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2节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4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第2节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4 苏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第2节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4 苏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2节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4 (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2节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4 (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2节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4 (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九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2.某同学站在圆心O处用细绳拉着小球,使球跟着身体在水平面内做逆时针运动,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球运动中经过某点时,该同学释放细绳,小球恰击中P处竖直硬杆,则释放时小球位于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③掉在地上的玻璃杯变碎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氢气球下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匀速上升,若细线突然断裂时,则重物将()A.不再受力B.立即下落C.先上升后下落D.保持原速度一直上升5.如图所示,一木块立在光滑的水平平板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粗糙的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车上的木块将()A.也跟着小车加速运动B.向左平滑出小车,落地后向左倾倒C.木块未落地时,在小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向左平滑出小车,落地后向右倾倒6.小明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如图所示的“S”形弯道时,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A.甲、丙 B.甲、丁 C.乙、丁 D.乙、丙7.下面是我们在体育课上参加的一些锻炼活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跳远助跑”﹣﹣利用了惯性的原理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C.“踢足球”﹣﹣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D.“跑步”时用力蹬地﹣﹣利用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8.立定跳远测试中,小明想: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那么地球自转的方向会影响跳远成绩吗?对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向东跳有利B.向西跳有利C.向南或向北跳有利 D.向各个方向跳都一样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分别载着质量相等的救灾物资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匀速竖直下降,甲的速度是5m/s,乙的速度是3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具有惯性B.它们都是平衡状态C.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1:1D.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5:310.如图所示,一个圆柱状的轻质纸筒顺着一个倾斜的木板DC滚下,CA之间没有木板.关于纸筒在地面上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A 点的左侧B.正好在A点C.在A 点的右侧D.上述三种情况皆有可能11.正在匀速向右直行的足够长的火车车厢的光滑地板上,放着质量不同的甲、乙两个球,并且m甲>m乙,如图所示.当火车突然加速时( )A.两个球相对于车厢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B.两个球相对于车厢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C.两个球相对于车厢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D.两个球相对于车厢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12.一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车内悬挂的小球和杯中水面在某一瞬间的情况如图,其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A. B. C.D.1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同时假如所有力都消失,则小球将()A.沿BD方向运动 B.沿BE方向运动C.沿BC方向运动 D.在B点保持静止14.从左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先后投下两枚炸弹,不计空气阻力,落地前两枚炸弹在空中的位置应如图中的()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15.沿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由于惯性,小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在滑行的过程中,小车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力的作用.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铅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力的作用.16.如图所示,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是.17.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上有气泡,如图,当车开动时,气泡将向运动;刹车时,气泡将向运动,其原因是具有惯性.18.许多交通事故对人造成的伤害与惯性有关.为了减少此类事故,汽车装有:A,座椅上放的靠枕;B,驾驶室的气囊.若汽车前进受到撞击,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若汽车后方受到撞击,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选填番号A或B)19.“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探测器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整流罩脱落,整流罩脱落后仍要向上运动一段时间,这是由于整流罩;探测器绕月飞行时,运动状态(选填“发生改变”或“不发生改变"),探测器所受到的力(是/不是)平衡力.20.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①列车突然向启动;②列车向运动时突然刹车.(选填“左"或“右”)21.在一个密闭的小车中用细线固定住一个实心小球,并使小车和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此时,若给小车一个方向向东,大小为10N的力使小车运动,则小车在运动的一瞬间,小球将(选填“保持静止”或“向东运动");若一段时间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N(忽略空气阻力);当小球与车保持相对静止时,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细线所受到的拉力(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22.小方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用餐时发现,放在水面桌面上的一个茶叶蛋搞突然向后滚动,而同样放在桌上的茶杯却纹丝不动,该列车正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行驶,此时桌面对茶杯(选填“有"或“没有”)摩擦力.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想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每次测量时都观察小车右端所对刻度线的位置),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cm.(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的就越.(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且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选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25.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选填:“同一"或“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释放;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3)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W2.(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 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 A、h B的位置滚下(m A>m B,h A>h 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四.解答题(共1小题)2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1)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2)实验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运动的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小车所受摩擦力减小的原因是;(3)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第九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6•滨江区一模)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解答】解:AB、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向左运动,所以有两种可能,即可能向右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左做减速运动,故AB错误;C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块M有一个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此时木块M会受到一个向右的摩擦力,故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正确,D 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的理解和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分析和判断,是一道综合题.2.(2016春•盐都区期中)某同学站在圆心O处用细绳拉着小球,使球跟着身体在水平面内做逆时针运动,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球运动中经过某点时,该同学释放细绳,小球恰击中P处竖直硬杆,则释放时小球位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故利用惯性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据图可知,小球做逆时针旋转,若小球运动中经过某点时,该同学释放细绳,小球由于惯性,所以会沿着该圆的切线方向向前运动,故分析四点可知,小球在B点时释放绳子是最右可能击中P中竖杆的.故选B.【点评】知道惯性的定义,并能利用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解决.3.(2016春•徐闻县期中)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③掉在地上的玻璃杯变碎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即此时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②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其在力的作用下,弹簧的形状发生了改变;③掉在地上的玻璃杯变碎了,在力的作用下,其形状发生了改变;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①④.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掌握.4.(2015春•宝应县期中)氢气球下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匀速上升,若细线突然断裂时,则重物将( )A.不再受力B.立即下落C.先上升后下落D.保持原速度一直上升【分析】解决本题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然后分析运动情况.【解答】解:重物原来随气球匀速上升,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当细绳断裂后,由于惯性物体会继续向上运动,但物体此时只受重力作用,方向竖直向下,因此重物在重力作用下再落下来.故选C.【点评】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在学习力和运动时要注意结合惯性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5.(2017春•温江区月考)如图所示,一木块立在光滑的水平平板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粗糙的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车上的木块将()A.也跟着小车加速运动B.向左平滑出小车,落地后向左倾倒C.木块未落地时,在小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向左平滑出小车,落地后向右倾倒【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加速前,木块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加速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木块的运动状态.【解答】解:车加速前,木块和小车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即木块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加速时,由于木块在光滑的接触面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木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而小车的速度逐渐变快,所以木块会相对于小车向左水平滑出小车;落地后,由于惯性,木块相对地面运动速度继续向右,下部受到地面摩擦力向左,上部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所以木块落地后向右倾倒.综上所述,只有选项CD是正确的.故选CD.【点评】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会用惯性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6.(2016春•邳州市期末)小明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如图所示的“S"形弯道时,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A.甲、丙 B.甲、丁 C.乙、丁 D.乙、丙【分析】解决本题需掌握:车具有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解答】解:由图可知,当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车失去控制,由于惯性,车将会沿原来运动的方向冲出,即会冲到图中的甲区和丁区,故人在乙区或丙区是安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性质,要注意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7.(2016春•雅安期末)下面是我们在体育课上参加的一些锻炼活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跳远助跑”﹣﹣利用了惯性的原理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C.“踢足球"﹣﹣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D.“跑步”时用力蹬地﹣﹣利用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分析】(1)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有些惯性是有益的,要加以利用;有些是有害的,要注意防止;(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A、“跳远助跑”是因为当起跳时人的身体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这样会跳的更远,是利用了惯性原理,故A正确;B、“引体向上"时,为了防止手打滑,在手上搓镁粉,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故B正确;C、“踢足球”时,因为足球受到力的作用,足球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是利用了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正确;D、“跑步"起跳前用力蹬地,同时地面给人一个反作用力,利用的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题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8.(2016春•泰兴市校级期中)立定跳远测试中,小明想: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那么地球自转的方向会影响跳远成绩吗?对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向东跳有利B.向西跳有利C.向南或向北跳有利 D.向各个方向跳都一样【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只和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形状、位置等都无关.【解答】解:立定跳远测试中,跳起之前,人与地面具有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跳起来之后人依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内,人转过的距离与地面转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无论跳远运动员向那个方向跳起,结果都一样.所以选项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生活中有很多惯性的例子,要求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9.(2016春•长春期中)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分别载着质量相等的救灾物资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匀速竖直下降,甲的速度是5m/s,乙的速度是3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具有惯性B.它们都是平衡状态C.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1:1D.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5:3【分析】(1)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两个降落伞的质量相同,根据G=mg求出的重力相同.甲乙运动速度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受到阻力大小,判断阻力之比.【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故A正确;B、两只降落伞都在匀速竖直下降,所以它们都是平衡状态,故B正确CD、两个降落伞及救灾物资的质量相同,根据G=mg求出的重力相同,故G甲=G乙;甲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甲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甲=G甲;乙以3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乙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乙=G乙.因为G甲=G乙,所以F甲=F乙,所以F甲:F乙=1:1;故C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惯性的理解,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要熟练掌握.10.(2016春•江阴市月考)如图所示,一个圆柱状的轻质纸筒顺着一个倾斜的木板DC滚下,CA之间没有木板.关于纸筒在地面上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A 点的左侧B.正好在A点C.在A 点的右侧D.上述三种情况皆有可能【分析】从惯性、重力以及物体受到阻力的角度,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判断.【解答】解:由图可知,当圆柱状的轻质纸筒顺着倾斜的木板DC滚下时,离开C点后,由于惯性仍会继续向前运动,同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其运动方向会略有改变,所以纸筒落在A点的右侧.故选C.【点评】本题中既要考虑惯性的因素,同时也不能忽略阻力和重力的作用,这样才能正确做出判断.11.(2016•长沙县校级模拟)正在匀速向右直行的足够长的火车车厢的光滑地板上,放着质量不同的甲、乙两个球,并且m甲>m乙,如图所示.当火车突然加速时()。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第2节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3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第2节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3 (新版)苏科版

