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程序设计-第16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飞行程序设计9(ILS精密进近)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2. OAS面的组成及其表达式 :Z=AX+BY+C 3. OAS常数及修正 修正航空器尺寸 修正ILS基准高 Ⅰ类航向台航道波束在入口的宽度大于 210 米时,必 须使用碰撞危险模式(CRM)来评价障碍物。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第三节 确定精密航段的最低超障高(OCHPS) 一、计算精密航段的OCHPS 1. 评价障碍物,找出穿透障碍物 2. 区分进近障碍物和复飞障碍物 3. 计算复飞障碍物当量高
hmactgZ X 900 ha ctgZ ctg
4. 计算OCHPS值 OCHPS=(hO+HL)1m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高度损失/高度表余度(HL)
航空器分类(Vat)
A— 169km/h(90kt) B—223km/h(120kt) C—260km/h(140kt) D—306km/h(165kt) 用于无线电高度表的余度 用于气压高度表的余度 m 13 18 22 26 ft 42 59 71 85 m 40 43 46 49 ft 130 142 150 161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三、使用OAS面评价障碍物
1. OAS面的标准条件 a)航空机的尺寸:最大半翼展(S)30米;着陆轮 和GP天线飞行路线之间的垂直距离(t)为6米。 b)Ⅱ类ILS进近的飞行使用飞行指引仪。 c)复飞上升梯度2.5%。 d)ILS航道波束在入口的宽度为210米。 e)ILS基准高(RDH)为15米(49英尺〕。 f)下滑角:最小2.5°;最佳3.0°;最大3.5°。 g)所有障碍物的高以跑道入口标高为基准。 h)Ⅱ类和Ⅲ类飞行时,附件14的内进近面、内过渡面 和复飞面没有穿透。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

仪表进近程序:是航空器根据飞行仪表并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的机动飞行。
决断高度/高(DH):在精密进近中规定的一个高度/高,如果没有取得目视参考,不能下降到这个高度/高以下。
超障高度/高(OCH):按照有关超障准则所制定的最低超障高度或高于跑道入口平面或机场平面的最低超障高。
最低下降高度/高:在非精密进近或盘旋进近中规定的一个高度/高,如果没有取得目视参考,不能下降到这个高度以下。
最低扇区高度:也称为扇区最低安全高度,以无线电导航设施为中心、46km为半径的圆的扇区内,是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的最低高度,这个最低高度在扇区内所有障碍物之上要提供最小超障余度300m。
最低超障高:进近各航段的最低超障高度,就是保证仪表进近过程中,飞机不至于与超障区的障碍物相撞的最低安全高度。
等待程序:是指航空器为等待进一步放行而保持在一个规定空域内的预定的机动飞行。
跑道入口速度:等于该航空器批准的最大着陆重量在着陆形态的失速速度的1.3倍。
梯级下降定位点:是在一个航段内,确认已安全飞过控制障碍物时允许再下降高度的定位点。
机场运行最低标准:是一个机场可用于飞机起飞和着陆的运行限制。
最小超障余度:在OIS面之上提供了一个逐渐增加的MOC,这个MOC在DER为零,然后再规定的超障区内向飞行方向暗水平距离的0.8%递增。
仪表进近程序五个航段:进场航线,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复飞航段。
仪表进近程序结构上四种基本模式:直线航线程序,反向航线程序,直角航线程序,推测航迹程序。
安全、经济、简便原则是基本原则,安全是前提,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必须以国际民航组织8168号文件为依据,确定的安全指标为飞机与障碍物碰撞的概率不大于1乘以10的负7次方,即千万分之一。
极坐标系以跑道中心为原点,磁经线为起始边,用磁方位,距离和障碍物标高或障碍物高来表示。
