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塑造手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比较--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

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比较--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

影视动漫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比较—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苏陶然(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情景喜剧源于欧美,经过长期的发展累积了丰富经验,拥有成熟的制作机制和播出平台,已成为美国三大影视剧类型之一。

情景喜剧多是以电视化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趣事的一种轻喜剧。

美国情景喜剧有着多元的叙事主题、反常规的叙事人物、陌生化的台词撰写。

中国引进情景喜剧已有25年,虽然在叙事层面与美国情景喜剧相比仍存在,不足,但情景喜剧无疑已成为国内最受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

本文将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从叙事学角度比较分析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情景喜剧;叙事;中美文化;电视制度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6-0098-02情景喜剧固然具有喜剧的特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反映生活的客观对象,提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并指出了喜剧与生活中丑的联系。

”⑴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但这里所说的“丑”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为滑稽可笑的,而是只有当丑力求炫耀为美的时候才显得滑稽。

作为喜剧,总是以这种滑稽的方式将生活中的酸舌廿苦就展初屮菜由美国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生活大爆炸》在播出后就荣登美国电视剧收视率榜首,并先后多次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提名,该剧目前已经播出到第十季。

⑵经典的情景喜剧叙事策略、陌生化的人物形象设置,使其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粉丝,在中国同样也掀起了一阵观看热潮,自2009年搜狐视频引进这部剧以来,它在中国已累积了近13亿观看人次。

《爱情公寓》的播岀作为中国情景喜剧创作转型的重要标志。

在叙事上,打破了原先中国情景喜剧单线叙事的模式,仿照欧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并借用大量网络语言,用戏仿拼贴等方式构建出本土化情景喜剧。

因此,笔者将从叙事主题、叙事方式、人物设置三个层面出发,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分析对比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异同。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电视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中美两个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市场,因为其巨大的观众量和影响力,其叙事差异更是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叙事结构、剧情节奏、角色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电视剧更倾向于采用线性故事结构,即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叙述,借助回忆和闪回的手法描绘角色之前的经历和情感,同时还会运用悬念和伏笔等手法增强观众的观看兴趣。

而中国电视剧则更多地使用对比叙事结构,例如将不同地区、社会群体的故事进行对比叙述,凸显出社会差异以及人文精神,这种叙事风格通常强调情感的表达,塑造出让人感同身受的角色形象。

其次,剧情节奏是影响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的另一个因素。

美国电视剧通常会采用快节奏的剧情叙述手法,不断引入高潮和冲突,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

这种节奏感十分紧凑,极富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但也容易造成剧情疲劳和缺乏思考深度。

而中国电视剧则通常会采用缓慢的叙述节奏,侧重刻画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历程,让观众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品味剧情。

最后,角色塑造是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的重要体现。

美国电视剧通常注重角色的多面性,人物角色具有复杂、清晰的个性特点和行为象征特点,角色的心理变化更是被反复加强和展现,有时甚至出现让人叹为观止的反转。

而在中国电视剧中,角色比较简单化,其塑造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耿直和顺从等固有形象,角色情感塑造主要以善恶对抗和对家庭、爱情、友情的表达为主。

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叙事差异是多方面的,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

美国电视剧注重快节奏的剧情叙述和多面性的角色塑造,体现了美国社会现代化与生活高效的特点;中国电视剧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敛和温情。

当然,这两种电视剧的叙事差异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情境和意境中进行交叉融合,甚至产生惊喜的效果。

