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垂虹亭下系扁舟-过垂虹古诗赏析
吴潜《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满江红送李御带珙》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②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③ 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释】①李御带珙: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撰有借春秋以寓时事的《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一书。
②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借指宫殿朝堂。
引去:即离开,隐退。
③垂虹亭:在今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
《吴郡图经续记》云:“吴江利往桥,庆历八年(1048),县尉王廷坚所建也。
……桥有亭曰垂虹。
苏子美尝有诗云:‘长桥跨空古未有,大亭压浪势亦豪。
’非虚语也。
”鲈堪煮:用西晋张翰的典故。
翰在洛阳做官,忽一日见秋风起而思念吴中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译文】试问你为何要离开玉阶朝堂翩然引去?念此去湖海之上将与烟雨相伴与鸥鹭为侣。
报国无门空白怨愤,空有济时良策,可是谁来听取?不如归去,垂虹亭下系扁舟,吴江岸上煮鲈鱼。
我不惜一醉留你住,再歌一曲送你上路。
放眼大江南北望,满目疮痍归何处?世事悠悠浑然未尽了,光阴荏苒如今人已老。
试抬头笑向青天卜前程,青天默默无回声。
【集评】明·杨慎:“《送李御带珙》一词,‘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亦自道也。
李珙号竹湖,亦当时名士。
所著有《春秋王霸列国分纪》”(《词品》卷五)【赏析】朋友辞官归隐,词人设宴饯行,依依惜别之际,写下了这首倾吐衷曲的送行词,既洋溢着对朋友理解、同情、关切、劝慰的真挚情谊,又借送客抒发了自己既忧时愤世而又不忍遽然退隐的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
此词抒情曲折回环,而且层层深入,有如剥笋。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四组设问句式,一“问何事、翩然引去”?结以归隐湖海;二问“济时”“报国”心曲“从谁吐”?结以泛舟煮鲈;三问“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结以世事未了;四“笑问青天”,结以青天无语。
风定过垂虹亭的注释和译文

风定过垂虹亭
风定过垂虹亭,水平流近画桥楼。
山色遥看上元夜,城灯远处接横沟。
注释:
风定过垂虹亭:风停了过垂虹亭。
垂虹亭是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古亭,因为从亭上可以看到散发着七彩光芒的虹霓云气的景象,所以得名“垂虹亭”。
水平流近画桥楼:水面平静,流动的水与画桥楼相近。
画桥楼是位于杭州西湖汉白玉板桥上的一座古亭楼,建于明代。
亭楼四周有迷雾蒙蒙的美景,据说此地更是唐代文人孟浩然登高远眺的佳地。
山色遥看上元夜:远眺山色,正值上元之夜。
上元节是传统的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祭祀祖先的一天。
因其落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份,所以又被称为“元宵节”。
上元节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当然也是唐宋诗人们咏史抒情的一大诗题。
城灯远处接横沟:城市的灯火在远处接连不断,炫目的灯光与远方的横沟相连。
横沟又称古沟,原是杭州城西南的一条天然水系,已经被填埋改建成道路。
这里所描绘的景色为杭州城外夜晚的繁华热闹景象。
译文:
风停在垂虹亭上,水面平静,潺潺的流水在画桥楼下流淌。
望着远方的山峰,此时正是上元之夜。
城市的灯火在遥远的地方点亮,炫目的灯光穿过远方的横沟,照亮了城市的夜空。
垂虹亭 朱南杰赏析

垂虹亭朱南杰赏析
垂虹亭是朱南杰的诗作,这首诗描写了亭子的气势和亭子周围的景色,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浪涌孤亭起”,就突出了垂虹亭的气势,用“浪涌”形容其孤亭屹立、巨浪腾空的气势,十分贴切。
作者接着用“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的典故,将垂虹亭的来历描绘得非同寻常,重虹亭似乎是仙山上飘来的亭子,增添了神秘色彩。
在描写垂虹亭的同时,作者也描绘了周围的景色。
他用“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来形容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显示了亭子外观的壮丽。
而“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则描绘了巨鲸翻动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的景象,将垂虹亭的遭遇表现得十分生动。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而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留君住”须“拚一醉”,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歌一曲,送君路”,中有着多少依恋、怜惜。
而“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则表现出对友人此去的不舍和怅然若失之情。
总的来说,垂虹亭是一首十分优美的诗作,作者通过生
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垂虹亭的气势和周围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送别之题的描写,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表达得十分感人。
风定过垂虹亭的注释和译文

风定过垂虹亭的注释和译文
《风定过垂虹亭》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垂虹亭在凉风习习的秋日里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
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注释和译文,
以及这首诗的深层含义。
注释:
风定:风停止
虹:从天空中太阳光线与雨雾反射而成的彩虹
亭:小亭子
落:(音luò)古代指某处。
译文:
秋日的垂虹亭,凉风习习中,风停止了。
彩虹跨越在亭子的上空。
亭子坐落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这首诗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暗含了深层的含义。
诗中的垂虹亭
颇有些寓意,它象征着人生中的难忘之处。
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与
波折,正如秋日凉风一样,总相信美好事情的发生。
这种信念,就如
同彩虹一般,一旦出现便是会带来美好的变化。
除此之外,这首诗还抒发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情喜爱。
诗人通过描绘垂虹亭在秋日的风光,用心灵的眼睛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从而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享受。
总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
它对我们时刻坚定信念,秉持热爱生活的态度,鼓舞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追求美好的未来。
《满江红》诗词九首赏析

