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概况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国家政权稳定,交通畅通无阻,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秦朝的法律制度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例如明确交易规则,保护财产权益等。

此外,秦朝还修建了许多公路和运河,提高了商品的运输效率。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进一步发展了商业。

汉朝推行了郡县制度,将国家分为一百多个郡县,各地的商业活动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度。

汉朝还开展了海外贸易,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进行了商业往来。

在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商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唐朝的经济繁荣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的到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唐朝还建立了一个发达的货币制度,使用了铜钱作为主要的货币交换工具。

唐朝还鼓励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宋朝(960年-1279年)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由于宋朝政权相对稳定,商人可以安心在各地开展贸易活动。

此外,宋朝还进行了许多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明朝(1368年-1644年)时期,商业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朝在国内推行了郡县制度,并设立了专门负责商业管理的机构,加强了对商人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明朝还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欧洲国家的贸易达到了巅峰。

明朝的瓷器、丝绸和茶叶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清朝(1644年-1912年)时期,商业活动继续繁荣发展。

清朝的经济政策相对开放,鼓励商人进行贸易和投资。

清朝还推行了官营和私营并存的制度,官方负责管理重要的商业活动,而私人经济活动也得到了发展。

此外,清朝还修建了大量的公路和水道,方便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

政权稳定、交通畅通和经济政策的开放都对商业活动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商业的发展不仅对内带动了经济的繁荣,还对外扩展了贸易往来,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精)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精)
结合地图概括五大都会的分布特点
思考三:苏老板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扬州?
会选择轮船,因为运河已经开通。
思考一:苏老板夜市看杂技可能吗?
有可能。因为在唐后期在大都市已经出 现夜市,并且也从东罗马传入杂技。
思考二:苏老板钱袋被偷,还有可能做生意吗? 有可能。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可以代人保 管财务的柜坊,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明清时期:
明代,会馆和商帮出现 都市商业相当繁华
明朝白银开始成为普遍流 通的货币
清朝 苏州“十万烟火”、财富 “甲于天下” 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 户数千家”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汉代: 新朝: 唐朝: 宋朝: 清朝:
已经出现商业区 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 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 汴京,庙会集市。 苏州,全国四大名镇
思考:衙门会管这事吗? 会,政府设市署专门管理商业活动
知识整理和再现
唐朝商业经济繁荣的特点及表现
交通便利:水路、陆路、海路四通八达; 统一货币: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 市场发达:政府设市署专门管理,有固定交 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还出现夜 市、草市等。 城市兴旺: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等。
井最盛”
不绝……”
“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 食服务设施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 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 稀,五更钟鸣,卖早市
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者又开店也。”
宋元时期商品远销东亚、南亚 、东欧、北非等地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 铺席买卖
材料阅读
材料一:(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固定的 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 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
整体把握
古代商业的发展可归纳为“五先”与“五后”五个变化(三二p98)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直至固定为金银。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和地缘组织。 主导商业:先官商,后私商。 政府管控:先直接严控,后间接宽松。
.
请思考,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对外贸易贸渐易趋。萎缩。那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
通商,规定由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
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
➢延伸拓展:中西“商业革命”的比较
西欧的“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 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 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 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 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 体。
出现草市(民间市集)
.
二、“市”的发展— “市”是商品买卖的场所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商品明码标价
汉 代 集中贸易,严格管理,长安九市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立草市尉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有时空限制) 突破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商业区繁华
.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朝代
主要商业都会
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
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策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飞钱
多钱应该怎么带?他顺利买到药材,药材运 是保凭我管帖到回是国金(了手扬银相最扬头州财当早州 钱,物于的丝 不他,支银够应,收票行很取)雏,将好一或形怎货卖定信,物么,的物经于存办租提营是?在金取的他哪…,。业想…里商务扩人是?大需代回经用客益时商营州,,他可带
邸店 柜坊
问题:唐朝柜坊和飞钱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战国
隋唐
宋元
明清
概城数增括市量强指功增。出能多古等代 );中地国理城市位的置演南变移趋势、(东如移数量;、经分济布功区域能、
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 筑物约占长安城的9/10,剩下供居住的仅 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城的 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 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 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归宿。因此,尽管徽商把生意 做得很大,却做得三心二意。从乾隆到嘉庆十年的70年 间,同样在两淮经营盐业,徽商子弟有265人通过科举入 仕,而晋商仅区区22人。
到19世纪末,当徽商所代表的封建经济没落时,正 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登陆中国之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很明显,此时只有把大量资金投入实业,实现商业与 产业的结合才能获得新生。但“官本位”的徽商却做不 到,他们已经没有财力去投资产业了。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 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 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这种叫法一 直延续到今天。
贷财 债
商代货币“贝”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 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 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 介——货币。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早在汉代就出现的商业现象是
A.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B.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
C.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D.今朝半醉归夜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2.明朝, 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A.会馆是开会的地方 B.会馆的出现, 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C.会馆是不同地域商人存钱的地方 D.会馆是商人居住的客钱
假如你是古代的一位商人,当生活在 以下朝代,是否可以进行下列商业活动? 西周:用三千两白银收购了一批北方皮草。 战国:与吕不韦合资在邯郸开了一家会馆。 唐: 跟随“俞大娘航船”走南闯北。 宋:将丝、瓷等由海路远销到东欧,有时会 遇上海盗。 元:到京城进货时,遇到很多晋商和徽商。
1.、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讨论:“市”发展特征和趋势?
1.从交通便利的城郊、乡村发展到集中的商业中心。
3.从单纯的商品买卖市场发展为服务设施较完备、功能齐全的商业 区。
2.从严格管理、限制发展到突破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秦 汉 南北朝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唐 代 地方商业中心形成,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专业性市场出现如米市等)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 商业发展表现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远古时代 商代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商人出现,货币为贝类;商业由官府控制 “工商食官”制)。 西周时期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流通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 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汉代 唐朝 宋元时期
5.明清时期, 晋商和徽商的形成说明了
①商业的空前繁荣 ②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③海外贸易的发达 ④商帮结成往往带有地域性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④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夏代的商国人就开始了经商行为,商国第七任君主王亥为中国商业始祖。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度(长短)量(容积)衡(轻重)不一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

