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中会考复习资料

浙江省高中会考复习资料

浙江省高中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篇:浙江省高中会考复习资料1.重4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4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这个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木块所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与木块所受的重力相平衡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杆秤来测量力的大小3.B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坚直拉紧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A所受的力是()A.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B.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D.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4如图所示,静止的弹簧秤受到大小都为4N的拉力F1、F2的作用,弹簧秤的示数为A.0B.4NC.8ND.无法确定5.关于动摩擦因数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B.增大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C.增大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D.两物体的材料一定,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仅决定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6.B重10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A.10N,水平向左B.10N,水平向右C.20N,水平向左D.20N,水平向右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立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今以水平力F拉B,而两立方体均保持静止,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和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B.A和B之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C.B与桌面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D.若撤去外力F,则A和B之间,B与水平面之间都不存在摩擦力8.如图所示,皮带运输机将物体匀速地送往高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B.传送的速度越大,物体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匀速传送的速度无关D.若匀速地向下传送物体,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下9一个人用水平力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但没有拉动,这时()A.人拉木箱的力小于地面给木箱的静摩擦力B.人拉木箱的力小于木箱拉人的力C.人拉木箱的力与木箱拉人的力相互平衡D.地面对木箱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人拉木箱的力10.将二力F1、F2合成F合,则可以肯定()A.F1和F合是同一性质的力B.F合是同一施力物体产生的力C.F合的效果与F1、F2的总效果相同D.F1、F2的代数和等于F合11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其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A.5N、7N、8N B.2N、3N、5NC.1N、5N、10ND.1N、10N、10N 1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方向的推力F1和F2作用,但木块处于静止状态,F1=10N,F2=2N,若撤去F1,则木块所受的合力F和摩擦力f的大小、方向分别为()A.F=0;f=2N,方向向右B.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右C.F=10N,方向向左;f=12N,方向向右D.F=0;f=013.A将一个大小为7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4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A.4N B.7N C.11N D12N 14.用两根绳子吊起一重物,在逐渐增大两绳子之间的夹角时,保持重物静止,则两绳子对重物的拉力的大小和合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分别是()A.增大,增大B.减小,增大C.增大,不变D.不变,增大15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写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A.竹排、江岸 B.江岸、竹排 C.竹排、青山 D.江岸、青山 16.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不可以看做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17一平直铁道线旁沿线每隔50m等距离竖立着电线杆,测得列车依次经过1、22、25、30、42、90号电线杆所用时间分别为8.8s、8.7s、8.7s、8.9s、8.8s、8.8s,则这列车()A.肯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肯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18.图中表示质点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9.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10.2m/s C.10.3m/s D.10.4m/s 20关于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便可断定它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如果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相等,便可断定它不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如果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便可断定它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如果在任意两段不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不相等,便可断定它不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2..关于位移和路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位移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也一定相同C.几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时,它们的位移可能相同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其位移也一定不等于零22..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点、同时出发沿平直公路运动,由s-t图象可知,t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点相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t时间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B.在t 时间内,甲、乙两车平均速率相等 C.t时刻,甲、乙两车的瞬时速度相等D.t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23..一辆汽车以v0=10m/s的初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司机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后立即刹车,以0.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在刹车后1分钟内,汽车的位移是()A.240mB.250mC.260mD.90m 24.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的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

(2)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 一种碳原子(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 -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4)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微粒数(N )之间的关系:n = N N A 。

2.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 ),单位为g •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M。

3.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 ),单位为L •mol -1。

(2)标准状况下,V m ≈22.4 L •mol -1。

(3)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 )和气体摩尔体积(V m )之间的关系:n = VV m。

4.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单位为mol •L -1。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 )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之间的关系:n = c B •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高中英语会考语法复习2-名词

