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移动终端白皮书_2012
中国电信移动终端需求白皮书-基本功能分册(2014.V1),2014-06-16

中国电信移动终端需求白皮书-基本功能分册Requirements White Paper for Mobile Terminal of China TelecomBasic Functions Fascicule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目 次目次 (I)前言 (VIII)中国电信移动终端需求白皮书-基本功能分册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术语和定义 (2)3.1 缩略语 (2)3.2 术语和定义 (2)3.2.1 (2)3.2.2 (2)3.2.3 (2)3.2.4 (3)3.2.5 (3)3.2.6 (3)3.2.7 (3)3.2.8 (3)3.2.9 (3)3.2.10 (3)3.2.11 (3)3.2.12 (3)3.2.13 (3)3.2.14 (4)3.2.15 (4)3.2.16 (4)3.2.17 (4)3.2.18 (4)3.2.19 (4)3.2.20 (4)3.2.21 (4)3.2.22 (4)3.2.23 (4)3.2.24 (4)3.2.25 (5)3.2.26 (5)3.2.27 (5)I3.2.28 (5)3.2.29 (5)3.2.30 (5)3.2.31 (5)3.2.32 (5)3.3 缩略语 (5)4要求等级 (7)5要求编号说明 (7)5.1 要求编号组成 (7)5.2 分类与子类编号的对应 (7)6CDMA1X终端要求 (8)6.1 CDMA 1X射频要求 (8)6.1.1 CDMA接收机指标要求 (8)BasicReq-01003 [必选] 接收机工作频率,800MHz频段 (8)BasicReq-01004 [可选] 接收机工作频率,1900MHz频段 (8)6.1.2 终端发射机指标要求 (8)BasicReq-01017 [必选] 发射机工作频率,800MHz频段 (8)BasicReq-01018 [可选] 发射机工作频率,1900MHz频段 (8)BasicReq-01019 [必选] 频率精度 (8)6.2 业务能力 (8)BasicReq-02001 [必选] 紧急呼叫 (8)BasicReq-02002 [可选] 电路型数据承载业务 (9)BasicReq-02003 [必选] 分组数据承载及预置参数 (9)6.3 电路域增值业务 (9)BasicReq-03001 [必选] 主叫号码识别显示(CNIP)/主叫号码识别限制(CNIR) (10)BasicReq-03004 [必选] 三方通话(3WC) (10)BasicReq-03005 [必选] 话音优先 (10)6.4 开关机、选网和鉴权 (10)BasicReq-04001 [必选] 开机 (10)BasicReq-04002 [必选] 系统捕获 (10)BasicReq-04003 [必选] 数据业务鉴权 (11)BasicReq-04005 [必选] 网络选择方式,自动选网 (11)BasicReq-04006 [必选] 鉴权 (11)BasicReq-04009 [必选] 关机拆除数据连接 (12)6.5 通话基本功能 (12)BasicReq-05001 [必选] 待机空闲状态下输入号码,发起语音呼叫 (12)BasicReq-05002 [必选] 来电提示 (12)BasicReq-05006 [必选] 通话中访问电话本查看联系人 (12)BasicReq-05008 [可选] IP拨号功能及前缀(如终端支持预置IP拨号功能) (12)IIBasicReq-05010 [必选] 语音电话与SMS并发,语音通话中,收到短消息 (12)BasicReq-05011 [必选] 语音电话与MMS并发,语音通话中,收到MMS通知 (13)BasicReq-05013 [必选] 处于开机状态下UIM卡被拔掉(仅当终端支持开机状态下能拔掉UIM卡) (13)BasicReq-05014 [必选] 终端对通话时长的计算 (13)6.6 通用用户界面 (14)BasicReq-06001 [必选] 状态栏图标 (14)BasicReq-06002 [必选] 待机界面显示运营商名称 (14)BasicReq-06003 [必选] 本机菜单 (14)BasicReq-06007 [必选] 低电量关机提示 (15)BasicReq-06010 [必选] 键盘锁/屏幕锁基本功能(仅限于非智能终端) (15)6.7 文字输入和信息提取 (15)BasicReq-07001 [必选] 输入法 (15)BasicReq-07002 [必选] 联想输入(仅限于非智能终端) (15)BasicReq-07003 [必选] 输入字符(仅限于非智能终端) (15)BasicReq-07004 [可选] 中文词组输入(仅限于非智能终端) (16)6.8 