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汇总●中国的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国四灵与四象龙、凤、麟、龟乃中国四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乃中国四象。
●中国古代医学①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②古代医学成就战国期间的名医扁鹊,采纳“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疗疾病,后代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代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代称为药王。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公布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数学殷商时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此后“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向来持续到现在。
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朝由商高发现,比毕达哥拉斯早500 多年。
南北朝期间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进一步精准到~ 3.1415927 之间。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记着以盘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系统的正式形成。
●中国古代农业四大水利工程:四川都江堰、新疆坎儿井、京杭大运河、兴安灵渠。
贾思勰:北魏期间农学家。
代表作:《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好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徐光启:《农政全书》,在农学遗产方面极负盛名。
宋应星:明朝优秀科学家。
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沈括:北宋科学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年纪称呼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二三岁的小孩垂髫:幼年小孩 ( 又叫“总角” )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加冠:男子二十岁( 又“弱冠”)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 ( 又叫“知天数”、“半百”) 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诗词中的一些基本义象红豆—相思红叶—传情之物沙鸥—飘零伤感竹—时令,不屈的品行月—望月怀人、思乡孤雁—思亲,思乡,孤单梅—凌霜傲雪,品行高洁松—傲霜斗雪,刚毅不屈柳—送别,想念,惜别怀人西风—落寞难过,游子思归孤灯—羁旅悲凉,思乡怀人兰—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鹧鸪—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斜阳—对光阴流逝、世事沧桑的哀叹寒蝉—悲凉:引起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外国文学1.中世纪文学但丁,意大利人,有名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 PPT

煎汤内服,用量1~3克。用治外感发热、热病烦躁、泄泻痢疾、负湿热痹。
11
中药大全展示
名称
来源
临床应用
功效与作用
乌药 wuyao。
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块根。
9
功效与作用
红景天 hongjingtian
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 Thoms.)H.Ohba的干燥根和根茎。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清肺止咳。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供应保障能力尚待强化
16
中药行业的发展
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水平不仅与中药工业快速发展严重不适应,甚至大幅落后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20-30年。[文件](1)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场化、合作社开始发展,中药工业企业开始建设[文件]原料基地,现代中药农业企业起步发展,但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交易为主。(2)规范化水平不高。按GAP严格实施规范化生产的基地不到中药材生产面积的10%。(3)产地初加工水平落后。仓储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极度匮乏,产品质量难追溯。[文件](4)科技水平还很落后。良种推广率不足10%,良种繁育基本还是20世纪50-60年代农业的“自繁自用”;施肥、灌溉、植保等环节还处于主要依赖传统经验阶段,大部分种植药材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种类、量、时期,对水分需求量、时期特点不清楚。机械化刚刚起步,播种、除草、采收、清洗、干燥大部分环节依赖手工操作。
生产水平相对落后
17
中药行业的发展
中药材交易处于从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过渡的阶段。(1)传统中药材市场产品、交易方式落后,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问题突出。(2)流通环节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屡屡出现,部分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市场信息扭曲失真,生产与需求的协调、稳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3)新兴电子商务刚刚起步,交易规范、标准缺乏。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1

四、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 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 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 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 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 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二)义理之学
《礼记· 礼器》“义理,礼之文也。” 汉指经义名理。《汉书· 刘歆传》“及歆治《左 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宋后,称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 理之学”。 现指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神之学, 涵盖 儒释道诸子之学。
(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端,向内讲究修身 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主张贡献服务于 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 果说义理之学为体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传统的经世之学借鉴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可以 分列为下述三项: 1.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 3.美情趣,它们属于不
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三、文化的层次结构
• 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 物。 •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 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 技、艺术组织等。 •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 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 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 的核心部分。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神农:“药学始祖”;典故:尝百草岐黄:指的是“黄帝”和“岐伯”,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二、战国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又被称为“医祖”、“脉学之宗”。
成就:1.开创了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2.治疗原则:“六不治”。
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阴阳并,藏气不定。
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
3.重视疾病预防4.知名病人:蔡桓公、虢太子5.代表作:《扁鹊内经》三、东汉(一)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坐堂医”,“建安三神医”之首。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成就:1.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2.张仲景是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的发明者3.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并在后来保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4.知名病人:沈槐5.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二)华佗华佗,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成就:1.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给关羽刮骨疗毒时所用);第一次使用的部位:腹部。
2.创五禽戏:最早的保健体操,开创运动仿生学,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2011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详解

10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 ( B )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解析】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项羽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 沟(古代运河)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历史就这样使 鸿沟成了“楚河汉界”。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 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原,南 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 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C )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解析】《阳春白雪》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表现的是大地 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 乐师师旷所作。
楚襄王曾问宋玉,为何很少听到士民众庶称誉他。宋玉 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 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 xiè )露”时,国中和者 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 人。宋玉的结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解析】 “双簧”作为一种节目,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双 黄本是两个姓黄的意思。后来为和京剧的二黄相区别,将黄字 加个竹字头,从此有了双簧之名。
89.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 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 C )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解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喜游山水,于是特制了一种前后齿 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后人称这 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
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 ) A.戊 B.戍 C.戌
【解析】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万物皆燃。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辛者,新也,万物肃然,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

2019云南玉溪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中国画、京剧三颗璀璨的明珠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到的中医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考生在事业单位的复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及其著作1.医祖——扁鹊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
其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4.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 道家医生——葛洪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中国传统常识

