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 四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一、文学思想的多元性汉魏六朝时期是一个思想多元、流派纷呈的时期。
自《庄子》、《墨子》以来,传统的思想体系受到了时代的考验和挑战,新的思想和流派不断涌现。
如永明诗派、琅琊派、书生派、纵横家、道家等,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永明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是汉末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完美的人生态度。
琅琊派则以孔融、阮籍、边赤等人为代表,他们在文学上强调个性自由和艺术表现力度的探索。
而书生派则更多的反映了官僚文化和中庸之道。
纵横家是汉末兴起的一个思想流派,他们主张实用主义,认为忠于国家是最高的道德。
而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营造出诗性与哲思并重的文学风貌。
二、现实情感中的审美趣味汉魏六朝文学探索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反映了人的现实感受和生活情趣。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主体精神的抒发。
在这个时期的诗歌中,个人的感受对于诗歌的创作和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骚》中,屈原借助自然景物的声色情感,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而曹操的《短歌行》则借用了骆宾王的“解语花”和“暗香疏影里”等典故,反应了曹操的爱情缠绵和情感细腻。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中还体现出一种以现实情感为审美趣味的倾向。
比较经典的例子便是《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短篇故事汇集了六朝时期的人情世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方面评价,被誉为“文学中的经典人性”。
三、诗歌和散文的并行汉魏六朝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是诗歌和散文的并行。
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乐府、琵琶、小令、《山水诗》和五言绝句等,透过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和博大。
同时,在这一时期,散文逐渐从零散的日记、笔记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散文方面,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汉魏六朝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作品。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以诗、书、礼为主要表现形式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主要表现为诗、书、礼三种形式。
其中,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以《诗经》为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书法则是通过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而礼仪则是古代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魏六朝文学: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音乐的伴奏下的诗歌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和人们的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等。
而散文则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以叙事和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和《文选》等。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宋代则以词为主,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元明清时期则是戏曲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元曲《西华山》和明传奇《汉宫秋》等。
四、古代文学流派:以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要流派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其中以纪实文学和小说最为重要。
纪实文学主要是以史书和传记为代表,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
史书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等。
而小说则是虚构的故事性作品,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五、文学批评与理论:以诗经注疏和文心雕龙为重要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与理论著作。
汉魏六朝文学

司马迁《史记》一、关于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与农夫牧童为伴,饱览山河,广闻史传,培养灵秀之气读书: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孔安国《尚书》,董仲舒《春秋》,范围广,知人论世漫游:东南一带,感受各地民风习俗差异,拓阔视野,接触各阶层,加深历史理解出任:继任父职太史令,《太史公书》即《史记》遭刑:向武帝解释李陵战败投降事情原委而遭刑著史:发奋著书,历史总结(通史)与身世之叹(倾诉)结合,怨刺成分二、李陵之祸与《报任安书》中书令与北军护军使者通信:半公开的宣言*以“推贤进士”为线索,实则1.向任安、刘彻以及天下人解说他的生死观内心对死的渴望—史记的悲剧气氛悲剧英雄—生死的选择是为有意义的目标苟活2.向汉武帝宣告自己的胜利知识者人格尊严与非理性权威的对抗3.不能解救朋友的隐言生死“要之死日,是非乃定”;沉痛、屈辱、愤怨、自豪、自傲、自伤*贡献1.文学史上纯粹抒情散文从私人书信体中开始2.影响后世表达人生志向和感慨的名篇3.研究司马迁生平的重要资料三、《史记》1.结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
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叙事艺术(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3).因果关系的探索和展示史学家素养:史学、史才、史德、史识、详因略果、因果关系探究:“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中国的文学史和现代文学成就

中国的文学史和现代文学成就中国是世界文化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度之一,也是全球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
在这两个方面,中国文学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中国人民精神高度发达的表现。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的诗歌开始,就有了伟大的文化传承,贯穿着几千年的文艺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先秦文学:这一时期,文学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以《诗经》为祖的风雅之文为主,代表着古代主流文学的端倪。
汉魏六朝文学:这一时期,文学呈现宽厚多样的态势,形成了儒、道、墨、法四家文学,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唐宋元明清文学:这一时期,文学发展最为繁荣,具有更加唯美的情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
然而,长久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都是囿于传统的出路,一直缺乏大胆和挑战的创新。
新国人的文学创作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它打破了文学界的既有规则,跳出了传统的文学范畴,将现代性与文学创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新文学的创始人鲁迅的文学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对推动中国文学创作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新文学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迅速的发展。
其间不止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还包括了许多接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宣扬,如“震惊汉土,掀起一片文学海洋”、新诗等等。
这些文学流派的诞生,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文学在传承和突破中呈现出新的面貌。
这一阶段,中国文学更加强调接近生活,注重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也更加关注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取向。