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1.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华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块运动过程中 (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第1题第2题2.如图所示,一位老人正在打门球,被打出去的门球会慢慢停下来,对“门球会慢慢停下来”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门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门球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C.门球的惯性逐渐消失 D.门球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于它的惯性3.小明用150N的水平力推着重500N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则 ( ) A.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150N B.小车所受合力为350NC.小车受到的阻力是150N D.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150N4.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5.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图中惯性最大的是 ( )6.公共汽车转弯时,汽车中的乘客之所以向一侧倾倒,是因为 ( ) A.汽车具有惯性 B.乘客具有惯性C.汽车和乘客都具有惯性 D.汽车的惯性比乘客大7.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C.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D.跳高运动员跳过杆后从最高点落向地面8.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熟了的苹果总要落回地面,说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B.跳伞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所受合力竖直向下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足球没有惯性D.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9.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10.竖直向上托起的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 ( ) A.排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排球受到惯力C.排球具有惯性 D.排球受到惯性的作用11.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利用直升机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________作用,方向是_________.从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举一个利用惯性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宇用50N的水平力把重15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一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为70kg,张开伞一段时间后以5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下降,此时运动员(包括伞)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N.14.断开电风扇的开关后,电风扇的叶片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叶片具有___________:过一会儿叶片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叶片受到_________作用.15.2008年4月28日,T195次列车下行到周村至王村路段时,由于超速造成部分车厢脱轨.此时,上行的5034次列车司机发现后紧急刹车,由于列车具有_______,无法立即停下,使两车相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6.请你用惯性知识解释右图所示的物理现象.参考答案1.B 2.B 3.C 4.C 5.B 6.B 7.D 8.D 9.D 10.C11.重力竖直向下立定跳远(或掷实心球)12.15 变小13.70014.惯性阻力15.惯性16.用手握住木柄在凳子上撞击,锤头与木柄一起运动,木柄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停止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锤头就紧套在木柄上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同步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同步测试

