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的研究进展
0.3%印楝素乳油防治松毛虫效果试验研究

乳油 6 0 0 倍稀释液防治松毛 虫幼 虫效果较佳 , 而9 0 0 倍液也具有一定的防 治效果 , 并且可 以在 降低林农 防治成本的
基 础 上 保证 防 治 效 果 。
关键词 : 松毛 虫; 印楝 素乳油 ; 防治试验 ; 肥 东林场 中图分 类号 ¥ 7 9 1 .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3 ) 0 4 — 1 1 6 — 0 2
l l 6
安徽农学通报 , A n h u i A g r i . S e i . B u l 1 . 2 0 1 3 , 1 9 ( 0 4 )
0 . 3 %印楝素乳油 防治 松毛虫效 果试 验研 究
陈先训
( 肥东县林场 , 安徽肥东 2 3 1 6 0 0 )
摘
要: 肥 g- g - 林 场应用 0 . 3 %印楝素乳 油加 水稀释 为6 0 0 、 9 0 0 、 1 2 0 0 倍液 防治松毛 虫, 试验 结果表明 : 0 . 3 %¥ I 7 楝 素
4 7 %, 年平均气温为 1 5 . 5  ̄ C, 气候温 和, 西季分明 , 相对温度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结果 与分 析
2 . 1 0 . 3 %印楝素乳油 6 0 0 倍 液毒杀松毛 虫试验 在使 用 了
0 . 3 %印楝素乳油 6 0 0 倍液对试验松树 均匀 喷洒药液后 , 笔者
7 8 %, 雨量适 中 , 但 年降水量 分布不 均匀 , 夏季雨水 偏多 , 年 降水 量 为 8 7 9 . 9 a r m, 无 霜期 2 3 7 d , 初 霜期在 1 1 月 中旬 前后 , 终霜 期一般 在 3 月下旬 。土壤 以黄棕壤 为主 , 土层 较厚 , 质
印楝农药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我国 是人 口众 多 的农 业 大 国 , 确保 农 业 丰收 . 年 约 为 每 有8 0多 万吨近 4 0种农 药 加 工成 1 0 0 0多种 剂 型施 用于 农 0 作 物 。 学农 药 的广泛 使 用 , 化 在保 障农作 物 高产 和稳 产 方 面
表明 , 印楝对 脊椎 动 物是 相 当安 全 的[ 1 8 6 9 9年 , 界 卫生 组 1 。 世 织 ( Ho) 联合 国环 境 规划 署 ( w 及 UNE ) 印楝杀 虫 剂定 为 P将
维普资讯
《 现代 农业 科技 ) 0 8年 第 1 ) 0 2 4期
植物 保护
印楝 农 药 的 安全 性 研 究 进展
蔡 春茂 陈 忠 z 高锦 合 范 武波 。 彭黎 旭 。
(海 南大 学 环 境 与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 南 儋州 5 1 3 中 国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院 海 口实 验 站 ; 中 国热 带 农 业科 学 院分 析 测试 中 心 ) 海 7 7 7; 摘 要 印 楝 素 是 世 界 上 公 认 最 有 潜 力 的 杀 虫 植 物 , 于 印 楝 植 物 源 农 药 的 研 究 和 使 用 不 断 受 到 A.1 视 , 以 对 印 楝 植 物 源 农 药 使 由 4重 " 1 所
略 的级 别 。 了保 护 眼 睛 的需 要 之外 . 除 这一 级别 的制 剂具 最
猖獗 , 要病 虫 上升 为 主要 病 虫 ; 是污 染 大气 、 域 、 壤 次 三 水 土 等 生 态环 境和 农产 品 , 造成 了 “ 害 ” 四 是 由于 有 害 生物 的 公 ;
抗 药 性增 强 , 药 的施 用次 数 增 多 , 农 用量 加 大 , 治 成 本 提 防
发 挥 了 巨 大 的作 用 。 而 传统 化学 农 药 的长 期使 用 导致 害 然
印楝素杀虫剂防治甜菜甘蓝夜蛾效果初探

第 1 期
孙
炀 : 楝 素杀 虫剂 防治 甜 菜 甘 蓝 夜 蛾 效果 初 探 印
4 9
24 经 济 效 益 分 析 .
