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豳风七月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译文赏析

【导语】《国风·豳风·七⽉》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诗,它向我们展⽰了⼀幅古代奴⾪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奴⾪们⼀年到头⽆休⽌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净。
下⾯是分享的诗经《国风·豳风·七⽉》译⽂赏析。
欢迎阅读! 《七⽉》 七⽉流⽕,九⽉授⾐。
⼀之⽇觱发,⼆之⽇栗烈。
⽆⾐⽆褐,何以卒岁?三之⽇于耜,四之⽇举趾。
同我妇⼦,馌彼南亩,⽥畯⾄喜。
七⽉流⽕,九⽉授⾐。
春⽇载阳,有鸣仓庚。
⼥执懿筐,遵彼微⾏,爰求柔桑。
春⽇迟迟,采蘩祁祁。
⼥⼼伤悲,殆及公⼦同归。
七⽉流⽕,⼋⽉萑苇。
蚕⽉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桑。
七⽉鸣鵙,⼋⽉载绩,载⽞载黄,我朱孔阳,为公⼦裳。
四⽉秀葽,五⽉鸣蜩。
⼋⽉其获,⼗⽉陨萚。
⼀之⽇于貉,取彼狐狸,为公⼦裘。
⼆之⽇其同,载缵武功,⾔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斯螽动股,六⽉莎鸡振⽻。
七⽉在野,⼋⽉在宇,九⽉在户,⼗⽉蟋蟀⼊我床下。
穹窒熏⿏,塞向墐户。
嗟我妇⼦,⽈为改岁,⼊此室处。
六⽉⾷郁及薁,七⽉亨葵及菽。
⼋⽉剥枣,⼗⽉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断壶,九⽉叔苴。
采荼薪樗,⾷我农夫。
九⽉筑场圃,⼗⽉纳⽲稼。
⿉稷重穋,⽲⿇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
⼆之⽇凿冰冲冲,三之⽇纳于凌阴,四之⽇其蚤,献羔祭⾲。
九⽉肃霜,⼗⽉涤场。
朋酒斯飨,⽈杀羔⽺。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疆! 【注释】 01、⽕:⼤⽕星,每年夏历五、六⽉的黄昏出现在正南⽅,七⽉以后开始偏西⽽下⾏,所以叫“流”。
02、授⾐:指把做冬⾐的⼯作交给妇⼥们去完成。
授,交付、给予。
03、⼀之⽇:⼗⽉以后第⼀个⽉的⽇⼦,即夏历⼗⼀⽉。
⼆之⽇、三之⽇、四之⽇即⼗⼆⽉、正⽉、⼆⽉。
04、觱发(BiBo):⼤风触物声 05、栗烈:凛冽,天寒风冷状 06、褐:粗布⾐ 07、卒岁:到年终,渡过寒冬残岁 08、于:修理,整修 09、耜(Si):翻⼟的农具,犁的⼀种 10、举趾:举⾜,此指下⽥耕作 11、妇⼦:妻⼦⼉⼥ 12、馌(Ye):送饭,因为忙于农事,所以和妇⼦⼀起劳动,饭只能在⽥间地头吃。
七月流火出自

七月流火出自
“七月流火”出自于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七月流火(huǐ),不读huǒ,火是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注释】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诗经七月

七月七月流火(1),九月授衣(2)。
一之日觱发(3),二之日栗烈(4)。
无衣无褐(5),何以卒岁(6)?三之日于耜(7),四之日举趾(8)。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9),田畯至喜(10).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11),有鸣仓庚(12)。
女执懿筐(13),遵彼微行(14)。
爰求柔桑,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15),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16)。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17)。
蚕月条桑(18),取彼斧斨(19).以伐远扬(20),猗彼女桑(21)。
七月鸣鵙(22),八月载绩(2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24),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25),五月鸣蜩(26)。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27)。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28),载缵武功(29)。
言私其豵(30),献豣于公(31).五月斯螽动股(32),六月莎鸡振羽(33)。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34),塞向墐户(35).嗟我妇子,曰为改岁(36),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37),七月亨葵及菽(38)。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39).七月食瓜,八月断壶(40)。
九月叔苴(41),采茶薪樗(42),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围,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43),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44)。
昼尔于茅(45),宵尔索綯(46)。
亟其乘屋(47),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48),三之日纳于凌阴(49)。
四之日其蚤(50),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51),十月涤场(52)。
朋酒斯飨(53),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54),称彼兕觥(55),万寿无疆。
[1]作品注释(1)流:落下。
火:星名,又称大火。
(2)授衣:叫妇女缝制冬衣。
(3)一之日:周历一月,夏历十一月。
以下类推。
觱(bì)发:寒风吹起。
(4)栗烈:寒气袭人。
(5)褐(hè):粗布衣服。
(6)卒岁:终岁,年底.(7)于:为,修理。
古诗《国风-豳风-七月》(作者佚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国风·豳风·七月佚名[先秦]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标签诗经、妇女、叙事、长诗、奴隶译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
诗经七月鉴赏

