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豳风七月.ppt
《诗经·豳风·七月》PPT课件

•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 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 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 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 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 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古 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 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 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 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 断进行着的。
12
课文重点
• 1、《诗》的内容及源流 • 2、选文翻译 • 3、基本词汇:
流火、栗烈、褐、同、仓庚、懿、遵、微行、 绩、孔、穹、向、户、菽、叔、朋。 • 4、通假字:
猗─掎 剥─扑 壶─瓠 介─丐 蚤─早 • 5、辨别“獲得”与“收穫” • 6、古代注音方法——方块汉字记音
13
古代注音方法
• (1)直音:用一个完全与被注字同音的字注音。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署车宫属,独
5
孔子与《诗经》
•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有三千多篇,经孔子删选, 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怀疑。 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范 围内。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反复提到“《诗》三 百”。只是孔子确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 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表明在孔子时代,《诗经》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现象, 孔子对此作了改定,使之合于古乐原状。他还用《诗经》 教育学生,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问题,并加以演 奏歌舞。这对《诗经》流传起了重要作用。
颂》4篇。
7
《诗经》的内容及分类
• 1。祭祀:大雅和“三颂”中祭祀诗,多以祭祀和歌颂祖先 为主。
26七月 诗经幽风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yè )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bìbō) ,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栗烈:双声联绵词。同凛冽,寒冷貌。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yè )彼南亩。田畯至喜。
载,开始。 南朝梁江淹《扇上彩画赋》:“促织兮始鸣,秋蛾 兮载飞。”《艺文类聚》卷六九引作“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阳,暖和。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有,动词词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亦作“ 仓鶊 ”。黄莺的别名。黄莺为候鸟 。 《禽经》: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仓鶊,黧黄、黄鸟也。” 张华 注:“今谓之黄鸝,黄鶯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是也。” 明张煌言《妒妇津》诗:“古云粥仓庚,可以疗 此痼。” 清王韬《淞滨琐话· 白琼仙》:“妾无妬意,不 烦君调仓庚羹也。”古代传说仓庚作羹可以疗妒,故云。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qiānɡ),
萑(huán)苇: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朱熹曰:“萑苇,即蒹葭也。” 蒹长成后为萑, 葭长成后为苇。萑即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七月鸣鵙 (jú ),八月载绩。 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茎可以编席箔。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收取萑苇。 萑苇可以做蚕箔(以竹篾或苇子等编成的养 蚕器具。)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6 人教版

导入
• 你喜欢诗歌吗?谈谈你品读诗歌的感受 • 余光中说过:“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
恐怕是诗了。……奇怪的是,诗最短,应 该一览无余,却时常一览无尽。”好的诗 歌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 尽情驰骋,不断去补充,去丰富、去创新, 从而加深理解,可以说缺乏了联想、想象, 就难以进行诗歌的艺术鉴赏。
子急得心神不定时,躲藏着的姑娘的心理 活动和动作吗?
她或许躲在附近地树丛里,正轻轻地拨开树枝,悄悄向外 窥看。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偷偷地掩口而笑。真是看在心里, 喜在心里。
回忆的情景-小组讨论
• 通常认为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后八句描 写男子的回忆,但总好像并不连贯,能补 充情景,让画面更自然更显美吗?
《静女》——美
• 用自己的话复述《静女》大意。谈谈《静 女》,你觉得它写得好吗?
• 情境美——现实的情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回忆的情景情境解读,补充情境 艺术特色
• 爱情美——男女主人公的品性美好 分析两人性格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小伙子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 • 静女此时又在哪呢?--能想像得出小伙
爱情美
• 为什么两人的爱情如此如诗如画,为什么 女孩子会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呢?关键就 在与两人的性格。
《邶风·静女》
静?、姝
〖文雅美丽〗
少 女
爱而不见—— 送礼
〖天真活泼、
彤管: 赤诚之心 调皮可爱〗
荑: 爱情之真诚、〖一片真情〗
纯美
男 搔首踟蹰——匪女之为 〖忠厚纯朴真诚、
子
大学语文豳风之七月教学课件

《诗经》
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 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 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周朝广阔的社会生活,是 伟大的现实ZY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极高地 位。 作品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大都是地方民歌 “雅”主要是诸侯朝会和贵族宴享的乐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8
•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 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 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二 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九月 霜降天气爽,十月里清扫场院把谷收。满斟美酒 敬客人,宰杀羔羊争献酬。登上公堂同聚会,牛 角杯儿举过头,高声齐祝万年寿!