表 2 产 量 等 性 状 调 查 结 果
03 .%印 楝 素 处 理 区 甜 菜 与 空 白对 照 相 比 。增 产 19 5 gh 2 1 8 k /m .纯增 收 3 5 . 3 55元/m ,0 h 3 %速 克毙 处 理 区 甜菜 增产 8 8 k /m . 9 5 g 纯增 收 2 2 . h 5 45元/m 。以 2 0 h 0 8年
表 1 杀虫效果调查
楝素 处理 区对甘 蓝夜 蛾 的 防效 为 9 .%.速 克毙 处 理 区的 防 32 效为 8 .%: 76 第二 次施 药后 5 。 d 印楝素处 理 区对甘蓝 夜蛾 的 防 效为 9 . ,速 克毙 处理 区的防 效为 9 . ;第 三次 施 药后 56 % 09 %
4 8 0 g m , 比空 白对 照增 产 2 .%。与参 照药剂 速 克毙 相 比 , -%印楝 素处 理 区甜 菜产 量 略有 提高 ; 90k/ h 2O 03 与
空 白对 照相 比 ..%印楝素 处理 区甜 菜 产量 增产 效果 显著 。 03
收稿 日期 :0 9 0 — 3 20-32 作者 简 介 : 孙 炀 (9 7 ) 男 , 龙 江省 佳 木 斯 市 人 , 艺 师 , 17 一 , 黑 农 主要 从 事 农 业 技 术 推广 工 作 。
印楝素2

主要毒理作用机制—拒食作用
3.印楝素干扰了胃神经节的5一羟色胺系统,使中 00肠的蠕动受到抑制 00血液中的复合胺(se—rotonin,如5一羟色胺)是 00最有效的肠蠕动刺激药物。印楝素干扰了胃神经 00节的5一羟色胺系统,使5一羟色胺无法释放
干扰破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进入昆虫体内对昆虫自身激 素平衡造成破坏,使脑和其 它各种腺体功能紊乱,
印楝素及各异构体的 化学结构,与固醇、 甾类等激素类物质结 构相似
从而干扰昆虫的行为 和发育生理,抑制昆 虫蜕皮、引起昆虫拒 食、绝育等
害虫数量减少
干扰破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脑
心侧体
心侧体是有翅亚纲昆虫脑后方与动脉相连的一对小体,储存脑神经分泌 细胞体 合成的大量神经激素,并释放进入血液淋巴中。心侧体固有的神经分泌细胞是神经激素的 心侧体 第二来源。 咽侧体 咽侧体是一种能分泌保幼激素,控制昆虫变态和蜕皮的内分泌腺体。同时咽侧体 是PTTH的释放部位 咽侧体 前胸腺 通常是成对的细胞群体,前胸腺富有气管,并由神经支配,位于头部或前胸两侧。 前胸腺前胸腺细胞主要分泌蜕皮甾类 前胸腺 脂肪体 脂肪体是营养物质中间代谢的场所,相当于人的肝脏
印楝素(azadirachtin,AZ)
11
Hale Waihona Puke 22 23十氧化萘片段
8
7 14
三环二氢呋喃
印楝素(azadirachtin,AZ)
常见的有AZ-A、AZ-B、D、E、F、G、H、I等八种.. AZ-A在印楝素种核提取物中含量最高 AZ-E具有最强的昆虫生长调节作用
对害虫主要毒理作用机制
1.拒食作用 2.干扰破坏昆虫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引起昆虫 00体内各种激素分泌失衡,并使部分器官发生病变 00从而影响了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的应用与开发

CHINA AGROCHEMICALS中国农药21农药论坛吕咏梅(中石化南化公司化工厂)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的应用与开发1 概述目前全球都在积极从植物中寻找天然杀虫活性物质,在众多杀虫植物中,研究最多也最具有开发前景的是印楝。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印楝中含有 00多种杀虫活性成分,其中杀虫活性最高的是印楝素,实验证明印楝的枝、叶、种仁、种壳及树皮中都有印楝素的分布。
印楝原产于印度,在联合国的帮助和宣传下,目前印楝的种植已经推广到非洲、南美洲、欧洲、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印楝素是一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其具体作用机理尚未完全确定,已知印楝素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细胞分裂并且影响激素的分泌;国外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哺乳动物是安全的。
2 应用研究印楝素可以防治200多种农、林、仓储和卫生害虫,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