直角坐标系以跑道入口的中心为原点,X轴与跑道中线延长线一致,入口前X为正,后为负;Y轴过原点与X轴垂直,在进近航迹的右侧Y为正,左侧为负;Z轴为过原点的竖轴,以入口标高为零,高于入口为Z正。
ILS精密进近程序

ILS精密进近程序ILS精密进近是利用仪表着陆系统提供航迹和下滑引导进近着陆的一种进近程序。
一般,我们习惯叫ILS进近为“盲降”。
在讲之前,需要说明三个概念:1)盲降。
有些同学认为,从字面看上去,“盲”就是不看外面,“降”就是降落,所以“盲降”就是不看外面,只看仪表的降落。
我要说的是,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ILS是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仪表着陆系统”,意思是参考仪表引导降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仪表进近”。
2)仪表进近。
仪表进近程序的定义是:航空器根据飞行仪表并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的机动飞行。
这种飞行程序是从规定的进场航路或起始进近定位点开始,到能够完成目视着陆的一点为止:并且包括失误进近的复飞程序。
很重要的一点“目视着陆”,这就告诉我们,仪表进近并不是一些同学想像的,只看仪表不看地面的进近:任何进近程序最后都要且必须建立目视参考。
(不考虑Ⅲ类ILS)仪表进近可以分为“精密进近”(提供航向道和下滑道引导,比如ILS、PAR、MLS。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ILS是盲降,PAR和MLS也可以叫盲降的。
)和“非精密进近”(只提供航迹引导,比如NDB、VOR)。
3)复飞点和决断高度/高。
复飞点是相对与“非精密进近”而言,配合“最低下降高度/高”使用:航图上会公布非精密进近程序飞机的最低下降高度/高,意思是飞机在到复飞点之前所能下降到的最低高度/高,不能低于这个高度/高,然后保持平飞至复飞点,能建立目视参考(能见跑道/引进灯)继续进近,否则立刻复飞;而“决断高度/高”是相对于精密进近而言:没有复飞点的概念,飞机在下滑道的引导下所能下降到的最低高度/高,在这个高度/高的时候,能建立目视参考(能见跑道/引进灯)继续进近,否则立刻复飞。
在理解了上面三点后,我们进入主题:ILS精密进近程序。
(一)ILS的组成ILS的地面设备由:航向台(LLZ)、下滑台(GP)、指点标和灯光系统组成。
程序设计

仪表进近程序:是航空器根据飞行仪表并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的机动飞行。
决断高度/高(DH):在精密进近中规定的一个高度/高,如果没有取得目视参考,不能下降到这个高度/高以下。
超障高度/高(OCH):按照有关超障准则所制定的最低超障高度或高于跑道入口平面或机场平面的最低超障高。
最低下降高度/高:在非精密进近或盘旋进近中规定的一个高度/高,如果没有取得目视参考,不能下降到这个高度以下。
最低扇区高度:也称为扇区最低安全高度,以无线电导航设施为中心、46km为半径的圆的扇区内,是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的最低高度,这个最低高度在扇区内所有障碍物之上要提供最小超障余度300m。
最低超障高:进近各航段的最低超障高度,就是保证仪表进近过程中,飞机不至于与超障区的障碍物相撞的最低安全高度。
等待程序:是指航空器为等待进一步放行而保持在一个规定空域内的预定的机动飞行。
跑道入口速度:等于该航空器批准的最大着陆重量在着陆形态的失速速度的1.3倍。
梯级下降定位点:是在一个航段内,确认已安全飞过控制障碍物时允许再下降高度的定位点。
机场运行最低标准:是一个机场可用于飞机起飞和着陆的运行限制。
最小超障余度:在OIS面之上提供了一个逐渐增加的MOC,这个MOC在DER为零,然后再规定的超障区内向飞行方向暗水平距离的0.8%递增。
仪表进近程序五个航段:进场航线,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复飞航段。
仪表进近程序结构上四种基本模式:直线航线程序,反向航线程序,直角航线程序,推测航迹程序。
安全、经济、简便原则是基本原则,安全是前提,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必须以国际民航组织8168号文件为依据,确定的安全指标为飞机与障碍物碰撞的概率不大于1乘以10的负7次方,即千万分之一。
极坐标系以跑道中心为原点,磁经线为起始边,用磁方位,距离和障碍物标高或障碍物高来表示。