《七月》
• 本诗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应作于西 周初期。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
• 反映了公刘时代周之先民农业部落一年四季的劳 动生活,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 作者当是部落成员,口吻酷肖,角度准确,从多 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赏析 1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7
•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 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 译: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 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 种田人,粮食刚进仓,又为公家宫室修。白天野 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忙不休。急忙上房盖屋顶, 春要播种到田畴。
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并为后面各章奠定基调、 提示总纲。
2
《豳风·七月》课件

总结词:章法有度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豳风·七月》的结构清晰,章法严谨,各章 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完整的诗歌体系。
《豳风·七月》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总结词:意象丰富
详细描述:《豳风·七月》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场景,如“七月在 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这些意象生动形象,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03
《豳风·七月》的影响和意义
《豳风·七月》的影响和意义
01
℅这条 into彻ELY theutz头痛 opinion
02
= Januarough all the患者在透 过 pr⒈咔,多 marrity of the这条 into复方汁 tear tun摇头-ough 臭unga 加之1洎"
《豳风·七月》的影响和意义
文学解读
将《豳风·七月》作为文学作品,分析 其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探讨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豳风·七月》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文献研究法
文本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跨学科研究法
通过对《诗经》中其他篇章 以及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 ,为研究《豳风·七月》提供
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
通过对《豳风·七月》的文本 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内在
《豳风·七月》在文学创作中的借鉴和应用
主题借鉴
许多现代文学作品在主题上借鉴了《豳风·七月》的思想内涵,如 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等。
修辞手法运用
《豳风·七月》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被广泛运用于现代诗歌 和散文创作中。
影响后世文学创作风格
《豳风·七月》所体现的质朴自然、真挚感人的风格对后世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注释】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诗经·豳风·七月》PPT课件

講採摘的勞動情形。斨:方孔的斧子。斧斨:泛指斧子。以伐,以之伐,
用斧子來砍伐。遠揚:指桑樹又長又高的枝條。猗(jǐ):通“掎”,牽引
。女桑:即柔桑。“猗彼女桑”是說用手拉住枝條採摘那柔嫩的桑葉。
條:動詞,斬截枝條。《鄭箋》:“條桑,枝落采其葉也。”《正義》
:“謂斬條於地,就地采之也。”一說:挑取,選取。《玉篇》引《詩》
CHENLI
