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木兰壶”的楚文化元素

合集下载

楚湘文化的工艺品是什么

楚湘文化的工艺品是什么

楚湘文化的工艺品是什么楚湘文化的工艺品有丰富多样的种类,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织绣品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工艺精湛,代表了楚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首先,楚湘文化的工艺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陶瓷。

楚汉时期的楚国以陶瓷制作著称,其陶器的形制多样,包括盘、罐、壶、盆等。

楚国的陶瓷器以朴素、质朴的风格为主,多以红色为底釉、白色为泥料,釉色绚丽,图案精美,体现了楚人的朴实和淳朴的生活情趣。

其次,青铜器也是楚湘文化重要的工艺品之一。

楚国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楚人善于铸造各种形制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形态独特,包括鼎、觚、壶、钟等,造型大胆简朴,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楚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在古代文明中享有盛誉,被誉为“当世之神器”。

此外,楚湘文化的工艺品中还有玉器。

楚国出产的玉器以翡翠为主,玉质晶莹剔透,色泽鲜艳。

楚人善于雕刻各种动植物形象的玉器,如玉龙、玉虎、玉鸟等。

这些玉器雕工精细,形象逼真,展现出楚人对于自然生物的敬畏和崇拜。

此外,楚湘文化的工艺品中还包括漆器。

楚国出产的漆器工艺精湛,采用多层漆涂于木器的表面,经过雕刻、镂空等工艺,完成各种精致的漆器作品。

楚国的漆器以红、黑、黄三色为主,造型精美,图案丰富多样,透露出强烈的楚人文化特色。

最后,楚湘文化的工艺品中还有织绣品。

楚国的织绣技艺在古代文明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楚绣以细腻、精致著称,多以丝线绣制,图案多为民间故事和传说的主题。

楚绣作品色彩鲜艳,线迹流畅,表现力强,被誉为中国绣艺的瑰宝之一。

总之,楚湘文化的工艺品种类繁多,工艺精湛,代表了楚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陈列艺术价值,也体现了楚湘人民的生活智慧、审美情趣以及对于生活美好的追求,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浅谈紫砂文化的魅力内涵

浅谈紫砂文化的魅力内涵

浅谈紫砂文化的魅力内涵作者:范林强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宜兴紫砂文化自闻名以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历史上更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

宜兴地处江南水乡人文荟萃之地,所生产的紫砂器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气质。

关键词:魅力;内涵;文化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34-01众所周知,宜兴紫砂的真正起源在宋代,宋代的提梁壶是宜兴紫砂壶的传统产品之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很喜欢提梁壶。

相传宋代苏东坡在宜兴办学时曾在宜兴买地,现在丁蜀地区的蜀山这个地名据说就是他所取的,因为此地风景、地形与他的老家四川眉山甚为相似,为解思乡之情,便称此地为蜀山。

到了清末,宜兴人为了纪念苏东坡,称这种提梁壶为“东坡提梁壶”了。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属于人数较少的特别阶层,他们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喜欢通过书画、诗词、文章等艺术形式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层次。

而紫砂壶凭借极为丰富的造型式样,古朴典雅的陶器色泽,典雅恬适的整体风格,与文人们淡泊雅致的审美情趣相得益彰,成为其品茗吟诗,风花雪月时的最佳选择。

一把茶壶,单纯具备泡茶功能,是不会备受人们青睐的,它必须有可供人们看不厌、赏不完的精神存在。

应该说,在明代以前的紫砂壶只具备泡茶的功能,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后,茶文化在文人墨客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士大夫、文人对紫砂茶具的创作影响和参与,使紫砂茶具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越来越浓。

