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新国标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空气质量新标准

中国空气质量新标准

中国空气质量新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于2022年7月11日发布,2023年2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一、新标准主要变化1、新增了3项空气质量指标:即细颗粒物(PM2.5)、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3项化学性指标及限值要求,室内空气质量指标由19项变为22项。

2、调整了5项化学性指标(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1项生物性指标(细菌总数)和1项放射性指标(氡)要求。

3、增加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评价的相关内容。

4、增加了环境要求、样品运输和保存、平行样检测、实验室安全等技术内容。

5、更新了11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推荐采样方法参数。

6、细化了TVOC的计算方法。

二、污染物参数限量值新版标准调整了包括二氧化氮、甲醛、苯、细菌总数和氡5项指标的限值,并对其中的三项关键参数如二氧化氮、甲醛以及苯的限值进行了缩紧调整,具体为:二氧化氮限值从0.24 mg/m3缩紧至0.20 mg/m3;甲醛限值从0.1 mg/m3缩紧至0.08 mg/m3;苯的限值从0.11 mg/m3缩紧至0.03 mg/m3。

三、新标准中PM2.5浓度限值是的确定在空气质量新标准中,我国第一次规定了PM2.5浓度标准,实现了污染物控制项目与国际接轨。

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PM2.5标准限值目前仅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故PM2.5二级标准年平均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确定为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

四、新标准中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1、颗粒物PM10指空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颗粒物PM2.5指空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

飘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很容易被吸入并沉积在支气管和肺部,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即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是指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如果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时,说明空气质量为良好。

具体如何判断,下面就给出空气质量的评定标准。

我国空气质量采用了空气污染指数进行评价。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

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
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
API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
物。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将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污染状况。

503252020标准空气检测标准

503252020标准空气检测标准

503252020标准空气检测标准导言:空气质量是指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气候条件、轻微恶臭和异常危害物质等。

它是一个介质外部要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健康。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国内外制定了许多关于空气质量的标准。

其中,503252020标准空气检测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标准,本文将对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人们已经意识到,空气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

为了监测和评估空气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空气质量标准。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大量工业的发展中国家,空气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提高,中国相关机构开始制定和修订空气质量标准,以便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

二、标准的概述503252020标准空气检测标准是中国卫生部于2020年制定的最新版本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该标准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状况和需要。

该标准共包括20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指标的监测,包括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这些指标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参考因素。

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和规范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和技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监测项目该标准列举了20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指标,对于每个指标都给出了详细的监测要求、方法和标准值。

这些指标涵盖了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从而可以全面评估空气质量状况。

2.监测方法该标准对于每个监测项目提供了详细的监测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了空气采样、样品处理、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

标准要求监测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监测设备和仪器该标准对于监测设备和仪器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监测设备必须具备相应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2022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2022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2022《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22年7月11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代替《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我来看一下新版GB/T 18883更新了哪些内容那就一起来比较下,新旧版GB/T 18883的区别吧首先,新版《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新标)调整了5项指标的限值,包括:二氧化氮、甲醛、苯、细菌总数、氡,其中有三项关键参数进行了限值缩紧。

具体如下:①二氧化氮NO₂限值从0.24mg/m³缩紧至0.20mg/m³;②甲醛HCHO限值从0.1mg/m³缩紧至0.08mg/m³;③苯C₆H₆限值从0.11mg/m³缩紧至0.03mg/m³,缩紧力度较大;④生物性菌落总数名称变更为细菌总数,限值由2500cfu/m³缩紧为1500cfu/m³。

其次,新标参数中将新增细颗粒物PM2.5、三氯乙烯C2HCl3、四氯乙烯C2Cl4三项化学性参数及其限值规定。

再次,新标或将新增4个规范性附录。

用以补充甲醛、苯并[a]芘、PM10、PM2.5、氡等有害物质的相关规范性。

另外,新标还对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新风量、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分光光度法)、氨等11项指标的标准检验方法来源,并在附录A中增加参考采样方法参数。