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两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

3、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

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越州是东南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

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4、两宋时期商业繁荣
两宋时期的商业繁荣是全方位的,不仅商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

商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促进了商业的继续繁荣。

5、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明清徽商与晋商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

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4.对外开放;
5.金融创新(服务机构、 工具)使商业活动更方 便快捷;
7.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
时 特点

宋 1.繁荣; 元 2.古代商业
进入新的高 峰期
概况
原因
1.宋朝商业环境相对 宽松,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 2.元朝国家统一、政 策开明、交通发达; 3.社会相对安定;
时 特点

宋 1.繁荣; 元 2.古代商业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D
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城区示意图,其中 设置了两处错 误,它们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城市走向兴盛。
8、货币流通领域丰富,明朝银、钱并行的流通制度促进了商业 资本积聚。
9、商人群体活跃,明清形成商帮 10、地位:农耕经济的补充,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和官商压制,
商人、商业地位低
11、水平:较低。直到明清才出现较多的商业城市、商帮等,始终 不能动摇封建自然经济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作
用有限。
出现为商运服务的辅助经营场所(邸店) 6、各种商业要素的发展:略
三、商业发展的特点
1、时间:起源早、不断发展 2、结构:包括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北宋榷场)、对外贸易 3、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宋以后逐渐
放松控制,城市商业性和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4、各阶段发展极不平衡 5、商业市场形势多样(城市、夜市、早市、草市) 6、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7、外贸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
业发展;等
社会上经商 4.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风气浓厚, 5.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较快;
商业发展出 6.货币作用越来越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 现新特点。 货币(赋役征银)

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述(PPT 31张)

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述(PPT 31张)

小结
商朝 春秋 战国 秦汉 隋唐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商人 商品 商人 奢 侈 大商 品 人 为 主 媒介 地点 市 商路 国内 商路 政策 抑商
生产 资料 两宋 生活 明清 商帮 资料 为主
飞钱商 锁国
• • • • • • • • •
• • • •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3课古代商业的 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一般原因和表现
政治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农业、手工业的 发展
经济
政策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 金融
水陆交通的便利 纸币和汇票的出现和应用
表现:商品、商人、货币、城市和市场
城市: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城市
(一)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阅读课本,归纳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 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中国商业的萌发、形成很早。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生产者之间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以后又有了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出现。

古代中国商业的起源,就是从物与物的交换开始。

古代中国使用货币始于夏代。

司马迁提到夏代的货币有“龟贝”。

“龟”在夏代用于占卜,不可能成为货币流通;“贝”作为货币流通完全可能。

“货”字从贝从化;化,变化,含交易的意思;而交易则用“贝”。

由此可见,“货”字本身暗藏着货币起源于海贝的信息。

在汉字中,跟货币有关的字大多带“贝”旁,如贡赋、贿赂、贫贱、買賣(买卖)、赏赐、贮、贪、赈、贩、赊、贷等等。

这说明早在汉字形成之前,贝已经作为货币在交换中充当媒介了。

这个认识得到考古材料的支持。

夏代既有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玄贝和专供交换的市场,又有专门从事交换,以牟利为已任的商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说商业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这绝不是无稽之谈。