9.2 牛顿第一定律1.如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汽车行驶时有惯性,停车后没有惯性C.系安全带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惯性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3.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4.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C.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D.跳远时,运动员助跑以提高成绩5.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A.匀速直线下落B.匀速直线上升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6.据统计,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超速行驶,因为超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需要行驶更远的距离才能停下来.关于汽车刹车后还继续向前行驶一段一段距离的原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刹车后,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B.汽车具有惯性C.刹车后,汽车的惯性减少D.刹车后,汽车所受的力平衡7.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8.下列有关排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发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力B.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排球将静止C.排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快,惯性变大D.排球触网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9.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A.A位置的东侧B.A位置的西侧C.A位置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0.如图所示,将纸片从易拉罐和水平桌面间快速水平抽出,易拉罐几乎不动.则将纸片抽出的过程中,易拉罐纸片A.不具有惯性B.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C.相对纸片水平向右运动D.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11.如图所示,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9.2牛顿第一定律-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9.2牛顿第一定律-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精品练习第九章力与运动9.2牛顿第一定律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基础练习1.下列现象不符合实际的是()A.如图1,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B.如图2,用力快速向下打纸条,立在纸条上端的钢笔帽不会倾倒C.如图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范围,不需要用发动机就可保持飞行D.如图4,地球自转,人竖直跳起后,会看到地面快速经过脚下,这样可免费游世界2.为了节约燃料和更容易发射火箭,发射后火箭的飞行方向是()A.向上偏东飞行B.向上偏西飞行C.竖直向上飞行D.都一样3.如图所示,跳远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先助跑,再起跳至最高点,最终落地。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助跑,主要是为了让自己的惯性增大B.当运动员跳至最高点时,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助跑速度越大,由于惯性,跳得越远D.落地时,运动员到助跑起点的距离为运动员的跳远成绩4.在乘车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路上,小明发现车厢地上的一个空易拉罐突然向前滚去,此时汽车正()A.匀速向前开B.加速向前开C.减速向前开D.原地未动5.如图所示,一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先后经过了铺设毛巾的AB、铺设木板的BC区域,AB和BC的长度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受惯性作用,才能经过AB、BC区域B.小车进入BC区域,阻力变小,速度会变大C.小车通过AB区域的时间小于BC区域的时间D.斜面上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平衡6.如图所示,汽车的驾乘人员需要系上安全带,而且汽车驾驶室装有可自动弹出的气囊,那么,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主要作用是()A.减小驾乘人员的惯性B.减小汽车前部撞车时对驾乘人员的伤害C.减小汽车被后车撞时对驾乘人员的伤害D.减小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的伤害7.“天宫课堂”第二课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和叶光富依次将“冰墩墩”抛出,“冰墩墩”并没有随着抛物线的轨迹掉落下去,而是沿抛出方向做近似_________运动,实际上,这是空间站_________环境最直观的体现。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