电话本 (16)BasicReq-08010 [必选] UIM电话本基本功能(仅当终端支持UIM卡时) (16)BasicReq-08011 [必选] 终端电话本与UIM电话本之间的记录复制(仅当终端支持UIM卡时) 16 BasicReq-08013 [必选] vCard导入和导出(仅当终端支持MMS或Email、或USB传输、蓝牙传输、红外传输、WiFi传输) (16)BasicReq-08014 [必选] 终端之间的电话记录复制(仅当终端支持蓝牙、红外等数据传输方式时) (17)6.9 铃声和提示 (17)BasicReq-09001 [必选] MIDI铃声,16和弦或以上(仅限于非智能终端) (17)BasicReq-09002 [必选] 设置来电铃声 (17)6.10 硬件配置和功能要求 (17)BasicReq-20006 [必选] 电池续航能力 (17)BasicReq-20007 [必选] 声码器 (17)BasicReq-20008 [必选] 无线Modem(仅当终端配备Modem时) (18)BasicReq-20009 [必选] EVRC-B编码要求 (18)BasicReq-20010 [可选] QLIC功能要求 (18)6.11 UIM卡接口要求 (18)BasicReq-23001 [必选] 终端和UIM卡接口,物理电气特性 (18)BasicReq-23002 [必选] 终端和UIM卡接口,传输协议要求 (18)BasicReq-23004 [必选] 终端和UIM卡接口,读写UIM卡电话本文件 (18)BasicReq-23005 [必选] 终端和UIM卡接口,短消息存储 (19)BasicReq-23006 [必选] 终端和UIM卡接口,优选漫游列表 (19)BasicReq-23007 [必选] UIM卡类应用开发,基本APDU命令 (19)BasicReq-23008 [必选] 终端和UIM卡接口,主动式命令 (19)IIIBasicReq-23009 [必选] 终端和UIM卡接口,BIP命令 (20)BasicReq-23010 [必选] 终端和UIM卡接口,事件通知 (20)6.12 字符集 (21)BasicReq-24001 [必选] 显示字符(基本类别) (21)6.13 图片文件格式 (21)BasicReq-25001 [必选] 图片文件格式,jpeg/jfif,jpeg/exif(仅当终端屏幕为彩色屏幕时) (21)BasicReq-25002 [必选] 图片文件格式,GIF 87,GIF 87a,GIF89a(仅当终端屏幕为彩色屏幕时) (21)BasicReq-25003 [必选] 图片文件格式,PNG(仅当终端屏幕为彩色屏幕时) (22)6.14 音频文件格式 (22)BasicReq-26001 [推荐] 音频文件格式,编码(codec)为mp3、文件扩展名为.mp3 (22)BasicReq-26002 [必选] 音频文件格式,编码(codec)为sp-midi、文件扩展名为.mid (22)BasicReq-26003 [必选] 音频文件格式,编码(codec)为AMR-NB、文件扩展名为.amr (22)BasicReq-26004 [必选] 对多媒体编码的最低解码要求 (23)BasicReq-26005 [推荐] 音频文件格式,编码(codec)为AAC/AAC+ (23)6.15 工作环境要求 (23)BasicReq-29001 [必选] 终端的工作环境要求 (23)6.16 终端外观设计要求 (23)BasicReq-30001 [必选] 终端的外观要求 (23)6.17 终端软件要求 (23)BasicReq-31001 [必选] 终端软件升级 (23)BasicReq-31002 [必选] 显示软件版本、PRL版本和ESN(或MEID) (23)6.18 MEID要求 (23)BasicReq-32001 [必选] 终端支持MEID能力要求 (23)6.19 终端支持OTA要求 (23)BasicReq-34001 [必选] 用户注册 (23)BasicReq-34002 [必选] 应用列表获取 (24)BasicReq-34003 [必选] 应用下载 (24)BasicReq-34004 [必选] 大数据量应用下载 (24)BasicReq-34005 [必选] 应用删除 (24)BasicReq-34006 [必选] 应用搜索 (24)BasicReq-34007 [必选] 应用推荐 (24)BasicReq-34008 [必选] 应用排行更新 (24)BasicReq-34009 [必选] 开机问候语 (24)6.20 终端支持PUIMID UIM卡要求 (24)BasicReq-35001 [必选] 终端应支持PUIMID UIM卡 (24)6.21 扩展来显要求 (24)BasicReq-36001 [推荐] 扩展来显文本信息内容显示要求 (24)BasicReq-36002 [推荐] 信息编码要求 (24)IV6.22 PRL要求 (24)BasicReq-37001 [必选] PRL要求 (24)7CDMA1X/EVDO终端要求 (24)7.1 射频性能指标 (25)7.1.1 频率要求 (25)EVDO-01001 [必选] 支持Band Class 0频段 (25)EVDO-01002 [可选] 支持Band Class 1频段 (25)EVDO-01003 [可选] 支持Band Class 5频段 (25)EVDO-01004 [可选] 支持Band Class 6频段 (25)7.1.2 支持的子频段 (25)EVDO-01005 [必选] 800MHz支持的子频段 (25)EVDO-01006 [可选] 1900MHz支持的子频段 (25)EVDO-01007 [可选] 2100MHz支持的子频段 (26)EVDO-01008 [可选] 450MHz支持的子频段 (26)7.2 接收分集 (26)7.2.1 天线设计要求 (26)EVDO-02001 [推荐] 双天线设计要求 (26)EVDO-02002 [可选] 双天线操作要求 (26)7.2.2 接收分集终端要求 (26)EVDO-02003 [推荐] CDMA终端接收分集要求 (26)7.3 混合操作 (27)7.3.1 混合终端对1x和EVDO网络的监听要求 (27)EVDO-03001 [必选] 混合终端网络监听要求 (27)7.3.2 终端在混合网络下的业务处理要求 (27)EVDO-03002 [必选] CDMA1x空闲态业务处理要求 (27)EVDO-03003 [必选] CDMA1x语音通话接入态业务处理要求 (27)EVDO-03004 [必选] CDMA1x语音通话连接状态业务处理要求 (27)EVDO-03005 [必选] CDMA 1x分组数据业务激活期间业务处理要求 (27)EVDO-03006 [必选] EVDO空闲态业务处理要求 (27)EVDO-03007 [必选] EVDO休眠态业务处理要求 (27)EVDO-03008 [必选] EVDO激活态业务处理要求 (28)7.4 移动性管理要求 (28)7.4.1 终端在EVDO网络下的切换要求 (28)EVDO-04005 [必选] EVDO空闲状态切换 (28)EVDO-04006 [必选] EVDO网内数据业务切换 (28)7.4.2 终端由1x到EVDO网络下的切换要求 (28)EVDO-04007 [必选] 1x到EVDO网络分组数据业务切换 (28)7.4.3 终端由EVDO到1x网络下的切换要求 (29)EVDO-04008 [必选] EVDO到1x网络分组数据业务切换 (29)V7.5 数据业务基本能力要求 (29)7.5.1 终端IP层相关要求 (29)EVDO-05001 [必选] 终端支持Simple IP参考模型 (29)EVDO-05002 [可选] 终端支持Mobile IPv4参考模型 (29)EVDO-05003 [可选] 终端支持Mobile IPv6参考模型 (29)EVDO-05004 [必选] TCP/UDP支持 (29)7.5.2 PPP配置 (29)EVDO-05005 [必选] PPP一般要求 (29)EVDO-05006 [必选] PPP会话建立 (29)EVDO-05007 [必选] PPP会话终止 (30)EVDO-05008 [必选] PDSN PPP连接原则 (30)7.5.3 Simple IP操作 (30)EVDO-05009 [必选] Simple IP一般要求 (30)EVDO-05010 [必选] Simple IP认证失败 (30)7.5.4 Mobile IP操作 (30)EVDO-05011 [可选] Mobile IP一般要求 (30)EVDO-05012 [可选] Mobile IP注册认证 (31)EVDO-05013 [可选] Mobile IP注册认证失败 (31)7.5.5 PRI参数 (31)EVDO-05014 [必选] PRI参数设置要求 (31)7.5.6 数据业务参数预置 (32)EVDO-05015 [必选] 接入鉴权NAI配置 (32)EVDO-05016 [必选] 数据业务默认设置 (32)7.5.7 数据呼叫起呼抑制(Data Call Originiation Throttle) (32)EVDO-05018 [可选] 数据起呼抑制处理 (32)7.5.8 数据业务激活态下的非激活定时器(Inactivity Timer) (33)EVDO-05019 [必选] 数据业务激活态下的非激活定时器 (33)7.6 开关机、选网和鉴权 (33)EVDO-06001 [必选] 开机 (33)EVDO-06002 [必选] 系统捕获 (33)EVDO-06003 [必选] 终端接入鉴权 (33)7.7 接口要求 (34)7.7.1 空中接口标准要求 (34)EVDO-07001 [必选] 终端空口要求 (34)7.7.2 终端与R-UIM的接口要求 (34)EVDO-07002 [必选] 终端与R-UIM的接口要求 (34)7.8 终端数据业务并发处理 (34)EVDO-08001 [可选] 不同QoS等级业务并发处理 (34)7.9 终端耗电性能 (34)VI7.9.1 终端激活待机时间 (34)EVDO-09001 [必选] 终端激活待机时间 (34)7.9.2 终端网络语音通话时间 (34)EVDO-09002 [必选] 终端语音通话时间 (34)7.10 MEID要求 (34)EVDO-10001 [必选] 终端支持MEID能力要求 (34)8移动终端PPP O E拨号功能要求 (36)PPPoE-01001[必选] PPPoE终端能力标识统一接口要求 (36)PPPoE -01002[必选] PPPoE终端认证接入统一包名要求 (36)PPPoE -01003[必选] PPPoE认证接入数据结构统一接口要求 (36)PPPoE -01004[必选] PPPoE认证接入方法签名统一接口要求 (38)PPPoE-01005[必选] PPPoE认证接入过程中状态信息的统一接口要求 (39)9详细更新历史 (40)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终端自动注册流程 (47)A.1CDMA1X机卡分离终端自动注册流程 (47)A.2CDMA1X机卡一体终端自动注册流程 (51)A.3GSM/CDMA双模终端自动注册流程 (52)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终端对通话时长的计算 (54)表 1要求等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泛泰全新平板电脑采用爱可信NF数字家电通

经过一 定量 的积 累并追踪 分析之 后 面临着个人信息泄漏的危险。 匿名认证 技术是应 用公开键 暗号技术 和零知识 证 明
,
技术 无需确认使 用者 , 而是 确认 使用 者是否拥有 正 当权
,
白皮书认 为 , 移动终端作 为简单通信设 备伴 随移动通信发 展 已有 几十年的历史 , 20 自 0 7年开始 , 智能化引发 了移动 终端基 因突变 , 根本改变 了终端作 为移 动网络末 梢的传统 定位, 移动智能终端几 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 关键入 口和主要 创新平 台 , 新型媒体 、 电子商务 和信息服 务 平台 , 互联 网资源 、 移动 网络资源与 环境交互 资源的最 重 要枢纽 ,其操作 系统和处 理器芯 片甚至成 为当今整个 IT产业 的战 略制高点 。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 C 揭开了移动互联 网产业发展 的序幕 , 开启 了一个新 的技术
。 。
《 云计算 白皮 书》 从云计算 内涵 与架构体 系 、 国内外云 计算应用现状及趋势 、云计算 的产业体 系和发展现状 、 我 国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 白 皮 书认 为全球 云计算 的发展 已经从 概念炒作 走向实 际应 用, 发达 国家在产业链 布局 和应 用上处 于领先位 置 , 国 我 云计算 应用 出于初创 待发阶段 , 存在较大 的创新 和发展空
,
。
业平 台” 的作 用 , 电信研究 院结合 多年 的研究 基础 向行 业
推出《 移动终端 自皮 书( 02 ) 云计算 白皮书 (0 2 》 2 1 )和《 2 1 ), 旨在 全面、系统的总结移动终端和云计算 的发展状况 、 特
征及 变化趋势 , 于 2 1 并 0 2年 4月 1 在北京隆重举办 了 31 3
WIDS 技术白皮书(20121010)

WIDS 技术白皮书目录1.主要技术介绍 (2)2.关键功能特性介绍 (2)2.1802.11报文泛洪攻击检测 (2)2.2D O S攻击防御机制 (2)2.3帧过滤(F RAME F ILTERING) (3)2.4用户隔离 (3)2.5ARP抑制 (3)2.6对非法AP进行反制 (3)3.AP入网安全检测及CLIENT安全策略 (3)4.典型应用 (6)4.1WIDS应用 (6)4.2用户安全隔离部署 (7)【摘要】WLAN网络部署在采用相应智能部署技术后,网络整体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和易于扩展等有线网络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由于WLAN信道开放的特点,使得无线网络很容易受到各种网络威胁的影响,如未经授权的AP 用户、Ad-hoc 网络、泛洪攻击等等。
