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田间管理技术
甘蔗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甘蔗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一、整地除草1、种植甘蔗的土壤必须要肥沃,土质要透气、疏松,这样甘蔗才可以生长的更好。
2、整地的时候一般是深耕30cm左右,在深耕后一定要进行开沟,深度大概在20-30cm左右。
3、如果种植甘蔗的土地杂草太多,就会影响甘蔗正常生长,一定要及时将杂草清除。
4、要注意,在挖沟的时候必须注意足够平整,排水措施也要提前准备。
二、选种晒种1、种植甘蔗一定要选择品种纯正、抗病性好的,而且抗倒伏性要好。
2、如果是新鲜的甘蔗梢头苗,它的含量水量就会比较高,可直接进行下一步处理,把梢头苗去除老叶鞘,再把新叶鞘平铺到地面上进行晾晒。
3、之后进行砍段处理,按照二芽一段的方式,把甘蔗梢头苗平直的进行砍段,在砍断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伤口平整光滑。
4、如果是部分稍密的枝头,可以使用三芽一段、五芽一段的方式调整。
三、浸种催芽1、种植甘蔗时可以采取浸种的方法提高种苗催芽率,将生长健康的种苗放在清水里面浸泡1-2小时左右。
2、或者将其放入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这样就可以消灭种苗表面附着的病菌,促使其发芽。
四、移栽定植1、浸种处理后一定要将甘蔗种苗以1.2米的行距种植在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里面,种植必须要压实根部的土壤,这样可以避免植株倒伏。
2、而且一定要为甘蔗浇灌1次透水,这样可以让植株更好的适应种植环境。
五、后期管理1、等待甘蔗种苗恢复生长后一定要每隔2月松土除草1次,这样可以避免杂草和种苗争夺养分。
2、而且苗期温度一定要保持在20-25°C左右,这样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如果甘蔗进入了成熟期,要将温度降至13°C左右,这样有利于糖分的累积。
当前甘蔗田间管理措施

进入成熟期,甘蔗糖分积累加快,蔗茎内蔗糖分含量增加,还原糖降低,蔗汁纯度提高。
植株形态上表现为蔗叶逐渐变黄,老叶枯死,新生叶变窄小。
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抓好以下措施:一、后期的肥水管理。
后期追施氮肥会降低甘蔗的糖分。
气温较低甘蔗的吸收能力下降,肥料利用效率低,对增加蔗茎产量的效果不大,反而增加了投入成本,因此甘蔗进入九月份后勿施任何肥料。
甘蔗成熟期需要一定的水分,不能过于干旱。
有条件的尽量保持田间土壤湿润。
二、防止倒伏。
在生长后期甘蔗植株高大,受风、雨以及培土质量不高的影响,容易造成倒伏。
防止倒伏,除在甘蔗大生长期提高培土质量外,在后期可用扎蔗防倒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两行甘蔗交叉捆扎成人字型。
及时剥去老叶,减少蔗株上部重量和受风面积,也有一定的防倒效果。
三、防虫防鼠。
成熟期甘蔗棉蚜虫的为害较为普遍。
棉蚜虫主要危害叶片,影响甘蔗的品质和产量。
受害蔗株蔗梢作种苗时萌发率低,宿根发株差。
防治方法:用40%的乐果800-1000倍液在棉蚜虫危害处喷杀。
在成熟期甘蔗粉介壳虫的为害也较常见。
粉介壳虫潜伏于下部蔗芽周围,吸食蔗汁,影响甘蔗生长,造成下年甘蔗萌发迟缓和萌发率低。
在生产上多采用农业防治的方法,选用无虫种苗和生长快、叶片易脱的品种,减少连作年限和及时剥叶。
在甘蔗成熟期老鼠直接咬食蔗茎,使甘蔗倒伏、折断、蔗茎干枯、伤口霉变,造成产量损失和品质变劣。
在鼠害猖獗的蔗区采用投放毒饵的化学防治方法,一般投放0.2%敌鼠钠盐稻谷较好。
四、适期收获。
一般采用先成熟先收获的原则,但主要根据当地糖厂的安排。
收获时注意低砍。
对留宿根的田块,低砍收获既有利于提高当造的蔗茎产量,又有利于来年宿根的发株,提高宿根蔗的产量。
砍收时注意防治蔗头撕裂。
收获后要及时清园,将残留蔗叶堆沤成肥料,减少虫源和病源。
对不留宿根的蔗田,可尽量低砍或整株挖起,增加蔗茎产量。
五、蔗种的贮存。
霜冻地区用窖藏等方法贮存蔗种,避免种芽冻伤,无霜冻或霜冻轻的地区主要是防止种苗风干。
甘蔗田间管理技术

甘蔗田间管理技术一、新植蔗田间管理技术1、前期田间管理(甘蔗下种后至12 片青叶)(1)杂草清除。
前期田间杂草的生长速度比甘蔗快,特别是新植甘蔗。
必须及时进行拔除或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除,保证甘蔗的正常生长。
甘蔗杂草的化学喷除可用蔗无草、蔗吉或蔗帝等化学除草剂一包兑三桶水进行喷杀。
(2)查苗补苗。
在甘蔗萌芽末期,大部分蔗苗有3 片叶时,发现有33 厘米以上的缺株断行,需补苗,补苗方法主要采取以下方法:①以假植苗补植:甘蔗下种时,即在田边地角预育一些种苗待用,由于在同一块田,不仅补植省工,且可带土移植,容易成活。
②利用蔗蔸补苗:选择品种相同而又不留养宿根的蔗蔸,带土挖来补植。
③补植时间:一般选择傍晚,阴天或雨天后进行,补植时盖好细土,压紧浇上水,待成活后,及时追施一定肥料,促其生长。