在壶体上进行镌刻装饰,始于明代,兴于清代。

清嘉庆到光绪年间,是紫砂壶造型艺术的转化时期。

这个时期,以壶上镌刻书画为时尚,其镌刻的内容多与古人诗句、名人题咏有关。

其画面较多地取材于《芥子园画谱》、《风雨楼画集》和有关画册。

二十世纪初,紫砂壶镌刻更加风靡一时,题材更为广泛了,除了山水、花鸟、诗句题咏外,还拓展到古钱币、秦汉瓦当及彝器铭文等;在书法上,则楷、行、草、隶、篆等都有。

浅谈紫砂壶的历史、文化及艺术魅力

浅谈紫砂壶的历史、文化及艺术魅力
水 冲泡 也 不 至 于 烫 手 . 冷 热剧变更 不会破裂 , 而 热 天 盛 茶
我们 每个人 , 生来就都 不是完美 的 , 也 因为这 种不 完 美 ,让每个 人都成 为独一无 二 的风 景 。不必 费心 讨好别
人, 而去 改变真实 的 自己。如果想要 拥有快 乐 , 就 卸 下 那
些沉 重 的思想包 袱 , 做个 洒脱 有尊 严 的 自己 , 时光 在走 , 很 多 的事情 注定 被遗 忘 , 很多人 注定 成 为过 客 , 放开 手 ,
浅谈 紫砂壶 的历史 、 文化及 艺术魅 力
吴 卫 兰
( 宜兴 2 1 4 2 2 1 )
摘 要: 紫 砂 陶 器 成 型工 艺特 别 , 手工 成型 是 主要 方 法 。 其造型式样极为丰富 , 陶器 色 泽 古 朴 典 雅 , 器 物 表 面还 常镌 刻诗 文 书 画作
为装饰 , 从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 , 成 为 一 种 具 有 高雅 气 质 和 浓 厚 文 化 传 统 的 实 用 艺 术 品 , 从 一 个 方 面鲜 明 地 反 映 了 中
华 民族; 文化 ; 形 态
1 前 言
如今 的紫砂艺 术经过几 十代紫 砂艺人 的奉献 ,也 已
无论是 在造 型装 饰还是 工艺技术 等方 面 , 都形 宜兴 , 战 国时 代称 ” 荆溪” , 秦汉 时置 名为 ” 阳羡” , 晋 趋于成熟 , 宜兴紫砂始 自北 宋 , 盛于 明 惠 帝 时 期 又 改 阳 羡 为 义 兴 。北 宋 时 , 为避太 宗赵光 义讳 , 成 了一套 系列性的理论知 识 。 其问 , 名家 辈出 , 代有精 品。 新一代 壶 改称宜 兴而沿用迄今 。 宜兴盛 产一种特殊 陶土 , 其颜色多 清 ,当今 更趋兴 旺。 为绛紫 , 故统称紫砂 。 但其颜 色亦有红 、 绿、 黄、 白等 , 故又 艺高手 在继承传 统制壶技 艺 的基础 上 ,借鉴 古今 名师 制 发挥 紫砂 五色 土 的神奇 功能 . 运 用造 型 、 誉为 ” 五色土 ” 。用其 所做茶具 即为 紫砂壶 。明清时期 , 紫 壶 的优秀成 果 , 装饰 等技艺 技 法 , 大 胆尝 试 , 推 陈 出新 , 使得 这 片艺 苑愈 砂逐渐 形成了一种文 化艺术 。 多种文化性 质的巧妙结合 ,

苦寒竞芳媚 暗香清且远——浅谈紫砂“竞媚壶”的技艺风格与人文寓意

苦寒竞芳媚 暗香清且远——浅谈紫砂“竞媚壶”的技艺风格与人文寓意

402019年10月第52卷第5期►江苏陶瓷•紫砂创作苦寒竞芳媚暗香清且远—浅谈紫砂“竞媚壶”的技艺风格与人文寓意史伟如(宜兴 214221)摘要紫砂壶兼具实用与观赏功能,这是由其得天独厚的材质、独特的制作技艺及丰富的造型与装饰方法所决定的。

在历代紫砂艺人的努力下,紫砂壶造型与装饰技艺更是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其题材来源于自然,又逐步融入了艺人对自然的感悟,加上文人的参与,使紫砂壶被赋予了特定的人文色彩。

紫砂“竞媚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在实用与观赏的同时,能给人带来人文情感的启迪。

关键词紫砂;竞媚壶;技艺风格;人文寓意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往往决定了一件紫砂壶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人文价值。

紫砂壶的造型大致可分为光素器、筋 图1竞媚壶纹器和花塑器三大类,光素器质朴无饰,筋纹器阴阳 交合,花器灵动逼真,他们并存于世,相互辉映,给人 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

紫砂的装饰手段也很丰富,这 为作品主题的表达提供了优选的途径。

紫砂“竞媚 壶”(见图1)主体采用筋纹器造型形式,又以梅花为 意象元素,以贴塑及捏塑的装饰手法营造了“苦寒竞 芳媚,暗香清且远”的人文意境。

1紫砂“竞媚壶”的技艺风格紫砂“竞媚壶”壶体采用筋纹形体,主体扁圆,六 条筋纹把壶体表面均分成六块曲面,弧面丰润,并在 上部与壶肩自然相接,交接处呈立体曲线状,线型蜿 蜒优美。