直角坐标系以跑道入口的中心为原点,X轴与跑道中线延长线一致,入口前X为正,后为负;Y轴过原点与X轴垂直,在进近航迹的右侧Y为正,左侧为负;Z轴为过原点的竖轴,以入口标高为零,高于入口为Z正。
飞行程序的设计9(ILS精密进近)课件

4. 计算OCHPS值 OCHPS=( hO+HL)↑1m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高度损失/高度表余度(HL)
航空器分类(Vat)
A— 169km/h(90kt) B—223km/h(120kt) C—260km/h(140kt) D—306km/h(165kt)
75m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三、使用OAS面评价障碍物
1. OAS面的标准条件 a)航空机的尺寸:最大半翼展(S)30米;着陆轮
和GP天线飞行路线之间的垂直距离(t)为6米。 b)Ⅱ类ILS进近的飞行使用飞行指引仪。 c)复飞上升梯度2.5%。 d)ILS航道波束在入口的宽度为210米。 e. ILS基准高(RDH)为15米(49英尺〕。 f)下滑角:最小2.5°;最佳3.0°;最大3.5°。 g. 所有障碍物的高以跑道入口标高为基准。 h.Ⅱ类和Ⅲ 类飞行时,附件14的内进近面、内过渡面和 复飞面没有穿透。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遇下列情况时,表列的数值应予以修正: a)机场标高大于900 米( 2953 英尺)时,每300 米应增 加无线电高度表余度的2%; b)下滑角大于3.2°时,每大出0.1°应增加无线电高度表余 度的5%。
第七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第四节 起始进近航段
与非精密直线进近的区别: 起始进近航迹与中间航迹的交角不应超过90° 第五节 中间进近航段
C/D类航空器
2.8km(1.5NM) 3.7km(2.0NM) 4.6km(2.5NM) 5.6km(3.0NM)
第七章ILSILS精密进近程序 设计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ILS精密进近程序

ILS精密进近程序ILS精密进近程序感谢作者R.R ILS精密进近是利用仪表着陆系统提供航迹和下滑引导进近着陆的一种进近程序。
一般我们习惯叫ILS进近为“盲降”。
在讲之前需要说明三个概念 1盲降。
有些同学认为从字面看上去“盲”就是不看外面“降”就是降落所以“盲降”就是不看外面只看仪表的降落。
我要说的是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ILS是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仪表着陆系统”意思是参考仪表引导降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仪表进近”。
2仪表进近。
仪表进近程序的定义是航空器根据飞行仪表并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的机动飞行。
这种飞行程序是从规定的进场航路或起始进近定位点开始到能够完成目视着陆的一点为止并且包括失误进近的复飞程序。
很重要的一点“目视着陆”这就告诉我们仪表进近并不是一些同学想像的只看仪表不看地面的进近任何进近程序最后都要且必须建立目视参考。
不考虑?类ILS 仪表进近可以分为“精密进近”提供航向道和下滑道引导比如ILS、PAR、MLS。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ILS是盲降PAR和MLS也可以叫盲降的。
和“非精密进近”只提供航迹引导比如NDB、VOR。
3复飞点和决断高度/高。
复飞点是相对与“非精密进近”而言配合“最低下降高度/高”使用航图上会公布非精密进近程序飞机的最低下降高度/高意思是飞机在到复飞点之前所能下降到的最低高度/高不能低于这个高度/高然后保持平飞至复飞点能建立目视参考能见跑道/引进灯继续进近否则立刻复飞而“决断高度/高”是相对于精密进近而言没有复飞点的概念飞机在下滑道的引导下所能下降到的最低高度/高在这个高度/高的时候能建立目视参考能见跑道/引进灯继续进近否则立刻复飞。
在理解了上面三点后我们进入主题ILS精密进近程序。
一ILS的组成 ILS的地面设备由航向台LLZ、下滑台GP、指点标和灯光系统组成。