WIDS(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用于对有恶意的用户攻击和入侵无线网络的行为进行早期检测,在不损害无线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帮助网络运维人员主动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对无线攻击者进行主动防御和预警,从而更好的保证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无线交换机、无线接入点、防攻击检测、安全隔离、安全策略、非法接入【缩略语】1. 主要技术介绍WIDS用于对有恶意的用户攻击和入侵无线网络的行为进行早期检测,首先由AP实时监测周边的射频环境,包括邻居Client和AP的信息,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周期性上报给WNC,WNC分析射频扫描报告中的邻居信息,根据网络管理员制定的非法设备检测规则,对整个WLAN 网络中的异常设备进行监视。
在无线网络中,AP的RF Scan模式可以配置两种模式:Active和Sentry模式:1、处于Active模式的Radio正常处理用户流量,只是在设定的间隔时间内周期性的扫描监测信息,但它只能检测自己的工作频段,例如2.4G或5G。
2、处于Sentry模式的Radio不处理用户流量,专职于射频扫描工作,且同时监测2.4G和5G频段内的所有信道,因此它能够更加全面、准确、迅速的得到射频信息。
工信部称手机系统安卓独大 国内企业受歧视

工信部称手机系统 安卓独大 国 内企业受歧视
A n d r o i d存在严 重路径依赖 ,国 内 自主操 作系统市场份额普 遍未超过 1 %。
民生等方面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全 国人大代表 、安 徽移动总经理郑杰在提案 中建议 ,大数据应该上升为 国家 战 略 ,他表示 ,用数据来决策 、管理和创 新 ,实现数据治 国, 将会对政务 、商业 、交通 、旅游 、医疗、食品卫生、农业、 生产 制造各领域 发挥重大 的效用 。 移动操作 系统安卓独大
I D C发布 的数据显示 ,2 0 1 2年 ,中国 已超 过美 国成为
全 球最大 的智能 手机市 场。同时 ,在 国内市场 ,早 在 2 0 1 2
年上半 年,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就 已超过I R ̄ t , 品牌 。 但国内 自主手机操作系统却没有立锥之地 。 Ⅸ 白皮 书》
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信基 础设 施建设 ,是发展 信息化应 用 的基 础。信息 技术 先行 ,是 确保信息 消费和信息 化应用 的前提。 全 国人 贪大 求全 ; 各地存在 项 目一 哄而上、基础 参差 不齐 ,部门各 自为政 。 每 年两会 ,信 息通信业 都受 到关注。更多 的代表 委员
自主操作 系统 受制安卓
的底线和基础 ,所 以我们才去研发 自己的操作系统 。”中兴
“ 我 国移 动操 作 系统研 发对 An ro d i d存 在严 重路 径依 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也表示 ,不希望把命运寄托在一个操
赖。An ro d i d系统 虽保持开源 ,但其核 心技术和 技术 路线受 作系统上。
行业动态 I n f o r ma t i o n
今年 两会使 人们看 到新兴产业 发展前景 的 同时 ,也看
移动智能终端及APP

任务二 移动智能终端及APP认知
2)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当今潮流——Android
Android机型数量庞大,简单易用,相当自
由的系统能让厂商和客户轻松的定制各样的 ROM,定制各种桌面部件和主题风格。如今 Android已经成为了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智能手机 操作系统,随处都可以见到这个绿色机器人的
身影。
移动商务基础
项目二
移动商务基础技术
1
项目概述
2
项目分析
3
项目任务
项
目
3 4 5 6 7 8
项目概述
1
2
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
移动智能终端及APP认知
移动二维码技术认知和制作
RFID技术认知
任
务
1
移动定位技术认知
移动云技术认知
移动信息推送技术认知
HTML5+CSS3网页制作实现功能
2
项目分析
任务二 移动智能终端及APP认知
(2)移动智能终端的分类
1)智能手机
2)平板电脑
3)笔记本电脑
任务二 移动智能终端及APP认知
(2)移动智能终端的分类
4)PDA智能终端
5)车载智能终端
6)可穿戴设备
任务二 移动智能终端及APP认知
1)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昨日皇者——Symbian(塞班) 由于新兴的社交网络和web 2.0内容支持欠佳,塞班
任务二 移动智能终端及APP认知
为什么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会如此大热?