高中英语会考语法复习2-名词

语法复习十五:名词(一)名词的数名词分为可数(有单、复数形式)和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1、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①一般加s :lesson → lessons, pen → pens②以s, x, ss, ch, sh, o结尾的加es :buses, boxes, classes, watches, brushes, hero → heroes但有些以o结尾的名词,是加s构成复数:kilo → kilos, piano → pianos, radio → radios, ph oto → photos, zoo → zoos③以辅音字母+ y 结尾的改y为i,再加es :city → cities, story → stories④以f 或fe结尾的,一般将f或fe改为v,再加es :knife → knives, leaf → leaves但有些以f 结尾的名词,是在f后加s,构成复数形式:belief → beliefs, roof → roofs, safe (保险箱)→ safes, proof(证据)→ proofs, chief → chiefs, handkerchief → handkerchiefs2、有些名词,不按上述规则构成其复数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单复数形式相同:Chinese, Japanese, deer, sheep, means②不规则变化:man → men, woman → women, goose → geese, foot → feet, tooth → teeth, child → children, mouse → mice, ox → oxen。

但是,German → Germans③复合名词的复数形式:editor-in-chief → editors-in-chief, daughter-in-law → daughters-in-law, grown-up → grown-ups, woman teacher → women teachers, man driver → men drivers3、注意以下几个名词单复数问题①物质名词一般不用复数形式,但有些物质名词要用复数形式来表示不同的类别,如:fishes各种鱼,fruits各种水果,steels各种钢材。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2.随着天文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观测的尺度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3.天体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慧星以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4.天体系统的各个级别: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太阳系 -地月系) } 5.地球是一颗行星,太阳是一颗恒星,月球是一颗卫星。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冥王星。

7.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是总星系。

8.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⑴地球拥有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且太阳很稳定)⑵地球自身条件优越: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存在的气温(表面平均气温为15℃)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使地球有适中的引力并形成适于生命存在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9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10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1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13.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4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15.太阳活动的周期是 11 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有影响(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②对地球电离层有影响(会使无线短波通讯发生中断) ;③对地球磁场有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

17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方是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分解经济学常识考试内容:第一课考试目标: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3、货币的基本职能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5、价值规律的作用基本知识点内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纸币与通货膨胀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大气(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大气(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大气(1)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见表9-5)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组成。

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要紧成分是氮和氧,约占干洁空气容积的99%。

表9-5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大气组成作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地球上生物体的差不多成分;有冲淡氧气,减弱氧化等作用。

是坚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有氧化和助燃作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量吸取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地球上生物免于损害。

水汽成云至雨的必要条件;对气温有调剂作用。

尘埃成云至雨的必要条件;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2)大气的结构(垂直分层,见表9-6)。

依照大气的热力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表9-6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大气分层高度位置要紧特点与人类的关系备注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其高度因纬度而异,8~18千米高度。

1.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为紧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

1.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专门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3.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天气晴朗。

大气平稳,能见度高,有利于高空飞行。

距地22~27千米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

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2.垂直对流运动强烈。

该层有高空对流层之称。

热层中间层顶到500千米高度。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外层热层顶以上空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又称为散逸层电离层距地面60~800千米高度范畴的大气,因受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大气中的氧和氮分子被分散为离子,大气处于电离状态,这一范畴被称做电离层。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资料基本概念和公式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资料基本概念和公式

高中数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集合1、 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运算(1)集合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2、子集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3、真子集定义: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4、补集定义:},|{A x U x x A C U ∉∈=且;5、交集与并集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6、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二.简易逻辑:1.复合命题: 三种形式:p 或q 、p 且q 、非p ; 判断复合命题真假:2.真值表:p 或q ,同假为假,否则为真;p 且q ,同真为真;非p ,真假相反。

3.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q p ⇒,则p 叫q 的充分条件; 若q p ⇐,则p 叫q 的必要条件; 若q p ⇔,则p 叫q 的充要条件;第二章 函数一. 函数1、映射: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记作f :A →B ,若B b A a ∈∈,,且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b 叫a 的象,a 叫b 的原象。

2、函数:(1)、定义:设A ,B 是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就称f :A →B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 (x ),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3、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①整式:全体实数R ;②分式:分母0≠,0次幂:底数0≠; ③偶次根式:被开方式0≥,例:225x y -=;④对数:真数0>,例:)11(log xy a -=4、求值域的一般方法:①图象观察法:||2.0x y =;②单调函数法: ]3,31[),13(log 2∈-=x x y ③二次函数配方法:)5,1[,42∈-=x x x y , 222++-=x x y④“一次”分式反函数法:12+=x xy ;⑥换元法:x x y 21-+= 5、求函数解析式f (x )的一般方法:①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f (x ),且满足172)1(2)1(3+=--+x x f x f ,求f (x ) ②配凑法:,1)1(22xx xx f +=-求f (x );③换元法:x x x f 2)1(+=+,求f (x ) 6、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区间D 上任意两个值21,x x ,若21x x <时有)()(21x f x f <,称)(x f 为D 上增函数; 若21x x <时有)()(21x f x f >,称)(x f 为D 上减函数。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资料.doc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资料.doc

