场上主要进行的不是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皇室、贵族、
官僚、绅士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交换很少。
只有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
农产品的交换,才能为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乡村墟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当
封闭的状态,它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第五,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受封建政权的压制。
自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政府实
行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便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之下。
政府长期实行官营和专卖,商人社会政治地位低下,迫使大商人只有同封建势力相结合才能立住脚,大商人、大
官僚、大地主三位一体,自由、独立的大商人很少的。
第六,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并存。
西周有“工商食官”,汉武帝元狩三年实行盐铁官营,这些官营商业长期存在,利润归国家政府所有。
此外,政府对多数商品并未实行禁榷,由私商经营,商业利润一般为私商所有。
第七,从空间布局看,商业呈现从大小城市向广大乡村扩展之势。
商业发展和城市紧
密相连,城市一直是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主要载体。
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
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
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