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古诗词赏析

七下古诗词赏析
七下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赏析积累

三、蝉唐朝虞世南

1.“饮清露”象征着什么?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2.后两句隐喻的深层意义是什么?答: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品行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3、“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四、孤雁唐朝杜甫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其"诗眼"是"孤"。

2.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3.诗中"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诗人以雁自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作者写孤雁自比,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七、卜算子?咏梅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

2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答:毛泽东笔下的梅花的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3毛泽东、陆游的这两首同名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阖,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4、作者歌颂梅花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D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5、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卜算子?咏梅宋朝陆游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抒发了作者孤傲清高之情。

2.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答: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3.毛泽东、陆游的这两首同名词都写出了梅花的哪些共同特征?答:(1)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赞颂了梅花崇高的品格。

(3)作者以梅花自比。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5、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陆游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作者在此诗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他苦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八、《木兰诗》

⒈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⒉写边塞夜景表现军旅的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⒊写战争的激烈悲壮的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5.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6.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九、《观刈麦》唐朝白居易

⒈表明全家人艰辛劳动的诗句: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⒉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十、《破阵子》宋朝辛弃疾

⒈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⒉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⒊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6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8、概括这首词的主旨。追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十一、《使至塞上》唐朝王维

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⒉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⒊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全诗紧扣题目,叙述描绘了哪三层意思?

示例: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7、试体会“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意境奇特,气象博大。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示例:示例:大漠无垠,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远处的黄河如绵长的锦带,映衬着西沉的夕阳。

9、古诗讲求炼字,请你说说“直”“圆”的妙处。

示例:“直”状孤烟之高,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写出了狼烟直上云霄的气势;“圆”,状落日之低,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烘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10、诗中用典的诗句是那句,这用典的好处。

示例:“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途中得知军情,语透英豪,显出一位使臣对边

疆战事的关心。

十二、《黄鹤楼》唐朝崔颢

⒈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十三、《归田园居》晋陶渊明(重点)

⒈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⒉写辛勤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⒊本诗的点睛之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⒋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⒌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⒍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7.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

9.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学生版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意】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主题】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练习】 1.鉴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句。 答:这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写诗人在幽深宁静的竹林里独自弹琴啸歌,以琴声歌声衬托出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2.作者在对自然的叙写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 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倾洒银辉的明月当成与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4.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展现的画面。 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不知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发出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就在今夜的乐曲中,听到了令人哀伤的《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这首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练习】 1.理解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了故乡《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 2.“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杨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意】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首东望故乡,路途遥远。思念远方的亲人,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两个衣袖全都湿了。途中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想要写信却没有纸笔,劳烦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主题】本篇即作于此次赴边疆的途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乡怀亲之情。 【练习】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首东望故乡,路途遥远。思念远方的亲人,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两个衣袖全都湿了。 2.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却无可寄托,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 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墨重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七下语文古诗词默写

(一)《竹里馆》(王维)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七下古诗词赏析13首-最新版

七年级下期课内课外古诗词赏析(13首)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等。有《陈子昂集》传世。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多次向其进言,武攸宜皆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适逢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的故事,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燕昭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即位之后,招贤纳士,招揽了一批卓越的人才,造就燕国一时盛世. 【译文】(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和“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时间角度。诗人直抒胸臆,纵观古今,感叹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不可见,后世的明君也不可遇,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和感伤。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角度。诗人吊古伤今,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茫茫宇宙虽无边无际,却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而怆然泪下。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悲凉之情。 ●写作特色: 1.直抒胸臆。全诗没有具体的描写,而是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前两句 俯仰古今,写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垠;第四局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2.意境雄浑。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 浩瀚空旷的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渺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为背景。第四句饱含感情,凌空一笔,一个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深感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立于画面之上,十分鲜明。 登飞来峰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祖籍临川人,也称“王临川”;“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雄健刚劲诗词:遒劲清新,豪气纵横著作:《游褒禅山记》《泊船瓜洲》等。 【写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1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 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描写边塞艰苦(阴冷苦寒)的军旅生活的诗句),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6.《木兰诗》中侧面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7.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的句子是: 二、王维《竹里馆》 1.《竹里馆》中描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的句子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3. 《竹里馆》中以声响衬托静境的句子是: 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 《春夜洛城闻笛》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2. 《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四、《逢入京使》(岑参)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 3.《逢入京使》中最能表现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五、韩愈《晚春》 1、韩愈的《晚春》一诗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2、《晚春》中写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六《陋室铭》理解性默写 1、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时间的绵长): 2、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空间的辽阔): 九、《望岳》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2012级古诗文默写(七下)(1)

古诗文默写测试(二) (测试范围:七年级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识记性默写(20分) 1. ,至今已觉不新鲜。,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2.,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3.苍苍竹林寺,。,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散人》) 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6.故园东望路漫漫,。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7.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峨眉山月半轮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李白《峨眉山月歌》) 9.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10.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二、理解性默写(80分) 1.《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诗句:,。 2.《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写诗人活动的两句是:,。 3.《峨眉山月歌》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4.《春夜洛城闻笛》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诗句:,。 5.《逢入京使》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诗句:,。 6.《滁州西涧》一诗中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或抒发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句子:,。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诗句:“,。” 7.《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通过写景表现晚景凄凉,国家由繁盛转为衰落的句子是:,。 8.《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句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赏析

1 / 12 第一首: 山中杂诗年代:南北朝作者:xx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第二首:xxxxxx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xx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2 / 12 3.xx: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