目前全球有近20个国家对印楝素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国际上定期召开全球印楝科学与应用会议。
印楝素被提取分离出来后,被命名为“azadirachtin A”,一系列的“azadirachtin (B~K)”陆续被不同研究机构分离出来并确定了结构。
在国外部分国家印楝已经大规模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斯里兰卡多数茶种植园使用印楝防治害虫,斯里兰卡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出口国之一,自1997年使用印楝产品以来,由于生产的茶叶中农药残留少而成为世界上最清洁的茶;印度等南亚国家采用印楝素作为杀虫剂在甘蓝、茄子、马铃薯、番茄等近20种蔬菜水果进行实验,显示良好应用前景;英国林业联合会一直致力于对印楝素及其他提取物的研究,目的是防治松树象鼻虫对云杉树的破坏,由于云杉树释放出来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吸引这些害虫,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防治措施,以前云杉害虫防治主要采用杀虫剂氯菊酯,但氯菊酯于2004年起已在欧盟禁止使用,急需替代办法,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有可能成为替代品,印楝素也是替代品之一,目前该林业委员会种植1.8万棵印楝树用于试验工作。
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面 ,给 人类 的生 活环 境 造 成 了严 重 的 污染 ,另 一 方 孢 子 萌发 的抑 制作 用 。2002年 慢 性 或者 急 性 中毒 。National 物 提取 油 对 6种 真 菌 的 活 性 ,对 不 同 的 真菌 ,其 抑
使 研 究 和 寻找 具 有 新 作 用方 式 的 杀 菌 剂 显得 犹 为 Geotrichum citri—aurantii和 Botrytis cinerea 4种 病
重 要
原 真菌 的活性 ,发 现 在离体 条 件下 ,Chrysanthemum
1 植 物 杀 菌 活 性 研 究概 况
文 章 编 号 :0439—81 14(2006)03-0382—03
植 物源 杀菌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Vo1.45 No.3 M av..2006
王 杨 .尹 卫 (1.云南 农 业 大 学 ,昆 明 650201;2.青 海 省农 林科 学 院 ,西 宁 810016)
作 用 。Ark和 Thompson ̄ ]发 现大 蒜提 取 物成 分作 为 镰 刀 菌 、丝 核 菌 、炭 疽病 菌 都有 很 好 的抑 制作 用 。
杀 菌 剂 来 使 用 可 以有 效 地 保 护 桃 免 受 褐 腐 病 的危 Ristic等 [12 用 Achillea atrata提取 物 对 18种 病 原 真
害 。Singh等[ ]发 现从 Cymbopogon martinii,C.oliveri 菌 的活性作 用进 行 了试验 。Dev等 [】 研 究 了 16种芳
和 Trachyspermum ammi中 提 取 的 精 油 成 分 对 香 化合 物在 离 体条 件 下 对 5种种 子 病 原真 菌 (麦 类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价高,市场推广有难度

7 蚜 虫
7 1 为 害 特 点 .
15 上 旬幼 虫孵 化期 , 9%敌百 虫 晶体 8 0倍液 喷 雾 。 )月 用 0 0 27月 中旬 用 4 %乐 果 乳 油 8 0倍 液 喷 雾 ) 5 0
蚜 虫 在 射 干 生 长 期 均 能 为 害 . 取 植 物 汁 液 . 传 播 花 吸 并
品 的 价 格 农 民接 受 不 了 . 量推 广难 度 大 。 大
世界公认 的广谱 、 高效、 低毒 、 易降解、 无残留的杀 虫剂。 对
大 多数 害 虫 有 绝 育 、 节 昆 虫 生 长 等 特 点 , 痛 茵 有 抑 制 调 对 作 用 . 期 使 用 印楝 素 可 以 通过 根 部 传 到 植 物 体 内对 昆 虫 长
4在成虫发生期 , 黑光灯诱杀成虫。 ) 用
钻 心 虫 成 虫 叫环 斑 蚀 夜 蛾 . 属鳞 翅 目夜 蛾 科 5月 上 旬 为 害叶鞘 、 茎 , 幼 造成 断苗 、 心 。 随 着 虫 龄 增 大 . 枯 7月 后 幼 虫 向 根 部 移 动 , 害 块 茎 , 成茎 或 根 部 腐 烂 , 响 块 茎 质量 。 为 造 影
3在成虫发生期 , 黑光灯诱杀成虫。 ) 用