甲醛(高效液相色谱法)、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苯并[α]芘、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细菌总数、氡等10项指标以附录形式列出完整的检验方法(见附录B –附录 H),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可直接参照TVOC的检验方法,细化TVOC的计算方法。

综合来看,新版《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出炉会让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变得更加严格、更加细致,对室内空气环境行业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2021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021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021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空气质量作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近期更是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期提高我国空气环境的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2021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背景和意义2021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在对以往标准的总结和借鉴基础上制定的。

这标志着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和标准制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推动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指标1. PM2.5 和 PM10新标准对PM2.5和PM10的监测和评价作出了更为严格和科学的要求,这一举措有助于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评估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状况,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2.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新标准也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多种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价作出了具体规定,对多种大气污染物进行综合监测,为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3. 新增VOCs和重金属监测与以往相比,新标准还新增了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重金属等新型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价指标,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大气污染的状况,为针对性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三、我对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规范和具体的指导,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空气环境质量。

我认为,这也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监测和实施治理措施,落实好新标准的各项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四、总结通过对2021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全面评估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新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于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国标空气净化器的四大指标说明【4】

新国标空气净化器的四大指标说明【4】

新国标空气净化器的四大指标说明【4】
从2016开始,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正式施行,这也意味着,空气净化器有了统一的“新考卷”,入门将更加严格。

下面给大家说一下空气净化器新国标的指标。

空气净化器指标【4】-噪音量
没有人会喜欢一台在工作时“吵吵闹闹”的机器,尤其是晚上也要开着的空气净化器。

在新国标的4个核心指标中,唯一一个看低不看高的,就是噪音值。

噪音和CADR是一对冤家,CADR值高,就需要机器内部风扇转速高,而这时噪音也就大起来了。

因此新国标对不同的CADR值,分别限定了噪音的最大值。

在相同的CADR值下,噪音值越小才最好。

Blueair是通过HEPASilent® 高效轻音多层渐进式过滤技术,并非单纯通过提高风扇转速来获得CADR 值。

这是一种专利技术,在不需要增加滤网密度、不给风扇增加压力的情况下,通过一种专用的聚合物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将污染物吸附在纤维上,从而可以在连续运行时,以极低的噪音产生非常高的CADR,并确保更大的气流量。

事实上,当Blueair在适用于夜晚的低速档位运转时,音量只有30分贝,相当于安静的图书馆。

日积月累的技术沉淀、对行业标准自始至终的坚持、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用心和严谨,这是Blueair在“洁净空气”这份答卷上最大的秉持。

“将洁净空气带给每一个人”,这才是答卷背后的最终意义,也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变的执着。

空气净化器的新国标中的CADR解析

空气净化器的新国标中的CADR解析

空气净化器的新国标中的CADR解析CADR是消费者购买、选择、考核、评价空气净化机的唯一国际权威指标,消费者在选购空气净化机时,一定要看是否拥有AHAM标章CADR值,有的话才能证明空气净化机有真正的清洁效果。

一台真正有效的空气净化器=高CADR值+高CCM值+高能效值+低噪音值;CADR(洁净空气量)值越高,净化效率越快,那么空气净化器里面的CADR值真的有用吗?请多伦斯的净化专家来详细解释一下CADR值。

CADR即洁净空气输出比率。

CADR值反映了空气净化机去除室内的尘埃、二手烟、花粉的能力。

CADR值越高,则表示空气净化机的去处尘埃、二手烟和花粉的比率越高。

为了提供给消费者在选择空气净化机时有一个公正、客观、一致性的资料可参考依据,美国美国家庭用具制造协会AHAM采用国家标准局(ANSI/AC-1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的测试方法,检测室内特定污染物尘埃、花粉、香烟烟雾,作为清新效率比较标准。

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AHAM)是国际上公认检测评定净化机性能最权威的三方独立测试机构;目前欧美各国已经将CADR的概念逐渐广泛的应用在每一台空气净化机上。