开源
1
2
联盟 技术
3
①开源。这是Android能够快速成长的最关 键因素。在 Android 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智能操 作系统的开源程度能够像Android一样。 ②联盟。联盟战略是Android能够攻城拔寨 的另一大法宝。谷歌、索 尼爱立信等众多大牌手机厂商拥护,还受到了手 机芯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仅创始成员就 达到34家。 ③技术。 Android 系统的底层操作系统是 Linux, Linux 作为一款免费、易得、可以任意修 改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吸收了全球无数程序员的 精华。
1-29-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的芯片技术
集成电路(IC)是移动智能终端的核心关键器件,通常称之为芯片(Chip)。
基带芯 片 应用 处理 芯片 基带 芯片
移动终端的芯片技术可分为3个层次 处理器IP核技术 芯片工艺及材料技术 芯片设计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的CPU
移动终端的系统软件技术
操作系统是移动终端软件平台体系的核心,其向下适配硬件系统发挥 终端基础效能,向上支撑应用软件决定用户最终体验。 Web系统
从目前市场的产品来看,大致可从外观形态、触摸屏类型、主要用途等角 度来划分。
平板电脑
外观形态
触摸类型
主要用途
可变式平板电 脑
纯平板电脑
电阻式触摸屏 平板电脑
电容式触摸屏 平板电脑
商用平板电脑
工业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
手机是一种可以在较广范围进行通讯的移动终端,最早是由苏联工程师列昂
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于1957年发明的,迄今为止已发展至4G(第四代)时代了。
第一台商用平板中脑—1989年的GRiDPad
平板电脑一ThinkPad X41 Tablet
平板电脑发展简史
2010年,苹果公司的iPad出现,Pad重新定义了平板电脑的概念和设计思 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使平板电脑真正成为了一种带动巨大市场需求的 移动终端产品。
苹果iPad Air
平板电脑形态与分类
移动终端简介
移动终端简介
1.移动终端的概念
2.移动终端技术体系 3.主要的移动终端设备
4.移动终端的应用
移动终端概念
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 MT),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 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
移动终端的特点集中体现为移动通信能力、便携化体
中国5G通信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

中国5G通信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5G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目录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 (5)1.1组网需求 (5)1.1.1业务加速 (5)1.1.2业务隔离 (5)1.1.3本地业务保障 (5)1.1.4业务数据不出场 (5)1.1.5边缘计算 (5)1.1.6无线上行带宽增强 (6)1.1.7无线专用 (6)1.1.8接入控制 (6)1.1.9能力开放 (6)1.2运营及运维类需求 (6)1.2.1业务运营 (6)1.2.2网络运维 (7)1.2.3安全 (7)1.2.4计费 (7)1.3业务能力与网络技术能力的映射 (7)2.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9)2.1技术网络架构 (9)2.2技术要求 (10)2.2.1端到端QoS优先调度 (10)2.2.2专用DNN (11)2.2.3网络切片 (12)2.2.4边缘计算 (14)2.2.5无线专网定制 (15)2.2.6无线专网增强 (16)2.2.7核心网定制 (16)2.2.8能力开放 (16)2.2.9开通 (20)2.2.10计费 (21)2.2.11安全 (21)3.产业及商用发展建议 (23)4.结束语 (24)缩略语列表 (25)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1.1组网需求行业客户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众多且差异巨大,各类行业应用的差异化组网需求主要包括:业务质量保障、业务隔离、超低时延需求、数据不出场、边缘计算、超级上行、接入控制和能力开放。
1.1.1业务加速行业用户要求增强的数据业务质量保障,根据业务质量要求在带宽和时延方面提供差异性的服务质量保障,保证高优先级用户获得更好的业务加速体验。
1.1.2业务隔离行业客户要求专用网络资源与公众网隔离,通过专用的业务数据通道实现业务流量的定向汇聚传输和隔离,保证数据专用和安全。
1.1.3本地业务保障行业客户要求对时延敏感的业务(20-40ms)在靠近用户的位置进行卸载,就近处理。
1.1.4业务数据不出场行业客户要求超低时延保障(≤20ms),企业内部相关业务数据要在园区内分流卸载,不出园区,满足数据安全和本地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
中 国移动通信公司技术白皮书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技术白皮书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一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本白皮书将详细介绍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应用,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一)1G 时代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诞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主要提供语音通话服务。
然而,由于技术的局限性,通话质量不稳定,且只能进行简单的语音通信。
(二)2G 时代20 世纪 90 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出现,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不仅提高了通话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三)3G 时代进入 21 世纪,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得以普及,如手机上网、在线视频等。
(四)4G 时代近年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带来了更快的网速和更丰富的应用,如高清视频通话、移动支付、在线游戏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核心技术(一)5G 技术1、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通过在基站端配置大量天线,显著提高了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为用户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2、超密集组网(UDN)技术通过增加基站密度,缩小基站覆盖范围,提高频谱复用效率,从而提升系统容量和用户体验。
