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周清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周周清(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周周清(二)

第一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一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清(20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8 分)秋天的美多少带点xiāo( )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是有些愁脑、sù( )杀的。

其实,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lǎng( )圆满的启事呢?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这样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啊!(1)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xiāo()瑟sù()杀清lǎng()(2)语段中有两处书写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2 分)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3)“成”第五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

(1分)(4)朗读语段时,语速、语调应()。

(2分)A.平缓轻柔B.急促高亢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春天像小姑娘,花容月貌....的,笑着,走着。

B. 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C.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茕茕..孑立..。

D.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D.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4.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中的“顶”字用得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写出了矮松之美。

B.“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由“睡着”“唤醒”这两个词可知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部编 七年级上册 语文周周清

部编 七年级上册 语文周周清

语文周周清一、默写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语句,。

描写山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衬托大海的勃发生机的语是,。

借丰富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的语句,;。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交代作者行踪的两句,。

描绘长江景色的两联,。

表现海上日出,江上春早,气象融浑,构思新颖的名句,。

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

3、马致远《天沙净·秋思》一曲中,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的语句,,。

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语句,。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5、《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是,。

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是,?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6、《朝花夕拾》原名《______ 》,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______ 》文章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

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语言尽量简洁):二、选择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们夫妻俩离婚一事因在财产分割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暂时处于僵持状态。

B. 一场车祸使他下肢瘫痪..,从此卧病在床。

C.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尽显其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周周清(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周周清(一)

第一单元周周清(一)[测试范围:第1、2课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 一、基础清(18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6分)初春,悄悄地栖息在冬天的尾巴上,像一条休眠的小虫,酝酿.()着朦胧的春意,只等黄莹的第一声啼.()鸣,它就甩掉粗guǎng()的冬天,挣脱严寒的纠缠,盛装lì()临,笑咪咪地沐浴在暖洋洋的春光里。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2)用横线画出语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森林公园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B.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她们笑语盈盈而不休。

C.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地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冬天来了,那些曾经在繁花嫩叶....中卖弄喉咙的鸟儿,而今不知道藏至何处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老舍纪念馆是位于北京市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4.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漫天的雨纷然而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②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

③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④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⑤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A.②⑤①③④B.②④①③⑤C.②⑤③④①D.②③④⑤①二、素养清(13分)5.填空。

(6分)(1)《春》中描写春花色彩美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

第三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三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清(21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用横线画出书写有误的字并改正在田字格中。

(8分) 鉴赏小心翼翼书塾.()美不盛收倜.()傥则善而从蝉蜕截然不同渊搏人迹罕至轻捷疲倦不堪.() 奥密油然而生和蔼.()三省吾身2.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人不知而不愠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路上寂静无人,这条街还沉睡着,再过几个钟头,这里就会人声鼎沸....了。

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人们常把童话中的世界和现实混为一谈....。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②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

③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

④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

⑤大家一齐兴奋地扎进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肉厚、个儿大、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

A.③①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③②⑤D.⑤③②①④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B.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C.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D.“不知道,”她一脸怒色地说:“我们好好谈谈。

”6.【2019·自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阳光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菜单”,涌现出大批的优秀阳光少年。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

第三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三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基础清(40分)1. 填空。

(8分)(1)《〈论语〉十二章》中讲温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与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出发和前往的地点,表达思念友人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写重阳有登高、饮酒的风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

博学的先贤,以其渊.博的知识启迪了我们的智慧。

当我们怀着gōng敬的心,小心翼翼地翻开他们的巨著时,我们一定会领略到历代硕儒.的哲思;躺若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我们一定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为你扬起一张风帆,引领你畅游wèi蓝的知识海洋;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渊.博( ) gōng( )敬硕儒.( ) wèi( )蓝(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2分)(3)画线句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分)(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明年的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关乎文明素养”,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2分)3. 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 不亦说乎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 尊君在不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古人用很多词指代天下,如“四海”“六合”“八荒”等。

第四单元周周清习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周周清习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精品课件

及杂文集《热野风草》《坟》《________________》等。
且介亭杂文
(2)《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______海__伦__·,凯_勒________(美国国别)女作家、教育家、
慈善家,其代表作《_____________假__如__给》我带三给天世光人明强烈的震撼。
(3)《论语》是_____儒家的经典著作,它与《大学》《______》《中_庸_______》合
称为“孟__子_______”。
四书
第四单元 周周清6 习题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共14张P PT)
第四单元 周周清6 习题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共14张P PT)
(4)我国古代的年龄称谓:“垂髫(tiáo)”指儿童或童年,“总角”是八九岁至十 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_______女__子__十__三__四_,岁“弱冠”指________男_,子“二而十立岁” 指_________三,十“岁不惑”指___________四__十__岁_,“知命”指________,“五花十甲岁(耳 顺)”指___________,六“十古岁稀”指__________,“七耄十耋岁(mào dié)”指八九十岁的老 人。
第四单元 周周清6 习题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共14张P PT)
第四单元 周周清6 习题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共14张P PT)
(4)北京2022年冬奥会,面对___________有__朋__自__远__方__来__,__不__亦。乐乎
第四单元 周周清6 习题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共14张P PT)
第四单元 周周清6 习题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共14张P PT)
第四单元 周周清6 习题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共14张P PT)