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2017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 (一)《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二)《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帖,可汗点兵,军书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0、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凯旋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2、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017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 (三)《竹里馆》(王维) 1、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以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诗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诗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做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6、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五)《逢入京使》(岑参)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四: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阅读练习和答案

部编版七下课内课外古诗赏析(全)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一、【译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考试链接】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默写(含答案)

一、提示型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3. :现在却经常是忧郁。 4.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 5.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6.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 7. ,壮士十年归。 8.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 9.山际见来烟,。鸟向檐上飞,。 10. ,弹琴复长啸。森林人不知,。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夜发清溪向三峡,。 12. ,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13.故园东望路漫漫,。马上相逢无纸笔,。 14.独怜幽草涧边生,。春潮带雨晚来急,。 15.岐王宅里寻常见,。正是江南好风景,。 16.苍苍竹林寺,。,青山独归远。 17.黄梅时节家家雨,。有约不来过夜半,。 18. ,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二、理解型默写: 1.诗中告诫人们应该这样对待挫折和困难: 2.诗中,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的原因是 3.诗中,侧重表现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几句是 4.诗中,侧重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几句是 5.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 6.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 7.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 8.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 9.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10.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11.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12.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是,。 13.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几句 14.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是,。 1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17.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讴歌和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 18.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19.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20.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21.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22.《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3.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24.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25.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26.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岑参《逢入京使》 27.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28.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29. 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 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0.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31.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32.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33.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

七下必备古诗词赏析

七下必考xx赏析 《游xx村》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优美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喜爱与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能广为流传?一是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二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刻哲理:遇到困难、挫折,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3、请从修辞色角度赏析“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热闹的乡俗民事,既表现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喜爱。 《登xx》 4、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交融。 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生;抒情:不畏艰难;说理: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5、本诗主旨: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品析“浮云”“最高层”和“千寻”。 “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也暗喻奸佞的小。

“最高层”一语双关,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千寻”运用夸张,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己亥杂诗》 7、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8、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现常用来表现老一辈为了下一代甘愿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蕴含了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哲理。 《登幽州台歌》 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苦闷的感慨。 10、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并赏析“悠悠”和“独”的表达效果。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独”指单一,只有一个。一大一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11、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语文2017七年级下课外古诗鉴赏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附其它有关赏析: 一: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二: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答:独坐、弹琴、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宁静、淡泊的心情。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一·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2.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或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指生不逢时的句子或者写作者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着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悠悠”是什么意思?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悠悠”是指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登幽州台歌》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来打动人。 8·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生命的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二: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1、(1)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1 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一)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长啸 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二)《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一、提示型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 :现在却经常是忧郁。(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5.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6. ,暮宿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木兰诗》) 7.日辞黄河去,,不闻爹娘唤女声,。(《木兰诗》) 8.万里赴戒机,。(《木兰诗》) 9.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10.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11.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12.雄兔脚扑朔,。(《木兰诗》) 13.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14.爷娘闻女来,。(《木兰诗》) 15.小弟闻姊来,。(《木兰诗》) 16.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7.山际见来烟,。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 18. ,弹琴复长啸。森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19.峨嵋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21.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3.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24.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25.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滁洲西涧》) 26.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洲西涧》) 27.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8.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9.苍苍竹林寺,。,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0.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31.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32. ,至今已觉不新鲜。(赵翼《论诗》) 33.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二、理解型默写: 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告诫人们应该这样对待挫折和困

七下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赏析积累 三、蝉唐朝虞世南 1.“饮清露”象征着什么?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2.后两句隐喻的深层意义是什么?答: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品行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3、“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四、孤雁唐朝杜甫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其"诗眼"是"孤"。 2.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3.诗中"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诗人以雁自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作者写孤雁自比,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七、卜算子?咏梅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 2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答:毛泽东笔下的梅花的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3毛泽东、陆游的这两首同名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阖,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4、作者歌颂梅花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D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5、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文默写(一)

古诗专项试题(一) 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 诗句是:,。 3、《望岳》中,,一句写出了泰山山势雄峻高大、景色秀丽。 4.《望岳》中,“,”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5.《登飞来峰》中“,”一句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 6.“,”(陆游《游山西村》)此句不仅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而且蕴意深刻,常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古诗专项试题(二) 8、《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9.《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10《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 11《晚春》一诗中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12《泊秦淮》反映了官僚贵族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句子是:,。 13《贾生》一诗中表现当权者表面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句子是:,。 1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15《约客》一诗中表现暮春时节,江南鲜明的景致特点的句子是:,。 《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 2《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3《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 、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6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 7《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陋室铭》刘禹锡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爱莲说》周敦颐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4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

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

古诗赏析(七年级下) 1.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 2.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一项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案解析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颔联是最能表现禅寺后院环境特点的一联。其意为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根据诗句意思,再结合“幽"和“深”两个关键词,可以得出清幽寂静的特点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意为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前句写万物静寂无声,后句写钟磬之声,此处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四个选项中,只有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符合这个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清幽寂静 2.C 2.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B.这首诗写景富有层次,从近望到远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C.“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虚实相生,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一句运用了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本诗一共四联,据其内容可知,第一联为远望,第二联为近望。第为细望,最后一联为愿望。故第二项分析有误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可围绕尾联的作用或含义答题,也可以从赏析语言的角度答题,言之有理即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和气概。(意思对即可) 答案: 1. B 2. 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岀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干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迟迟”“嫋嫋”二词用得好,好在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