该 病 6 8月 份 发 病 . 上 的 须 根 和 根 变 成 褐 色 . 表 — 根 根 面 布 满 白色 菌 丝 .潮 湿 时 在 病 株 茎 秆 基 部 周 围 的 土 表 层 也 能 看 见 白色 的 菌 丝 . 丝 里 面 能 看 见 乳 白或 浅 褐 色 的 菌 核 菌 随 着 病 情 的 发 展 , 株 地 上 部 分 的茎 叶 逐 渐 枯 死 . 下 根 开 病 地 始 腐 烂
03 0 %、 . . %、. 0 %和 09 5 7 . %的含 量 . 配 制 剂 有 甲 维 盐 、 维 复 阿 菌素、 参碱。 苦
印楝素防治小菜蛾等蔬菜害虫药效试验

在 8. 2 %以上。药后第 2 0 0天 , 种浓度 0 %印楝素 3 . 3
处 理 的虫 口数 降 到最 低 , 防效 达 到最 高 ,分 别 为
1 0 .0 %和 9 _ 。 0% 10 34 %
— —
王毓 . 广西柳州市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4 0 5 5 50
农药 在蔬 菜虫 害上 的防治 效果 , 据 柳州 市蔬 菜 品 根
种种 植结 构 及虫 害 发 生特 点 。选 择 03 . %印楝 素 乳 油分 别 在 大 头 菜 、 子 上 进行 了防 治 小 菜蛾 、 青 茄 菜
虫 、 黄螨 和蓟 马 的药效试 验 。现报 告如下 。 茶
③用药时间 20 年 4月 2 第一次用药 , 05 7日 5
67 12 l . 8 . l . 8 . 33 43
加
2 8
收 稿 日期 :o 6 O — 8 2o一 22
4 — 8 —
维普资讯
冀
A B C
D
3 . 2 1 2 9 2 . 2 80 7
l . 2 . 410 l . 7 - 72 8 . 43 13 . 12 l4 . 2 9 . 59 l . 2 . 3 . 1 . 5 . 9 1 7 . 11 0 7 6 1 5 1 7 0
式研 究 与 应 用 ” 技 攻 关 项 目。在 实 施 中 , 科 因地 制
宜 , 定 了“ 沼一 一 一 制 猪一 菜 灯 生物农 药 ” “ 生 物肥一 、菜一 灯一 生物农 药 ” 两种 蔬菜生 态生 产模 式 。 了解 生 物 为
② 试 验 处 理 A 0 %印 楝 素 8 0倍 液 。 .. 3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印楝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 酯键以及环 氧结构等, 导致印楝素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不稳 定,影响了印楝素药效的发挥和生物活性的研究,限 制了印楝素作为优良的生物源原药的推广使用。 人 们希望通过对印楝素进行简单的结构改造, 在提高 印楝素的稳定性同时不降低其生物活性, 以利于印 楝素类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 4.1 印楝素的氢化
关键词 印楝素 提取 精制 稳定性 结构修饰 剂型研究
印 楝 (Azadirachta indica A.Juss) 系 是 热 带 亚 热 带常绿树,楝科楝属乔木,原产于缅甸和印度,以印 度等亚洲国家产量最大。 印楝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 质 ,以 种 子 尤甚 。 印 楝 中 发 现的 生 物 活 性 物 质主 要 为 印度苦楝子素、苦楝三醇和印楝素等。 其中印楝素 (Azadirachtin)活性最强,它属于四环三萜类。 较常研 究的主要是印楝素 A,具体结构式如下:
1 印楝素的提取
收 稿 日 期 :2009-11-26 ,修 改 稿 :2009-12-09 作 者 简 介 :胡 文 明 ,男 ,(1981-),安 徽 宿 州 人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天 然植物源生物农药的提取与制备。
印楝素类化合物中印楝素的含量最多, 在种子 中的含量约为 0.1%-0.5%。 印楝素在应用之前,要从 印楝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再配制成各种制剂 。 印楝 素的提取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溶剂萃取和物理或化 学 的方法来辅助溶剂萃取,后者主要包括超临界流体萃 取法,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法,微波诱导法等。 1.1 溶剂萃取法
技术研究
中国茶叶加工 2009,(4):20-22
中国茶叶加工 2009,(4)
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的研究进展
胡文明 陆小磊 涂云飞 杨秀芳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16)