9.2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1、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 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 时候,总保持 或 。

2、物体具有保持 的性质称为惯性。

3、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

4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下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5、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A .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 .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 .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D .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6、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明设计了探究方案,用相同的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做了两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表二(1)分析表一(或表二)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还能得出结论: __________二、牛顿第一定律(2)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1、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运动。

A .运动的小朋友B .缓慢进站的磁悬浮列车 D .漂浮的氢气球C .飞奔的猎豹2、08年4月28日,1195次列车下行到周村至王村路段时,由于超速造成部分车厢脱轨。

此时,上行的5034状列车司机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由于列车具有无法立即停下,使两车相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你举出一个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事例:_______________。

3、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4、下列现象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A.行驶在积雪路面上的汽车车轮加上铁链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C.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D.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5、如图,一位老人正在打门球,被打出去的门球会慢慢停下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第九章 二、牛顿第一定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第九章 二、牛顿第一定律

第九章二、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获得的D.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2.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C.保持静止状态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3.如图15-K-1所示是小明自创的“大炮”示意图。

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图15-K-1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B.向上运动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D.立即静止4.如图15-K-2所示,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

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忽略空气阻力),物体将()图15-K-2A.立即停止运动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C.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向右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不受任何力的物体才有惯性B.汽车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C.汽车只有在紧急刹车时才有惯性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6.如图15-K-3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锤柄撞击地面()图15-K-3A.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锤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C.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D.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7.以下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少惯性带来的危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8.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错误的是()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D.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9.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的作用是()A.防止惯性的产生B.防止汽车启动时,人向前“冲去”C.防止汽车速度增大时,惯性增大D.急刹车时,对人体运动起到缓冲作用二、填空题10.用手掷出的铅球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铅球____________;铅球在飞行过程中运动的方向、快慢不断改变,最终要落到地面,是因为铅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测试 第9章 第2节牛顿第一定律(有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测试 第9章 第2节牛顿第一定律(有答案)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B. 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 只有运动着的物体才有惯性D.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2. 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停在空中静止不动C. 飞行路径不受影响D. 竖直下落3. 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