中美电视剧中英雄形象塑造的解读

中美电视剧中英雄形象塑造的解读

美剧一般是按 季进行 创作 和播放 的 ,一般 的播 出季 是 每年 的九月到次年 四月 ,时 间横跨七 八个月 ,这段 时间 内 , 每一部 电视剧 的播放都是有一定 规律 的 ,即每 周播 出一集 ,
这种笔记松散 的播 放方 式 ,使得 观众没 有办 法对 一个紧 凑 的故事和环节进行 追踪 ,因此导致 美 国电视 剧在 发展 的过 程中呈现一种碎片 化 以及 长 时态的特 色。美剧 中比较常 见
同样有很多关于英 雄形象塑造 的典例 ,本文将以中美电视剧 为例 ,对 电视 中英雄形象的塑造进行解读 。 [ 关键词 ] 电视剧 ;英雄形象 ;中西差异
不 同的 文 化 背 景 下 , 电视 剧 的 主 题 也 有 不 同 。 在 中美
导致 了中美 电视剧 的创作过程 中也存在一些差 异。
较 紧凑 的集 中播 放方式 ,使 得观 众更 容易沉 浸到 故事情 节 中 ,对情节 的重 视 程度 高 于人 物 ,正 是 由于 观众 的喜好 , 导致 电视剧 的编 剧 、制作 等都将 情节 摆在 了人物 形象 的刻 画之上 。最 常见 的就 是编剧 将更 多 的精力 和财力 都放 在一
! 苎 ! ! YI NGS HI W ENXUE
中美 电视剧 中英 雄形 象塑造 的解读
●张 蕊 ( 衡 水学院 中文 系,河北 衡 水 0 5 3 0 0 0 )
[ 摘
要] 英雄文化一直是 中西方的一个主流 , 尽 管有着不 同的文化差异 ,但是对 于英雄的崇拜 心理是一 样的。中美 电视剧 中
电视剧的创作中 ,英雄 形象 的事迹 表现都 是一个 重要 的题 材 ,但是在人物形 象 的塑 造过 程 中往 往存 在很大差 别 ,美
剧创作 中,人物是 一个 主要部 分 ,以人物 作为 吸引 观众 的 关键 ,让观众能够在 观看 剧情 的过程 中学 到很多 ,从 而和 剧中的人物一起 成长 ,电视情节 是为人 物服 务 的,这 是美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电视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情景喜剧是一种受众广泛的喜剧形式,它通过具有典型性的情景和角色来引发观众的笑声和共鸣。

《老友记》和《爱情公寓》是中外情景喜剧中的经典代表作,它们在美国和中国的观众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将比较中外两个典型情景喜剧,分析它们在表现形式、幽默元素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异同。

一、表现形式比较1.故事背景与情节设定《老友记》以纽约市为背景,讲述了六个青年的生活和爱情故事。

剧中角色的人物设定独立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梦想,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展示出来。

《爱情公寓》则以北京市一个公寓楼为背景,聚焦于五个青年的生活和情感纠葛。

剧中角色的设定更加贴近中国观众,展现了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

2.情景呈现方式《老友记》采用多相机拍摄方式,经典的六人沙发框架下,通过不同的摄像机角度和切换手法,呈现出六个角色的生活细节和相互间的互动。

《爱情公寓》则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五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也采用了适度的透视镜头和动画元素,增添了一些幽默和夸张的效果。

二、幽默元素比较1.笑点创作《老友记》通过情节的设置和台词的幽默创作带给观众持续的笑点。

剧中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搞笑片段的设置非常巧妙,毫不雷同且充满创意。

同时,不少台词也成为了经典的梗,深入人心。

《爱情公寓》着重通过语言和段子来制造笑点。

剧中角色的对白具有智慧性和戏剧性,贴合中国年轻观众的口味和文化背景,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2.情绪营造《老友记》通过较为轻松的剧情和场景,营造出快乐、轻松的氛围,使观众忘却压力,享受片中角色的生活点滴。

《爱情公寓》采用了较为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情节,与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更加紧密。

剧中角色所面对的问题和困境,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和爱情,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思考人生和情感的真谛。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情景喜剧是一种以家庭、工作或社交场景为背景的喜剧形式,旨在通过夸张的情节和幽默的对白来产生笑料。

中美两国都有许多典型的情景喜剧作品,例如美国的《老友记》和中国的《爱情公寓》。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典型情景喜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幽默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中美两国的典型情景喜剧在故事情节上存在一些区别。

美国情景喜剧通常追求多线剧情,每一集都会有一个主要情节和几个次要情节。

而中国情景喜剧往往更加简单直接,剧情主要围绕一组年轻人的生活展开。

以《老友记》为例,剧情紧密扣合每个主要角色的生活和工作,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展现友谊、爱情和成长。

相比之下,中国的《爱情公寓》则更加侧重于情感纠葛和搞笑矛盾,将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困惑和喜怒哀乐进行了夸张刻画。