必修1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

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①高效②健康③舒适④安全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①考虑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②考虑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的关系③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例: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空间处理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

案例:汽车的颜色)技术实验: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

重要性: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会考复习资料导语: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形成分泌物有关。

高中会考复习资料一、东亚: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二、东南亚:1、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区:(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4、工业发展迅速;三、中亚: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1)有利因素:a.平原、耕地面积大;b.光照充足;c.温差大;(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四、西亚和北非: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2、特产:(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2)摩洛哥:橄榄油;(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4)伊拉克椰枣;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热带经济作物;2、采矿业;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六、西欧: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3、旅游业发达;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七、北美:1、农业-高度机械┠烈底ㄒ祷?/p>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八、拉丁美洲: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高中会考复习资料知识点:(1)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一册P2~3举例: 1、(XX)下列现象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D)A、植物根的向地生长B、植物茎的向光性C、蛾类的夜间活动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2、(XX)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则背地生长,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D)A.新陈代谢作用B.遗传性 c.变异性 D.应激性3、(XX)生物个体死亡不会导致该物种绝灭,主要是由于生物具有 (C)A.遗传变异特征B.新陈代谢特征C.生殖特征D.适应环境的特征二、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3~5分)知识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H、O、N、P、S。

举例: 1、(XX)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C)A、各种化合物B、各种化学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D、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知识点:(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H2O、无机盐);有机化合物。

举例: 1、(XX)在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在含蛋白质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后,溶液呈现的颜色是:(C)A、砖红色B、白色C、紫色D、橘红色(XX)2、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物的是:(C)A、纤维素B、淀粉C、葡萄糖D、脂肪知识点:(3)氨基酸的通式:H R C COOHNH2举例:1、(XX)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谷氨酸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BA、4、4B、5、4C、4、5D、5、5知识点:(4)肽链中肽键、氨基酸、得失水分子的关系是: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肽键数目=得失水分子数目。

举例:1、(XX)某蛋白质由A、B、两条肽链构成,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缩合时形成的水分子数为:BA、48B、49C、50D、51知识点(5):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

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第一册P14 举例:1、(XX)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BA.淀粉酶B.性激素 c.胰岛素 D.胰蛋白酶知识点(6):单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

第一册P13举例:1、(XX)细胞中既属单糖,又是呼吸作用中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CA.脱氧核糖B.淀粉 c.葡萄糖 D.麦芽糖三、第二章细胞(10~15分)知识点:(1)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内有少量DNA,有氧呼吸的场所。

叶绿体也有双层膜结构,少量DNA,光合作用的场所。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形成分泌物有关。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有关。

)P26~29举例:(XX)1、下列细胞器中.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的一组是:(B)A.叶绿体和中心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XX)2、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C)A.内质网B.中心体C.高尔基体D.核糖体3、(XX) 下列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CA.染色体 D.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3、(XX)右图是动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与纺缍丝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2)若该细胞为胃腺细胞,其合成胃蛋白酶的场所是核糖体。

3)能够增大细胞内膜的面积,并能够作为细胞内蛋白质通道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4)葡萄糖氧化分解时,产生CO2和H2O的过程是在线粒体细胞器中进行的。

5)储存遗传信息和进行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知识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无成形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核膜、核仁)P33 举例:(XX)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D)A.有无细胞膜B.有无细胞壁C.有无核物质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知识点(3):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用根尖的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这样才能看到不同分裂期细胞。

P40举例:1、(XX)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知识点(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需载体和能量,又叫被动运输。

如:O2、CO2、甘油、乙醇、笨等)和主动运输。

P24举例:1、(XX)下列物质通过小肠绒毛细胞的细胞膜时,既不需要载体协助,又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BA.葡萄糖B.甘油C.氨基酸D.钾离子高中会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XX-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 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