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 6 画
6 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标题:6 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认识“人”、“山”、“水”等生字,学会书写“一”、“二”、“三”等基本笔画。
2. 能够正确拼读音节,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人、山、水、花、鸟、虫2. 课文朗读:6 画3. 基本笔画书写:一、二、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理解词语意思,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正确拼读音节,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图画,激发学生对画画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3.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停顿,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字读。
4. 学习基本笔画:教师示范书写基本笔画,引导学生观察笔顺、笔画、结构,并指导学生书写。
5. 观察图画:教师出示一幅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画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拼读音节:教师出示音节卡片,引导学生拼读音节,要求准确、快速。
7.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人、山、水、花、鸟、虫2. 抄写基本笔画:一、二、三3. 朗读课文给家长听,要求准确、流利。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关注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对朗读不准确、不流利的学生进行指导。
4. 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等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拼读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二)第6课《画》 人教部编版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人来/ 鸟 不 惊。
同桌齐读,相互指出不 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 教,读一读。
huà
画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人来 /鸟 不 惊。
你从哪些地 方看出这是
一幅画?
在远处看。
在近处听。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明亮的颜色,在 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春去花还在
•
hái(还有)
还
huán(还钱)
加点的字 是多音hái)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还(huán)钱。
•
•
远 有 色近 听 无 声去 还 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诗歌的节奏。
图上画了些什么?
山 水 花 鸟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大水 来去 不去
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教案

6.画教学目标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二)6《画》相关阅读 谜语追溯 新人教版

谜语追溯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即富有隐喻和暗示性质的歌谣,如流行于商代的一首牧歌“女承筐,无实。
士(圭刂)羊,无血。
"它运用了民间谜语的诡词法,牧场上的一对男女青年,女的拿筐,男的一刀一刀剪着羊毛.无实和无血恰到好处,整首牧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既饱含情景交融,热情隽永和诗意,又不失矛盾诡辩,妙趣横生的谜味。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
“廋辞”两字最早见于左丘明《国语·晋语》“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这里讲的是发生于公元前542年的事,虽然没有记录下秦客廋辞的具体内容,但由此可见,春秋时期,廋辞已作为外交斗争的一种形式而登上大雅之堂,在统治集团高级官员中运用了。
隐比廋辞较晚出现,如同廋辞一样,也是以形象生动的评议来隐示事物,因而十分流行,上到诸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隐语。
有些统治者喜隐而不好逆耳之言,臣民若要讽谏朝政,就必须投其所好,利用隐语转弯抹角地劝谏。
在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中,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往往用隐语掩人耳目,暗中通情.韩非子《韩非子·喻老》和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分别记载了楚庄王和申无畏以及还无社和申叔展用谜语作答的故事。
如同历史的其它阶段一样,先秦的文学也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页,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而这其中的一些赋和诗,则是极其精妙的隐语。
如荀子的《蚕赋》便是这样,它完全采用隐语的手法,把蚕的形状体态、性能功用和生活习性等几种特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通篇到底才道出个“蚕”字.荀子《蚕赋》对后世的咏物诗和民间谜语影响很大,历代不少谜家认为它是我国物谜的开端,谓“荀卿《蚕赋》已兆其体”。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案2
[教学目标]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
【导语】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案1
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字笔顺动图演示