其次,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在角色刻画上也有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往往有更多的主要角色,并具有明确的特点和性格。

例如,《老友记》中有六个主要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比如罗斯是个学究型的恋爱白痴,钱德勒是个幽默风趣的搞笑家等。

而中国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则相对较少,剧中的主要角色大多是年轻人,在性格塑造上相对比较简单,更注重于搞笑效果的呈现。

此外,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在幽默手法上也具有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普遍注重对话的机智和幽默,通过角色之间的尖锐对白来制造笑料。

例如,《老友记》中经常出现的才华横溢的搞笑对白,使得剧中的笑料层出不穷。

而中国情景喜剧则更加侧重于局部的夸张和闹剧效果,通过物理动作和表情来制造笑料。

例如,《爱情公寓》中经常出现的踩脚、打闹等搞笑情节,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视觉上的效果来获得笑点。

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国文化和观众的喜好有关。

综上所述,中美典型情景喜剧在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幽默手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通常追求复杂多线剧情和明确刻画的角色,而中国的情景喜剧则更加注重简单直接的剧情和夸张搞笑的表演。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

正文一:发展历程与传播渠道
1、中国情景喜剧发展历程
中国的情景喜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编辑部的故事》为代表。自那时起, 中国情景喜剧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电视荧屏上的重要节目类 型。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情景喜剧在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也不断创新, 如《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等作品展现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
01 引言
目录
02
正文一:发展历程与 传播渠道
03
正文二:受众群体与 内容创作
04
正文三:幽默表达与 对比分析
05 结论
引言
情景喜剧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受众。中美 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娱乐市场,其情景喜剧产业也具有显著的地位。本次 演示将从发展历程、传播渠道、受众群体、内容创作、题材选择、幽默表达等 方面,对中美情景喜剧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其异同点与共性。
结论
总的来说,中美情景喜剧在诸多方面存在异同点。这些异同点既体现了两国不 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反映了观众需求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尽管 存在差异,但两国情景喜剧都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思考,成为了全球流行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彼此的成功经验, 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优秀的作品。
谢谢观看
正文三:幽默表达与对比分析
1、幽默表达
中美情景喜剧在幽默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情景喜剧的幽默更多体现 在语言和情节的巧妙安排上,如相声、小品等元素的使用,以及剧情的反转和 意外。而美国情景喜剧则更加注重角色塑造和情境设置,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 和情节的铺陈来达到幽默效果。
2、对比分析
从以上各方面比较可以看出,中美情景喜剧各有特点。中国的情景喜剧更加贴 近本土观众,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而美国情景喜 剧则更加国际化,涉猎题材广泛,注重个体和社会冲突,给观众带来不同文化 视在保持本 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与国际市场和观众需求接轨;如何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保 持剧集质量和观众口碑等。

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爱情公寓》与《生活大爆炸》为例

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爱情公寓》与《生活大爆炸》为例

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爱情公寓》与《生活大爆炸》为例
《爱情公寓》与《生活大爆炸》是中美两国非常著名的情景喜剧,两者有很多共同点,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相似之处:
1. 都是以情景和人物互动为主要元素的喜剧,通过叙述故事中
发生的事情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幽默感。

2. 两部剧情节紧凑,节奏较快,让观众在看完一个笑点之后就
会迎来下一个笑点。

3. 两部剧都注重塑造人物,人物个性突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
的特点和长处以及缺陷。

4. 两部剧中的人物,无论是在行为、语言、服装、爱好等方面,都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内涵。

不同之处:
1.元素不同。

《爱情公寓》强调的是情感故事和群体关系问题,以小人物为主体,传递温情;而《生活大爆炸》关注天才、理智、
知识的爆发,脱离普通人生活,强调科学知识。

2. 文化背景不同。

《爱情公寓》以中国城市年轻人为主角,讲
述了他们的爱情、友情、职场和生活问题,反映现代城市青年的生
活态度和价值观;而《生活大爆炸》则围绕美国加州洛杉矶的一个
高科技研究所展开故事,更多地体现了美国文化与价值观。