如果保守一些,把古代中国的商业形成推迟到商代早期,在学术界没有疑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中说:“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是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

”正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那样,货币是交换的结晶,由于交换的扩大与加深,发展了在商品性质中睡眠着的使用值价与价值的对立。

为了方便交易,把这种对立外部地表现出来的需要,要求有一个独立的商品价值形态,从而促使某种商品变成其他商品的等价物——货币。

换句话说,那就是货币是在交换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与其他商品相对立的特殊商品。

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并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也不一样。

比如工具——斧、刀、镈、牲畜——牛、羊、猪,外来交换品——珠、玉、贝等,都曾取得过货币形态。

这种情况,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古代世界,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些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充当货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它们当中,以海贝充当货币的时间为最。

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从夏商至秦统一,贝币使用长达1300年;在古代中国边地云南,从春秋晚期到明末清初,贝币使用长达2100多年;而两者衔接起来,在古代中国,贝币使用长达3400多年。

第二,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就是由官府垄断的。

商业主要由官办官营是上古中国商业的又一特点。

这对后世影响很大。

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见《国语·晋语》。

所谓“工商食官”,就是工商奴隶为官府生产商品,从事交换,为操纵工商大权的奴隶主贵族服务;而工商奴隶的衣食由官府供给。

这种工商业由官办官营。

官办官营的商业性质,在商周时代体现在商业的所有环节上。

据《周礼·考工记》讲,周朝国都建设格局是“面朝后市”。

侯国都城也仿效这种制度建设。

周天子的王宫位于王城中心,市场设在王宫后面,即北面。

市场分三个部分:大市居中间,日中交易,商品是奴隶主贵族所需要的奇珍异宝、奢侈品和奴隶。

朝市居东面,早晨交易,供往来商旅和官府商贾进行大宗商品批发贸易。

夕市居西面,傍晚交易,供小商小贩经销一般平民所需要的东西。

市场的设立,主要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提供方便。

官府对市场上经营的商品有严格限制,准许卖什么东西,不准卖什么东西,规定得很详细。

凡是体现奴隶主贵族身份品级的礼器,如命服、命车、圭壁金璋、宗庙器物,禁止买卖;凡是武器,如弓、矢、剑、戈等,禁止买卖;凡是没有成熟的瓜果谷蔬不许上市。

总之,商周时期,官府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商业实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和监督。

官办官营的商业占主要地位。

第三,古代中国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出现很晚,而且给私商自由发展的春天非常短暂。

中国商业早在夏商时期已经形成,但是,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到春秋后期才出现。

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就由国家垄断,官办官营商业占主导地位,私商受到严格限制,很难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交通日益发达,地区之间贸易联系不断加强,然而自春秋时期起,周天子的权威却逐渐衰落,“工商食官”的格局逐渐被打破,私人工商业得以兴起。

商业能给统治者提供货贿珍宝,能给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也能满足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列国的统治者都重视商业。

例如齐桓公,他捐弃前嫌,大胆任用商人出身的管仲为相。

管仲不赞成盐铁全由官府经营,不准百姓插手的政策,允许人们在农闲季节煮盐;允许人们开矿冶铁,但要给官府交税。

正是因为当时列国统治者重视商业,商业得以迅速发展,春秋时期几乎达到农工商并重的地步,所以当时人们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强弱经常是以农工商三者是否并盛作为标准。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将攻楚,隋武子进行劝阻,陈述不可伐楚的理由之一是:“商农工贾不败其业”。

值得注意的是,隋武子竟然把“商”放到了“农”与“工”的前面,足见商业对一个诸侯国的重要。

春秋时期是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

东周王城洛邑居天之中,周人“巧伪趋利,贵利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

那时鲁国人“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宋国更是“稼穑之民少,商旅之民多。

”经商形成热潮,身份自由、独立经营的私商大量涌现,是春秋时期,尤其是春秋后期,一个极其突出的现象。

私商作为一个很有势力的社会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

子贡、范蠡成为他们的杰出代表。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学生。

《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意思是说,子贡不愿继续当官,辞职后专门经商。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既学于仲尼……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就是说,子贡驾御着成队的车马,凭借雄厚的财力跟诸侯结交,所到之处,国君都以迎接贵宾的礼仪款待他。

