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河南省饮水功能区划(最终版)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燉T338-2007)》、《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水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依法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一、区划范围本次区划范围为18个省辖市及20个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省共113个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饮用水源地41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72个。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另行划定。
二、省辖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一)郑州市1.黄河邙山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黄河邙山取水口上游2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黄河南岸50米的陆域;邙山提灌站前沉沙池水域和沿岸50米陆域;石佛沉砂池厂界内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京珠高速公路桥至桃花峪的黄河水域和黄河南岸大堤以内、黄河北岸生产堤以内的滩区。
2.黄河花园口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黄河107公路桥至花园口取水口下游700米的水域及其黄河南岸大堤外50米的陆域;沉沙池和输水明渠的水域及其沿岸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京珠高速公路桥至桃花峪的黄河水域和黄河南岸大堤以内、黄河北岸生产堤以内的滩区。
3.尖岗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尖岗水库郑密公路桥至王胡侗桥水域及其沿岸200米的陆域;输水明渠的水域及两侧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尖岗水库郑少高速、绕城高速、侯寨公路内的水域和汇水区的陆域;输水暗管两侧50米的陆域和输水明渠一级保护区外50米的陆域。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2.2社会经济状况
❖ 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行政区划、人口、GDP、产业结构、 城市建设等社会经济状况。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总论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1. 总论
❖ 区划背景
❖ 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目的、意义及任务来源。
❖ 区划依据
❖ 依据国家和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规范和已经批准实施的 相关规划等。
❖ 区划原则
❖ 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
❖ 区划范围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
v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选用以下参数作为水源保护 区划分的技术指标:
§ (1)距离:从取水点或某一界线起算的距离。 § (2)边界:根据集水区划定水源保护区的边界,水源保护区的边界不应超
出集水区(饮用水水C源o卫n生t防e护n带t 范围例外)。 § (3)拐点坐标:各级保T护it区le边界主要拐点所处坐标。
§ (4)面积:水源保护区所包括的水域面积、陆域面积和总面积。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3.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方法
v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和卫监发 (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结合区 域水源地实际,确定本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
•
•
•
•
• •
(3)评价结果
3、环境容量评价
• (1)技术方法
•
大气环境容量(SO2)计算 水(COD)环境容量的计算
•
•
综合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2)评价结果
4、生态系统脆弱性
• (1)技术方法
•
由于地貌类型的过渡性,以水力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 成为河南省突出的生态问题,豫东平原大部分处于黄河故 道和黄泛区,土地沙漠化问题也较严重。土壤盐渍化在河 南有一定程度的分布,根据河南实际,选择沙漠化脆弱性、 土壤侵蚀脆弱性、土壤盐渍化脆弱性三项指标进行生态脆 弱性的评价。
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二○○八年四月
•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 意义 •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主体功能区分类 •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构成 • 五、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意义 • (一)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土空间 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 1、资源环境问题凸现 2、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3、空间结构不合理 4、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 (一)指导思想 •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 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的要求,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 共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脆弱性]=MAX{[沙漠化脆弱 性],[土壤侵蚀脆弱性],[土壤盐渍 化脆弱性]}
《河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要求(2023年版)》

河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要求(2023 年版)
(征求意见稿)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3 年 1 月
内容说明
河南省“ 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约束,建立了“1+3+4+18+N”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 为全省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3”为我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26 城市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三大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管控要求,“4” 为省辖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流域四大流域生态环境管控要求,适用于全省及重点区域、流域。
“18+N”由各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发布实施。
本要求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依据,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更新调整则同步遵照执行,并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 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要求适时更新调整。
- 1 -
一、全省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
- 2 -
- 3 -
- 4 -
- 5 -
- 6 -
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 7 -
- 8 -
- 9 -
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 10
- 11
- 12
- 13。
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指南

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指南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完成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履行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国家环保总局的职责,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各省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委托中国环境规划院统一规范各省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开展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编制完成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
水环境功能区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是正确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水质评价的基础。
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作目标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全部工作将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具体包括二个层次的成果:1、国家层次。
具体包括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国控断面和省界断面所在的水环境功能区、分流域或水资源区水环境功能区划,31个省级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等。
2、重点城市层次。
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城区内水环境功能区划,以体现环境保护部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特色。