在这个系统中从跑道入口向五边延长线上应配备两台或三台指点标?类ILS一般配两台用以配合下滑道工作“内指点标”IM我们习惯叫“近台”距跑道入口75—450米之间“中指点标”MM一般位于跑道入口约1050米处“外指点标”OM我们习惯叫“远台”一般设置在最后进近点处飞机沿航向道以中间航段最低高度切入下滑道的一点。
飞行程序设计-第16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6)锥形面 从内水平面的边缘向外以5%的梯度向上延伸至自身高100m。 (7)内进近面 内进近面是进近面中一个宽120m,长900m的长方形斜面。起 始边与进近面的起始边重合,上升梯度为2%。 (8)复飞面
复飞面不仅要对那些在OCH以上,没有建立目视地面参考而 复飞的航空器安全地在所有潜在危险障碍物以上通过,还要 对那些已建立目视飞行条件,因而下降到OCH以下,而又无 法着陆(例如所需的目视参考物看不见了)的航空器安全飞 越所在潜在危险障碍物。 复飞面起始端边线在入口以内1800m处,(短于1800m的跑道 可以从跑道末端开始);宽度为120m,侧边扩散率为10%, 上升梯度为3.33%;外边线终止于内水平高度45m。
(3)指点信标Marker 在仪表着陆系统中,应配备两台或三台指点标机(I类ILS 一般配有两台),使用75MHz电波,用以配合下滑道工 作。 指点标机向上空发射一束锥形波束,当飞机通过指点标上 空时,飞机内的接收显示设备即发出灯光和音响信号,使 飞行员知道自己所处位置。
内指点标台(IM) 要求安装在II类精密进近的最低决断高 30m与标称下滑道的交点处,距入口在75m到450m之间,偏 离中心线不能大于30m。以便在低能见度条件下,通过飞机 内的白灯闪亮并有3000Hz声音警告信号告诉飞行员即将到达 跑道入口。 中指点标台(MM) 中指点标台位于距跑道入口约1050m (±150m)处,偏离跑道中心线不得大于75m。在低能见度 条件下,飞机飞越它上空时琥珀色的灯闪亮,并有1300Hz的 声音信号提醒驾驶员注意飞机已临近目视引导处(I类精密进 近的最低决断高60m)。 外指点标台(OM) 一般安装在航空器沿航向道以中间航段 最低高度切入下滑道的一点(最后进近点)位置。它为航空 器提供进行高度、距离和设备工作情况检查的位置信息,距 入口约7.2km(3.9NM),飞机飞越它时,驾驶舱内相应的 蓝灯闪亮并有400Hz的声音信号。
《空中领航学》7.6精密进近程序的五边进近

150Hz
W
D
90Hz
C B
150Hz
A
90Hz
LOC可以提供 反航道信息。
航向信标台的工作原理
150Hz 产生器 VHF振荡器 90Hz 产生器
150Hz调制器 右天线阵
90Hz调制器
左天线阵
150Hz
W
D
90Hz
W
W
C B
150Hz
A
90Hz
仪表着陆系统ILS
功用和分类
ILS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 性能数据
一、ILS的功用和分类
• 功用:提供航向道和下滑道的引导。 • 分类:按着陆最低标准(决断高DH和跑道视程RVR/VIS ),原
则上可划分为三类(具体机场以总局98号令为依据制定)。
着陆标准
★决断高(DH):
是指类驾别驶员对精VI密S/进R近VR中(飞m机) 着陆或D复H飞(m作)出 决定判Ⅰ断的最低高8度00。((5D5e0c)ision Heig6h0t)(200ft)
A QFE B QN✔H C QNE 练5 决断高DH在飞行中使用的气压拨正值是
A QNE B QNH C QFE ✔ 练6 ILS进近下滑台不工作时,飞机下降至 MDH飞行员还不能建立目 视参考,则应当
A 立即复飞 B 改平至跑道头复飞
“使用气压式高度表”
C ✔改平至复飞点复飞
标准仪表进场图 (STAR)
W
E
未按
B/C键
W
A
B
C
D
下滑信标台的工作原理
90Hz 产生器
90Hz调制器
上天线阵
UHF振荡器 150Hz 产生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M
MM IM
LLZ
GP + DME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1.ILS导航台的组成及其布局
(1)航向台LOC:Localizer 航向台由一个甚高频发射机、调制器、分流器及天线阵组成。 航向台的天线安装在跑道末端的中心延长线上,通常距跑道 末端400至500m。
航向台发射两个等强度的无线电波束,称为航向信标波束, 使用的频率为108.10~111.95MHz,两个波束分布在沿跑道 中心线的两侧,使用两种调幅频率,左侧是90Hz调幅,右侧 是150Hz调幅。如果飞机的接收机收到的两个电波强度相等, 机上的ILS仪表指针指在正中,说明飞机飞在跑道中心线向 上延伸的垂直平面上,飞机可沿着波束方向准确地在跑道中 线上着陆。 在LOC的有效范围内,驾驶员即可根据飞行仪表(HIS、 ADI)的指示,使航空器切入航道对准跑道中心线飞行。