5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2、【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3、【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4、【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 春:指的是月份。教材認爲是指周曆五月,卽夏曆三月;有的學者依據 《夏小正》“二月有鳴倉庚”、“二月采蘩”等語認爲“春”指夏曆二月。 載:開始。陽:溫暖。有:動詞詞頭,加在動詞“鳴”的前面。《毛傳》: “倉庚,離黃也。”按即黃鸝,亦名黃鶯。此為傳遞春消息的應節趨時之 鳥。
民在耕作,很高興。
CHENLI
2
七月流火
• “七月”指夏曆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 名“大火星”(不是繞太陽運行的火星),即心宿。
• “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夏曆的七月黃昏, 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 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
• 《左傳·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就是說大火星(心 宿二)清晨出現在正南方時,寒就退了,大火星晚上出現在正 南方時,暑就退了。
豳风·七月,蒹葭,采薇,黍离

4、“食盍”,《说文》饷田也。即:
给耕作者送饭。引《诗》正是此句。 这一句意思是:老人、女人和小孩 都到田里去送饭给中壮年农民吃。 “田畯至喜”句:是因为这些监督 百姓耕作的农官见大家都在劳动, 当然很高兴。在古代,田、畋同源。 且同用“田”字。如《易·师卦》: “田有禽”,虞注:“田,猎也。” 《诗·郑风·大叔于田”。传: “田,取禽也。”。《说文》: “田,陈也。树谷于田,平田也。”
6、萑苇、条、皆用为动词。毛传:“预蓄萑
苇,可以为曲也。”(曲即蚕箔)。又:“斨, 方銎也。”远,枝远也。扬,条扬也。角而束 之曰猗。女柔,荑桑也。朱熹云:小桑也(即 柔桑)。 7、“七月”句:鸣贝鸟,即伯劳鸣叫(主谓 倒置)。载绩:毛传:丝事毕而麻事起矣。按 此“载”与下文均为动词词头。孔,副词,极 其,甚。阳,本义日光也。引申为鲜明、明亮。
20、“上入”句:毛传:入为上,出为下。
《说文》:宫,室也。古今异义。尔:郭锡良 教材注,语气词。郑笺:“尔,女也。女当昼 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王力注准 此。据上下文义,郭注正确。索:王引之说: 即“搓”。 21、毛传:乘,升也。郑笺:乘,治也。十月 定星将中,急当治野庐之屋(即百姓自己的房 屋)。此三句意为:我们赶快修理自己的住屋, 否则,一到春初,又要下田播种谷物了。
15、“曰为”句:曰:一作“聿”,《尔雅》
粤,于,爰,曰也。皆语气词。 《诗》中此类甚多。如:“我送舅氏,曰至渭 阳”。 “曰杀羔羊”。 “我东曰归”。 “君曰卜尔”。 “曰归曰归”。 “岂曰不极”。 “曰求厥章”。 „„
16、亨:王力注:后来写作“烹”。为古今字。郭锡 良注:通“烹”、煮。王力注确。剥:郭注通“攴”。 王安石《诗本义》以为:“剥枣皮所以敬老人。”后 来实地考察,方知自己误解。毛传亦云:“剥,击 也”。 17、介:王力注“求”,郑玄笺:介,助也。林义光 解诗为通“丐”,祈求义。眉寿:毛传:豪眉也。 18、壶:毛传:瓠也(古通用)。(用本义)。食: 使动用法。 从上下文可见:鬰、薁、葵、菽以及用枣和稻酿的酒 皆为贵族之用。而农人则“采茶、薪樗,”还有 “苴”,都是不好吃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上入”句:毛传:入为上,出为下。 《说文》:宫,室也。古今异义。尔:郭锡良 教材注,语气词。郑笺:“尔,女也。女当昼 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王力注准 此。据上下文义,郭注正确。索:王引之说: 即“搓”。 • 21、毛传:乘,升也。郑笺:乘,治也。十月 定星将中,急当治野庐之屋(即百姓自己的房 屋)。此三句意为:我们赶快修理自己的住屋, 否则,一到春初,又要下田播种谷物了。
• 四月里王瓜无花而有果,五月里知了声 声叫不休。八月里家 • 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 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 • 为那公子做轻裘。 • 十二月农闲人欢聚一起, • 继续练武去狩猎。 • 留下小动物自家吃,大猎物公家去享受。 •
• • • • •
五月里斯螽齐鸣两腿抖, 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 七月里蟋蟀鸣郊野, 八月里檐下唱不休。 九月里它呆在房间,十月里它藏到 床下。家家用烟熏老鼠,堵起北窗 塞紧门缝防风透。告诉妻子和儿子: 不久新年要 • 到了,进入屋里歇个够。
