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信息的概念、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采用讲授法,清晰地传达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学会利用搜索引擎、信息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掌握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分析技巧。
(4)信息的传播与伦理道德: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遵守信息伦理道德规范。
(5)信息创新与协作: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信息的概念与特点:学生对信息的概念理解抽象,难以把握信息的特征。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知识点讲解不充分,需要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2. 教学组织:课堂互动环节不够充分,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活动。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3.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桌面和应用程序。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桌面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的启动。
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2. 演示桌面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的启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
3. 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 练习使用桌面和应用程序。
3. 练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
3.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组成。
3. 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重要性。
2.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组成,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3. 讲解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与社会 优质教案

第一课信息与社会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这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如下:1.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课堂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阶段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作为全书的开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信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引领学生全面把握信息的特征,让学生体验到信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三、学情分析经过课前了解,有些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是特别重视,很多学生小学时候的信息课都被占用,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大部分属于中等偏下,初中阶段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的最佳时机。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
2.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
3.掌握一些辨别信息的方法,养成合理利用信息的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能够直接用观察法获取信息或者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信息2.使学生初步掌握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交流和表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信息的一般特征的理解难点: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判断信息的基本特征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只是枯燥的讲授知识点,不会让学生对信息课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节课引入几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游戏,并适当的引用一些小案例,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学习、游戏的过程中人人参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上 第一节课 走进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教案(2)(1)

《教学系统设计》主题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授课对象七年级课时一课时学时40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应用;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2.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计算机硬件设备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习者特征1. 认知能力:经历小学四年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对信息技术学科有初步的了解2. 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较强3. 学习风格:学生个体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差异,使学生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有:启发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式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室、黑板、粉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教学媒体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电闪雷鸣”、“红绿灯”等生活案例,从而开始进行分析。
思考这些现象,获取有效信息。
计算机、PPT课件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层层深入通过提问:我们知道了信息的概念,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PPT课件问题的层层递进,进一步开动学生大脑三、教师引导,探究新知(活动1)播放PPT中的图片以及教师的解说,引导学生回答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说出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PPT课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结合实例,应用新知得出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技术。
结合以上概念,我们一起来想想生活中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
学生讨论,相互分享计算机、PPT课件通过新知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慢慢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五、教师引导,探究新知(活动2)1.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入如今使用最普及的是计算机,并详细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讲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2.教师通过五个部分并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1.学生观看相关图片;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部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课题: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的特征”是青岛出版社的初一《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业;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信息的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针对学生基础不一、能力不一,又是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实际,根据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
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站着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
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些?[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的特征》。
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章教案设计

分析讲解:
信息只能依附于某种载体才能存在。
信息载体:承载加工后信息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章教案设计
课题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
第1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⒈理解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⒉利用感觉器官感受信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信息的能力。
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重点和
难点
信息的一些主要情景导学法、动手实践法、讨论法、演示法和讲授法等
分析讲解:
信息并不神秘,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自然信息:没有被人类加工过的信息。如:四季的变换。
加工信息:经过人们加工后得到的信息。如:金鸡报晓的音频
操作1:“自然信息和加工信息.ppsm”(见《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1.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2.依附性
演示1:“西安火车站”图片“西安火车站”被打乱的图片。
引入新课:(1分钟)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
讲授新课:(37分钟)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感受信息
观察与实验:
看:通过窗外植物的样子分辨季节。
听:金鸡报晓。
闻:食物的气味(醋,酱油,香油)。
尝:食物的味道(糖,水)。
触:通过触摸辨别物品(日用品)。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采用示范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采用实践法讲解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示范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4. 学生实践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桌面、菜单、窗口、文件管理等。
3. 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 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选用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采用示范法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讲解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示范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4. 学生实践操作。
第三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操作。
3. 学会运用表格、图片等元素丰富文档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Word的启动与退出、界面布局、工具栏功能等。
3. 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操作。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系统。
3.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2. 难点: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3. 演示:展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机设备。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难点: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字处理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演示:展示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文字处理。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电子表格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章。
首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美国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
左右的野外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每个队员应带哪三件物品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互相讨论。
师:好!请大家安静下来。
我们一起来寻找比较合适的答案!
1、让同学们逐个发言,并把结果写出来。
2、和全班学生一起对答案进行分析,得到比较理想的参考答案:银刀、火石和指南针。
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
1、请大家看教材P2页—P4页的知识向导,说一说:医生、商人、工人三种职业的信息需要、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信息的作用,并填写在P3页学习单中(说明:因为时间关系,不要求学生做真正的调查,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填写)。
2、请同学们分别说明其认为医生、商人、工人三种职业的信息需要、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信息的作用。
3、师点评并小结: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
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个人,对信息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三、讨论
1、请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
A、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是否也同样重要?
B、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时,需要随时更新?
C、信息有哪些作用和功能?
2、请同学们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
3、师点评并小结
四、小结
1、信息:“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2、信息的特征: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