诗经七月鉴赏《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中的一首诗。
是一首先秦时代的华夏族民歌。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七月鉴赏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七月鉴赏以史诗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在古代诗歌中恐怕无出《七月》之右者。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稼穑不知道农民苦。
一年辛苦到头,看似在为自己忙碌着,实际上多数在为他人谋幸福:打了猎,大猎物要献给王公贵族,上好的裘皮也得进贡;送到田间地头饭食也要让官员来沾光;漂亮的衣服要送给达官贵人,自己则连粗布短衣也没有;除了上缴赋税之外,还得服劳役,为官家筑室造屋;年终庆贺丰收之时,要祝主人万寿元疆。
农民们的日子正是在这种忙碌、平凡、单调、周而复始的劳作之中默默地度过。
其实,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再简单不过了:活着,活下去,吃饱穿暖就行。
他们的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怀着这样的愿望和要求活着,劳作,繁衍生息。
他们既不会像不愁衣食住行的富家子弟那样觉得生活空虚,也不会像文人雅士们对花赏月,一高谈阔论,伤感流泪,更不会像哲人们去思索什么生活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一类对他们来说不着边际的问题。
实在,单纯,质朴,就是他们的特点。
活着就是一切,就是最高的要求。
对他们来说,生活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活着。
因此,自然而然地,食为天,成了他们的生活信条。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成了他们的生活埋想。
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成了他们自觉的职业意识。
这样的生活体验,触及到了最底层、最真实、最不允许有异想天开的层面。
它实际得没有任何浪漫色彩,平淡得难以激起哪怕是小小的波澜,忙碌得几乎没有喘息的时候,辛苦得几乎直不抠。
瞧瞧他们满是皱纹的古铜色的脸,层层茧疤布满的粗糙的双手,狗偻着的腰,趾头裂开的双足,青筋突露的手臂,这些足以表明无情的岁月在肉体上留下的印痕。
自给自足,与世无争,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田园牧歌,全都是一些局外人的想象。
生命的基本欲求如此严峻地横亘在面前,迫使人必须放弃一切幻想,凭着自己的力量去同命运竞争。
七月诗经国风豳风注音

七月诗经国风豳风注音guófēng·bīnfēng·qīyuè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cányuètiáosāng,qǔbǐfǔqiāng,蚕月条桑,取彼斧斨,yǐfáyuǎnyáng,yībǐnǚsāng。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qīyuèmíngjú,bāyuèzàijì。
qīyuèliúhuǒ,jiǔyuèshòuy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yīzhīrìbìfā,èrzhīrìlìliè。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wúyīwúhè,héyǐzúsuì?无衣无褐,何以卒岁?sānzhīrìyúsì,sìzhīrìjǔzhǐ。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tóngwǒfùzǐ,yèbǐnánmǔ,tiánjùnzhìxǐ。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qīyuèliúhuǒ,jiǔyuèshòuy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chūnrìzàiyáng,yǒumíngcānggēng。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nǚzhíyìkuāng,zūnbǐwēixíng,yuánqiúróusāng。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chūnrìchíchí,cǎifánqíqí;春日迟迟,采蘩祁祁;nǚxīnshāngbēi,dàijígōngzǐtóngguī。
诗经豳风七月赏析