这里所谓的洁净空气是一个相对概念,在理解CADR值的时候可以认为洁净空气是指相对原始未净化的空气来讲已经清除掉了90%的污染物的空气。

CADR就可以理解为每小时能产生多少这样的“洁净空气”。

AHAM测试标准:CADR为100 ----14平方米,1小时后污染物浓度为原来的10%;我国对于洁净空气量概念的引入也是源于美国家电制造商协会(AHAM)关于CADR的定义。

要使室内空气质量达到一定的洁净标准,有两个必要条件:一、必须保证室内空气达到一定的换气次数,即要求空气净化器内置的风机有一定的风量。

二、空气净化器的一次净化效率必须比较高。

洁净空气量(CADR)就是能定量表征空气净化器以上两个必要条件的物理量。

CADR值越大,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越高。

利用CADR值,可以评估空气净化器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效果。

6种颜色看懂空气质量(环保进行时)

6种颜色看懂空气质量(环保进行时)

6种颜⾊看懂空⽓质量(环保进⾏时) 空⽓质量等级也能像天⽓预报那样随时查询了。

只要登录当地环保部门官⽹,就可以简单地通过标⽰的颜⾊,清楚地了解当地的空⽓质量情况,这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已经实现。

与⼤家较为熟知的暴⾬预警相似,空⽓质量指数也是以级别来划分,这⼀指数通常是通过对空⽓中⼆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化碳、PM2.5等指标监测结果综合得出。

国家环保部于今年2⽉公布的⼤⽓“新国标”将空⽓质量分为六个级别,⽬前⼀些城市分别⽤绿、黄、橙、红、紫、褐等六种颜⾊来标注,对应着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等六个空⽓质量等级。

⽬前⼤部分⼤中城市的⼆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化碳等⽓态污染物已基本达标,⽽PM2.5浓度则是⼤家重点关注的⼥⼠马夹。

通过这6种颜⾊指标也基本可以了解当地空⽓中的PM2.5浓度。

不过,全国各个城市并未统⼀标注颜⾊的标准,有⼀些城市的指标等级划分得更细致,便于普通⼤众对城市空⽓质量状况进⾏直观的了解。

⽬前,很多城市的民众都可以登陆当地环保局⽹站查询空⽓质量等级。

⽽2012年底之前,我国京津冀、长三⾓、珠三⾓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将按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在⽹上实时公布环境空⽓质量监测数据。

届时,全国将在74个城市建成并运⾏496个国控监测站点,这就意味着届时公众可以随时登陆环保部或各地环保局官⽹查询当地城市环境空⽓质量。

那么,到底该如何根据空⽓质量等级计划⾃⼰的活动呢?⼀般来讲,标⽰为绿⾊或黄⾊时,⼤⽓中各类污染物相对较少,空⽓较新鲜,适宜各类⼈群进⾏户外活动;当标⽰为橙⾊时,空⽓中污染物相对较多,PM2.5浓度较⾼,建议⼉童、⽼⼈、患呼吸道疾病者减少⾼强度户外运动;红⾊、紫⾊和褐⾊则表⽰污染较重,此时⼤家都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新国标:颗粒物限值仍采取国际最低级别本报讯前日,环保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简称《标准》),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将纳入空气质量标准。

会议决定,请编制部门根据会议讨论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抓紧履行相关的法律程序后,尽快发布。

环境质量评估办法改进
我国现行的标准中,仅监测PM10(10微米以下颗粒物)。

环保部表示,一些城市经常出现长时间灰霾天气,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同时发布的评价结果与群众主观感受存在差异,为此,《标准》中增加了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并改进了环境质量评估办法。

《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并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此外,新《标准》规定特定工业区的空气质量标准须和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等一致,并要求监测数据更为准确。

公众环境与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无论是新增的PM2.5浓度值,还是工业区标准的调整等,这个新《标准》充满了亮点。

在前日环保部常务会议上同时通过的,还有更新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从原先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改为更全面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AQI)。

2016年全国普遍实施PM2.5
根据《标准》,在全国普遍硬性施行PM2.5监测的时间是2016年。

而不久前,环保部为各地列出了时间表,要求2012年在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率先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