如图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

如果在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图中的()A. B. C. D.4. 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A. B.C. D.5. 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图所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A. 保持静止状态B. 继续来回摆动C. 做匀速直线运动D. 做匀速圆周运动6. 假如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的( )A. 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无法开动B. 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滑下来C. 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很容易开动D. 我们将无法系上鞋带7.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AO上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⑴减少第二个斜面OB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的远些.⑵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⑶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释放的高度.⑷继续减少斜面OB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OB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有关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 )A. 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 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 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 事实(2)→事实(1)→推论(4)→推论(3)8.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 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 将足球射入球门C. 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D. 跳远时快速助跑9. 下列有关物体的运动中,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B. 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C.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 轮船航行时,推动轮船前进的力是水对螺旋桨的力10.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 、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它阻力不计)()A. 一定相碰B. 一定不相碰C. 若m1 < m2,则一定相碰D. 若m1 > m2,则一定不相碰11. 下列事例中,由于惯性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A.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石头上磕几下B. 紧急刹车时,车厢里的人和物体会向前冲C. 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了出去D. 比赛跳远时,助跑的速度越快跳得就越远二、填空题12. 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示意图,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下列三种不同平面上________ ,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可知;如果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以________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13. 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厢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_的缘故.若乘客是朝西坐着,则小球是向________运动的(选填“东”或“西)).14.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________状态,这个定律__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15. 汽车突然开动或加速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__倾倒;汽车突然刹车减速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__倾倒.沿直线运动的汽车突然左拐弯,车上的人会向________倾倒.上述现象,发生是由于________.16. 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乘客具有________.17. 如图所示,为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强在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将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同步能力训练(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同步能力训练(含解析)

