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的临床诊治(课堂PPT)

合集下载

我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我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农副产 品、人体和动物体表面的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 菌,在医院环境中亦广泛存在。
中国CHINET监测资料和Mohnarin监测资料显示,该 菌分离率一直居于所有革兰阴性杆菌的第5-6位、非发 酵革兰阴性菌第3位。
1. Brooke JS. ClinMicrobiol Rev. 2012; 25:2-41. 2. Nicodemo AC, Garcia Paez J I. 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 Dis. 2007; 26:229-237. 3. Abbott IJ, Slavin MA, Turnidge JD, et al.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1; 9, 471–488 4. Falagas ME, Valkimadi PE, Huang YT, et al. J AntimicrobChemother 2008; 62, 889–894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流行病学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中国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0年度耐药监测数据表明,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占所分离的所有非发酵菌的9.9%。
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鲁氏不动杆菌 其他 合计
株数 31950 27709 7746 3414 1483 5682 77984
% 41.0 35.5 9.9 4.4 1.9 7.3 100.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非发酵菌(77984株)
1. 李耘, 吕媛, 王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4):5133-5137.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嗜麦芽的临床诊治

嗜麦芽的临床诊治
15
流行病学
• 中国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0年度耐药监测数据表明,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所分离的所有非发酵菌的9.9%。
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鲁氏不动杆菌 其他 合计
株数 31950 27709 7746 3414 1483 5682 77984
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酸明显
可利用葡萄糖、甘露糖、蔗糖、蕈糖、麦芽 糖、纤维二糖、乳糖、水杨素、乙酸盐和丙酸 盐等24种物质,而果糖、异丁酸盐、顺乌头酸盐 和正丙醇则仅为部分菌株利用。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试验结果
该菌含有β-内酰胺酶,临床治疗首选磺胺类; TMP/SMZ;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或替卡西林/克 拉维酸。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很容易产生金属酶对 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临床不应选用。目前尚无标 准方法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单位耐药性检测, 药敏试验纸片法仅有三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 米诺环素,复方磺胺有判断折点。
18
各系统感染特征性危险因素
院内获得性肺炎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长期入住ICU 肿瘤 肾功能损害 不恰当的初始抗菌治疗
19
流行病学
多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临床症状重,预 后差,病死率高。
国外近期文献报道,该菌所致的血流感染病死率达 14%~6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为10%~30%。
嗜麦芽寡养(窄食) 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广泛存在于 水,土壤,动物体内,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和 大剂量应用,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属中呈上升趋势,因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 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性质(一)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课件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课件
对紫外线敏感,直接照射30分钟可被 杀死。
对干燥敏感,在干燥环境中易死亡。
对多种抗菌药物不敏感,仅对复方新 诺明、妥布霉素等少数抗菌药物敏感 。
0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 致病性
致病机制
黏附机制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能黏附到上皮 细胞上,通过特定的黏附因子进
入细胞内,从而引起感染。
毒素产生
该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如细胞毒素 、表皮脱落毒素等,这些毒素能破 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 死亡。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利用PCR技术等分子生物 学手段,检测样本中嗜麦 芽窄食单胞菌的特异性基 因片段。
免疫学方法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 异性抗体,判断是否感染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呼 吸道感染症状,且痰液呈脓性或
粘液脓性。
实验室检查
微生物培养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 检测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或免
加强监测和预警
对易感人群和高危科室进行监 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
,防止扩散。
治疗策略
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旦发现感染,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 疗,以减少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 生素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给予必要的支 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等。
01
02
03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传 播。
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 者和免疫系统受损者更容 易感染。
流行特征
在医疗机构、养老院等人 群密集场所容易爆发流行 ,且容易产生耐药性,给 治疗带来困难。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科普知识PPT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科普知识PPT
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水中,主要通过皮肤 创伤或吸入传播。
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症状
感染者可能出现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和发热等 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脓胸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东南 亚地区。
在这些地区,农民和土壤工作者感染的风险较高 。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不明土壤和水源,穿戴防护装备是 预防感的重要措施。
了解当地的流行病情况,及时接种疫苗可降 低风险。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诊断与 治疗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液培养和痰液检测等方 法进行确诊。
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治疗方案
社区参与和合作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途 径。
谢谢观看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2.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传播途径 3.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4.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预后 5. 结论与展望
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定义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是一种由嗜麦芽黄单胞菌(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的肺部感染。
通常使用抗生素,如美洛西林和头孢菌素进行治 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支持性护理。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治疗效果
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未及时治疗的病例可能导致高致死率。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预后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预后
预后因素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科普讲座课件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科普讲座课件