3.风格不同。

《爱情公寓》的风格轻松、幽默、诙谐,让人轻
松愉悦;而《生活大爆炸》的情节复杂,智商领跑等高深梗难以理
解的部分。

总的来说,《爱情公寓》和《生活大爆炸》都是优秀的情景喜剧,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文化展现以及幽默方式,各自在中美两国拥有了广泛的粉丝群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遣和娱乐方式。

中美情景剧人物比较

中美情景剧人物比较

中美情景剧人物比较摘要:情景剧,有一定的喜剧成分,因此,也称为“情景喜剧”,雏形是欧美的肥皂剧,所以,如今国内的电视情景剧,多少都会受到欧美的影响。

本文分析比较《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第一季)与《老友记》的人物造型、人物对白、人物形象,对国内情景剧人物设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情景剧;人物;比较一.人物造型比较情景剧的人物往往性格并不复杂,而是突出其性格的某一方面。

在突出性格方式上,人物的造型表现很重要。

通过人物的服饰造型设计赋予人物形象以强烈的视觉能量,进而加强性格表达,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下电视剧创作的一个自觉追求。

比如《武林外传》中郭芙蓉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的形象就是一身黑色的夜行衣,与她好斗,立志闯荡江湖的形象十分切合;罗斯在《老友记》中的造型多是t恤配衬衣,可表现其比较憨直,稳重的特点;陈美嘉在《爱情公寓》中多穿流行的服装,与她哈韩哈日的风格极为贴合。

从这些人物的造型中,可以看出《老友记》的美国味,《武林外传》的古装味,《爱情公寓》的现代味。

二.人物对白比较对白也叫对话,是指剧中几个人物之间所说的话,它是人物语言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物的对白是一种代言体,即由角色代作者说话。

它承担着推进剧情,刻画人物等主要的功能。

在《老友记》中,罗斯那声软弱无力的“hi”是最具罗斯风格的,以至于乔伊听到后说:“this guy say hallo, i wanna kill myself.”。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经历,生活方式以及思维定势等,进而形成了各自风格迥异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取向,于是美国人在其电视剧中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奔放热烈,对白语言的机智幽默。

汉语仿制有四种:引用,移植,嫁接和词语变形。

在《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中都有用到这四种仿制方式,如《武林外传》中吕秀才向小郭讨饶时:“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月落乌啼霜满天,夫妻双双把家还。

”引用俗语、唐诗、歌词,三类不同性质的语言混杂在一起,使人物对白更显生动形象,极具中国特色的幽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自从1994年《我爱我家》登陆电视荧屏,中国的情景喜剧已经经历了十八载的寒来暑往。

在这十八年中,随着一部部优秀作品的出现,中国的情景喜剧正逐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

但是相比较于情景喜剧的鼻祖美国的创作来说,我国的情景喜剧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本文意在通过情景喜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构件:人物塑造手法,在比较中探讨中美情景喜剧创作中艺术品性的异同,希望以此促进中国情景喜剧的进一步发展。

一、欢笑总有相似处:一脉相承的“扁平人物”正如米克・鲍斯在《只有当我开怀大笑时》中提到的那样,“这种人物的性格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结构”①,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一种“坚定不移”的性格,他们在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被称作“扁平人物”。

这些人物有两个优点,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美国《辛菲尔德》中的克莱默,还是中国《我爱我家》中的老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其性格呈单一性且一成不变,这些剧中人物日复一日的用自己性格中的某些弱点产生喜剧效应,给大家带来欢笑,这样的情形不断重复,使得观众能轻而易举的认出他们。

这和情境喜剧其独特的审美目的相关联,情景喜剧要求在演出的较短时间内引人发笑,这与小说、戏剧、电影及电视等艺术形式要求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求变的人物性格来吸引观众是迥然不同的。

正因为“扁平人物”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独特的形式美,所以中美情景喜剧在塑造人物时大都采取了这一类型化的艺术手法。

在“扁平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性格中与众不同的一面被不断强化。

美国情景喜剧《我爱露西》当中的露西单纯且幼稚,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总异想天开,想做大明星。

