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主要涵盖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和用途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概念、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金属的冶炼原理及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冶炼过程。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铜、锌等金属样品,烧杯、试管等实验仪器。
2.教学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使学生对金属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金属性质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讲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冶炼原理及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金属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3.了解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知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导学内容1.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1)导入示例请思考以下问题:你身边有哪些是金属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学习与总结学习金属的性质和特点,并总结出以下要点:•导电性:金属是优良的导电体。
•导热性: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体。
•压延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可以在常温下成型:金属可以通过加热加工和加压成型。
2. 金属结构与金属性质(1)导入示例请思考以下问题:金属的性质与其晶体结构有何关系?(2)学习与总结学习金属结构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以下要点:•金属的晶体结构由离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
•自由电子是金属导电、导热的基础。
•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与金属晶体结构的紧密度有关。
3. 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知识(1)导入示例请思考以下问题:金属材料在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2)学习与总结学习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知识,并总结出以下要点:•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机械等领域。
•不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制备方法等。
4. 观察与实践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或观察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记录和总结。
三、导学过程1.导入阶段: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阶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总结。
3.实践阶段:进行相关实验或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梳理阶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四、导学方法1.启发思考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3.实践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或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学习任务与要求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提前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3.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做相关练习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了解金属的分类和常见金属的性质。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和特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3. 金属的化学性质:氧化、腐蚀、还原等;4. 金属的分类和常见金属的性质。
教学活动:1. 引入金属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特点;2. 分组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3. 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4. 介绍金属的分类和常见金属的性质,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第二章:金属的冶炼和加工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2. 掌握金属的加工工艺;3. 了解金属的性能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2. 金属的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切割等;3. 金属的性能和应用:强度、韧性、塑性、导电性等。
教学活动:1. 讲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冶炼方法的原理;2. 介绍金属的加工工艺,让学生了解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3. 分析金属的性能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实用价值;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说明金属的性能和应用。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2. 掌握金属的腐蚀类型;3. 学习金属的防护方法。
教学内容:1. 金属腐蚀的原因:氧化、电化学腐蚀等;2. 金属的腐蚀类型:全面腐蚀、局部腐蚀等;3. 金属的防护方法:涂层保护、阴极保护、合金防护等。
教学活动:1. 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腐蚀的机理;2. 分析金属的腐蚀类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腐蚀的特点;3. 介绍金属的防护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防护方法的原理;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说明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方法。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2. 掌握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3. 了解金属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
2、能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问题计算。
3、识记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培养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1、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学习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学案导学】一、本章知识回顾:温故而知新1、金属和金属材料(1)、纯金属的物理性质。
a、相似性:金属光泽、、、等。
b 、差异性:大多数金属呈色,铜呈色,金呈色。
大多数常温下是固体,汞是体。
(2)、合金。
A、种类:铁合金:包括和。
其含铁量分别是、。
B、性能:优于纯金属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
C、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
D、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泛。
(3)、金属的化学性质。
A、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铁丝燃烧,化学方程式:镁带燃烧,化学方程式:铝表面形成氧化膜,化学方程式:铜加热变黑,化学方程式:B、金属与酸反应:铁和盐酸,化学方程式:锌和盐酸,化学方程式:C、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越靠前的,活动性越(2)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氢后的不能。
(3)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置换出来。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铁的冶炼炼铁的设备: 高炉、原理:原理(化学方程式)产物:。
4、钢铁锈蚀的原因:a、铁与、等相互作用,发生复杂的变化b、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铁锈的结构特点是:。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
5、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a、 b、c、d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展示】:精彩的展示你的答案。
【质疑探究】:一、绘制知识网络图表,并对照课本以及复习目标查缺补漏。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1.进一步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及个别金属的特殊性,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常见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钢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方法。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知道炼铁的反应原理,会根据金属与酸及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活动性。