④当甘蔗长到4—6叶时,亩施尿素15公斤壮苗肥促进分蘖,然后培土5—6 厘米。
凡地膜覆盖的蔗地当甘蔗齐苗后,在气温稳定在20C以上时进行全揭膜,并提早施肥管理。
(3)防洪排涝。
低洼、水田改种甘蔗以及容易渍水的蔗地要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渍水,确保甘蔗正常生长。
甘蔗苗期需水量少,适逢雨季,应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切忌“浸泡”。
(4)追肥培土。
在蔗苗基本上长出5〜6片真叶时及时进行追肥,追肥实行开沟深施肥以避免肥料流失,促进蔗苗和新根的生长,促进早分蘖、长壮分蘖,结合小培土亩施尿素20千克加30千克复合肥和5〜10千克钾肥,结合中耕除草并进行甘蔗小培土,此次培土不宜过高。
以松根除草为主,一般要求4〜5寸即可。
2、中期田间管理(从分蘖期至生长盛期) 。
(1)重施攻茎肥。
甘蔗伸长期是发大根、开大叶、长大茎需养分最多的时候,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50%以上。
因此,必须重攻茎肥,而且以施氮肥为主,以促蔗茎生长和增粗,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和糖分。
每667米2(1亩)施尿素10〜13公斤,腐熟人粪尿2500〜3000公斤,饼肥25公斤,如基肥和前期磷、钾肥不足,可结合补施磷、钾肥。
甘蔗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

甘蔗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文章摘要:一、蔗田整地春植蔗地最好是经过犁冬晒白,深耕25-30厘米。
临种前再犁再耙,使耕作层土壤松碎,土面平整,保水保肥,并开好植蔗沟和排水沟。
水田种蔗以采用&qu...一、蔗田整地春植蔗地最好是经过犁冬晒白,深耕25-30厘米。
临种前再犁再耙,使耕作层土壤松碎,土面平整,保水保肥,并开好植蔗沟和排水沟。
水田种蔗以采用”三级植沟”种植为宜。
方法是:蔗地经犁耙后,用拖拉机或牛按一定的行距开行,犁出植沟雏形,后用锄铲把碎土放在畦顶,造成畦面宽33-40厘米,沟深18-27厘米,沟底宽18-21厘米,放蔗种后,再将蔗沟的一边松土挖深4-7厘米,覆盖在蔗种上,以作辅助排水沟用。
一行之中要求平整。
不做成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以免行内积水,影响甘蔗萌芽和分蘖,同时蔗田开设环沟,以利排水。
旱地植蔗沟宜用”深沟平植松底土”法,因为旱地可不用开设辅助排水沟。
二、施足基肥基肥应以堆肥、灰粪肥和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肥和适量速效氮钾肥。
基肥的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70%,有机肥一般每亩施1500-2500千克,钙每亩施30千克左右,钾肥10-15千克,肥料充足的还可以多施。
增施有机肥料作基肥,对提高产量和改良土壤的效果十分良好。
施用方法,肥多的用一半于播种前施在种植沟内与土壤拌匀后下种,一半覆盖蔗种。
肥少的则应在下种后作盖种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肥的作用,有机肥在施用前与磷肥拌匀,并淋泼大粪水进行堆沤腐熟,临用时再加钾肥拌匀。
磷、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为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需靠近根部才易吸收,磷肥对蔗苗分蘖影响很大,蔗株前期吸收的钾素可转给中后期生长,所以磷钾肥要强调早施。
三、精选蔗种蔗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全苗和壮苗,而且影响产量的高低,因为经过精选的蔗种,具有发芽势强、发芽率高、发芽整齐健壮、分蘖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优点。
精选蔗种主要通过大田片选,收获株选,斩种时段选及芽选等几个程序进行。
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探寻