单线压盖,与壶口贴合严密,盖面穹起,其弧 度与壶肩面无痕延续,使盖与身融为一体。

六条筋纹 下收交于壶底中心,弧线巧妙地形成勾勒效果。

壶嘴、壶把、壶钮均以深栗色梅树枝形态塑造,节疤与树皮肌理生动逼真,极富冰肌铁骨的傲然气 韵。

一弯流壶嘴从壶体上腹部从容胥出,与壶体交接 处自然地点缀着几个节疤,栩栩如生;壶体另一侧耳 形壶把,由上而下逐步变细,虬曲有劲、端握称手,与 壶流相呼应。

几枝盛开梅花的细枝,顺着壶把下端攀爬上壶身,花朵肌理丰盈,点点错错,透出浓浓的生 态气息。

盖中央的拱枝巧妙地形成了壶的桥钮,几朵 梅花簇拥两侧盖面,形态纤微妙致,娇而不俗,提升 了整壶的气势。

浅谈紫砂“扭转乾坤壶”的立意

浅谈紫砂“扭转乾坤壶”的立意

浅谈紫砂“扭转乾坤壶”的立意作者:朱学勤来源:《江苏陶瓷》2017年第02期摘要陶艺人在传统紫砂壶造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在创新过程中逐步摸索提高自己的制壶技巧,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紫砂“扭转乾坤壶”就是一款在传统紫砂壶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艺术新品,壶器既有传统壶艺的神韵和魅力,又充分体现了张扬的个性。

关键词紫砂;扭转乾坤壶;立意紫砂壶经过了历代紫砂艺人辛勤的创作与改良,其造型千变万化。

时至今日,已经有数以万计的紫砂器型问世,品类丰富。

紫砂茶具的装饰艺术,各种表达美的形式,都是效法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结果。

现以这款紫砂“扭转乾坤壶”(见图1)为例,探索壶器的造型及其立意。

1 紫砂“扭转乾坤壶”的造型紫砂“扭转乾坤壶”的造型古朴端庄,韵味清明洗练。

壶身呈圆筒状,表面光滑精致、端正秀丽;圈足平稳内敛;截盖圆而平,和壶体衔接严丝合缝,线条简练而工整;扭转而成的壶钮自然生动、精巧可爱。

壶嘴和壶把相互支撑,与壶身连成一体,线条变化均匀有致,足见工艺非凡。

2 紫砂“扭转乾坤壶”的陶刻艺术宜兴紫砂壶集中国的镌刻、陶艺、书画、金石和诗文于一体,陶刻的艺术题材极为广泛,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应有尽有。

紫砂陶刻艺术注重形式、内容以及创作手法的技巧,还与陶艺人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息息相关。

紫砂茗壶与得体的陶刻书画进行搭配,能将古典韵味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

爱好品茶的人们在闲暇之余沏上一壶好茶,品茗赏壶,从而涤泸烦忧。

余甘留舌之时,细细地体会刻绘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就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以及对陶刻艺术的颂赞。

这款紫砂“扭转乾坤壶”的壶腹一面刻绘文字,另一面刻绘山水,古味盎然。

这种陶刻手法被称为空刻。

所谓的“空刻”,是指直接用刀在泥坯上刻出字画来,握刀似笔,强调指腕用力。

刻画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笔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迹外传神的神韵。

紫砂“扭转乾坤壶”的壶身陶刻山水,蜿蜒曲折的小路,攀登崇山峻岭旁边那些茂林修竹和郁郁葱葱的大树尽收眼底。

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浅析紫砂作品“问鼎中原”的艺术多元化特征

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浅析紫砂作品“问鼎中原”的艺术多元化特征

形体设计。其中,四方体壶身是基于古代城市以方形为
与时尚的交流。“问鼎中原”,从设计、制作、成型、命名 到后期的陶刻装饰,它是在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 传统手工艺、中国书画、中国现当代造型设计等多方背景、 多种艺术、多层次交流中孕育而生,在它的生命历程中,展 现了艺术的多元化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历史;造型;陶刻;书法;多元化
说,起到了点题与装饰的艺术效果,从艺术价值来说,
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
一方面“字依壶传”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一方面名人
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于是,屈完代表楚国和其
题词铭文,“壶随字贵”,增加了作品的市场价值与收
他诸侯国订立了盟约,出色完成了使命。这就是历史上
藏价值。在美学上,首先,以方为形,基于历史城市的
“方”,拥有显著的对称的美学特征,充分展现了稳定
性与均衡性的美学诉求,给人以力量感与张力感的共
情。另外,“问鼎中原”是多个方体的叠加组合应用,
同时避免繁复冗杂,这既是美的叠加,又统一有度,符
合和谐、简洁、大气的现代审美观念。所以,“问鼎中
原”的美学特征,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
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也符合现代人们美学心理诉
PURPLE CLAY 紫砂专题
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
决心。这句话本身,是中国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语言 艺术的精深与玄妙,影响了其他艺术创作,为之提供了
——浅析紫砂作品“问鼎中原” 理论支撑与造型灵感。而这件历史事件本身,是中国民 族文化中刚毅、果敢、聪慧等优质特性的缩影。
的艺术多元化特征
高锡兰
“问鼎中原”,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这一浓缩 了中国民族文化特性的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以“方城 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这一中国语言艺术为创作理念,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论紫砂壶“楚风唐韵”的创意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论紫砂壶“楚风唐韵”的创意