在每一集中露西都是雄心勃勃的要实现自己的明星计划,或是应聘当舞蹈演员,或是参演丈夫里奇的电影。

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老傅是个有着强烈优越感的老干部形象,他年轻时参加革命,在领导的岗位上工作了大半生,现在赋闲在家,在剧中喜欢讲革命道理、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这是带有某一类人的特征的。

除了人物内在的性格外,其外在的形体、声音等特征也是情景喜剧中塑造扁平人物的有效艺术方式。

在《辛菲尔德》中出现的四个好朋友从外貌上来看各具特点:主角辛菲尔德虽相貌一般,但神情傲慢,说话总是一板一眼,克莱默身材瘦高、行为古怪,不请自来,乔治是纽约扬基队的忠实粉丝,矮胖结实、常常歇斯底里,艾琳则美丽率直、伶牙俐齿,说话爱吐舌头。

我国第一部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中六位战友则充分显示了“五湖四海来当兵”的特点。

一口广东普通话的洪班长白胖,山东口音非常重的老高瘦高,乡音未改的河南小毛矮小伶俐,同样来自东北的三个人也是特征明显:大周黑壮,帅胡白净,小姜憨实。

他们还都有自己的口头禅,洪班长的“我怎么这么聪明”,老高的“俺的亲娘哎”,小毛的“苍天啊……”,大周的“注意素质,注意素质”,帅胡的“诗在民间啊”,小姜的“班长我听你的”,此外还有陕西的闫护士长、闽南的小姚、四川的小张……这些各具形体特色的人物一方面便于观众对于他们的区分,另一方面他们的高矮胖瘦、五音杂陈使得剧情还没有展开,人物本身的喜剧效果就早已显现了。

二、笑的深度:中美情景喜剧中对人性挖掘的差异诚然,情景喜剧在塑造人物时依据自身的艺术特质大多选择了扁平人物,但是扁平化的人物同样应该会思考、能行动,有生气、有个性,这样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人物才是鲜活的、可信的。

正如黑格尔在其巨著《美学》中曾谈到性格的刻画时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②因此扁平人物一样可以被赋予人性的深度,他们面对抉择时也会表现出人性的挣扎与纠葛。

就剧中人物所表现出的人性深度来说,中美情景喜剧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中国情景喜剧中的人物更多的是一种脸谱化的人物,在他们身上缺乏真实可信的个性魅力。

如《我爱我家》中的老傅,《闲人马大姐》中的马大姐等等。

如《我爱我家》中第56集“重塑自我”中和平要整容,老傅开始坚决反对,但是经过一番劝导,古板的老傅也去美了容,带起了假发套,甚至还跳起了舞。

这一场景确实让人觉得好笑,但这样的“笑”是以破坏人物形象的一贯性为代价换来的。

我国情景喜剧人物形象在塑造中人性深度不够有多种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塑造手法的比较任朝科摘要:中国的情景喜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先行者美国的情景喜剧创作比较,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本文从人物类型、对人性的挖掘、情感表现的差异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情景喜剧创作中人物的塑造手法进行了比较,以期促进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

关键词:情景喜剧;扁平人物;人性深度;情感表现戏剧・11・原因,最为重要的就是“重外轻内”。

情景喜剧的创作与表演者大多关注喜剧最外层的“笑”,忽视了喜剧作为戏剧一种应有的内涵和深度。

因此,在创作中没有更多的关注喜剧人物内心深处,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滑稽可笑上面,这就很难引起观众强烈的审美共鸣,也就难以打动人心了。

在美国的情景喜剧创作中,其喜剧人物往往是既性格鲜明又具有一定人性深度,比如《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的泰德・莫斯比,《人人都爱雷蒙德》中的雷蒙德・巴龙,《老友记》中的莫妮卡・盖勒……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夸张的个性与丰富的内心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于是他们在剧中不再只是逗人发笑的喜剧性人物,而是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人性深度,带有了明显的正剧人物特点,这增强了剧中人物的喜剧张力和艺术魅力。

除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之外,美国情景喜剧还通过人物的经历让人们对生活、社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1970年在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的《玛丽・泰勒・莫尔节目》向大家展现了一位年近30岁的单身职业女性的工作与生活,这是当时美国如火如荼的女权运动在情景喜剧中的直接反映。