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探寻【摘要】本文探讨了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和背景,分析了甘蔗种植技术的综述和种植方法,探讨了甘蔗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通过对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强调了其在甘蔗产业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甘蔗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将有助于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推动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甘蔗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方法、探寻、综述、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探寻的重要性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的探寻对于提高甘蔗产量、改善甘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提升,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甘蔗产量,增加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通过研究甘蔗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甘蔗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减少农药使用量,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也具有积极影响。
深入探究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2 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探寻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改进与探索。
传统的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
由于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甘蔗种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找到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探寻甘蔗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的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才能更好地指导甘蔗生产的改进与优化,推动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甘蔗种植技术的综述在选择种植环境时,甘蔗对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排水良好的环境要求较高,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甘蔗高产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式探究

甘蔗高产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式探究1. 引言1.1 甘蔗高产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式探究甘蔗种植技术选址要求是种植甘蔗的第一步,选址要求包括土壤肥力和排水情况等因素。
甘蔗品种选择与繁育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选择具有高产性和抗逆性的优良品种对提高甘蔗产量至关重要。
甘蔗施肥技术探究则是保障甘蔗充足的养分供应,以确保高产和高质。
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甘蔗种植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甘蔗田间管理要点则是保证甘蔗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包括甘蔗的密植、定梢、覆土、打药等管理技术。
甘蔗高产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可实现甘蔗高产高效种植,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甘蔗种植技术选址要求甘蔗是一种对气候条件和土壤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气候要求:甘蔗生长适温范围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要求较高,适宜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
选择气候温暖、湿度适宜的地区种植甘蔗,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土壤要求:甘蔗生长最适宜的土壤为深厚、肥沃、疏松透气的砂壤土或壤中碳酸盐含量少于5%的壤土。