• 19、场、圃:古代一地二用。毛传:春 夏为圃,秋冬为场。郑笺:场圃同地。 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自物尽成 熟,筑坚以为地。 • 重穋: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考 《说文》:“重,厚也。从壬,东声。” 而“种,先種后熟也”,“稑,疾熟也。 诗曰:黍稷种稑。”“種,艺也”,是 今简化之“种”,古作“種”。重,今 字作“種”(亦可视为通假字)。稑、 穋,异体字(王力注“通”,不妥)。
• 11、“言”字:“言告师氏,言告言 归。”“薄言采之。”“薄言有之”。 “薄言掇之”。“言刈其楚”。“言采 其艹微”。“驾言出游”。“ 愿言思 子”。“言至于漕”。“言笑晏晏”。 “言就尔居”。“酌言献之”。„„ • 12、“言私”句:毛传:豕一岁曰豵, 三岁曰豜。大兽公之,小兽私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3、“七月”句:郑笺:自七月在 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谓蟋蟀也。 (明省略)言此三物之如此,着将 寒有渐,非卒来也。宇:《说文》 屋檐也。《尸子》:“上下四方曰 宇,古往今来曰宙”。皆以人之所 居推衍而得。 • 14、“穹窒”句:毛传:穹,穷。 窒,塞也。向,北出牗也。(《说 文》解释同。正引此诗。从宀,从 口。甲骨文乃山墙朝北的窗户,象 形。)墐,涂也。庶人筚户。
• 8、秀:《说文》:“上讳”。(光武 帝之名讳。)徐锴曰:“禾实也。有 实之象,下垂也。”实则花而不实为 秀,亦即“秃”。 • 9、“一之日”:即夏历十一月,本诗 用到了“一、二、三、四之日”。又 用到了“四、五、六、七、八、九、 十月”。是夏历与周历并用。不用 “十一月、十二月”。
• 10、于貉:于,动词词头。貉,作动词。言, 动词词头。 • 《诗经》中此类用例甚多。如:“于”字: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以采蘩,于 沼于沚”。“于以求之,于林之下。”“雄 雉于飞”。 “君子于役”。 “叔于田”、 “昼尔于茅”。 “仓庚于飞”。 “王于出征”。 “鸿雁于飞”。
词义
1、“七月流火”句:七月,用夏历。“授衣”: 教材用马瑞辰、闻一多之说。郭锡良注:指分 发寒衣,因为到了九月蚕绩之功已成,天开始 冷了。 2、“一之日”句:周历建子, 商历建丑,夏历建寅。故:周 历1月即殷历12月,即夏历11 月(冬月)。 3、“觱发”:“栗烈”,双声联绵 词。冬月寒风正紧,腊月天气极 冷。
• • • • • • • • • •
我染的大红色最鲜艳, 给那公子哥儿做衣裳。 四月份远志开花, 五月份蝉呜叫。 八月份收获, 十月份落下枝叶。 十一月份捕貉子, 取出狐狸皮,给公子做皮衣。 合会众人,谈论种田狩猎的事情。 把小的猎物自己留下,大的交给统治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容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 经济管理 职场励志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会员,立省24元:扫二维码下载 AndroidiPhoneiPad扫描二维码下载 支持Android / iPhone / iPad 文档信息举报文档1124281072贡献于2012-11-13 5.0分(1人评价) 暂无用户评价我要评价캧*总体评价:请帮我们完善下面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 丰富度: 阅读体验:点击标签,留下你对这篇文档的印象五个以上用户留下相同印象即可显示在页面中。最新专业适合入门内容过时好多错误文不对题 确认提交 大家印象:还没有用户留下印象呢,点击“我要评价”留下您的印象吧。 贡献者等级:初试锋芒 二级 格式:doc 关键词:暂无 1/2相关文档推荐七月翻译 3页1财富值翻译试卷2008年7月 5页免费2007年7月-自考段落翻译和... 2页免费2011年7月自考翻译试题及答... 12页2财富值2011年7月英语自考本科翻译... 6页免费N2听力原文翻译2010年7月 8页1财富值2010年7月N1阅读理解 文章... 1页1财富值7月20日翻译测试答案及解析... 2页免费· 7月26日翻译测试答案及解... 暂无评价2页免费翻译——21世纪报(7月~8月... 19页5财富值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诗经.七月》全文 译文 4页免费浙江省2003年7月机电一体化... 3页1财富值E-R图 5页免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 16页免,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七月的翻译230人阅读隐藏>> 七月份天气渐渐转凉,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十一月北风凛冽,十 二月寒气逼人。粗布衣裳都没有,寒冬腊月怎能熬到头 ? 正月里修好
• • • • • • • •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 正月里冰窖藏冰冷飕飕。 二月里早晨行祭礼, 韭菜羔羊供案头。 九月霜降天气爽, 十月清扫场地忙。 满斟美酒,宰杀羔羊。 登上公堂,举起酒杯,高声齐祝万 寿无疆
• !