9.2牛顿第必定律(2)一.填空题1.标枪运动员为获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这是利用;在助跑阶段,该运动员有关于地面是的.2.暑期,小强和爸爸乘坐火车出门游乐的时候,爸爸给小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中,假如竖直向上跳起,落地址会在哪里?小强带着这个问题,亲身试验了几次,发现每次都会落到起跳点的(选填“前面”“后方”或“原地”).请你帮小强解说原由.3.公安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一定使用安全带,因为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因为持续向前运动,此时安全带会阻挡人体向前运动,这表示力能够改变物体的.4.为了安全,此刻的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保护车内的人不会因为撞到车身而受损.5.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的一个实验:她将小球拉到必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空中.而后轻轻拨动小球,小球便不断地绕O点转动,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会做运动,这是因为小球拥有.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了山川相依的漂亮景色,青山“走”的参照物是;“船到江心抛锚迟,绝壁未到早勒马.”是劝人做事早作准备的俗语,“早勒马”的根来源因是因为马拥有.7.运动员扔掷铁饼,铁饼走开手后能持续向前飞翔是因为铁饼拥有,最后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重力的作用,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8.跳远运动员迅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己的,在空中持续行进以提高成绩,运动员最后落回地面,是遇到力的作用.9.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以下图的简略棉花糖机.取少许蔗糖置于侧壁扎有几排小孔的易拉罐内,闭合开关,电动机带动易拉罐转动,并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底部进行加热.(1)加热过程中,蔗糖颗粒变为液态糖浆,糖浆从易拉罐侧壁的小孔被甩出后,因为拥有而持续行进,遇冷变为丝状糖絮,这时用筷子就能够采集到棉花糖.(2)上述制取棉花糖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闻到了棉花糖的香味,这是现象,蔗糖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写出一种即可).3)小明发此刻操作过程中因没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致使不可以调理易拉罐的转速,从而影响糖浆变为糖絮的成效.请你针对电路装置提出一条可行的改进举措:.10.以下图,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搁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假如书表面绝对圆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以上两空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二.实验研究题1.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跟着物理学家的踪迹,设计过以下图的“斜面”实验: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同样,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2)渐渐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一样水平表面滑行的,能够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初速度同样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圆滑,小车遇到的摩擦阻力就越,小车运动得越.由此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合(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3)实验结果能证明.(选填序号)A.物体运动需要力来保持B.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牛顿第必定律(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圆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2.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拙程度不一样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察看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经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遇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遇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就归纳出牛顿第必定律,请问:牛顿第必定律(选填“能”或“不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出.(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耗费的机械能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经过上边的研究后,小明再想考以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开释摆到右边最高点C时,假如摆球所受的力突然所有消逝,则摆球将(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3.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拙程度不一样的物体(如毛巾、棉衣、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察看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一样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以下图(1)结论:平面越圆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遇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2)推理:假如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久做.4.某同学利用以下图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资料,让小车从同样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察看现象.试回答以下问题: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要素,除了阻力外,还有,该要素能够采纳小车从同样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凭证是.三.解答题1.如图,在汽车碰到紧迫状况突然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甚至摔倒.请用惯性的知识解说这一现象.2.以下图,老王骑车上班途中,前面停在路边的轿车司机突然翻开车门,老王刹车不及撞上车门受伤.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由,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3.牛顿曾说过,假如说我比他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表现了牛顿谦虚的质量.但前任的研究的确对牛顿产生了启示,此中的一位巨人就是伽利略,他400多年前的研究思想一致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伽利略以前观察到,钟摆往返摇动的高度是同样的,如图甲.所以他假想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左侧一个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一样坡度的斜坡,假如球没有遇到摩擦的作用,他以为这个球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滚到的高度都与开端高度同样,仿佛这个球“记着”了开端高度.经过进一步思虑,伽利略推测,假如右边的斜坡变为平展,球将会向来匀速转动下去,如图乙.(1)像科学家那样“进一步思虑”:图丙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同样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上球的地点,他以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于是他勇敢推测:当斜坡变为平展时,球的速度不再变小,球将做匀速转动.(2)伽利略以为,球匀速转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运动”是球所拥有的属性.在我们今日看来,球的这类属性称为.3)我们学习了“能量”的知识后知道,事实球“记着”的是能量.因为有摩擦的存在,球将不会抵达开端高度,所以过程中球的机械能减少,但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能,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参照答案1.(2018?丹东)标枪运动员为获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这是利用惯性;在助跑阶段,该运动员有关于地面是运动的.【剖析】(1)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全部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地点有关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标枪运动员为获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利用惯性标枪会飞得更远;在助跑阶段,该运动员有关于地面之间的地点发生了变化,所以运动员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惯性;运动.【评论】本题考察惯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2018?齐齐哈尔)暑期,小强和爸爸乘坐火车出门游乐的时候,爸爸给小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中,假如竖直向上跳起,落地址会在哪里?小强带着这个问题,亲身试验了几次,发现每次都会落到起跳点的原地(选填“前面”“后方”或“原地”).请你帮小强解说原由.【剖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全部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中的匀速直线四个字是本题的重点点.【解答】解:人本来跟着火车一同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人竖直向上跳起时,因为惯性,人在空中仍旧保持本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落地时,仍旧落在起跳点的原处.故答案为:原地.【评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平时生活中十分常有,在学习中要注意仔细察看,仔细领悟,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3.