比如,作家莫言在其小说中描写民俗文化,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也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人民。
女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也深刻地表达了女性在婚姻、生命和社会地位方面的焦虑和困惑,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面貌,也挖掘了人的灵魂深处,给人以温暖和启示。
同时,回顾历史,经过磨难和战争,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命运的追问也逐渐超出了个人层面,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章汉魏六朝文学

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61岁。班固 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 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 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 卷。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 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 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 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 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 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 年。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 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
康是晋武帝年号(280~289),这一时期经济呈 现上升局面,文学上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 、一左”为代表的作家群。太康文学呈现出对繁缛 、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逐渐丧失了建安文学的风 骨,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尤其是左 思对门阀制度的抗议、抒发寒士不平之鸣的诗歌, 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富有光彩的亮点。 东晋文学起自晋室南渡(317),终于刘裕篡晋 (420)。自魏晋以来,在哲学思想领域所兴起的玄 学,至西晋时盛极一时。降及东晋,玄风仍盛而不 衰,加之佛学流行,玄佛合流,整个文坛为玄风所 笼罩。这种风气影响到文体,使得玄言诗占据文坛 长达百年之久,因此东晋除了玄言诗外,无可称道 者,唯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为东晋文坛带来了新 的气息而成为东晋文坛之异彩。 自刘宋起迄陈末,为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
阳伽蓝记》、《水经注》等。南北方不同的文学 风貌,在对峙中交流,在交流中渐渐融合,至隋统 一而使得这种交流、融合大大加强,终而至唐朝时 形成了一种文质并焕的文学新局面。
第一节 史传文学
汉魏六朝诗派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诗派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诗派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学流派,起源于汉朝末年,发展至魏国时期达到高峰。
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以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等人的诗歌为代表,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和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在六朝时期,该流派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流派的代表性诗人包括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步诗》等。
这些诗人的诗歌以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爱情、友情等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除了代表性诗人外,汉魏六朝诗派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如曹操的“三绝”政策、曹丕的“文景之治”、曹植的文学批评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都对汉魏六朝诗派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魏六朝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作品和影响不仅在诗歌领域,还在文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

要点二
象征手法运用巧妙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于自 然现象、物品、人物等方面的象征描写,表达出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
05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影响 与价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启示
丰富文学形式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文学形式,为后来的诗歌 、散文等文学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世说新语·品藻篇》 该篇记录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名士的言行,展现了当时的社会 风貌和价值观念。
《庄子·逍遥游》 该篇讲述了如何达到心灵的自由 和解放,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论语·为政篇》 该篇以“为政以德”为核心思想 ,强调了道德、仁义的重要性, 以及君子的品格和行为规范。
模拟赋选读
该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曹植与 洛神真挚的爱情,以及人神殊途的 无奈和悲哀。
精炼含蓄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语言表达精炼含蓄,注重文字 的内在含义和深层次的表达,表现出文学的深度和 厚度。
文化内涵丰富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富含文化内涵,涉及历史 、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表现出当时文化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叙事技巧的运用与表现
01
情节曲折离奇
02
人物形象鲜明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情节设置曲折离 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表现出当时 人们对于故事的热爱和追求。
01
推动文化创新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在当代得到了新的 发展和创新,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 成了新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
02
03
增强文化自信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有 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 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对个人创作与欣赏的价值
1 2 3
提高审美水平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灌溉,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拂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Logo
《于玄武陂作诗》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 野田宽开辟,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 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 垂渚望长州,群鸟讙哗鸣。 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Logo
2、曹丕的文有许多精品,代表作有《与吴质 书》、《答繁钦书》和《典论》,其优点在于: a、文中颇能见其真性情,悲喜个性,跃然 纸上。 b、叙述条理清晰,富于变化曲折,又饶有 兴味,文字优雅。
