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前,运河都是地区性的,且流程也较短。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利用天然湖泊,疏浚古运河,重开一些新渠道,第一次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 历经千余年, 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沿河上百座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和借鉴京杭大运河恢弘的大水利规划思想, 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与综合治理措施的不同方面, 传承博大精深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杭大运河工程规划的借鉴

1.大水利规划思想的借鉴

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 开邗沟, 沟通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隋朝统一中国后, 隋炀帝杨广登基的次年便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 对邗沟也进行了整治。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 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 、610年又开江南运河, 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告成, 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均在北京建都,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 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河线绵延上千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创我国南北漕运之盛世。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2.京杭大运河规划中对湖泊的利用的借鉴

我们的先辈们, 在京杭大运河的规划中, 巧妙地利用湖泊资源, 既能有效地缩短了河线、节省了工程量, 又多无水源匮缺之忧。

(1)邗沟串联了众多湖泊

邗沟(今淮扬运河)的修建沟通了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张纶, 为避航行湖区风浪之险, 且便利船舶拉纤,

(2)早期江南运河对湖泊的利用

江南运河稍早于邗沟, 是苏州至长江之间最早的运河, 沿途利用了长荡、蠡湖、杨湖、渔浦等湖泊。江南运河的南北两端, 如北段的望亭以北和南段的钱塘江北岸等地, 地势高仰, 运河航运用水, 常需依赖江潮补给, 冬春枯水季节或低潮, 河水常涸竭而影响航运。

3.京杭大运河水利建设对扬州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1)大运河带来了扬州的经济繁盛

中国古代,发展内河航运是实现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唐代扬州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处于江、河、海交叉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唐代的

扬州进入最繁华的时代。海外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从扬州港起航,与日本唐津港对渡,或通过江南运河经明州起航,横渡东海抵日本;从扬州东出长江口,经明州、广州,与大食、波斯等西亚各国通航;自扬州沿运河北上,经楚州出淮河口,可抵朝鲜。扬州作为联接南北和长江中下游的一个繁荣通商口岸,是我国东南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内国际交往十分频繁的大都市。

(2)城内沿河商业街市,促进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

自隋代以来,在属唐罗城范围的河道两侧就逐渐形成市街和码头,成了重要的江南物资集散的港埠,并形成了初步的路、桥布局。唐代罗城在纵贯南北的干道旁是并行的运河河道,集中的大市、小市就设置河道旁边。市场临河而置是扬州的一个特点。罗城中有一个与市井相连着的“十里长街”,扬州的夜市也十分活跃,夜市是水利带给扬州经济的又一特点。夜市是唐代扬州商业市场扩大和延伸的表现,也是当时贸易市场的新开发。

(3)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的品质和便利程度

城市人口密集,饮用水的供给时刻不能中断。扬州城市用水,自古以河、塘、井水为水源。根据发掘资料,扬州有多条城内运河,除了运河水可以使用外,城内还有引水渠设施与运河相连。渠底铺以黄沙,渠上用木板覆盖。这种设施似非作排污之用,而是与供给城市居民用水有关。扬州城里至今留有多口古井,有的现在仍然可以使用,最富盛名的当属“天下第五泉”那口古井了。

(4)提供消防用水。

扬州引运河水入城,可做生活用水,缭绕间巷,使既可通舟又可防火。唐城里分布多条官河、市河,水网状的布局就是一项综合利用,它的起缘和功用交通是一个方面,防火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5)作为城市防卫屏障。

水是古代的一项重要的军事资源。古代征战攻守,“城市”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巩固城防,城市都筑有坚固的城墙,同时深挖护城河,也叫“池”。因此古代通称城为城池。护城河增强了城市的防卫能力,是我国古代城市水利设施最普遍的一种型制。唐代扬州,不管是子城、罗城,城墙外都有深挖的护城河,也就是城壕,扬州人称之为保障河。

(6)用于防洪、排水、引排相济。

春秋战国时已有一套完整的选择城址的理论:滨临水泽,以兴水利,做好排水渠道,使尾流都注入大河之内。城郭要考虑防洪问题,城外、郭外都要开沟作堤,行洪排涝。一旦洪水涌来,事先紧闭城门并以土密塞,隔洪水于城外。洪水围城,护城河就成为导水排水的通道。城墙和护城河就具备了挡御洪水和导水、排水的功能。

(7)提供交通航运。

古代的陆上交通条件很差,运输工具笨重,运输耗费大而运量小,水上运输则有运量大、价格低的优点,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历朝都把以都城为中心的运河作为交通骨干,组织运输网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唐代,大运河水系及其漕运构成当时国家主要的交通手段。扬州正是凭借这一优势,迅速崛起。当时扬州城内密布网状的官河和市河,直接与长江、大运河通联,与外界沟通和交往十分便捷,因此经济发展迅速。

(8)美化城市环境。

古人早就意识到水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积极利用已有水域或人工增大水域面积,引水入城,构筑庭院园林、水景景观和美化环境,如建造公园和私家园林。扬州不仅水色秀丽,而且以园林古刹和名胜古迹驰名中外。扬州美景瘦西湖、何园、个园、大明寺内无处不有水的作用存在。唐代扬州城市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带来了扬州的繁荣和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