而自2011年11月初山东省宣布自今年起将监测公布PM2.5之后,天津市也在2011年12月末宣布今年将监测PM2.5实时发布数据,广东省也于近日宣布,已确定了PM2.5监测时间表。

马军表示,虽然新标准可能意味着许多城市出现不达标的现象,但在公众压力下,各地都有压力,“不想落在最后”。

■ 新闻背景
二次公示PM2.5终入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属于对空气质量进行管理的标准,规定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项目、限值、监测范围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各省份须根据该国标对当地的空气污染物进行监测。

目前为第三次修订。

新《标准》的制定在2010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2010年年底,环保部发布了新《标准》的公示内容,其中虽新增了臭氧指标,也收紧了其他指标的限值,但仅将PM2.5列入参考值。

在进行第一次公示之后,这个最初版本的《标准》在2011年8月23日举行的环保部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

2011年11月16日,环保部又对该《标准》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其中将PM2.5纳入了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在此半个月前,北京市等省份发生了严重的雾霾天,引发社会各界对PM2.5的热议。

环保部在二次公示截止日2011年12月5日之前,收到了各界发来的反馈意见共达1500余条,普遍赞成将PM2.5纳入标准。

前日的环保部常务会议上指出,在上一次审议之后,编制部门组织了30多名大气环境科学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对草案进行了反复研讨,使标准草案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并最终在新一轮的常务会议上通过了新《标准》。

■ 解读
1 PM10限值要求大幅收紧
《标准》首次增加了PM2.5限值,年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所列的四个标准值中最宽的目标值相同。

此外,《标准》提高了PM10限值,年平均值从100微克/立方米收缩到了70微克/立方米。

【解读】“从100变成70,下降了30%,收得还是很厉害的,”北大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唐孝炎说,“这点上,很多城市都不容易达到标准。


马军表示,虽然新增指标是一个进步,但目前颗粒物的限值还是采取了国际上最低级别,“比如我们PM2.5接近日均75的时候,天可能已经相当灰霾了,但公布出来还是良。


马军表示,接下来还面临着防止出现所谓“数据调整”的问题,因各地压力很大,一些地方可能会对数据做出人为的“调整”,要遏制这样的问题,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将每个监测站的监测值以实时方式滚动发布出来。

“政府如果不建立监测数据的权威性,本来社会上一些仅供参考的监测数据就会被公众广为传播、依赖。

”马军说,“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监测了,但不发布,如同SARS事件一样,明智的做法是,让公众时刻了解真实的信息。


2 空气污染指数退出评价体系
与新《标准》同步推出的是新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此前的体系叫做“空气污染指数”(API)体系,以此进行空气质量日报,对外公布的污染物仅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三种。

【解读】根据环保部的说明,原有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因子不全面”,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评价指标较少,不适应我国当前复合型污染的空气污染形势。

新的评价体系成为“空气质量评价体系”(AQI),这个体系与国际接轨,其将此前从前一天12点到后一天12点的日报周期改为自然日,评价因子从三项变为七项,其中包括新增臭氧1小时和8小时限值,以及PM2.5限值。

AQI中,会对各污染物浓度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价,目前现有的“一级”、“二级”等评价词将改为空气质量指数“一级”到“六级”。

3 工业区和居住区空气要求一致
现行标准将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是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新《标准》分区与国际接轨,从三类变两类,将此前的第三类区并入二类区。

【解读】马军表示,此前的分类是不合适的,这等于默许了工业企业集中的地方可以很大幅度降低空气质量标准,而按照新分类方法,工业企业须首先考虑公众健康和环境容量,无法再进行粗放型管理和大规模排放。

4 监测准确率最高从70%提至90%
新《标准》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将有效数据要求由50%-70%提高至75%-90%。

【解读】唐孝炎解释,空气污染物的监测设备,需要人为校准,数据的产生往往会出现差错,令有效性降低。

根据新的要求,要整体提高数据采样的准确性。

唐孝炎表示,目前我国所有的颗粒物监测设备都还是进口的,新政策会推动国产监测设备的出现,我国科技部也正在大力推动相关立项,以鼓励我国环保产业发展。

■ 名词解释
PM2.5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