中国传统常识1、三皇:伏羲、神农、女娲。
“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部落首领,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华夏民族古文明的开创者,因此光耀史册。
2、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尧、舜。
远古时代五帝史料记载不一,这五帝较为后人认可。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从宋朝开始才如此称呼,都是儒家文化当中的经典著作。
4、五经:《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
相传有六经,由于《乐经》遗失,从汉武帝开始才把这几部著作并称为五经。
5、四维:礼、义、廉、耻。
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6、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四维八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现在是人人平等,这个“纲”就是“榜样”的意思。
8、五常:仁、义、礼、智、信。
在今天这“五常”并非象封建社会,现在人人平等,没有高低、尊卑之分。
9、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礼、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人伦关系是做人的根本,号称天下善道。
10、十义: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
这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11、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五湖四海广义是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12、四海: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13、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丰碑。
14、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中国四大发明影响世界。
15、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宣纸(泾县)、歙砚(歙县)。
安徽的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正宗的原产地,因此也被称之“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16、汉字六书:形声、指事、象形、会意、假借、转注。
汉字形成的六种方式方法。
17、六子全书:《老子》、《荀子》、《扬子》、《列子》、《庄子》、《文中子》。
各大学派经典的总结。
18、唐初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简称“卢杨王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中国文化概况1、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最悠久、最多元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其文化历史以汉文化为主,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基础,综合各民族文化而形成,形成了深厚的根基。
2、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根基,以“孔家文化”和“法家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忠信、恕治和敬神等伦理道德价值观以及人文思想,形成了传承十分悠久的内容繁杂、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系。
3、中国学术体系,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成分,从古代已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典籍组成,形成了非常全面的学术观念,儒家学说的思想文化也使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思想宗教、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观和文化观都受其影响,在古代中国社会上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二、中国古代文化构成1、中国古代的书法。
中国书法在古代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最难以超越的,也是中国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人将书法视为一种艺术,以准确地表达诗词、禅学以及其他文学内容为艺术目标。
2、中国古代的唐诗。
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就是唐诗,蕴含着深厚的诗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及感慨,深刻地反映了贵族阶层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体现出古代社会客观现实面、文化底蕴。
3、中国古代的宋词。
宋词是宋代文学,也是中国诗史中最着名的一种,以表达自然园林丰富多彩的风景、社会现实生活等为其主要特点,多载诗情,富有哲理、富有寓意。
宋词和宋诗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三、中国古代文化传承1、中国古代的武术。
中国古代的武术也称“中国功夫”,的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中国古老文明和中华民族灵魂的文化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华。
古代的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具有习练穿久远的历史传承。
2、中国古代的乐舞。
中国乐舞可以说是文化技术发展最成熟、资料最复杂的地方,它已经发展出穿越历史变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广泛传播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7
9
2020/5/7
10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 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 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 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 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 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 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针灸由" 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之一,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 产生的宝贵遗产。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 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5/7
13
2020/5/7
14
2020/5/7
15
谢谢听讲
祝同学们越学越好
2Hale Waihona Puke 20/5/7162020/5/7
11
麻沸散: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 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 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 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 聚(肿块)。"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中医中有"麻 沸汤"的概念,但与麻醉剂无关。另一说麻沸散 可能是麻黄散之误。但无论如何,世上也不可 能存在像传说中麻沸散一样仅口服达到全麻状 态,无需气管插管等护理措施,而且安全有效 的麻醉剂。
古代中医文化常识
授课:郝海门
2020/5/7
1
2020/5/7
2
2020/5/7
3
2020/5/7
4
中医: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 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 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 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 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 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6]。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 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 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 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 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 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 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 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清朝末年,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 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 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2020/5/7
5
清朝末年,现代医学(西医)大量 涌入,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 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 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 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 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 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现代, 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 手段之一。
2020/5/7
7
扁鹊:1. 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 2.扁鹊(前407—前310),秦氏,名越人(秦 越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因他医 术高超,人们借用了神医“扁鹊”的名号来 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 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 《难经》为扁鹊所著。
诊金:又名诊查费,按医生或医院的规定, 病家须付的诊治费用。不包括药费。
2020/5/7
8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 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 诚为医之纲领。” 针砭:泛称金针治疗与砭石出血为针砭。 《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 尤得针砭之妙术。” 砭为治病石针,针头圆型,前圆后方,方处 为柄,以指易捏为宜。针头在棉油灯焰上炙 之微烫,沾姜汁、艾汁或其它配置药液,立 顶于患者穴道,可治风湿、寒热诸病。
2020/5/7
6
岐黄:1.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 2.借指中 医医生或医书。 太医:太医令为古代医官名,指掌管医事行政的 官员[。最早始于战国时的秦国,战国时期,秦有 太医令,由秦至宋历代都设有这种官职。太医令 下一般设有太医丞等医官作为助手,因此,有的 文献则合称为太医令丞。宋代医务机构甚多,有 太常寺属下的太医局、翰林医官院、御医院等, 宋徽宗时又设惠民局,广传医方及施诊。
2020/5/7
12
悬壶:典出东汉名医费长房,传说他得“壶公仙人” 真传,治病救人,葫芦是一只盛药的"药壶"。后来人 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相关词语有“悬壶济 世”“悬壶之喜”“不知葫芦里卖什么药”。
杏林:中医学界的代称。故址在今江西省庐山市和 安徽凤阳,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 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 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 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 “杏林”称颂医生。相关词语有“杏林中人”“杏林 春暖”“誉满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