【复习重点】掌握常见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钢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方法。
【复习难点】应用常见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说说铁是怎样的一种金属。
2.出示复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2.金属的物理性质:大多为银白色,都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3)铁:年产量最多的金属 (4)银:导电性最好的金属(5)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6)汞:熔点最低的金属4.合金:(1)定义: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能:熔点低,硬度大,性能更优越。
(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分别写出镁、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4Al+3O2===2Al2O33Fe+2O2点燃(=====)Fe3O4 2Cu+O2△(=====)2CuO2.金属+酸―→盐+氢气(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要除去钾、钙、钠,为什么?酸一般指稀盐酸、稀硫酸,而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分别写出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3.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要除去钾、钙、钠,为什么?前金换后金,盐可溶)分别写出铁和硫酸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一、知识回顾1. 金属的性质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物质。
金属的主要性质包括:•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称为金属光泽。
•导电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导热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热能可以在金属中迅速传导。
•延展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在拉伸的过程中不断延长。
•高熔点和高沸点: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较高,一般在室温下都是固态。
2.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金属元素多为固态,具有金属光泽。
•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正数。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除了溴和汞以外,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是气态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较差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通常形成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负数。
3.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常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下列特点: - 化合物通常具有离子结构,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 金属和非金属的原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 化合物的离子数目要求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使化合物整体电荷为零。
4. 金属材料的使用金属材料由金属制品和金属合金组成。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的特点包括: -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二、能力提升1. 快速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答案。
1.以下不属于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脆性2.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3.以下不属于非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不导电 C. 不导热 D. 脆性4.下列元素中,不是非金属的是: A. 氧 B. 汞 C. 碳 D. 溴2. 选择题从下列每组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一、基础知识回顾1. 金属的特性金属是一类常见的物质,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
以下是金属的几个基本特性: - 导电性:金属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够导电的能力使金属成为电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导热性:金属能够快速传导热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用金属材料制作锅具和散热器的原因之一。
- 延展性和韧性:金属材料能够被轻松地拉伸和弯曲,这意味着金属是良好的制造材料之一。
- 熔点和沸点较高: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高,所以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
- 光泽性: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光泽,这是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吸收和反射光线。
2. 金属材料的分类根据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不同,金属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黄金和银:黄金和银是贵金属,常用于首饰和装饰。
- 铜、铁、铝等常见金属:这些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和电子行业等领域。
-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更多金属组成的材料,它们融合了各种金属的优势特性。
常见的合金有铜合金、铝合金和钢等。
3. 金属的提取和制备金属的提取和制备是指从矿石中分离出纯金属的过程。
通常,金属的提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矿石的选矿: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与杂质分离。
- 矿石的破碎和磨粉:将选矿后的矿石进行破碎和磨粉,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
- 矿石的浸取:将破碎和磨粉后的矿石用溶液浸取,使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溶解出来。
- 金属化合物的分离和转化: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化合物转化为纯金属。
- 金属的提炼:将纯金属进行提炼,得到最终的金属产品。
二、深化理解与拓展1. 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指的是金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金属的晶体结构通常为紧密堆积晶体结构,其中金属原子密集地堆积在一起,并且没有明确的定型,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同时,金属的晶体结构中存在自由电子,这也是金属具有导电性的根本原因。
2.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蚀金属在氧气、水和酸等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执笔人,审核人,使用人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用途2.了解主要的铁矿石和炼铁原理3.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答有关问题5.了解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对环境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要点回顾: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应用:铜作导线利用铁锅利用金属灯泡中钨丝利用金属金项链利用金属二、铁矿石及铁的冶炼1、铁矿石的种类:赤铁矿石主要成分(化学式)赤铁矿石主要成分黄铁矿石主要成分FeS2菱铁矿石主要成分FeCO32、铁的冶炼(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把铁从它的铁矿石中冶炼(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3、实验室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尾气处理4合金属于物三、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1)铁在氧气中燃烧(2)铝的燃烧2、金属+酸===()+ ()举例(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 ) ( ) ( ) ( ) Sn Pb (H) ( ) ( )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到()使用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而且越往前的金属活动性(),与酸反应速率越()3、金属+ 盐===()+ ()举例(化学方程式)适用条件:(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一般(K Ca Na除外)排在()金属能把排在()金属从它的()中置换出来。