摘 要 印楝素是取自印楝中的一类具有良好杀虫活性的植物源活性物质。本文对印楝素的理化性质,提 取分离精制方法以及简单的结构修饰,生物活性和相关剂型等做了简要的介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印楝素的研 究进展,并对未来印楝素作为生物源农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段琼芬等利用溶剂提取法考察了四种提取方法 对印楝素的提取效果, 结果表明利用快速溶剂萃取 法提取印楝素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节约溶剂、速度 快[4]的特点 ,优化后的 工 艺 条 件为 :去 油 后 的 印楝 种 仁,以甲醇做溶剂,在快速粉碎搅拌下萃取 21min 达 到最高萃取产率,提取率为 6.86%[5]。 王秋芬等指出 溶剂法萃取 印 楝 素 工 艺分 为 4 类[6]:①先 去油 ,再 用 极性有机溶剂萃取②直接用极性有机溶剂萃取③用 烃类溶剂和极性溶剂协同萃取④用水萃取等四种, 研究了用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印楝素的工艺过 程,发现提取率最大约为 0.38%[7]。 李晓升等在室温 下用间歇式快速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浸提印楝油和 印楝素,得出在提取印楝素的最佳条件时,印楝素 A 的得率为 0.44%[8]。 1.2 匀浆法和微波诱导法
3 印楝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印楝素属于四环三萜类结构, 在自然环境条件 下不 稳 定 ,有 文 献 报道 ,印 楝 素-A 涂 敷 成薄 膜 在 紫 外灯下照射的半衰期只有 48min[16]。 由于不稳定导 致印楝素的商品化进程缓慢, 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是 制 约 其 产 业 发 展 的 瓶 颈 [17]。 3.1 光照对印楝素稳定性的影响
王秋芬等通过实验比较了 5 种大孔吸附树脂对 印楝素吸附和解吸的性能, 得出 XAD-1180 大孔树 脂对印楝素的纯化, 用体积 分数 为 50%、60%、70% 的甲醇-水溶液梯度解吸,一次提纯纯度达 85.14%, 经 过 二 次 提 纯 纯 度 可 达 93.18%。 甲 醇 含 量 为 60% 时,所得产品纯度最高达到 84.21% [15]。
谭卫红等对比研究了多溶剂萃取法与单溶剂萃 取法精制印楝素的效果, 并通过正交试验法选择了 多溶剂萃取法精制印楝素的最佳试验条件, 得出乙 酸乙酯萃取时印楝素的回收率最高, 为 92.54%﹔二 氯甲烷萃取时获得的萃取物中印楝素的质量分数最 高,为 9.5 %,试验证明多溶剂萃取法可将乙醇提取 物中的印楝素的质量分数从 3.68%提高到 17.76%[14]。 2.2 大孔树脂吸附法
杨磊等采用匀浆提取法从脱脂印楝种子中提取 印楝素 A, 研究了提取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对提取 效果的影响 ,确 定了 匀 浆 提 取 优 化条 件[9]:以 乙 酸 甲 酯作为提取溶媒,料液比 1∶12,匀浆 3min,匀浆提 取 1 次。 冯沙克等将微波萃取印楝素的提取进行了放 大实验的研究, 该方法将印楝除油后的油饼加入微 波提取器中,加入工业酒精,搅拌,微波辐射,提取温 度 50℃,提取结束后将提取液放出,合 并 ,减 压回 收 溶剂,浸膏精制得印楝素原药和印楝油,实验发现提 取时间 40min 时提取液中印楝素浓度最高[10]。
王秋芬等将印楝素和表面活性剂一起溶解后涂 覆在表面皿上在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表 面活性剂对印楝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
Tween-20、TX-10 和 CH400 不影响或有利于印楝素 的 光 稳 定 ﹔稳 定 剂 印 楝 油 、亚 麻 油 对 印 楝 素 的 光 稳 定 效果较差, 而对氨基苯甲酸和水杨酸苯酯对印楝素 的 光 稳 定 性 有 较 大 改 善 [18]。 3.2 热量对印楝素稳定性的影响
将印楝素水解以增加印楝素在水存在的条件下 的稳定性可能有效解决制备印楝素水基性剂型遇到 的难题。 印楝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 3-羟基印楝
22
中国茶叶加工 2009,(4)
素 , 与 印 楝 素 相 比 ,3-羟 基 印 楝 素 活 性 有 所 降 低 ,但 是 表 现 出 良 好 的 拒 食 活 性 或 毒 杀 活 性 [25];吴 毓 林 等 对 印 楝素进行水解反应, 得到 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其 活性比印楝素明显降低,水溶性提高[23];Yamasaki R B 则 指 出 酯 键 水 解 后 极 大 降 低 了 印 楝 素 的 活 性 [26]。
