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件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件

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四大家族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和陈国夫
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具体所指: ★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的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 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制定的,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 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 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农民阶级的性质和特点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 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农民革命,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不能充当主要力量和领 导力量。
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商人、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 和自由职业者,他们都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 级范畴。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 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 ★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
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具体所指: ★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的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 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制定的,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 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 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农民阶级的性质和特点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 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农民革命,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不能充当主要力量和领 导力量。
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商人、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 和自由职业者,他们都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 级范畴。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 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 ★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 一起。
(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 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 社会。
17
(核心是伟大的爱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国主义精神)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 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凇沪护军使卢永 祥电》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
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
结日合,材而料曹分,析张五,四陆运去动。取”得-初--步--胜-《利上的海原学因联及告工同人胞阶书级》
对外:大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三):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
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 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 货为担保。 结合材料分析一战期间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外统治情况6。
一、五四运动
12
材料一:“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毛泽东《五四运动》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 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一种大潮下,马克思主义也作 为西方学说的一种,比较广泛地在中国传播,并迅速与 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 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 社会。
17
(核心是伟大的爱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国主义精神)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 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凇沪护军使卢永 祥电》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
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
结日合,材而料曹分,析张五,四陆运去动。取”得-初--步--胜-《利上的海原学因联及告工同人胞阶书级》
对外:大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三):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
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 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 货为担保。 结合材料分析一战期间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外统治情况6。
一、五四运动
12
材料一:“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毛泽东《五四运动》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 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一种大潮下,马克思主义也作 为西方学说的一种,比较广泛地在中国传播,并迅速与 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一大会址 2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
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 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 的解体,但并没有使中国发 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1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路线,提出了转变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客观条件。
1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
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课件 (共39张PPT)

一战是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
战争,此次会议是帝国主义分赃的会议。
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 七 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 花税增加了六倍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爆发的原因
运动中心: 北京---- 上海 运动主力:学生---- 工人阶级 斗争形式: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
(初步胜利) 结果: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 却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 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 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6.12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课堂检测
B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1923年)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 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 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 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 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 盟。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 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爆发的经过
◆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 青年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还我山东、 拒绝和约签字、拒废除《二十一条》
战争,此次会议是帝国主义分赃的会议。
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 七 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 花税增加了六倍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爆发的原因
运动中心: 北京---- 上海 运动主力:学生---- 工人阶级 斗争形式: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
(初步胜利) 结果: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 却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 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 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6.12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课堂检测
B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1923年)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 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 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 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 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 盟。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 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爆发的经过
◆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 青年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还我山东、 拒绝和约签字、拒废除《二十一条》
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大会的决定有辱中国,
本代表拒绝签署!”
中国近代著名 外交家顾维钧
根据北洋政府的指示,中国代表拒绝在 巴黎和会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1)导火线:端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爆发标志、口号、前后阶段主力和中心、成果)
时间
中心
主力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年——1924年)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阶 段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中共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
(1)历史条新件:
A、工人队伍壮大及运动发展——阶级基础;
B、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基础;
C、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组织基础;
党的名称、党 的最高纲领、 中心任务、领
随后,汪精卫在南京国民党政府任 职。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一贯主张 对日本妥协。1938年,汪精卫公开投 降了日本。在日本支持下,1940年, 他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 。后来死于日本。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大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 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 阶级对革命军队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 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D、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导机构
(2)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代表、内容)(仿苏部) 中 (3)中共二大(1922)---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内容、评分价)共
(4)中共成立意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代“
表一
A、新的领导阶级;B、彻底的革命纲领
大
(最低纲领);C、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
标志
毛概课件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宋
蒋
孔
陈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 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 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 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 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 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 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 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 确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 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 法论意义。
保护民族工商业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 建的文化,即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合度 同 一 影节 志 九 。目 与 四 。延三 这安年 是军春 和民节 秧在, 歌一毛 队起泽 员欢东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国民族资 本先天不足,主 要是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1894年祝大春在上海创办的源昌丝厂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共28张PPT)