由此可见,子贡是一个富商大贾。

范蠡,字少伯,是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雪耻的主要谋臣。

越灭吴后,范蠡弃官经商,定居陶邑,自称朱公。

他采用老师计然的商业理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并且一再散财济贫。

范蠡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大慈善家。

子贡、范蠡对后世商人影响巨大。

“端木生涯、陶朱事业”,是后世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十分短暂。

春秋时期,列国统治者允许商业自由发展,春秋一过,到战国中期,商鞅就在秦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标志着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即将结束。

为什么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十分短暂呢?因为古代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游商蓄贾采取囤积居奇的恶劣手段,残酷地剥削农民,侵袭农业,掏空了列国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威胁着列国君主的统治。

《管子·国蓄》上说:“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商,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

”意思是,蓄贾游商丰年谷贱,大量收购囤积,待到荒年青黄不接,政府急征赋税时,高价出售,国家管不了,商人们成百倍地赚钱。

其结果,“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

国君以货币形式征税,而各种财物价格被商人压低一半,实际上是一半财物被商人征去。

所以《管子·轻重甲》上说:这样相当于“一国而二君二王”了。

《管子》一书中反复讲这个问题,这说明,在齐国商人对齐国君主的统治构成巨大威胁,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卫国商人吕不韦将囤积居奇的商业谋略由经济领域伸向政治领域,从贩运货物进而买卖国君,终于窃取了秦国的权柄。

虽然这在历史上是特例,但这个特例只能发生春秋战国这个允许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里。

吕不韦当政后,企图改变秦国的抑商政策。

他褒奖大牧主乌氏倮,令与封君相比;他礼遇挖丹砂致富的巴蜀寡妇清,为其筑“女怀清台”。

但是,秦王赢政亲政后,罢黜吕不韦,打破了商人企图跟地主争夺统治权的梦想。

秦统一全国以后,全面推行抑商政策,对春秋战国时期侵蚀封建经济破坏农业生产的商业资本进行了总清算。

允许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就这样匆匆过去了。

第四,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因为中世纪西欧实行庄园制,其经济单位远远大于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品可以在庄园内解决,不必通过市场交换获得,而中国农民家庭仍然需要以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去换那些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尤其是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如犁、锄等。

一般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发达,是资本主义的前提。

然而,在古代中国,无论其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怎样发达,却始终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这是由古代中国传统的市场模式造成的。

古代中国的商品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市场;另一类是乡村墟集市场。

城市市场处于封建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皇室、贵族、官僚、绅士的享受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之间交换的。

只有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才能为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乡村墟集市场狭小,分散,处于相当封闭的状态,它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第五,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重农抑商思想、重农抑商政策占据着统治地位。

商业始终不能按照其特有的规律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而是受到种种封建主义枷锁的羁绊,举步维艰。

这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建立在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是基础薄弱和生产力不高的简单再生产。

要保证再生产过程顺利地进行,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变易;是保守,而不是革新。

生产的不断变革,社会关系的不断动荡,都与封建生产关系的根本要求相违背,都与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相抵触。

中国封建统治者早就看出商业是引发变革的起点,是造成社会动乱的根源。

所以,“重农抑商”是他们历代沿袭的基本国策,企图以此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维护传统的一切社会关系,并使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墨守陈规。

历代封建统治者行使抑商政策的主要手段有三种:第一种是禁榷制度,就是用法律形式把销售量最大、利润最高的一些工商业完全垄断在政府手中,实行官营,禁止私营。

西汉政府首先实行盐铁专卖,后来又扩大到酒、茶、矾、香药宝货等。

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是把最容易赚钱的买卖掌握在封建政府手中,不允许私商经营,防止私商迅速发财致富。

第二种是土贡制度。

所谓土贡制度,就是将统治者所需要的大量奢侈消费品,越过商业买卖程序,越过公开市场,而以任土作贡的方式,直接向人民索取。

土贡范围广泛,无所不包,从宗庙祭品、军旅装备到服饰玩物、瓜果蔬菜、珍禽异兽、花鸟鱼虫等等,只要统治者需要,都在上贡之列。

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是把私商排挤于最大的主顾和最广阔的市场之外,以减弱私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促进作用。

第三种是官工制度。

所谓官工制度,就是对土贡仍不能满足统治者奢侈需要的部分物资,由官府自设作坊或工场直接生产制造,如织染、陶瓷、军器工业,等等。

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是割断工商之间的产销衔接,尽量缩小私商经营范围,使其不能无限制地自由发展。

抑商政策,主要抑制的是中小私商,相反地,却使那些官商合流的权贵富豪从中获利发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