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高,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3. 地形要求:选择平坦或稍有坡度的地势,有利于排水和灌溉,避免积水或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4. 其他要求:种植地点周围要少有其他杂草或杂菜,以免对甘蔗生长造成干扰。
同时要考虑是否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和施肥条件。
选择适宜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是甘蔗种植技术的重要一环,只有在选址要求得当的情况下,才能保证甘蔗高产种植技术的顺利实施。
2.2 甘蔗品种选择与繁育甘蔗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对于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至关重要。
在甘蔗品种选择与繁育方面,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水资源情况选择适合种植的甘蔗品种。
甘蔗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甘蔗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种植甘蔗讲究“深耕、浅种、宽行、密植”,同时施足基肥等使甘蔗亩产量大大提高,详细步骤如下:一、深耕:植地机耕要求二犁二耙,深度达50公分,土壤要疏松,种蔗沟深度要达30公分。
二、浅种:蔗种回去土盖种深度通常在5公分左右。
三、宽行:甘蔗种植行距要求在90—公分,有利于通风透气、植后田间管理。
四、坡地:植蔗沟每公分播蔗种5—6个,亩播双芽苗蔗种—个。
五、施足基肥:每亩用农家肥—公斤。
混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堆沤7—15天后施入植蔗沟。
六、甘蔗的乙年:采用细腻、并无病虫害、纹丝不动的双芽苗,使用清水或2%石灰水乙年1—2天,可以提升蔗种抗旱能力,也可以达至歼灭病虫害的促进作用。
七、甘蔗的下种方法:蔗种要平放在植沟,芽向两侧,回土盖种时先将种苗轻压入土后,再回土以利发根。
八、甘蔗预防地下害虫的方法:为严防地下蛐螬与蔗螟祸害,栽种时,每亩杀灭米乐尔2—3公斤。
九、甘蔗萌芽前化学除草:种植后蔗苗没有出土前,亩用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亚码津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表土控制杂草生长。
崭新植蔗和宿根蔗:在田间甘蔗栽种由种子已经开始,通常都轻易栽种蔗苗。
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就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就是挑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横植。
近来为了节省人工,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
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
其它还有分蘖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
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甘蔗栽种周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到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广西大约 14 ~ 18 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延长,只须要 12 个月。
生长期严重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高,而且糖度也较低。
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栽种隐脉,因为制糖动工期从十一月至外木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存有足够多生长期,而春植蔗须要延后播种去协调。
甘蔗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甘蔗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甘蔗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的详细介绍。