• 5、“春日”句:北大:夏历二月。按下文 “春日迟迟”当为三月。“载”与“载歌 载舞”同。属动词词头。《尔雅》:“载, 始也”。载与哉通。 • 《诗集传》:“治蚕之女感时而伤悲。盖 是时公子犹娶于国中,而贵家大族连姻公 室者,亦无不力于蚕桑之务。故其许嫁之 女,预以将及公子同归。而远其父母为悲 也。其风俗之厚,而上下之情,交相忠爰 如此。此皆曲为之说。”
• 译文:
• • • • • • • •
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 九月份就该发寒衣。 十一月份风呼呼响, 十二月份寒风刺骨。 没有衣服没有粗布衫, 怎么挨到年底! 一月份修理农具, 二月份下田耕地。
• 和我的妻子鸣女一起劳动, • 忙得把饭带到田间地头, • 农官看到满心欢喜。 • 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 • 九月份就该发寒衣。
• 4、“食盍”,《说文》饷田也。即: 给耕作者送饭。引《诗》正是此句。 这一句意思是:老人、女人和小孩 都到田里去送饭给中壮年农民吃。 “田畯至喜”句:是因为这些监督 百姓耕作的农官见大家都在劳动, 当然很高兴。在古代,田、畋同源。 且同用“田”字。如《易·师卦》: “田有禽”,虞注:“田,猎也。” 《诗·郑风·大叔于田”。传: “田,取禽也。”。《说文》: “田,陈也。树谷于田,平田也。”
• 3、褐:《说文》:“一曰粗衣。”(即用粗麻编 织的袜子。亦指兽毛或粗麻编织的衣服。卒: 《说文》:“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即隶役穿的 有标记的衣服。此文指终了。犹言“到年终”。 • 4、“三之日”句:于,马瑞辰说:为。动词。教 材用此说。考《诗经》词例:当为动词词头,如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自注: “动词词头”。本篇下文:“一之曰于貉”,注: 动词词头。此当与此同。准此,则耜是名词用为 动词。“修理农具”。
• 该诗是叙述农民全年劳动的诗。从“女心伤 悲,殆及公子同归”中,可见劳动之不安全。 从“田畯至喜”,“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嗟我妇子,曰 为改岁,入此室处”,“采茶新樗,食我农 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等记载可 见,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家的,小部分为自 己,说明周代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是很惊人的。
今义
词义
• 1、“七月流火”句:七月,用夏历。 “授衣”:教材用马瑞辰、闻一多之 说。郭锡良注:指分发寒衣,因为到 了九月蚕绩之功已成,天开始冷了。 • 2、“一之日”句:周历建子,商历 建丑,夏历建寅。故:周历1月即殷 历12月,即夏历11月(冬月)。 “觱发”:“栗烈”,双声联绵词。冬 月寒风正紧,腊月天气极冷。
• 15、“曰为”句:曰:一作“ 聿”,《尔 雅》粤,于,爰,曰也。皆语气词。 • 《诗》中此类甚多。如:“我送舅氏,曰 至渭阳”。 “曰杀羔羊”。 “我东曰归”。 “君曰卜尔”。 “曰归曰归”。 “岂曰不极”。 “曰求厥章”。 „„
• 16、亨:王力注:后来写作“烹”。为古今字。郭 锡良注:通“烹”、煮。王力注确。剥:郭注通 “攴”。王安石《诗本义》以为:“剥枣皮所以敬 老人。”后来实地考察,方知自己误解。毛传亦云: “剥,击也”。 • 17、介:王力注“求”,郑玄笺:介,助也。林义 光解诗为通“丐”,祈求义。眉寿:毛传:豪眉也。 • 18、壶:毛传:瓠也(古通用)。(用本义)。食: 使动用法。从上下文可见:鬰、薁、葵、菽以及用 枣和稻酿的酒皆为贵族之用。而农人则“采茶、薪 樗,”还有“苴”,都是不好吃的东西。
诗 经 豳 风 七 月
· ·
• 篇旨:《毛传》小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 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 也。” • 毛传:周公遭变故,管蔡流言避居东都。孔疏: “作七月诗者,陈先公之风化,是王家之公元业 也。毛以为周公遭管蔡流言之变,举兵而东伐的, 忧此王业之将坏,故陈后稷及居豳地说公其风化 之所由缘,致此王业之艰难之事,先公遭难,乃 能勤行风化,已今遭难,亦歌勤修德教,所以陈 此先公之事将以比。
• 6、萑苇、条、皆用为动词。毛传:“预蓄 萑苇,可以为曲也。”(曲即蚕箔)。又: “ 斨,方銎也。”远,枝远也。扬,条扬 也。角而束之曰猗。女柔,荑桑也。朱熹云: 小桑也(即柔桑)。 • 7、“七月”句:鸣贝鸟,即伯劳鸣叫(主 谓倒置)。载绩:毛传:丝事毕而麻事起矣。 按此“载”与下文均为动词词头。孔,副词, 极其,甚。阳,本义日光也。引申为鲜明、 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