(2018?桂林)公安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一定使用安全带,因为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因为惯性持续向前运动,此时安全带会阻挡人体向前运动,这表示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剖析】(1)全部物体都拥有惯性,汽车刹车时,假如没有安全带的保护,乘客会因为自己惯性向前运动而发惹祸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防备惯性带来的损害.(2)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也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1)当汽车突然刹车时,因为阻力作用,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因为惯性还要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车外,所以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一定使用安全带.2)安全带会阻挡人体向前运动,这表示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惯性;运动状态.【评论】本题考察惯性、力的作用成效,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可以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同.4.(2018?邵阳)为了安全,此刻的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保护车内的人不会因为惯性撞到车身而受损.【剖析】物体拥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自己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解答】解:人和汽车一同高速行驶,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人因为惯性要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持续前行,此时安全气囊自动充气弹出,阻挡人持续行进,不会撞到车上.故答案为:惯性.【评论】惯性在生活中随地可见,对人们有利的充足利用,对人们有害的加以防备,表现了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5.(2018?株洲)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的一个实验:她将小球拉到必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空中.而后轻轻拨动小球,小球便不断地绕O点转动,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由于小球拥有惯性.(【剖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剖析,而后利用惯性知识剖析解答,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解答】解:她将小球拉到必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空中.小球不受重力的影响所以保持静止状态,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因为小球在太空中不受重力影响,所以小球会因为惯性持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匀速直线;惯性.(【评论】本题将高中常有的物理场景引入初中物理考察,主要考察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利于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连接,重点是对小球进行受力剖析,有必定拔高难度.(((6.(2018?日照)“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了山川相依的漂亮景色,青山“走”的参照物是竹排;“船到江心抛锚迟,绝壁未到早勒马.”是劝人做事早作准备的俗语,“早勒马”的根来源因是因为马拥有惯性.(【剖析】(1)依据“假如物体有关于参照物地点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地点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判断题中所选参照物是什么.(2)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全部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解答】解:(1)两岸的青山有关于竹排的地点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2)人和马本来都处于运动状态,假如到绝壁边上再勒马,马因为拥有惯性仍(要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人和马会跌落绝壁,造成伤亡事故,所以,“早勒马”的根来源因是因为马拥有惯性.(故答案为:竹排;惯性.(【评论】(1)知道“物体有关于参照物地点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地点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这是解题的重点;2)本题借助古诗句来对物理知识进行考察,即要求我们娴熟掌握物理知识,又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有必定的意义.7.(2018?攀枝花)运动员扔掷铁饼,铁饼走开手后能持续向前飞翔是因为铁饼拥有惯性,最后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重力的作用,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剖析】(1)全部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即任何物体都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的性质;2)力的作用成效包含: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1)运动员扔掷铁饼时,铁饼走开手后,因为惯性,铁饼仍旧要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铁饼走开手后能持续行进;2)铅球落到地面上留下一个坑说了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故答案为:惯性;形状.【评论】本题的重点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并会用惯性知识解说有关现象,同时会对物体受力剖析,而且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力的作用成效等.8.(2018?益阳)跳远运动员迅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己的,在惯性空中持续行进以提升成绩,运动员最后落回地面,是遇到重力的作用.【剖析】(1)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解答】解:(1)跳远运动员迅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因为身体拥有惯性,所以能在空中持续行进,从而提升成绩;2)运动员最后落回地面,是因为遇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改变了他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惯性;重力.【评论】本题考察惯性和重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9.(2018?天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以下图的简略棉花糖机.取少许蔗糖置于侧壁扎有几排小孔的易拉罐内,闭合开关,电动机带动易拉罐转动,并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底部进行加热.(1)加热过程中,蔗糖颗粒变为液态糖浆,糖浆从易拉罐侧壁的小孔被甩出后,因为拥有惯性而持续行进,遇冷变为丝状糖絮,这时用筷子就能够采集到棉花糖.(2)上述制取棉花糖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闻到了棉花糖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蔗糖发生的物态变化有融化和凝结(写出一种即可).3)小明发此刻操作过程中因没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致使不可以调理易拉罐的转速,从而影响糖浆变为糖絮的成效.请你针对电路装置提出一条可行的改进举措:在电路中串连一个滑动变阻器.【剖析】(1)依据惯性知识剖析糖浆持续行进的原由;2)扩散现象表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制取棉花糖的整个过程中,蔗糖颗粒变为液态糖浆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再从液态变为固态,从这些状态变化中去剖析蔗糖发生的物态变化;3)依据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经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已达到调理易拉罐的转速的目的.【解答】解:(1)糖浆从易拉罐侧壁的小孔中被甩出后,不再受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仍要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持续向前运动.2)小同学们闻到了棉花糖的香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加热过程中,蔗糖颗粒(固态)变为液态糖浆,这是融化过程,糖浆遇冷变为丝状糖絮,由液态变为固态,这是凝结过程;3)因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能够调理易拉罐的转速,从而能够改变糖浆变为糖絮的成效,所以可在电路中串连一个滑动变阻器,经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以达到调理易拉罐的转速的目的.故答案:(1)惯性;2)扩散;融化和凝结;3)在电路中串连一个滑动变阻器.【评论】这是一道热学、力学、电学综合题,综合题是中考的一个热门,解答这类题第一要判断使用的是什么知识.本题的难点为(3),此小题的答案不独一,也可把电源改换为可变电源.10.(2018?内江)以下图,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搁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向左倾倒;假如书表面绝对圆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保持静止.以上两空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剖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自己固有的一种属性.【解答】解:本来橡皮和书是静止的,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因为摩擦力的作用,橡皮的底部会随书一同向右运动,而橡皮的上部因为惯性,还要保持本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橡皮向左倾倒;假如书表面绝对圆滑,橡皮与书之间没有摩擦力,橡皮因为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故答案为:向左倾倒;保持静止.【评论】本题借助这一熟习的情形考察了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地可见,和我们的生活亲密有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质,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二.