基本成果为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图(彩色)、数据表(包括汇总表、编码表、登记表)以及相关的说明分析报告。
同时,将提交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点击形式弹出重点城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重点城市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规定格式的成果:2002年7月15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统一格式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数据表(汇总表、编码表、登记表)、汇总分析报告、彩图,上述3份文件以纸版和电子版2种形式报送,功能区划图形应以彩图形式输出。
电子文档应提交刻录光盘。
8月31日完成重点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编制和报送,格式同上。
具体格式要求可以参见技术要求。
另外,各地还应积极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报批工作。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水环境的水质特征、水体功能及水环境保护的要求,将水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并对每个功能区的水质、水体功能和保护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是指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水域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求,制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应以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 分区管理原则,根据水域的水质特征、水体功能和管理要求,将水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实施差异化管理。
3. 综合考虑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应综合考虑水域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系统、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功能区划标准。
4. 可操作性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能够指导实际管理工作。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内容。
1. 水质标准,根据水域的水质状况,确定不同功能区的水质标准,包括水体的主要污染物限制、水质目标、水质评价指标等。
2. 水体功能要求,根据水域的功能需求,确定不同功能区的水体功能要求,包括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维护水域生态系统功能、保障水资源供给等。
3. 保护要求,根据水域的保护需求,确定不同功能区的保护要求,包括水域的保护目标、保护措施、保护管理要求等。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程序。
1. 调研评估,对水域的水质、水体功能、生态环境等进行调研评估,为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划分功能区,根据调研评估结果,确定水域的功能区划分,包括一级功能区、二级功能区等。
3. 制定标准,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包括水质标准、水体功能要求、保护要求等。
4. 审议批准,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审议,确定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进行批准并公布实施。
四、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应用。
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4—
本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5 年~ 2010 年):全省饮用水源保护区、河流源头、自然保护区、大中 型水库等高功能水域,必须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目标, 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省 49 个重点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 逐步达到省政府水环境责任目标的要求。第二阶段(2010 年~ 2015 年):区划 181 个水环境功能区全部达到区划结果划定的水 质目标。
2 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与方法 .................................. 12 2.1 区划依据................................................................................................ 12 2.2 区划原则................................................................................................ 13 2.3 区划方法................................................................................................ 14
3 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及分析 .................................. 15 3.1 全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15 3.2 四大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6 3.3 流经城市河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9 3.4 跨省界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9 3.5 高功能水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1 3.6 监控断面情况........................................................................................ 23
河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其中淮河流域面积 8.8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52.8%;黄河流域面积 3.62 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 21.7%;海河流域面积 1.5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9.2%;长江流域面积 2.72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16.3%。
3 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及分析 .................................. 15 3.1 全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15 3.2 四大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6 3.3 流经城市河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9 3.4 跨省界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9 3.5 高功能水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1 3.6 监控断面情况........................................................................................ 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代拟稿)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环保局和省水利厅《关于批准实施〈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请示》(豫环〔200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区划》是我省水环境保护的基本依据。
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区划》的要求。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划》结果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和本部门的实施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三、要切实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纳入当地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建立有效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制度。
要积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措施,按照《区划》的要求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对《区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地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加强《区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强环境执法,确保《区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附件2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环境保护局二○○六年七月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修订)审定:王国平李景明审查:马新春陶冶王全力李秋民韩晓晗编修:潘鸣钟袁彩凤赵吉昌赵颖杨卫忠刘琼主要完成人员(按姓氏笔画):马新春王全力刘琼刘爱华李秋民杨卫忠赵吉昌赵颖陶冶袁彩凤韩晓晗潘鸣钟目录1水环境概况 (8)1.1 水系状况 (9)1.2 水资源概况 (12)1.3 水体水质状况 (12)2 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与方法 (15)2.1 区划依据 (15)2.2 区划原则 (16)2.3 区划方法 (17)3 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及分析 (18)3.1 全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18)3.2 四大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9)3.3 流经城市河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2)3.4 跨省界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2)3.5 高功能水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4)3.6 监控断面情况 (26)4 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与计划 (30)前言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实施水污染总量控制、评价水环境质量以及水环境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环境质量标准》,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管理工作,省政府于1992年6月下发了《关于开展我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工作问题的批复》(豫政〔1992〕15号),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指导、督促各地开展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截至1995年4月,18个省辖市均完成了本辖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并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实施。