一、土壤选择和准备1.选择适宜的土壤:甘蔗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对酸碱度要求不高。
优质甘蔗适宜选择肥沃的河谷土或黄红壤。
2.土壤准备:在甘蔗种植前,应进行深耕犁地,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
还可以施用有机肥料或石灰,改善土壤结构、肥力和酸碱度。
二、品种选择1.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甘蔗在不同地区的生长条件各异,有的地区寒冷,有的地区炎热。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以确保良好的生长。
2.选择高产优质品种:高产优质品种具有产量高、糖分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点,对甘蔗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三、甘蔗的种植和管理技术2.控制密度:甘蔗密度的控制需要根据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要求进行调整。
密度太大会导致正常生长受限,产量和品质降低;密度太小则会浪费空间和资源。
3.施肥要点:根据施肥计划,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和微量元素,以满足甘蔗的生长需求。
一般来说,肥料的施用要分几次进行,以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4.灌溉管理:甘蔗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特别是在旱季或干旱地区。
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用水量,并注意避免积水造成根系窒息。
5.病虫害防治:甘蔗易受到多种病毒、病菌和害虫的侵害,需要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防治。
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喷洒、生物防治或合理轮作等方式,保证甘蔗的健康生长。
四、收获和后期管理1.收获时机:甘蔗的收获时机与品种特性、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在甘蔗成熟后3-4个月是最佳收获时机,此时甘蔗糖分和产量较高。
2.切割和摘心:使用锋利的工具将甘蔗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同时要摘除顶部的心脏部分。
这样有利于甘蔗底部的节间继续生长,并促进侧芽的分枝生长。
3.甘蔗田的修整:收获后需要对甘蔗田进行修整,包括清除杂草、除去田间秽物和残渣、松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蔗田间管理技术
一、新植蔗田间管理技术
1、前期田间管理(甘蔗下种后至12片青叶)
(1)杂草清除。
前期田间杂草的生长速度比甘蔗快,特别是新植甘蔗。
必须及时进行拔除或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除,保证甘蔗的正常生长。
甘蔗杂草的化学喷除可用蔗无草、蔗吉或蔗帝等化学除草剂一包兑三桶水进行喷杀。
(2)查苗补苗。
在甘蔗萌芽末期,大部分蔗苗有3片叶时,发现有33厘米以上的缺株断行,需补苗,补苗方法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①以假植苗补植:甘蔗下种时,即在田边地角预育一些种苗待用,由于在同一块田,不仅补植省工,且可带土移植,容易成活。
②利用蔗蔸补苗:选择品种相同而又不留养宿根的蔗蔸,带土挖来补植。
③补植时间:一般选择傍晚,阴天或雨天后进行,补植时盖好细土,压紧浇上水,待成活后,及时追施一定肥料,促其生长。
④当甘蔗长到4—6叶时,亩施尿素15公斤壮苗肥促进分蘖,然后培土5—6厘米。
凡地膜覆盖的蔗地当甘蔗齐苗后,在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进行全揭膜,并提早施肥管理。
(3)防洪排涝。
低洼、水田改种甘蔗以及容易渍水的蔗地要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渍水,确保甘蔗正常生长。
甘蔗苗期需水量少,适逢雨季,应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切忌“浸泡”。
(4)追肥培土。
在蔗苗基本上长出5~6片真叶时及时进行追肥,追肥实行开沟深施肥以避免肥料流失,促进蔗苗和新根的生长,促进早分蘖、长壮分蘖,结合小培土亩施尿素20千克加30千克复合肥和5~10千克钾肥,结合中耕除草并进行甘蔗小培土,此次培土不宜过高。
以松根除草为主,一般要求4~5寸即可。
2、中期田间管理(从分蘖期至生长盛期)。
(1)重施攻茎肥。