印楝 素-A 是 无 色 或略 带 黄 色 的 结 晶 或 结 晶 性 粉 末 ,味 微 苦 ,熔 点 244~245℃(分 解),旋 光 度-13.1° (c=1.75,丙 酮),易 溶 于 吡 啶 、丙 酮 、乙 醇 、甲 醇 ,微 溶 于氯仿、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及水。
印楝素具有很强的杀虫、拒食、抑制生长发育、 胃毒、忌避、抑制呼吸、抑制昆虫激素分泌和降低昆 虫生育能力等作用,对高等动物无害,对昆虫的天敌 比较安全,不污染环境,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 生物农药[1]。 此外,印楝素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抑菌 剂[2]。 由于印楝素具有非常好的生物活性,对印楝素 的研究和开发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截止到 2009 年 4 月 19 日,我国批准登记的印楝素制剂产品企业 有 13 家,登记剂型大多为乳油[3]。
胡文明 陆小磊 涂云飞等: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的研究进展
21
1.3 超临界 CO2 萃取法 赵淑英等利用超临界 CO2 萃取印楝素, 考察了
萃 取 压 力 、萃 取 温 度 、CO2 的 流 量 、提 携 剂 的 种 类 以 及料液比等因素对萃取产率的影响 , 实验发现 CO2 超临界萃取印楝素 A 的萃取率小于微波辅助萃取, 分 析 原 因 可 能 是 超 临 界 萃 取 中 的 CO2 为 非 极 性 溶 剂,溶解印楝素的能力较差,加入甲醇作为提携剂效 果 仍 不 理 想[11];江 定 心 等 建 立 了 用 超 临 界 流 体 从 印 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的方法。 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 选 择 萃 取 条 件 , 最 佳 萃 取 条 件 为 : 温 度 35℃ , 压 力 30MPa,夹带剂用量每克印楝种子干粉 1.5mL 甲醇[12]。
张志祥等以印楝素 A 为原料,采用氢化加成反 应合成了 22,23-二氢印楝素 A,结果表明 22,23-二 氢印楝素 A 相对于印楝素活性提高,拒食活性没有 发生质的变化[23];将印楝素 C22~23 和 C2ˊ,3ˊ位双 键氢化加成后印楝素稳定性提高,但杀虫活性降低, 且 随 着 氢 化 程 度 的 提 高 ,印 楝 素 的 活 性 降 低 越 大 [24]。 4.2 印楝素的水解
5 印楝素的相关剂型的研究
由于印楝素良好的杀虫性能和选择性, 一直受 到人们的重视。 自 1985 年第一个商品化的印楝素制 剂在美国获准登记后, 日前许多国家都成功开发出 了商品化的印楝素制剂, 使印楝素生物农药在世界 范 围 内 得 到 了 应 用 [27]。 5.1 印楝素乳剂的研制
苏 鹏 娟 等 以 印 楝 素 原 药 (含 量≥10%)为 原 料 , 制备了 0.3%印楝素乳剂,并经溶剂,乳化剂,稳定剂 的优选试验, 确定了剂型的最佳配方和质量技术指 标[30]。 最 佳 配 方 为 印 楝 素 原 药 0.3% ﹔乳 化 剂 (0203) 10%﹔稳定剂(P1)2%﹔其他助剂 4%﹔二甲苯和无水乙 醇 补 至 100%[28];段 琼 芬 等 以 水 为 分 散 介 质 ,使 用 有 机溶剂,制备出了环境效益好,符合 当 今 农 药 剂 型 发 展 方 向 的 5%的 印 楝 素 微 乳 剂[29]。 5.2 印楝素粉剂和胶囊剂的研制
2 印楝素的精制
目前印楝素的生产工艺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印楝 素的提取方面, 针对应用于印楝素农药生产的低成 本 、高 效 率 的 提取 精 制 方 法 还 不理 想 。 印 楝 素 类化 合 物的结构和性质相似, 富集分离提纯印楝素十分困 难 ,常 需 要 多 种分 离 提 纯 方 法 结合 使 用 。 分 离 和提 纯 印楝素的方法主要有溶剂分配、硅胶柱层析色谱、制 备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等[13],这 类 方 法 通 常 只 能 用 于 初 级 或少量产品的分离,成本高,不适合于实际应用。 2.1 多溶剂萃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