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 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 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内涵建立根据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 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 ③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民族运动 发展,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最核心
★思想武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革命纲领: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因素
(2)长征时间:
●中央红军:1934.10---1935.10 ●全国红军:1934.10---1936.10
(3)长征意义:① ②……
(4)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① ②……
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二)全民族抗战 (1937--1945) (三)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
1、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略) 2、三年解放战争: (1)第一年(46.6—47.6):防御,粉碎国民党进攻 (2)第二年(47.6—48.8):反攻, (标志……?) (3)第三年(48.秋开始):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
,
潇一镰工 湘带刀农 直不斧革 进停头命 。留。,
,
毛 泽 东
·
月表现: 秋 收
(时、人、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复习
--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 战争—— 1949年新中 国成立
民主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侵略与抗争 近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合作
新 民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年—1927年)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 ❖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 ❖ 十月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无产
阶级
--
9
基础知识
--
10
识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1、时间 1919年5月4日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经过: •第一阶段(中心、主力军、斗争方式):
动摇: 1926.7 北伐战争消灭吴、孙
灭亡:1928底 张学良东北易帜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灭亡 (1927——1949) 建立:1927.4.18 蒋介石 前期统治:1927.4——1937.7 中期抗战:1937.7——1945.8 后期危机:1945.8——1949.4 灭亡:1949.4.23 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二阶段(中心、主力军、斗争方式): 4、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释放被捕学生
5、结果: 初步胜利 ❖ 罢免三个卖国贼
❖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
6、意义(性质、历史地位字): A.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11
理解:五四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复习
--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 战争—— 1949年新中 国成立
民主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侵略与抗争 近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合作
新 民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年—1927年)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 ❖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 ❖ 十月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无产
阶级
--
9
基础知识
--
10
识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1、时间 1919年5月4日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经过: •第一阶段(中心、主力军、斗争方式):
动摇: 1926.7 北伐战争消灭吴、孙
灭亡:1928底 张学良东北易帜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灭亡 (1927——1949) 建立:1927.4.18 蒋介石 前期统治:1927.4——1937.7 中期抗战:1937.7——1945.8 后期危机:1945.8——1949.4 灭亡:1949.4.23 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二阶段(中心、主力军、斗争方式): 4、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释放被捕学生
5、结果: 初步胜利 ❖ 罢免三个卖国贼
❖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
6、意义(性质、历史地位字): A.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11
理解:五四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伟大的胜利
(1)胜利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伟大历史意义(P59): ①改变了广大人民的地位: 受压迫、受奴役
主人
②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 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
③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推动世界民族运动发展,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3)经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1949年 新中国成立)
•第一阶段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兴起时期(1919,1921— 1924)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第三阶段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星火燎原 根据地建设
金
革 命 重 心 转 移
农 村
吴起镇
会宁
强飞渡夺大泸渡定河桥过与,1放199陕3雪弃365北年湘在年山红1西甘100、军月,肃月在,改会草,吴红道宁中地起军贵会央镇三州师红会大,军师主与力
四召巧渡开渡遵赤金义沙水会江议,。
跳出冲包破围四圈道封锁线,
遵义
强渡湘江
雪山
中共成熟过程
国共内战
北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黑
伐
战
吉
辽
争
北京 直
的
隶
山东
对
河南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象
浙江
湖江
南 西 福建
孙
广西 广东
传
吴佩孚
兵力20万 芳 兵力20万
农村包 围城市 道路的 形成
揭开序幕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南昌 长沙 汉口
城 市
点燃星火
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建立巩固
井 冈
山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瑞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兴起 无产阶级政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
民
主
主
国民革命(1924—1927) 武装起义
义 革 命
发展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 土地革命
路
建立根据地
(1927—1937)
第五次反“围剿”失 红军长征
败
胜利
国共合作抗日(1937—1945) 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
依据主要矛盾变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2、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背景: A、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B、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
2)、过程:
内战爆发: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 面内战爆发
战略防御阶段
430万人
130万人
装备情况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 空军和物资。
基本上是“小米加 步枪”,没有外国 的接济。
★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
●根本原因:人心所向(群众力量) ●中共正确领导
共产党战略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术上重视敌人:“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 要目标”
1946夏-1947夏
全面内战爆发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解 放
战略反攻阶段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6开始
(序幕)
战
争 战略决战阶段 三大战役 1948.9-1949.1
(辽沈、淮海、平津)
最胜利
1949.4
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敌众我寡)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1)中共一大到二大: 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2)第一工运高潮到国民大革命: 工人单枪匹马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大革命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到武装反抗。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革命道路的开辟:
攻打中心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5)遵义会议: 从听命于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6)国共关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