Log,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 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 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每念昔日南皮之游, 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 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 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皦 日既没,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 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 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 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
Logo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 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 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
Logo
* 曹丕的文与赋 1、辞赋作品现存26篇,建安文人中仅次于曹 植, 可分为两类:述军国大事、记个人情怀。 前者如《述征赋》、《浮淮赋》等,后者如 《离居赋》、《永思赋》等,以后者为多,从取 材上可以看出与当时由两汉体物大赋向魏晋抒 情小赋过渡的总趋势相一致。 曹丕的赋作大都篇幅短小,抒情成分也明显 较重。
Logo
* 曹丕的文学成就与贡献 诗体方面:曹丕《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 七言诗。 文论方面:《典论· 论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 文学批评专著。 此外,在文化事业方面,曹丕很重视兴复经 学,制定政策鼓励对经书的研读,他还很注意 收集整理图书文献,在此基础上,他还组织了 一批文士,着手编辑《皇览》,开创了我国编 辑大型类书的先河。
Logo
《典论· 论文》 夫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 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 能 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 自 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 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 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 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骐骥于千里,
Logo
作家的气质、禀赋,看作是文的风格面貌的决 定性因素。作者决定作品,作品决定于作者, 风格即人,曹丕初步接触到这一命题,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 关于文章功能问题。“经国之大业,不朽 之 盛事”,概括了本段文字的基本意思,也最受 论 者重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 立言”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从此, 士 子们便自觉追求这个目标,成为一种人生观。
Logo
以嘲戏,及其时有所善,杨、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 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 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 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 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
Logo
《答繁钦书》 披书欢笑,不能自胜,奇才妙伎,何其善也! 顷守宫士孙世,有女曰琐,年始九岁,梦与神 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涉历六载,于今十 五,近者督将具以状闻。是日戊午,祖于北园, 博延众贤,遂奏名倡,曲极数弹,欢情未逞。 白日西逝,清风赴闱,罗帏徒祛,玄烛方微。 乃令从官,引内世女,须臾而至,厥状甚美: 素颜玄发,皓齿丹唇。详而问之,云善歌舞。 于是振袂徐进,扬蛾微眺,芳声清激,逸足横 集,众倡腾游,群宾失席。然后修容饰妆,改
Logo
曲变度。激《清角》,扬《白雪》,接孤声, 赴危节。于是商风振条,春鹰度吟,飞雾成霜。 斯可谓声协钟石,气应风律,网罗韶濩,囊括 郑卫者也。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清歌莫激 于宋臈,岂能上乱灵祗,下变庶物,漂悠风云, 横厉无方。若斯也哉,固非车子喉转长吟所能 逮也。吾练色知声,雅应此选,谨卜良日,纳 之闲房。
Logo
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 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 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 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 之过已,而人多不努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 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 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
Logo
《黎阳作诗》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 霖雨载涂,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舍我高殿,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爰暨公旦。 载主而征,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惟天所赞。 我独何人,能不静乱。
Logo
《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Logo
3、游子行役与思妇离愁诗,如《于清河县见 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杂诗》二首等,这类诗最能反映曹丕诗歌的创 作水平,尤其是他的名作《燕歌行》,是中国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曹丕诗歌的风格: 一是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是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
Logo
附录:
《芙蓉池作诗》
Logo
言。 《典论》写作时间在建安后期,是曹丕精心 之作,他的写作动机,原为立言扬名。《典论》 成书后,曹丕颇为自得,登基后,即抄录一份 送给孙权,一份送给张昭,以显示自己的文化 优势。 《典论》中历来最受推重的,就是《论文》, 《典论· 论文》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较完整且 自成体系的文的专论。
Logo
汉魏六朝文学
(四)
Logo
曹丕
曹丕
▽ 生平 187-226,字子 桓。先后任五官中郎将、 副丞相,217年立为魏太子, 曹操卒后继位为魏王兼丞 相,同年建立魏国,改元 黄初。黄初七年死于洛阳, 谥“文”,故世称魏文帝。
Logo
▽ 文学成就 * 曹丕现存诗作约四十首,可分为三类:宴游 诗、纪事抒情诗、游子行役与思妇离愁诗。 1、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蓉池作 诗》,写游览玄武池的《于玄武陂作诗》等, 这类诗,以写游宴之乐为主,文辞富丽,用语 工整。 2、纪事抒情诗,如《黎阳作诗》写了曹军南 征之事,不仅写行军之艰苦,更写了“救民涂 炭” 的志向与决心。
Logo
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 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 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 《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 称是。陈琳、阮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 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 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
Logo
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方 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 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 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 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 爱!丕白。
Logo
《与吴质书》是他与一位挚友叙衷肠的信札, 信中回忆往昔同游之乐,慨叹今日朋辈多已长逝, 引发无限内心波澜,情真意切,颇为动人。此篇 书笺以骈偶形式写来,某些文句如“高谈娱心, 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对偶 已 经相当工整,在文的由散而骈的过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Logo
《典论· 论文》论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关 于文人相轻问题,关于文与“气”问题,关于 文 章的功能问题。 关于文人相轻,曹丕认为原因有二:以是文 人都有“不自见之患”,“闇于己见,谓己为 贤”, 二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所长,相 轻 所短”。 关于“文气”问题,曹丕所说的“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