实验研究题1.(2018?柳州)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跟着物理学家的踪迹,设计过以下图的“斜面”实验:(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同样,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2)渐渐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一样水平表面滑行的距离,能够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初速度同样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圆滑,小车遇到的摩擦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由此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合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3)实验结果能证明B.(选填序号)A.物体运动需要力来保持B.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牛顿第必定律(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圆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剖析】(1)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控制小车抵达底面时速度的方法;2)依据实验现象,水平面越圆滑,小车遇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3)力的作用成效: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使物体发生形变;4)依据(2)推论的得出,依据遇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可得,若不受摩擦力,小车将永久不断地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拥有同样的速度;2)渐渐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一样水平表面滑行的距离,依据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在初速度同样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圆滑,小车遇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由此联想到在雨雪天,道路的摩擦力减小,汽车刹车时的滑行距离变大,为了安全,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合增大汽车之间的距离.3)由实验结果能证明,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愈来愈小,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4)由(2)知,若水平面绝对圆滑,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将永久不断地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距离;小;远;增大;(3)B;(4)匀速直线.【评论】本题考察理想实验,应理解理想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同时领会怎样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外推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2.(2018?百色)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拙程度不一样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察看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经过改变水平面的粗拙程度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遇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遇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就归纳出牛顿第必定律,请问:牛顿第必定律不可以(选填“能”或“不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出.((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耗费的机械能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经过上边的研究后,小明再想考以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开释摆到右边最高点C时,假如摆球所受的力突然所有消逝,则摆球将静(止(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剖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存心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地点开释;(2)改变接触面的粗拙程度,能够改变摩擦力阻力的大小;(3)小车停下来的原由是小车遇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经过改变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4)由第(3)问中所察看到的现象以及结论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状况;5)牛顿第必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6)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7)依据牛顿第必定律,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地点开释,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2)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拙程度不一样的物体,目的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拙程度减小,小车遇到的阻力也减小;3)表面越圆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遇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4)若是小车遇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5)由上剖析可知,牛顿第必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6)小车从同一圆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抵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小车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小车动能相等,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所以小车达到水平面时的机械能相等,小车最后静止,小车经过战胜摩擦力做功将其机械能完整转变为其余形式的能,即小车耗费的机械能相等;7)当摆球从A点由静止开释摆到右边最高点C时,此时小球的动能所有转变为重力势能,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故答案为:(1)相等;(2)水平面的粗拙程度;(3)慢;(4)匀速直线运动;(5)不可以;(6)相等;(7)静止.【评论】本题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要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知道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可得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解此类问题必定要注意思虑实验的意义,并能依据所学的其余物理知识剖析解决本实验中有关的实验现象.3.(2018?攀枝花)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
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2.某同学站在圆心O处用细绳拉着小球,使球跟着身体在水平面内做逆时针运动,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球运动中经过某点时,该同学释放细绳,小球恰击中P处竖直硬杆,则释放时小球位于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③掉在地上的玻璃杯变碎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氢气球下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匀速上升,若细线突然断裂时,则重物将()
A.不再受力 B.立即下落
C.先上升后下落 D.保持原速度一直上升
5.如图所示,一木块立在光滑的水平平板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粗糙的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车上的木块将()
A.也跟着小车加速运动
B.向左平滑出小车,落地后向左倾倒
C.木块未落地时,在小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向左平滑出小车,落地后向右倾倒
6.小明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如图所示的“S”形弯道时,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A.甲、丙B.甲、丁C.乙、丁D.乙、丙
7.下面是我们在体育课上参加的一些锻炼活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跳远助跑”﹣﹣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C.“踢足球”﹣﹣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D.“跑步”时用力蹬地﹣﹣利用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
8.立定跳远测试中,小明想: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那么地球自转的方向会影响跳远成绩吗?对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向东跳有利B.向西跳有利
C.向南或向北跳有利 D.向各个方向跳都一样
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分别载着质量相等的救灾物资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匀速竖直下降,甲的速度是5m/s,乙的速度是3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具有惯性
B.它们都是平衡状态
C.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1:1
D.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5:3
10.如图所示,一个圆柱状的轻质纸筒顺着一个倾斜的木板DC滚下,CA之间没有木板.关于纸筒在地面上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