各地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10年来,对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水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水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和功能类别需要调整,部分河流的监控断面需要改变,原有的水环境功能区划亟待做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为了加强全省水环境统一规划、评价、管理和考核,做好跨区域、流域的水环境监控和管理工作,省环保局会同省水利厅,在各地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充实和提高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本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5年~2010年):全省饮用水源保护区、河流源头、自然保护区、大中型水库等高功能水域,必须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省49个重点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逐步达到省政府水环境责任目标的要求。
第二阶段(2010年~2015年):区划181个水环境功能区全部达到区划结果划定的水质目标。
1水环境概况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省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74%,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构成比较完整的地貌组合;气候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型和大陆型季风气候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1.1 水系状况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其中淮河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2.8%;黄河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7%;海河流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2%;长江流域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6.3%。
境内河流众多,大小河流1500多条,河川年径流量303.99亿立方米。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491条,总长25453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7条,有淮干、洪河、沙河、卫河、洛河、白河、丹江;1000~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9条,有史灌河、汝河、北汝河、颍河、贾鲁河、金堤河、共产主义渠、伊河、唐河;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432条。
1.1.1 淮河流域河南省辖淮河流域是河南省最大的流域,分属10个水系,支流众多。
淮河干流发源于桐柏山,经信阳流入安徽省,在河南省境内长354公里,占干流全长的三分之一。
南侧各支流均发源于豫南山地,主要有浉河、竹竿河、潢河、史灌河、白露河等,其中以史灌河为最大。
这些支流源流较短促,河床比降大,水量丰富,在汛期降暴雨时易形成洪峰。
北侧诸支流大部分发源于豫西山地,小部分发源于黄河堤岸以南的平坡地,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淮河。
其中最大的一级支流沙颍河,发源于豫西山地,源远流长,支流众多,它的较大支流有沙河、颍河、贾鲁河等;还有洪汝河、涡河等一级支流。
1.1.2 黄河流域河南省辖黄河流域分属3个水系。
黄河干流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万里巨川。
黄河自山西潼关流入河南,横贯我省北部,在台前县流入山东,在河南境内长约711公里。
黄河入河南后,流于中条山与小秦岭、崤山之间,在陕县以东河宽缩至300~400米,形成著名的三门峡,此段水流湍急,水利资源丰富。
从孟津以东,黄河进入平原,河道骤然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沉积,以致黄河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悬河”。
黄河在河南境内的主要支流入河口位于郑州以西,南侧较大的支流有伊河、洛河,两者在偃师杨村汇流后,称伊洛河,在巩义神堤注入黄河;北侧有沁河、丹河和蟒河;郑州黄河铁路桥以东较大的支流有天然文岩渠和金堤河,位于黄河干流北侧,系季节性平原河道。
1.1.3 海河流域河南省辖海河流域分属2个水系,最大河流是漳卫南运河水系的卫河,发源于太行山,流经河南省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市,在南乐县出省境流入河北省,河南境内长400多公里,卫河在河南大小支流约有3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洹河、淇河和汤河等。
第二大河流是徒骇河水系的马颊河。
1.1.4 长江流域河南省辖长江流域分属2个水系,其中唐白河水系的唐河、白河是汉水的重要支流。
唐河发源于河南省方城县七峰山,流经南阳市的方城、社旗、唐河、新野县,在新野县的梅湾流入湖北省,河南省境内长191公里。
白河发源于伏牛山,流经洛阳市嵩县、南阳市南召、方城、新野县及南阳市区,在新野县新甸铺以下流入湖北省。
唐白河水系略呈扇面状,流入平原后,河曲发育,沙砾很多,故有“白河砂多,唐河湾多”之说。
丹江水系的丹江自陕西省商南县流入河南省淅川县,汇入丹江口水库,河南省境内长147公里。
境内丹江口水库陶岔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
1.1.5 水库河南省目前建成水库2396座,其中大型水库21座,中型水库91座,小型水库2284座,总库容7332264万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库容6854500万立方米,分布在8市16县。
大型水库基本情况见表1-1。
表1-1 河南省21座大型水库基本情况注:三门峡水库为兴利库容,其余水库为最大库容。
1.2 水资源概况河南水资源缺乏且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十九位,地表径流量居全国第二十一位,人均占有量不到全国的1/6;水资源年际变化丰枯不均,年内分配60~80%集中在汛期。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12.8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178.5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7.4亿立方米,海河流域20亿立方米,长江流域66.9亿立方米。
入过境水量近475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5倍。
1.3 水体水质状况2005年全省监控河段总长度为7979.4公里。
其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4475.2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56.1%;Ⅳ类水质河段长度319.0公里,占4.0%,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56.6公里,占7.0%,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2628.6公里,占32.9%。
见表1-2。
表1-2 2005年流域河段所属水质类别长度省辖海河流域污染程度位于首位,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次之,长江流域较轻。
1.3.1 淮河流域2005年全流域监控河段总长度为4513.1公里。
其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2461.8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54.6%;Ⅳ类水质河段长264.0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5.8%;Ⅴ类水质河段长279.4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6.2%;劣Ⅴ类水质河段长1507.9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33.4%。
监测的24条河流中,淮河干流水质级别为良好。
支流中,北汝河、竹竿河、臻头河、史灌河、澧河、白露河、沙河7条河流水质级别为优,浉河、汝河、潢河、黑茨河4条河流水质级别为良好,泉河水质级别为轻污染,沱河、大沙河、颍河、洪河4条河流水质级别为中污染,涡河、清潩河、双洎河、包河、贾鲁河、黑河、惠济河7条河流水质级别为重污染。
1.3.2 海河流域2005年全流域监控河段总长度为788.8公里。
其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205.5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26.0%;Ⅳ类水质河段长0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73.3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9.3%;劣Ⅴ类水质河段长510.0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64.7%。
监测的6条河流中,淇河水质级别为优,洹河水质级别为轻污染,汤河水质级别为中污染,马颊河、卫河和共产主义渠3条河流水质级别为重污染。
1.3.3 黄河流域2005年全流域评价河段总长度为1912.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