四、金属锈蚀与防护1、铁生锈的原因影响铁生锈的因素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2)(3)五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镁跟稀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硫酸锌 B.氯化镁C.氯化铜 D.硫酸铝2、为了防止铁制品受腐蚀,下述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B.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油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金属锌 D.把铁制品浸在水里使它与空气隔绝3、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X + H2SO4 == XSO4 + H2↑Y + Z(NO3)2 == Y(NO3)2 + ZZ + X(NO3)2 == Z(NO3)2 + X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H>Y>Z B.Y>Z>X>HC.Z>Y>X>H D.X>H>Z>Y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5、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D.铝的密度较小6、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①生铁表面有产生,②溶液逐渐变,完全反应后烧杯底部有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能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增强节约金属资源的意识。
二、【复习重点、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三、【复习方法指导】整理本单元“学教案”的知识点并把错题归纳总结;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
四、【复习过程】(一)(知识整理) 几种常见的金属: 、 、纯金属 共性:常温下,大多是 体, 色,有金属光泽,为电和热的 ,有延展性,密度 ,物理性质 熔点 。
金属 特性:铜 色,金呈 色;常温下, 为液体。
材料 几种常见的合金: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比较:硬度: 熔点:1、与氧气的反应: 、 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但 、 在高温下才与氧气反应; 即使高温也不反应。
金属的 2、与酸的反应:(镁、铁、锌、铝与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 3、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铁、铝与硫酸铜溶液 和 铜与硝酸银溶液)4、金属活动性顺序:1、原料: 1、生铁的冶炼2、原理(方程式):金属资源的 3、设备:利用和保护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金属资源保护: 铁锈蚀条件: 防锈措施:2、保护的途径:(二)、(简单运用)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金属和金属材料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
其中钢属于( )A .金属材料B .合成材料C .天然材料D .复合材料2. 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 )A .都是银白色的固体B .有导电性C .能和稀硫酸反应D .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3.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
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铁B .金C .银D .铜4.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
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甲>丙>乙B .丙>甲>乙C .乙>甲>丙D .甲>乙>丙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H 2O 2 = 2H 2O+ O 2↑B. CuO+CO = Cu+CO 2C. H 2+CuO = Cu+H 2OD. CO 2+H 2O = H 2CO 3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Fe+3O 22Fe 2O 3 B .2Fe+6HCl=2FeCl 3+3H 2↑C .Al + CuS04== AlSO 4 + Cu D. Fe 2O 3+3CO2Fe+3CO 2 7.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5)银与氯化铜溶液(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8. 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焦炭(1)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3)从高炉上排出的废气叫高炉废气,请推测高炉废气的主要成份为 。
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家用铁锅除了硬度较大外,还利用了铁具有 这一性质;(2)在木材上钉钉一般用铁钉,在水泥墙上钉钉一般用钢钉,这是由于铁和钢的 不同;(3)铜的导电性强于铝,而高压输电一般用铝线不用铜线的原因是(只要能答出一个理由就可以) ;(4)灯泡中的灯丝一般用的是 ,你能说出不用锡制的原因吗? ;(5)区分两块金属材料硬度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6)铜合金和金的颜色基本相似,为什么在制作装饰品时用金而不用铜的合金? ;(三)、(问题探究)探究一:总结金属的性质 过量空气、高温 ① 焦炭、高温 ② 赤铁矿、高温 ③ 生铁例1.据福建《三明日报》报道:2006年5月12日,宁化县公安局抓获一流窜江西、福建等地实施诈骗的团伙。
自2006年4月底以来,他们随身携带一枚真黄金戒指,若干枚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外观极为相似的假黄金戒指在全国各地分头行骗。
诈骗三十余起,骗取金额2万余元。
请你识别真假黄金戒指。
(要求:不少于三种方法)[方法总结]:[总结1]1.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反应(2)金属与反应(3)金属与反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它的活动性就。
(2)位于金属能置换出中的(不可用)(3)位于金属能把位于金属从它们的中出来。
(除外)练习. 在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铁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银、铜和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硝酸铜、硝酸银探究二:寻找金属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措施例2.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提示:NaOH溶液可用来吸收CO2)装置铜片生锈且水面附现象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近锈蚀最严重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填物质名称)有关。
(4)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进行填空:①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②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总结2]1.铁生锈的条件:2.防锈的措施:(1)(2)3.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四)、(拓展延伸)1、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2、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A.向左偏B.向右偏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D.先向右偏后向左课后反思本单元的复习是以学生按照复习学案的思路进行自主复习,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预习——讨论——归纳小结”的模式进行。
学生普遍认为,这章内容较多,化学方程式多且规律性不是很强,需要记忆的内容如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的现象等等都需要记忆,因此复习过程感到有些困难。
[巩固练习]1、下列化合物可以通过金属与对应的酸发生置换反应获得的是()A.CuCl2B.FeCl3C.AgNO3D.Al2 (SO4) 32、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3、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
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丙>丁>乙>甲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4、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滤液中一定含Ag+、Cu2+、Zn2+、Fe2+B .滤液中一定含Fe2+,可能含Zn2+C .滤液中一定含Fe2+ ,Zn2+,不含Cu2+,Ag+D .滤液中一定含Zn2+、Fe2+,可能含Cu2+5、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为。
6、用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则上述物质中一定恰好完全反应的是,金属一定有剩余。
8、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充分作用。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充分作用。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 > Fe > H >Cu的结论。
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 > Fe > H >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中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9、(1)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公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我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为防止生锈,根据自行车的各零部件不同功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防锈措施。
在自行车的生产和组装中,以下各种做法的主要目的与防锈无关的有( )A.选用不锈钢制作起支撑作用的钢丝B.对车轮的轮圈和车龙头镀镍C.对车用螺母烤蓝,对车身烤漆D.在车龙头上安装塑料车把手(2)金、银等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铁、镁等为何不能单质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