诗经豳风七月赏析《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栒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
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
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
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
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
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
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
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
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
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
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
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
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
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
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
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
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凌辱。
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
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
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
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
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
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
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
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风·豳风·七月《国风·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
全诗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此诗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作品原文七月流火1,九月授衣2。
一之日觱发3,二之日栗烈4。
无衣无褐5,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6,四之日举趾7。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8,田畯至喜9。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10,有鸣仓庚11。
女执懿筐12,遵彼微行13,爰求柔桑14。
春日迟迟15,采蘩祁祁16。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17。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18。
蚕月条桑19,取彼斧斨20,以伐远扬21,猗彼女桑22。
七月鸣鵙23,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24,我朱孔阳25,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26,五月鸣蜩27。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28。
一之日于貉29,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30,载缵武功31,言私其豵32,献豜于公33。
五月斯螽动股34,六月莎鸡振羽3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36,塞向墐户37。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38,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39,七月亨葵及菽40,八月剥枣41,十月获稻,为此春酒42,以介眉寿43。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44,九月叔苴45,采荼薪樗46,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47,十月纳禾稼48。
黍稷重穋49,禾麻菽麦50。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51。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52。
亟其乘屋53,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54,三之日纳于凌阴55。
四之日其蚤56,献羔祭韭57。
九月肃霜58,十月涤场59。
朋酒斯飨60,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61,称彼兕觥62,万寿无疆63。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七月流火:火(古读huǐ),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
流,流动。
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
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
2.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
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3.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
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
为豳历纪日法。
觱(bì)发(bō):大风触物声。
4.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5.褐:粗布衣。
6.于:犹“为”。
为耜是说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
7.趾: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8.馌(yè):馈送食物。
亩:指田身。
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
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
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送饭给耕者。
9.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10.春日:指二月。
载:始。
阳:温暖。
11.仓庚:鸟名,就是黄莺。
12.懿(yì):深。
13.微行:小径(桑间道)。
14.爰(yuán):语词,犹“曰”。
柔桑:初生的桑叶。
15.迟迟:天长的意思。
16.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
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
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
其法未详。
祁祁:众多(指采蘩者)。
17.公子:指国君之子。
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
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18.萑(huán)苇:芦苇。
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19.蚕月:指三月。
条桑:修剪桑树。
20.斨(qiāng):方孔的斧头。
21.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22.猗(yǐ):《说文》《广雅》作“掎”,牵引。
“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
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
女桑:小桑。
23.鵙(jú):鸟名,即伯劳。
24.玄:是黑而赤的颜色。
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
25.朱:赤色。
阳:鲜明。
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
26.葽(yāo):植物名,今名远志。
秀葽:言远志结实。
27.蜩(tiáo):蝉。
28.陨萚(tuò):落叶。
29.貉:通“祃(mà)”。
田猎者演习武事的礼叫祃祭或貉祭。
于貉:言举行貉祭。
《郑笺》:“于貉,往博貉以自为裘也。
”30.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31.缵(zuǎn):继续。
武功:指田猎。
32.豵(zò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
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
33.豜(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
大兽献给公家。
34.斯螽(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
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动股”言其发出鸣声。
35.莎鸡:虫名,今名纺织娘。
振羽:言鼓翅发声。
36.穹:穷尽,清除。
窒:堵塞。
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
37.向:朝北的窗户。
墐:用泥涂抹。
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
38.曰:《汉书》引作“聿”,语词。
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39.郁:植物名,唐棣之类。
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
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
一说为野葡萄。
40.菽(shū):豆的总名。
41.剥(pū):读为“扑”,打。
42.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
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43.介:祈求。
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44.壶:葫芦。
45.叔:拾。
苴(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46.樗(chū):木名,臭椿。
薪樗:言采樗木为薪。
47.场:是打谷的场地。
圃:是菜园。
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48.纳:收进谷仓。
稼:古读如“故”。
禾稼:谷类通称。
49.重: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
穋(lù):即稑(lù),稑是后种先熟的谷。
50.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51.功:事。
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
52.索:动词,指制绳。
綯(táo):绳。
索綯:是说打绳子。
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
53.亟:急。
乘屋:盖屋。
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
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
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
54.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55.凌:是聚集的水。
阴:指藏冰之处。
56.蚤:读为“爪”,取。
这句是说取冰。
57.献羔祭韭(jiǔ):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
《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58.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
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59.涤场:清扫场地。
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
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60.朋酒:两樽酒。
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
61.跻(jī):登。
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62.称:举。
兕(sì)觥(gōng):角爵。
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63.万:大。
无疆:无穷。
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白话译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
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
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
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创作背景《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
《毛诗序》说:“《七月》,陈王业也。
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至王业之艰难也。
”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
《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
《豳风·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
诗中使用的是周历。
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
“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
“蚕月”,即夏历的三月。
戴震《毛郑诗考证》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