第 6 课画拼音yuǎn 部首笔画7 画结构半包围造字形声“远”字的书法课堂书写“辶”的捺宜舒展;“元”第二横稍长。
字义①(差别)大②跟“近”相对③不亲密,不接近组词①差的远②远大远古遥远③远亲敬而远之造句同学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巧记还不去拿(辶)一“元”来。
真情永远好运相伴字歌目标远大运动锻炼拼音yǒu 部首笔画 6 画结构半包围造字会意“有”字的书法课堂书写首横较长,撇在竖中线上起笔;“月”撇变竖。
字义①跟“无”“没”相对。
表存在②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组词①有办法②有请有劳造句我有办法把盒子打开。
巧记半朋(月)半友()。
字源笔画 6 画结构上下造字会意“色”字的书法课堂书写“巴”小竖居中,竖弯钩向右舒展。
字义【sè】①情景,景象②颜色,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组词【sè】①景色夜色月色②红色造句日出时的景色特别美丽。
巧记一刀()砍在尾“巴”上。
字源笔画7 画结构半包围造字形声“近”字的书法课堂书写“斤”上撇平;“辶”末笔平捺长伸。
字义①跟“远”相对②接近,差别小,差不多③亲密,关系密切组词①近处靠近②相近③亲近造句远处是高山,近处是大海。
巧记走之(辶)提着半“斤”米,两地之间短距离。
斩钉截铁当机立断字歌走到近前才能听见拼音tīng 部首笔画7 画结构左右造字形声“听”字的书法课堂书写左窄右宽。
左部偏上;右部竖为悬针竖。
字义①用耳朵接受声音②顺从,接受意见组词①听见听课听说②听从听话听之任之造句你听见小鸟唱歌了吗?巧记一半折扣。
口述对方听亲手折纸灯字歌分析木材质新歌表亲情笔画 4 画结构独体造字象形“无”字的书法课堂书写上横短,下横长,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上。
字义①没有,跟“有”相对②不组词①无法无限无比无边无声无息无地自容从无到有②无论无须造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们都坚持体育锻炼。
巧记天字捺变竖弯钩,意思是不和没有。
字源笔画7 画结构上下造字形声“声”字的书法课堂书写上小下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生字讲解)PPT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水去来不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水 去 来 不
笔顺:
翘舌音
shuǐ
第二笔横撇不 要写成两笔。
部首:水 结构:独体 组词:开水 喝水 形近字:小 造句:小鹿在河边喝水。
水 去 来 不
笔顺:
qù
部首:土 结构:上下
组词:来去 去年
形近字:丟
第三笔为长横, 造句:去年我六岁。
在横中线上。
边音
水
lái 部首:一 结构:独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去组词:来了 回来
来
形近字:米
不 字形左右对称,竖 造句:客人来了,我给客人
要写在竖中线上。
倒水。
笔顺:
水 去 来 不
笔顺:
bù
部首:一 结构:独体
组词:不对 不是
形近字:下
第一笔横要长; 造句:快走吧,不然要迟
第三笔竖从撇上起 笔,长点收尾。
到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6《 画》(第1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6《画》(第1课时)
一、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画这个动作的过程。
通过描述画画时用到的工具和动作,
引导孩子们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画画。
二、生字解析
1.画(huà):用笔在纸上或其他地方做出符号、线条等。
2.画笔(huàbǐ):用于画画的工具,通常有毛笔、铅笔、蜡笔等。
3.画纸(huàzhǐ):用于画画的纸张。
4.画画(huàhuà):进行绘画活动。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3.练习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构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教学安排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美术作品或实际操作画画的视频,引
起学生对画画的兴趣。
2.学习生字:带领学生认读生字并进行书写练习,巩固生字的记忆。
3.课文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画画的过程和方法。
4.练习:设计互动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构建。
5.操练:学生可分组进行绘画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复习生字。
2.让学生尝试在家中进行一次绘画活动,并写下感想。
3.教师提供一些绘画教程视频或书籍,供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画画的过程,并体验到绘画带
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希望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培养出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记生字
换一换
hái yuǎn jìn
偏旁
“走之” 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sè 色彩 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漂亮。
“斜刀头”
偏旁
再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手拉手,找朋友:让几位同学上台分成 两组,一组拿拼音,一组拿相对应的生字, 台下的同学唱儿歌《找朋友》,看谁最先找 到好朋友。
诗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积累拓展
1. 这首诗一共多少个字? 20个字 2. 写了哪些景色? 山、水、花、鸟 3. 这些景色美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古诗吗?
布置作业 1. 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一猜今天学的谜语诗,
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 他们作为奖励。 2. 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 诗诵读会”。
3.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 凋谢了,看不到了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就会怎 么样?
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看图说话
创设情境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图 中描绘的情景和我们生活中的有什 么不同?
图中描述: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 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 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竖要长、要直,撇、捺要舒 展一些。
bù
4
它有几笔?
指导书写: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 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 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 长点收尾。
我会填
“水”字共( 4 )画,第一画是(竖钩)。 “去”字共( 5 )画,第二画是( 竖 )。 “来”字共( 7 )画,第一画是( 横 )。 “不”字共( 4 )画,第三画是( 竖 )。
生活所见: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儿惊。
在哪种情况下才会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 无声。春去花还在,人 来鸟不惊”呢?
在《画》中
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 学生现场演一演。
远处的山 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 哪种情况算“近”?
近处的水
还有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中 国 山 水 画
6画
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 字和会写的字用笔画出来。
多读几遍,试着把诗句读通顺,不会 读的标出来。
huà
画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看山有色,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近听水无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去花还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人来鸟不惊。
认读生字
yuǎn yǒu sè jìn
远有色近
wú shēnɡ qù hái
无声去还
tīnɡ
听
lái
来
我会读
练一练
给音节加声母:
(s)è (j)ìn (sh)ēnɡ
色
近
声
(ch)ūn (h)ái (j)īnɡ
春
还
惊
游戏
请一个同学当邮递员,把生字 卡片分给同学。请拿到卡片的同学 上台,把卡片上的字读给大家听。
指导书空
水去 来不
我会写
shuǐ
4
它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左右的
部分。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 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 和第四笔不能写成一笔。
qù
它有几笔? 5
指导书写: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
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 田字格中间起笔。
lái 指导书写:
7
它有几笔?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kǒu shuǐ
lái qù
cónɡ bù
(口水 ) ( 来去) ( 从不)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找出诗中主要介绍 了哪几种景物。
山、水、花、鸟
说一说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 看清楚吗? 模模糊糊,看不清颜色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 什么声音?
有哗哗的流水声
板书设计
远看
画 近听
春去 人来
有色 无声 还在 不惊
山水画美
有——无
早——晚
高——矮
多——少
一起来做游戏:老师说一个词,大 家来说它的反义词。
熟读成诵 先自读古诗,再全班齐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多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种 形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式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背 古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