如何诊断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实验室检查
通过痰液培养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 来确认感染。
培养结果需要一定时间,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可以 帮助判断病情。
如何诊断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和肺功能测试可辅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 度和肺功能受损情况。
综合多项检查结果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治疗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2.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症状 3. 如何诊断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4.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定义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是由嗜麦芽黄单胞菌( Burkholderia cepacia)引起的肺部感染。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个体化抗生素治疗。
嗜麦芽黄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因此需谨慎选择。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治疗 支持性治疗
包括氧疗、呼吸治疗和营养支持,帮助患者 恢复肺功能。
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监护。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治疗
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定期进行 肺功能监测。
健康管理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健康检查和早期干预将有 效降低感染风险。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 能力。
谢谢观看
及时识别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症状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 免疫系统状态和基础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严重症状。
如何诊断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科普讲座PPT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科普讲座PPT
嗜麦芽黄单胞 菌肺炎科普讲
座PPT
目录 简介 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预防与控制
简介
简介
病原学概述:嗜麦芽黄单胞菌是 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原体, 主要引起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特点:嗜麦芽黄单胞菌 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报道, 但在医疗保健机构和免疫抑制 患者中更为常见。
简介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 可通
实验室检测:嗜麦芽黄单胞菌肺 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 ,如痰液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的 培养。
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嗜麦芽 黄单胞菌肺炎的关键,但需根 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
诊断和治疗
感染控制:强调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 施如手卫生、消毒和隔离,以减少感染 的传播。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感染部位:主要感染肺部,但也 可侵袭其他器官如泌尿道、血 液等。
症状特点: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的症状与普通肺炎相似,包括 咳嗽、咳痰、发热等。严重感 染可导致呼吸困难和感染性休 克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
高危人群:免疫抑制患者、长期使用呼 吸机的患者以及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 患者更易感染。
预防与控制
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 、定期消毒医疗设备和环境等 都是预防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的重要策略。
预防与控制
医疗机构的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 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使用抗生素、实施 手卫生和环境消毒等。
结束语:掌握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科 普知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这种感染,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讲课PPT课件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讲课PPT课件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 炎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汇报人员
02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概述
03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流行病学
04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和鉴 别诊断
05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治疗和预防
06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案例分析和经验 总结
单击汇报人员:XX医院XX
第一章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概述
第二章
定义和பைடு நூலகம்类
嗜麦芽黄单胞菌 肺炎是由嗜麦芽 黄单胞菌引起的 肺部感染性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和 发病机制,嗜麦 芽黄单胞菌肺炎 可分为急性和慢 性两种类型。
急性嗜麦芽黄单 胞菌肺炎多发生 于免疫功能正常 的患者,而慢性 嗜麦芽黄单胞菌 肺炎多见于免疫 功能低下的患者。
嗜麦芽黄单胞菌 肺炎是一种少见 的肺部感染性疾 病,其发病率较 低,但病死率较 高。
生活指导:保 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保证充 足的睡眠和饮 食均衡,增强
免疫力。
注意事项:如 有不适症状, 及时就医,遵 循医生的诊断 和治疗方案。
预防接种:根 据医生建议, 接种相关疫苗, 提高身体免疫
力。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案例 分析和经验总结
第六章
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
案例一:某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嗜麦芽黄单胞菌入院治疗,经过抗生素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
案例二:某女性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经过长期住院治疗和护理, 病情得到控制。
案例三:某儿童患者,因吸入性肺炎并发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病情迅速好 转。
案例分析:以上三个案例分别代表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基础疾病患者的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情况,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知识普及与宣传
相关网站与资源推荐:推荐一些可靠的 医疗网站和资源,供用户获取更多关于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信息。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病例分析:介绍一例嗜麦芽黄单胞菌肺 炎的病例,包括病情描述、医疗过程等 。 常见治疗方法:列举常见的嗜麦芽黄单 胞菌肺炎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支 持疗法等。
病例分析与治疗
预防复发的措施:提供预防复发的建议 ,如继续使用抗生素、定期随访等。
知识普及与宣传
知识普及与宣传
社区宣传活动:介绍嗜麦芽黄单胞菌肺 炎相关的社区宣传活动,如健康讲座、 海报展览等。 媒体报道与宣传:分享相关媒体报道和 宣传,增加公众对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的了解。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健 康教育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疾病预防与控制 病例分析与治疗 知识普及与宣传
引言
Hale Waihona Puke 引言什么是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简单介绍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定义和基本信息 。 疾病的传播途径:解释嗜麦芽黄单胞菌 肺炎的传播途径,引起感染的主要途径 等。
引言
疾病的严重性:讨论嗜麦芽黄单胞菌肺 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引起的并发 症等。
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预防与控制
个人卫生习惯:介绍个人卫生习惯的重 要性,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 口鼻等。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讲解公共场所的卫 生要求,如定期清洁消毒、通风等措施 。
疾病预防与控制
食品安全措施:提供食品安全方面的建 议,如煮熟食物、避免生食等。
病例分析与治疗
病例分析与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麦芽的临床诊治
湖南省人民医院 药学部 黄艾平 主任药师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中文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外文名: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属 于:黄单胞菌目 命名时间:1961年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属于黄单胞菌目的黄 单胞菌科,该菌在1961年根据其鞭毛特征命名为嗜麦芽假单胞菌,1983年 根据核酸同源性和细胞脂肪酸组成等归入黄单胞菌属,命名为嗜麦芽黄单胞 菌。但由于其无黄单胞菌素,无植物病原性,能在37℃生长等,与其他黄单 胞不同,1993年有学者提议将此菌命名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菌是临床上 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性质(二)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外膜 通透性低,对多种抗生素不易渗透,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如青霉素酶,头孢菌素L2酶以及金属锌 酶,因此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 生素耐药,同时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也耐药。由于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较强,一旦发现该菌感 染应及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用药。
6
需氧菌、厌氧菌
氧含量 21% 18%
13% 10%
5% 0%
需氧菌 兼性需氧
分类 专性需氧
生长速度
由 慢 到 快
兼性厌氧 厌氧菌 空气组成:78% N2,21% O2,0.03% CO2
爆发点
需氧菌(18~21%):说明生长、代谢旺盛、繁殖速度也较快、 消耗物质快,主要以大量的菌体影响为主,对药敏感 兼性需氧(10 ~18% ):说明微生物多途径产能(需氧、酵 解或并存),生长较快 专性需氧(5~21%) :说明几乎只有需氧氧化产能途径,对 环境的适应性极强,生长速度随环境变化大,对药物易耐受。 兼性厌氧(5~10%) :能适应多变环境,生长较快,与环境 有关,对药物不敏感 厌氧菌(0~5%) :以酵解供能为主,生长慢,主要以毒素 影响为主
10