3、网络切片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切片,每个切片具有独立的网络资源和服务质量保障,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二)物联网技术1、窄带物联网(NBIoT)具有低功耗、广覆盖、大容量等特点,适用于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停车等物联网应用场景。
2、增强机器类型通信(eMTC)支持中低速率、移动性较强的物联网设备,如物流追踪、智能穿戴设备等。
(三)云计算技术通过构建云化的网络架构,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高效利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部署的敏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终端白皮书(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2年4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根本改变了终端作为移动网络末梢的传统定位,移动智能终端几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持续发展,其影响力将比肩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P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四个渗透广泛、普及迅速、影响巨大、深入至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终端产品。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越PC,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2011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1.1亿部,超过2011年之前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也超过全球2009年除Symbian操作系统(占总数的50%)以外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而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占总出货量比重达36.17%,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移动智能终端引领的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本白皮书首次披露了部分关于移动终端的客观、公正、准确的数据,并展示了我院在移动终端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旨在与业界分享观点、建立共识,谱写我国移动终端智能化发展的新篇章。
数据口径及词条说明【出货量】本白皮书中出货量是指在中国市场进行入网认证的移动终端总数,是所有(国内外)终端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中经正规渠道,批量销售给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的实际发生数量,不同于社会资讯企业通过企业经销渠道或网络调查所得到的概要统计。
【出货量和销量的关系】移动终端销售是由终端制造商将产品批量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批发零售给消费市场。
如果终端制造商没有自有渠道,出货量即为发售给经销商的总额,可等视为销量,如苹果等有自有销售渠道的终端制造商,出货量则包括了实际销量和待售库存,因此出货总量通常略高于销售总量。
【整机产业】具有自有品牌的移动终端整机产品制造企业及其相关服务商、供应商,统称为移动终端整机产业。
本白皮书所述的我国整机终端产量等同于我国移动终端出货量。
【代工产业】代工,即代为生产,也就是由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生产,再贴上其它公司的品牌来销售,此类企业及其服务商、供应商称为代工产业。
本白皮书所述的我国代工产业移动终端产量即国内外厂商在我国生产、但并不一定在我国市场销售(不一定进行入网检测)的移动终端数量。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即移动通信终端,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
【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终端是指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程序的灵活开发、安装与运行),PC级的处理能力,高速接入能力和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的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功能手机】功能手机是指传统的不具备开放操作系统平台的移动通信终端。
目录一、移动终端的范畴和架构体系 (1)1. 移动终端范畴与要素 (1)2. 移动终端技术体系 (2)3. 移动终端的标准体系 (6)4. 移动终端标识资源体系 (11)二、移动终端的现状和趋势 (12)1. 我国移动终端发展历程 (12)2. 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 (14)3. 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6)4. 终端形态与功能发展现状和趋势 (18)5.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 (20)6. 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22)三、移动终端产业体系及我国产业现状 (26)1. 我国整机产业发展现状 (26)2. 我国代工产业发展现状 (27)3. 我国移动通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28)4. 我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29)5. 我国移动应用开发环境发展现状 (30)四、移动终端知识产权体系 (33)五、移动终端安全评测体系 (37)1.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 (37)2. 信息安全评测体系 (38)3.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评测体系 (39)六、展望 (40)图表目录图表 1移动终端发展要素示意图 (1)图表 2移动终端2G通信技术标准表 (6)图表 3移动终端3G通信技术标准表 (7)图表 4移动终端LTE通信技术标准表 (8)图表 5移动终端业务应用标准表 (9)图表 6移动终端安全标准体系示意图 (10)图表 7 2005-2011年国内外厂商出货量与增长率对比图 (13)图表 8我国移动终端市场状况 (16)图表 9 2011年带拍照功能手机中不同像素手机出货量占比 (19)图表 10 2011年手机内屏尺寸出货量占比 (19)图表 11 2011年不同功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 (20)图表 12终端商业模式向双边市场平台盈利模式转变 (21)图表 13操作系统提供商加入终端利益分配链条 (21)图表 14我国移动终端市场国内外厂商出货量份额 (26)图表 15主要移动终端厂商在我国的生产模式 (28)图表 16 2011年四季度我国市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30)图表 17移动智能终端相关的安全架构 (37)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终端白皮书 (2012年)一、 移动终端的范畴和架构体系1. 移动终端范畴与要素移动终端即移动通信终端,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