甘蔗伸长期是发大根、开大叶、长大茎需养分最多的时候,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50%以上。
因此,必须重攻茎肥,而且以施氮肥为主,以促蔗茎生长和增粗,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和糖分。
每667米2(1亩)施尿素10~13公斤,腐熟人粪尿2500~3000公斤,饼肥25公斤,如基肥和前期磷、钾肥不足,可结合补施磷、钾肥。
若蔗株生长旺盛、叶色浓
绿,可少施;长势较差、过早枯黄或早衰,应早施重施。
(2)高培土防倒伏。
在甘蔗伸长期间,应结合施肥进行高培土。
培土不但可以保肥,提高肥效,而且可以促进甘蔗根系发达,防止倒伏。
具体做法是:通过多次薄培土,达到高培土,培土高20厘米以上,每次培土仅覆盖蔗头一节,使蔗头节节发根,利于甘蔗生长。
在高培土中还要注意边行管理,如对边行加肥、培土,防止人畜践踏,以克服消边现象。
如甘蔗倒伏后要及时扶起,最迟不要超过2天时间。
(3)灌水防旱壮茎。
8~9月份甘蔗进入拔节猛长期,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每天可长高3~3.5厘米,每月可长高80~90厘米,所以要重视灌水。
特别是出现旱情时,应及时灌水,土壤含水量以保持60%~80%为宜。
丘陵坡地要封行垄头,争取下雨积水保水。
并用老叶或地膜覆盖蔗畦,也可采用套种经济作物增加畦面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有条件的要抽水灌溉,避免受旱减产。
有水的地方,要不失时机地灌好水,以确保甘蔗丰收。
(4)防治虫害。
甘蔗进入到伸长期后,因植株生长影响及气候环境的影响,易发生梢腐病、绵蚜虫、蓟马、螟虫等病虫害,发现病虫害必须及时防治。
梢腐病用50%多菌灵粉剂兑水喷治,绵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溶液或直接用5%特丁磷撒施到虫害发生的蔗株处,蓟马用敌敌畏+氯清菊脂喷治,螟虫一般亩用3%呋甲颗粒剂5公斤施于蔗苗根部或在喇叭口放约10粒3%呋喃丹颗粒,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后期管理(甘蔗伸长末期至收获)。
(1)补施壮尾肥。
在伸长后期,8月中下旬应及时补施壮尾肥,壮尾肥使用速效氮肥,一般以亩施15—20千克尿素为宜,穴施于根部。
追肥量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迟,以免造成甘蔗迟熟恋青,影响蔗糖分积累。
(2)防倒伏。
由于甘蔗生长到后期,植株高大,易倒伏,9月下旬在甘蔗行间将两个相对的蔗株,按每束8—9条蔗茎,用蔗叶在1.5米以上位置捆成人字架防止倒伏。
(3)剥除枯叶。
一般是叶片全部枯黄或叶片茎部变黄而叶鞘已由肥厚带处脱离节间的才可剥除。
一般要求大田中植株保留青叶数不少于9片。
对田间阴蔽、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应及时剥叶,以防气根的生长。
对于介壳虫、绵蚜虫、蔗螟等危害严重的田块,为了防止蔓延,也需要及时剥除枯叶,把其烧毁。
留做种苗的田块,应当只去枯叶片,而不剥去叶鞘。
因此留种园的甘蔗打叶时需要注意此措施。
(4)防鼠害。
常用灭鼠农药有80%敌鼠纳盐水粉剂和7.5%杀鼠迷水剂,用于配制谷物毒饵投毒灭鼠。
(5)适当控制后期水分,促进蔗糖转化。
水田春植甘蔗一般在11月中旬至翌年初陆续进入工艺成熟期,田间管理应注意控制一定的田间土壤湿度,保持“润”的状态较为适宜,这个时期灌溉,以每月1次“跑马水”为宜,浅水过沟,不宜久泡。
收获前一个月不宜灌水,保持田间“燥”的状态,促进甘蔗成熟。
(6)适时收获,小锄低砍。
为保证宿根甘蔗的萌发,对提早开榨的甘蔗宿根进行地膜覆盖保蔸,收砍时尽量避免蔗区低温、阴雨和霜冻时间,收获期在4月20号前结束。
砍时采用小锄进行,入土2—5厘米,蔗桩不露外,这样的收砍不仅有利于当年甘蔗高产,还利于第二年宿根甘蔗的萌发,为甘蔗的持续高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宿根蔗田间管理技术
1、适时清园
春节前砍收的甘蔗,由于气温还低,如果没有覆盖地膜的打算则不宜清园过早,并把秋、冬蔗笋保留下来以利越冬。
开春后要及早清园,包括砍掉蔗笋、烧掉蔗叶、残茎等或者清出蔗叶堆沤作蔗叶还田。
2、贯彻“四早”管理原则
由于宿根蔗具有前期发株早、生长快,吸水和吸肥早,前期吸收量多,后期吸收量少,对缺肥特别是缺氮反应敏感等特点,因此,必须早破垄松蔸,早施肥灌水,早查苗补苗,早防虫除草。
一般宿根蔗管理比新植蔗提早30—40天进行。
具体要求是:破垄松蔸后大约15天左右应施肥并回土。
亩施尿素20公斤、磷肥100公斤、钾肥35—40公斤作苗肥,在5月底至6月初亩施尿素50公斤作为攻茎肥并结合大培土及除草。
3、用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可充分发挥宿根蔗早生快发等优点,对宿根蔗的增产效果极为明显,经济效益效高,并可延长宿根年限,值得大力推广。
4、宿根蔗病虫害防治可参考新植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