《中国嗜麦芽窄食细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解读
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 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感染病原学诊断 感染治疗 主要感染类型与诊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防控
11共识目的ຫໍສະໝຸດ 意义1. 分布广泛 2. 分离增加 3. 耐药率高 4. 诊断困惑 5. 治疗困难
12
流行病学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农副产 品、人体和动物体表面的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 菌,在医院环境中亦广泛存在。
嗜麦芽寡养(窄食) 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广泛存在于 水,土壤,动物体内,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和 大剂量应用,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属中呈上升趋势,因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 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性质(一)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窄食单胞菌属中的成员 ,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菌,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 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其中易感 因素包括:体弱,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插管,手 术,移植,使用呼吸机等。从菌株的来源及分布来 看,该菌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在其他疾病中亦 分离到该菌,说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内感染 的重要作用。
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酸明显
可利用葡萄糖、甘露糖、蔗糖、蕈糖、麦芽 糖、纤维二糖、乳糖、水杨素、乙酸盐和丙酸 盐等24种物质,而果糖、异丁酸盐、顺乌头酸盐 和正丙醇则仅为部分菌株利用。
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试验结果
该菌含有β-内酰胺酶,临床治疗首选磺胺类; TMP/SMZ;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或替卡西林/克 拉维酸。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很容易产生金属酶对 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临床不应选用。目前尚无标 准方法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单位耐药性检测, 药敏试验纸片法仅有三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 米诺环素,复方磺胺有判断折点。
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性质(三)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 势,对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在气管切开,插管 ,呼吸机支持的危险因素存在时,要警惕该菌呼吸 道感染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旦检出该菌,须根据药 敏,及时,足量联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此外,应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和保护机体免疫状态等综合 性治疗措施也十分重要。
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性质(四)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生物学性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专性需氧的非发酵型革兰氏
阴性极生多鞭毛杆菌,在血平板上有强的氨味,无 溶血;在营养琼脂上显示灰黄色素或无色素,菌落 呈针尖状,直径0.5mm~1mm ,中央突起。还原硝酸 盐为亚硝酸盐,氧化酶阴性,强解脂性,DNase 阳 性,水解明胶和七叶苷,赖氨酸脱羧酶阳性。在氧化 发酵试验中,产酸缓慢或不显产酸,但分解麦芽糖。
13
流行病学
• 中国CHINET监测网2011年度耐药监测数据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 所分离的所有革兰阴性菌的4.45%,非发酵菌的11.64%。
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伯克霍尔德菌属 其他 合计
株数 11860 6981 6723 6012 2519 1889 1271
中国CHINET监测资料和Mohnarin监测资料显示,该菌 分离率一直居于所有革兰阴性杆菌的第5-6位、非发酵 革兰阴性菌第3位。
1. Brooke JS. ClinMicrobiol Rev. 2012; 25:2-41. 2. Nicodemo AC, Garcia Paez J I. 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 Dis. 2007; 26:229-237. 3. Abbott IJ, Slavin MA, Turnidge JD, et al.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1; 9, 471–488 4. Falagas ME, Valkimadi PE, Huang YT, et al. J AntimicrobChemother 2008; 62, 889–8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