近年来移动终端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其智能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应用程序的灵活开发、安装及运行;其二是具备PC 级的处理能力,可支持桌面互联网主流应用的移动化迁移;其三是具备高速数据网络接入能力;其四是具备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即在3D 等未来显示技术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技术的发展下,以人为核心的更智能的交互方式。
移动终端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移动终端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标准化体系、标识资源体系,以及促进和规范移动终端发展的安全评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图表 1 移动终端发展要素示意图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C A T R移动终端白皮书 (2012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 移动终端技术体系移动终端涉及系统和应用软件技术、微电子微机电技术、下一代显示和语音识别等人机交互技术、新型金属和高精度玻璃等原材料技术以及整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其分支十分庞杂,为揭示左右其发展的核心环节,本白皮书紧扣代表智能化特征、具备长足发展潜力的四大核心技术领域进行介绍,本节阐述各技术体系发展现状,2.6节阐述其发展趋势。
2.1 移动芯片技术集成电路(IC )是移动智能终端的核心关键器件,通常称之为芯片(Chip )。
一般来说,传统移动终端芯片包含了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存储芯片,其中基带芯片相当于传统移动终端的CPU ,能够实现传统移动终端最核心的通信信号处理功能,射频芯片负责信号的收发,存储芯片负责数据的存储,电源管理芯片负责电力供应,通常与基带芯片同设。
随着移动终端智能化发展,支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音视频等功能的应用处理芯片重要性日益提升,已经与基带芯片一起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的CPU ,这两个芯片也是当今移动终端芯片平台中最重要和发展最迅速的部分。
在产品形态上,上述各类模块均可以独立形式存在,也可高度集成于一个SoC (SoC :System-on-a-chip ,即片上系统)芯片之上。
无论是独立芯片还是片上系统,其技术体系都可分为三个层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C A T R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终端白皮书 (2012年) 分别是处理器IP 核技术、芯片工艺和材料技术、芯片设计技术。
IP 核技术一家独大。
目前全球有超过400家的处理器IP 核提供商,但无论是计算机领域还是移动通信终端领域,均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局面,DEG 、SGI 、HP 等微处理器核研发企业早已出局,IBM 和SUN 公司的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崛起而出现的“Google-ARM 模式”对原有的“WINTEL 体系”形成巨大挑战。
基于低功耗协议领导者ARM 公司CPU 核的嵌入式处理器已占据移动芯片市场总销售量的75%以上。
而PC 芯片巨头Intel 正加紧面向移动计算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工艺制程优势缓解功耗压力,在平板电脑领域(Atom )和智能手机领域(Medfield )加大投入。
芯片工艺和材料技术高位发展。
单处理器性能在主频和能耗方面遭遇了明显的障碍,但近期随着移动芯片市场的持续升温、芯片企业的强化竞争,推动了制造技术高位突破, 在22nm 制程中采用的三栅极(Tri-Gate )技术具有革命意义,意味着基础电路设计和制造有望从二维转向三维。
以可复用IP 核为基础的片上系统(SoC )成为芯片设计技术主流。
片上系统指的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包括三大核心要素:可复用IP 核、集成多功能模块、面向应用需求的嵌入式系统。
在SoC 中除南北桥、显卡、网卡外,支持音视频的增强功能模块也开始集成其中,多核架构成为现阶段的发展主流,其设计技术也变得更为复杂。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C A T R2.2 系统软件技术操作系统是终端软件平台体系的核心,其向下适配硬件系统发挥终端基础效能,向上支撑应用软件决定用户最终体验。
开放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主旋律,开放模式聚集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打造完备业务生态系统,苹果公司正是通过应用商店开放运作获得极大的成功。
开源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主模式,开源极大降低第三方进入门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支持效率,免费的系统软件调动产业多方积极性,谷歌Android 是开源模式的典范。
兼顾运行效率和开发效率,各操作系统进行了不同的技术选择。
Android 为提升开发效率,选择Java 路线,但提升了硬件要求,在600MHZ 以上的芯片平台上才可较顺畅运行;iOS 、WP7、Bada 、WoPhone 选择原生语言,对硬件平台要求降低,但应用软件开发过程较Java 复杂。
当前各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均有相应应用开发环境,也各具专长。
Web 具有技术开放、标准相对统一、应用开发门槛低等优点,普遍被业界看作应用平台甚至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其技术核心是Web 引擎,提供运行、解析、显示等基础能力,其中轻量高效的WebKit 正在推动移动互联网向统一的应用平台发展,而决定Web 解析速度的JS 引擎成为主流厂商竞争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