ILS分类 I类 II类 III A类 III B类 III C类 能见度或跑道视程(RVR)m 800 400 200 50 0(无限制) 最低决断高度(DH)m 60 30 0(无限制) 0(无限制) 0(无限制)
二、ILS精密航段结构
ILS进近程序由进场航线、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精 密航段和精密航段后的复飞航段组成。其中的进场航段、起 始进近航段和中间进近航段的起止点与非精密进近相同。
(1)升降带
升降带为跑道扩散地带,其作用是控制跑道净空。它围绕在 跑道四周,端边线离跑道两端60m;侧边线离跑道中心线两 侧各150m;平面边线的标高随跑道中心线的标高而变化。 进近面起始端与升降带端相接,宽度与升降带宽度一致。然 后按15%的扩张率沿跑道中线延长线两侧扩大。进近面分为 三段:第一段入口前60m开始,以2%的梯度向上延伸至高 60m处,长度3000m;第二段从第一段的末端开始,以2.5% 的梯度继续延伸至自身长度为3600m(此时,进近面与跑道 入口平面的高度为150m);其余为第三段,第三段的长度为 8400m,为一个水平段。进近面的总长度为15000m,起始端 边线和末端边线与跑道中线延长线垂直。
2)基本ILS面 基本ILS面是在附件14面的基础上,为基本代码3或4的精密进 近跑道规定的一组障碍物限制面。
起降带 自跑道入口前60m起至入口后900m止,宽300m(跑 道中线两侧各150m),是一个与跑道入口平面相重合的水 平面。 进近面 从入口前60m开始(与起降带端相接),起始宽度 300m。然后,沿跑道中线延长线按15%扩张率向两侧扩大。 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2%的梯度向上延伸至高60m 处;第二部分接着以2.5%的梯度继续延伸至跑道入口 12660m。 复飞面 从入口之后900m处开始,起始宽度300m(跑道中 线两侧各150m),以2.5%的梯度仅沿两侧的过渡面延伸到 内水平面的高度45m,其扩张率为17.48%,然后改用25%的 扩张率向两侧扩张至距复飞起始端12000m(上升梯度仍为 2.5%)。 过渡面 沿起降带、进近面和复飞面的侧边,以14.3%的梯 度向上延伸到高300m处。
(2)进近面
(3)起飞爬升面 起飞爬升面用于对起飞飞机提供保护。起始端与跑道末端的 升降带相接,宽度为180m;侧边扩散率为12.5%,上斜梯度 为2%,长度为15000m;末端边线与起始端边线平行。 (4)过渡面
过渡面用来限制房屋等建筑物的高度,对飞机在进近到着陆 操作的最终阶段提供净空保护。其底边从升降带及进近面或 起飞爬升面的部分侧边向上、向外按14.3%的梯度上升,直 至高度为45m,即顶边和内水平面的高度一致。 (5)内水平面 从过渡面顶部向外延伸的一个水平面;用于保护着陆前目视 盘旋所需空域。其距跑道入口平面的高度为45m,区域为以 跑道末端为圆心,半径4000m画两个圆弧,并用公切线相连 而得到的一个椭圆;或以跑道中心为圆心,半径4000m的圆 形的区域。
(2)下滑台GS:Glide Slope 下滑台由超高频发射机、调制器和 上、下天线等组成。下滑台的天线 安装在跑道入口内的一侧,一般距 入口250m前后,与跑道中心线的 横向距离为150m左右。该设备能 产生一个与跑道平面成一定角度的 下滑面。该下滑面与航向道相结合 形成一个下滑道。下滑道在跑道入 口处的高称为ILS基准高(RDH), 其数值为15±3m(标准15m)。 下滑道的下降角度可以为2.5º -3.5º 范围内的一个角度。但最佳下滑角 为3º ,正常情况下,均按3º 下滑角 安装下滑台。
下滑台使用的频率在325~329MHz之间,和航向台的波束相 似。下滑道信标波束也是两个强度相等的波束,分布在与地 平面成3º 的下滑道的上、下两侧,在下滑道上侧是以90Hz调 幅,在下滑道下侧是用150Hz调幅。飞机下降坡高于下滑道, 则90Hz的电波强,仪表指针向下,驾驶员使飞机机头向下; 反之,如150Hz电波强,飞机则应升高;当两束电波强度相 当,飞机则保持正常的3º 坡度下降,平稳地降在跑道上。 在下滑台的有效范围内,驾驶员根据飞行仪表(HIS、ADI) 的指示,使飞机切入下滑道,并沿下滑道下降到规定的高度, 进行着陆。
FAP是在前一航段规定的最低高度上切入下滑道的一点,一 般位于距入口不超过19km(10NM)的地方。在FAP最好设 置一个外指点标(OM)、或用DME定位(也可设置导航 台)。这样,最后进近点(FAP)就成了最后进近定位点 (FAF)。使前一航段的MOC与精密航段平滑的连接在一起, 又便于飞行员在切入下滑道时,比较高度表与下滑道的指示, 以检查下滑道信号是否准确可靠。