七上周周清(一)

七上周周清(一)

2013—20124学年度上学期“周周清”七年级语文试卷(一)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共20分,每小题5分)1、下列字形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摇曳(yâ)阴霾(mái)绾(wǎn)B.磐石(bān) 蓦地(mù) 倚(yī)靠C.笼(lǒng)罩萦(yíng)绕拽(zhuài)D.罪孽(niâ) 沉浸(jìn) 蜇(zhē)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高亢吟诵一如既往B.蔑视严俊眼花瞭乱C.端祥暇想视死如归D.经直凶悍百感焦急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是兔儿,偏又以“爷”相称,在别的动物中,绝没有这种。

②少年脸上、背上了汗珠。

③有的兴奋,有的震惊,有的。

虽说褒贬不一,但乔那坦却不可避免地成为群落中新的中心人物。

A.荣耀爬满不以为意崛起B.殊荣爬满不以为然升起C.殊荣滚满不以为然崛起D.荣耀滚满不以为意升起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②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A.④③①②B.③②④①C.③①④②D.②③④①二、修改下面的病句。

(共25分,每小题5分)①能否大量阅读名著,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关键。

②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③这个问题对我印象很深刻。

④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呼救。

⑤我吃了两个妈妈给我的苹果。

三、课内阅读(一)阅读《捅马蜂窝》节选部分,完成5—7小题。

(共15分)爷爷说:“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二单元 周周清(一)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二单元 周周清(一)

第二单元周周清(一)[测试范围:第5、6课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 一、基础清(1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5分)爱是什么?爱是面对瘫huàn( )的儿子时,母亲谨慎的yāng( )求;爱是面临死神的威胁时,母亲临终的牵挂;爱是发生分歧.( )时,子女尊老爱幼的抉.( )择;爱是父母老去时,子女小心翼翼的搀.( )扶……爱是付出,是无私的回报。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杏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的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3.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C.铁人三项包括哪些项目?什么时候在我市举行?老师逐一做了回答。

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4.【济宁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二、素养清(16分)5.填空。

(6分)(1)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周清姓名:班级: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蝉蜕.(tuì)涨.红(zhǎng)一霎.时(shà)B.水藻.(zăo)姊.妹(zǐ)仿膳.(shàn)C.黄晕.(yùn)徘徊.(huái)诀.别(jué)D.应.和(yīng)憔.悴(qiáo)贮.蓄(chǔ)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C.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D.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填空:(1)《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 _。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理解(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4).下面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A.“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中“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B。

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是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C。

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排比、比喻、拟人对比。

D。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5)、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春》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②可别恼。

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2)、下面是对划线部分几句描写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3)、用双竖线给文段划分层次,正确的是:()A ①②Ⅱ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Ⅱ⑥⑦C ①②③④Ⅱ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Ⅱ⑦4).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分别写出了春雨多(或细)、闪亮、绵长的特点。

B.“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江南春雨的多,作者用“看”字领起,状写春雨的可爱。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情状。

D.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作者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5). 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A.“静默”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的妙处是:“静默”一词用得最妙,是拟人的手法,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气氛,这种静态的美,着力渲染了沐浴春雨的温馨,写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B.……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抚摸”这个词,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C.……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

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6).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下面一句最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道少;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7).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A.雨是最寻常的B.密密地斜织着C.笼着一层薄烟D.稀稀疏疏的8).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三)《济南的冬天》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划分层次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⑧④⑤/⑥(2).对本段文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顶”字准确写出小雪落在矮松上的样子。

B第④句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C.“带水纹的花衣”指的是“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

”D.“叫你希望看见更美的山的肌肤”是说“希望看到更美的山色,表现出对春天的憧憬和希望”。

E.“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济南小雪后的山景主要“妙”在“像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和“薄雪害了羞,露出粉色”两个方面。

B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白雪覆盖下的矮松树尖。

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C“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

D“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4).这段文字描写景物的顺序是()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5).这段文字主要描绘()A.山上秀美的景色 B.冬天小雪的秀美 C.雪后山景的秀美 D山上的雪松(四)《观沧海》(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映衬的形象,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下面是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

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色,故称“沧海”。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

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3)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