542019年10月第52卷窠5期—江苏陶瓷•陶艺园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论紫砂壶“楚风唐韵”的创意郑求标(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紫砂壶被誉为“茶具之王”,以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为人熟知,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其工艺体系不断完善,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从最初的实用泡茶器狐脱胎为如今的高雅艺术品。

本文以紫砂壶“楚风唐韵”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紫砂壶;楚风唐韵;灿烂文明明代李渔说:“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 于阳羡”,他对宜兴紫砂壶赋予了高度评价,将紫砂 壶推到了“茶具之王”的地位。

紫砂壶产于宜兴,以独 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为人熟知,经过几百年 的历史发展,其工艺体系不断完善,与文人情结相互 融合,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逐渐从最初的实 用泡茶器皿脱胎为如今的高雅艺术品,在中国传统 文化之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紫砂壶博采众长、兼收 并蓄,除了实用性和美观的视觉效果,更与时倶进,融合传统与时代内涵,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渗透 着精神的感悟,是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佳品。

1紫砂壶“楚风唐韵”的造型创意紫砂壶作为文化的载体,其造型围绕主旨立意进行构思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人思想和审美,使造型与装饰相结合,从而 图1楚风唐韵壶彰显作品的主旨。

紫砂壶“楚风唐韵”(见图1)围绕楚 国和唐朝两个朝代进行构思,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作品将楚文化和盛唐文化以紫砂的艺术语言表现出 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融入凤元素、回纹元素等具 有象征性的意象予以概括和强调,比较直观地表现 出两个朝代的特点,将遥远的历史诗情画意般地流 转于壶上,高贵典雅之气呼之欲出。

纵观整壶,作品以原矿紫泥制成,其色泽紫润,给人以高贵大气之感,渲染出淡雅祥瑞的氛围,奠定了整壶的基调。

作品以方器为基本形制,方器相对圆 器而言更有君临天下的霸气感,这也是方壶造型富 有独特魅力之处。

行话有“一方抵十圆”之说,方器采 用镶身筒的方法成型,制作难度大,在制作过程中艺 人应合理把握好线与角、线与面的关系。

玉人虚度可娄膏——浅谈紫砂作品“玉兰壶”出内涵意境

玉人虚度可娄膏——浅谈紫砂作品“玉兰壶”出内涵意境
紫砂艺术作品的外形就如同一件件衣服,有的衣服 能够保暖,具有十分良好的实用性,有的衣服则新颖时 尚,具有非常美妙的装饰性,穿着不同的衣服也就塑造 了不同的气质。艺术是我们人类所创造的,为满足生活 中更高的精神追求的产物,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不同的 艺术基于不同的文化,会产生种种独特的个性,紫砂艺 术的诞生就同中华文化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一件优秀 的紫砂艺术品天然的就带有中华文化的印记;反之,没 有文化内涵的事物时无法称之为艺术的,因为它是空洞 的、干瘪的的,仅仅只能称之为一件普普通通的器具,
这就要求我们并非是要去完完整整的描述出一朵以 假乱真的玉兰花,而是让人清楚明白的感受到这把壶上 的玉兰花仅仅只是装饰,但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想象空 间,这就如同国画创作中的大面积留白,留白即是留 空,在作品“玉兰壶”的壶面上就存在着大片的留空, 且壶面的虽然是传统的腹鼓式样,但上下转折明显,中 腹的线条平和舒缓,让这种留空搭配玉兰花、叶的贴塑 有着十分充足的表现空间,让人很轻易的就忽略了壶面 润玉一般肌理所构成的背景,让原本平面的贴塑诞生出 无限的立体感,这种从二维向三维艺术空间的过渡,引 出并强化整件作品的内涵意境,给人以舒适的美的享 受。
人们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器具,但绝对无法在使用的过程 中生出任何感动。所以想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紫砂壶艺 作品,首先就要考虑如何塑造这件作品的内涵意境。
在我国,无论是书法、绘画、雕塑等等的艺术创作 领域,其中优秀的创作者在技艺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都 会十分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因为中华文化所强调的内 涵意境,同艺术创作者的个人素质息息相关。紫砂艺术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其中自然也包含了绘画、雕塑等等的传统艺术门类,自 然而然的也显现出相类似的文化艺术特质,就如同壶艺 泰斗顾景舟所一直所倡导的,紫砂壶一定要强调一个 “文”字,历史上,正是因为广大文人的参与,才造就 了紫砂文化的繁荣昌盛,而在我国古典人文中,内涵意 境是一直被文人标榜和崇尚的事物,可见学会创造紫砂 壶的内涵意境有多么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紫砂“木兰壶”的楚文化元素
作者:朱新洪
来源:《江苏陶瓷》2018年第02期
摘要喝茶健身是茶道的修身法则,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其文化的深刻内涵为颐养性情。