第十六章 ILS精密 进近程序设计
一、ILS导航台
精密进近程序是指利用那些导航精度高,而且既能提供方位 信号,又能提供下滑道信号的导航设备设计的仪表进近程序。 目前,能够作为精密进近程序的导航设备有仪表着陆系统 (ILS)、微波着陆系统(MLS)、精密进近雷达(PAR) 以及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提供垂直引导的进近(GNSS APV)。目前我国主用的精密进近导航设备是仪表着陆系统 (ILS)。 仪表着陆系统的地面系统由航向台(Localizer)、下滑台(Glide Slope)、指点信标(Marker)和灯光系统四个部分组成。仪 表着陆系统的机载系统是由无线电接收机和仪表组成,它的 任务是给驾驶员指示出跑道中心线并给出按照规定的坡度降 落到跑道上的路径。
(9)内过渡面
这个面用来限制必须靠近跑道安装的导航设备、飞机和车辆 等障碍物的限制面,除了轻型易折助航设备外,必须没有固 定物体穿透这个面;当跑道用于精密进近时,没有路过的物 体如飞机、车辆等穿透这个面。 其底边从内进近面的末端开始,沿内进近面的边缘向下延伸 到该面的起始端边线,再从该处平行于跑道中心线至复飞面 的起始端边线,然后再从该处沿复飞面的边线向上直至该面 与内水平面(高度为45m)相交的一点处止;底边的标高必 须随内进近面、复飞面和跑道中心线的标高而变化;以33.3 %的梯度向外、向上倾斜,直至高度为45m,即顶边和内水 平面的高度一致。
基本ILS面中各个面的高度方程如下:
进近(1)面 Z=0.02X-1.2
进近(2)面 Z=0.025X-16.5 起降地带 Z=0 复飞面 Z= -0.025X-22.5 过渡(1)面 Z= -0.00145X+0.143Y-21.36 过渡(2)面 Z=0.00355X+0.143Y=36.66 过渡(3)面 Z=0.143Y-21.45 过渡(4)面 Z=0.01075X+0.143Y+7.58
2.ILS精密进近分类及最低着陆标准
仪表着陆系统按着陆的最小能见度分为3类。现在大多使用的 标准仪表着陆系统为I类,它可以在跑道目视视程为800m以上, 决断高度60m以上时使用。Ⅱ类仪表着陆系统可在跑道视程 为360m、决断高度为30m以上的情况使用。Ⅲ类仪表着陆系 统没有决断高度限制,但是根据跑道目视视程不同又分为三 个类别。 各类ILS的最低着陆天气标准
1.基本ILS面评价方法
1)附件十四面
为了限制机场周围障碍物的高度,国际民航组织在国际民航会 议的文件的第14号附件第一卷(机场设计)中规定了一个障碍 物限制面,人们把它称为附件14面。它是在机场选址和机场设 计中,评价机场净空条件、限制障碍物的高度的规范,它也是 基本(ILS)面和OAS面的基础。附件14面由一个平面几个斜 面组成。其中各个面的范围及坡度随跑道等级的不同而不同, 这里,我们以长度在1800m以上的仪表进近跑道为例,介绍其 各个面的位置及有关数据。
(3)指点信标Marker 在仪表着陆系统中,应配备两台或三台指点标机(I类ILS 一般配有两台),使用75MHz电波,用以配合下滑道工 作。 指点标机向上空发射一束锥形波束,当飞机通过指点标上 空时,飞机内的接收显示设备即发出灯光和音响信号,使 飞行员知道自己所处位置。
内指点标台(IM) 要求安装在II类精密进近的最低决断高 30m与标称下滑道的交点处,距入口在75m到450m之间,偏 离中心线不能大于30m。以便在低能见度条件下,通过飞机 内的白灯闪亮并有3000Hz声音警告信号告诉飞行员即将到达 跑道入口。 中指点标台(MM) 中指点标台位于距跑道入口约1050m (±150m)处,偏离跑道中心线不得大于75m。在低能见度 条件下,飞机飞越它上空时琥珀色的灯闪亮,并有1300Hz的 声音信号提醒驾驶员注意飞机已临近目视引导处(I类精密进 近的最低决断高60m)。 外指点标台(OM) 一般安装在航空器沿航向道以中间航段 最低高度切入下滑道的一点(最后进近点)位置。它为航空 器提供进行高度、距离和设备工作情况检查的位置信息,距 入口约7.2km(3.9NM),飞机飞越它时,驾驶舱内相应的 蓝灯闪亮并有400Hz的声音信号。
(6)锥形面 从内水平面的边缘向外以5%的梯度向上延伸至自身高100m。 (7)内进近面 内进近面是进近面中一个宽120m,长900m的长方形斜面。起 始边与进近面的起始边重合,上升梯度为2%。 (8)复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