玛丽身处男权社会,这让她时常会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她的事业和爱情遇到了种种挫折,剧中引人发笑的桥段往往是她手足无措、尴尬无比的时刻。

但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更多是一种出自对职业女性的同情与尊重的善意调侃,与早期的传统喜剧中将作为陪衬的职业妇女当行为古怪的小丑来肆意取笑是绝不相同的。

在一系列的磕磕碰碰中,原本有些怯懦和自卑玛丽成长为一个聪明勤奋并且坚强自信的职业女性。

在生活中,对待爱情的严肃让她拒绝了只想保持情人关系的深爱着的男友。

在工作中,她的独立与能干也获得了同事和朋友们的肯定和赞扬。

从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荧屏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情景喜剧在人物深层心理空间上的拓展,在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具有人性深度和艺术魅力的“灌注了生气”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点对于情景喜剧营造戏剧性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意义。

具有一定人性深度的人物使得情景喜剧带有了更多的人生思考和人文关怀,这大大增强了情景喜剧的审美格调。

三、道是无情却有情:中美情景喜剧中情感表现的差异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提出“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符号”。

美国的情景喜剧充分注意到了情感在创作与传播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情动人”逐渐形成了情景喜剧创作人员一个共同的艺术追求。

在美国情景喜剧中浓墨重彩的渲染剧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场景非常多。

在《出租司机》一剧中,父亲埃里克斯自离婚后就没有再见到自己的女儿凯瑟琳,这一天当他听说凯瑟琳要在附近的一个机场转机时,他马上来到了机场。

虽然已经16年没有相见了,但埃里克斯在机场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女儿。

他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你原来的,不,现在也是,你的爸爸啊,埃里克斯。

”由于长时间没有见面,父女两个都有点尴尬,在手足无措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很多笑料。

后来凯瑟琳问父亲:“你怎么还能认出我来?”埃里克斯说:“你以为我会忘记养了两年女儿的经历吗?不,永远不会。

我记得你喜欢吃豌豆,你没有爬就开始走路,你爱揪自己的小鼻子,你当时最喜欢的笑话是……”说到这儿父女俩充满深情地拥抱在一起。

这一场景将父女之间的骨肉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此真挚的情感让观众也是唏嘘不已。

与美国情境喜剧对于人间真情的渲染与彰显不同,国内的很多作品在创作时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单纯的搞笑和逗乐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惜让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相互的攻击、嘲弄和调侃,在注重幽默诙谐的同时忽视了对真善美的表现。

比如在《东北一家人》的《最佳拍档》中:牛大妈和金大叔要参加比赛,所以在一起排练扭秧歌。

这时为人子的牛小伟表现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他一会儿说老妈和金大叔是“公开耍流氓”,一会儿又说自己的母亲“三十不浪四十浪,七十还要浪打浪”。

这样的情景设置是为了让观众笑出声来,但是它却完全丑化了母子亲情,让原本纯洁美好的亲情变得低俗不堪,这样的喜剧因其格调的底下,自然也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目前国内情境喜剧创作中此类现象还有不少,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

当然,更多的创作者在学习和摸索中正越来越多地把逗乐的喜剧和感人的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着情景喜剧的艺术品味。

比如在广受好评的《武林外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在剧情中的有机渗透,“兄弟间的友谊,姑嫂间的亲情,师徒如子,红颜变知几,暗恋变明恋,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人与人之间,情感浓度越来越高,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原先纯粹的喜剧,变成了悲喜交融的杂拌。

”③这样积极地、真诚地彰显人物的美好情感给观众带来了一部情感浓度颇高的优秀的情境喜剧作品。

在作品中充溢着的温馨的、动人的情感是收视率提升和拥趸们追捧的最大动力。

就我国而言,情景喜剧起步较晚,在发展中取得了成绩,也还有很多不足。

美国在这一剧中的制作上拥有更多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不必妄自菲薄。

我们要学习成功的经验,更要在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有中国特色、民族风范的再创造,这样就一定能促进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使之适应社会文化的大发展,贴近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注释:①米克・鲍斯.《只有当我开怀大笑时》,《电视的真相》[英]安德路・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编著,中英编译 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页.②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第295页.③宁财神.《武林宝典》,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任朝科,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戏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