茶道之中,有凤点头、百鸟朝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妙语,婉约动人,令人叹服。

几巡清茶下来,轻饮、赏壶、怀古,这些活动无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折射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紫砂“木兰壶”作为楚文化的载体,以木兰树为造型,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木兰壶;紫砂;楚文化;造型
紫砂作品潜在的精、气、神与韵,诉说着艺人的人生阅历、生活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

当代的紫砂艺人大多数以“师法古人越古人”为内在的精神动力,将传统的造型、严谨的制作技巧结合,一生钻研,并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在追求作品秀丽多姿而傲视群雄的同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

今天,紫砂传世之作迭出,静中求动、繁中求简的古朴之风迎面而来,一种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在紫砂作品中呼之欲出,并体现出玩味人生、追求情趣的艺术效果。

这款紫砂“木兰壶”(见图1)以木兰树为造型,陶刻的内容“朝飲木兰之坠露兮、夕歺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長顑颔亦何伤。

”反映了楚文化独特的精神世界,作品值得探讨。

1 紫砂“木兰壶”的造型
紫砂“木兰壶”色泽润朴、造型高雅,壶型为圆盘相扣的形状;壶器的壶钮、壶把和壶流吸取了木兰枝的形状,弯曲自然、纹理清晰;壶把圆而细,提握舒适,如用手指压住壶盖更无跌落之忧;壶钮形似圆扣,立于盖面之上;壶身扁圆而矮,视觉上,壶身与圆扣形状的壶钮产生对比,空间上具有虚实均衡的效果。

壶腹上刻绘着《离骚》的句子:“朝飲木兰之坠露兮、夕歺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長顑颔亦何伤。


2 紫砂“木兰壶”的楚文化
楚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

楚国的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先进的华夏文明,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推进楚文化的发展。

从文化的属性来看,楚文明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也汲取了少量蛮夷文化的特征。

沿着整个楚文明始于模仿,然后产生文化的变化,最终在开拓的道路上前进。

这款紫砂“木兰壶”刻绘的《离骚》诗句,正是楚文化的鲜明写照。

意思是:我早上饮了木兰坠下的露水,晚上吃着秋菊落下的花瓣。

只要我的情感美好专一,即便是长期面黄肌瘦,也不必伤叹。

这两句生动反映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专一情感。

同理,制作紫砂壶,只要用心经营,不求快,慢慢来,坚持不懈,终有一日能制成理想的作品。

3 紫砂“木兰壶”的寓意
紫砂“木兰壶”的壶钮、壶把和壶流以木兰树为造型,吸取了木兰枝的形状,不但弯曲自然、纹理清晰,而且寓意深刻。

紫砂“木兰壶”向我们讲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十二载的故事。

壶身下部如同飘逸柔和的裙裾在风中摇摆,似是在讲述木兰女儿身的事实。

壶盖上的红缨、壶颈上领结,是木兰从军时的飒爽英姿。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待到凯旋归来,木兰仍是没有忘记当初的心愿,眷恋着自己的家园。

这种对祖国衷心不二的态度,也是一种感情上的专一。

4 结论
紫砂“木兰壶”不论是外在的造型,还是内涵的寓意,都是精益求精的。

此壶就像宜兴紫砂陶苑中的一朵向阳花,正旭日东升。

对于紫砂艺术,每个从业者都有着异于他人的理解和感悟,紫砂“木兰壶”也呈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且通过造型的塑造,将楚文化与“木兰从军”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正是这种纯粹的感情与思想,才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地为国、为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