《满江红》诗词九首赏析《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侍从头、收拾旧山河”。
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
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满江红·暮雨初收》【宋代】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
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代】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
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古诗-赏析《人月圆·客垂虹》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客居吴江(今江苏苏州)时所作的一首散曲。
该曲表达了作者独自一人客居异乡,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之情。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张可久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1.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
(5分)2.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1.⑴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孤寂图景。
(2分,列举意象、概括景象特点各1分)⑵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生失意、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
(3分,特点2分,身份1分。
)2.⑴用典,(1分)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1分)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
(1分)⑵直抒胸臆,(1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1分)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
(1分)⑶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1分)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
(1分)(答出其中两种即可,每种在表述上手法名、举例分析、表达效果各占1分)。
附译文三高祠下水面如镜,倒映出上方的天空。
那清空朦胧的山影,也同样浸在水中。
到了这里,令人怀想起祠中三贤的高风: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莼羹,辞官回到吴中;范蠡功成身退,驾一叶扁舟遨游太湖,自在从容;陆龟蒙整日伴着煮茶的灶炉,甘做江湖上的隐翁。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翻译赏析《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翻译赏析1满江红·送李御带珙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朱敦儒《念奴桥 垂虹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朱敦儒《念奴桥垂虹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念奴桥垂虹亭》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②平分秋色。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
③万顷琉璃,④一轮金镜,与我成三客。
⑤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⑥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⑦天光相接。
莹彻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注释】①垂虹亭:在今江苏吴江县城东旧利往桥(松江长桥)上。
北宋建。
王琪《垂虹亭》诗:“虹桥跨浪二千尺,桥上危亭在水心。
”垂虹亭为当时风景名胜。
②吴江:又称松江。
俗称苏州河。
源出太湖,东入大海,明以后改入黄浦江。
③萧萧: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琉璃:形容江面水平如镜,水月交相辉映,晶莹犹如琉璃。
苏轼《虞美人》:“唯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⑤与我成三客:语本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银汉:银河。
⑦灵旗:即招摇星。
暮霭:晚霞。
灵旗星出则晚霞收退。
【译文】快划桨放船,赶趁吴江清风露下,尽情分享秋夜景色。
卷起风帆慢慢行,垂虹亭边江水冷,初落的枫叶萧萧瑟瑟。
万顷湖面流光潋滟,一轮圆月照水交辉,与我对影成三客。
碧天如洗浩瀚空旷,银河与星星争比洁白。
深夜鱼龙静悄悄,灵旗星现晚霞消,秋水长天一色相连。
世界澄澈晶莹透亮,宛若冰雕玉砌的宫殿。
洗尽凡心俗念,忘却世事纷争,梦想全无超然心宽。
胸如云海万象涵纳,明月倒映别有洞天。
【赏析】此词表现出作者在观照自然山水时所体验到的神超形越的感受。
他在对垂虹亭下湖光水色的凝神观照中,与大自然的无限广袤、澄澈无尘的境界恍然神交契合,自我的心灵升华扩展,足以吞容整个宇宙,与宇宙的无限、永恒达到合一认同,于是个体渺小的私心尘念自然涤除,人生的烦恼、追求、梦想都荡然销解,苦闷获得解脱,灵魂得到净化,物我“相忘”,人与物、人与自然的疏隔距离也全部消融。
词的空间境界阔大飘逸,读之使人神思飞越。
词的意象不仅具有强烈的空间感,更有造型性的立体感,象“一轮金镜”、“叠玉”、“层冰”等,层次感立体感都极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过垂虹古诗赏析
作者:姜夔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注释
⑴垂虹:吴江县一座著名的桥。
范成大《吴郡志·桥梁》:“利往桥,即吴江长桥也。
庆历八年(1048),县尉王廷坚所建。
有亭曰垂虹。
而世并以名桥。
”王象之《舆地纪胜》:“垂虹本名利往,前临县区,横绝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乃三吴之绝景。
”
⑵《砚北杂志》引此,“作”作“琢”。
按“自作新词”,言其自制曲《暗香》、《疏影》等。
⑶松陵:吴江县的别称。
陈沂《南畿志》:“吴江本吴县之松陵镇,后析置吴江县。
”
⑷十四桥:泛指许多桥。
全句谓回头张望,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
赏析
此与《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同为南行船上所作,句清敲玉,摇曳有致,如歌如画,情韵丰赡。
在低徊的箫声中穿过的一座座画桥,渐渐地消失在缥缈的烟波之中,意犹未尽。
其自作新词《暗香》写的是自己身世飘零之恨和伤离念远之情,《疏影》则披露了作者对国家衰
危的关切和感触。
(见《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而在冬夜的归途中,在浩渺的湖面上,在一叶扁舟中,吹箫人暂时忘却了烦恼,一种微微的喜悦溢上心头。
此一、二句轻快,三、四句语调低缓而不哀,其个中的微情妙韵须于画外余音去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