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名背后的故事 02
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

1865年起,租界基本上5年统计一次人口
年月
1843 1850 1865 1870 1876 1880 1885 1890
英、美租界侨民数
26 200 2,297 1,166 1,673 2,197 3,673
英、美租界华人
法租界侨民
10
法租界华人
90,587 75,047 95,662 107,812 125,665
146,595
166,667 289,261 421,885 454,231 825,342
[ ] 上海通志 / 专业志 / 上海租界志 / 第一篇 区域人口
大部分主要用于建廉价房赚取租金
洋行起初大量兴建简易木板房出租,因火灾 和市容问题,后逐渐改成木结构和砖墙承重混合 、亦中亦西的石库门。
沪语中把用一种东西包套或收束另外的东西 讲作“箍”,如“箍桶”,于是这种用石条“箍” 门的建筑被叫作“石箍门”,后又讹作“石库门” 楼上住着宁波“阿娘”,前厢房住着山东大 嫂,亭子间是广东老伯,后厢房是苏州爷叔,来 自各地的饮食习惯就日复一日地在“灶披间”互 相渗透,取长补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兼容并 蓄的上海菜。
苏州路 香港路
南京路
民国18年,划定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
、淞沪路以东7000亩土地, 建新市区。 建黄兴路和其美路,与市区连接。 路名以“民国市政府”五字为首。
而东、西棋盘街保留至今 苏州路 香港路
叫“广东路”纯属误会
美租界以上海附近 地方命名:闵行路、 青浦路、昆山路、乍 浦路等
四川路 广西北路 湖北路 山西路 河南路 贵州路 福建路 山东路 江西路 浙江路 云南路
码头物流
同治四年(1865年),一个由26条道路组成的英租界道路网初具雏型。
上海的这些地名由来你造吗?看看他们20年巨变

上海的这些地名由来你造吗?看看他们20年巨变上海有许多有趣的路名,随着二十多年的变迁,这些道路也开始了巨变。
你知道这些地名怎么来的吗?你想知道它们以前的样子吗?今天就来普及一下知识吧。
周家嘴(Zhoujiazui)在杨浦区东南部,杨树浦路、黎平路交口处一带。
因黄浦江在此折北,成嘴角状,旁原有周姓村落,故名周家嘴、周家嘴角。
五角场(Wujiaochang)20世纪20年代初期,今翔殷路、黄兴路、四平路、邯郸路、淞沪路先后筑成,以五条道路呈辐射状向五个方向伸展,状如五只角,称五角场。
打浦桥(Dapuqiao)在卢湾区西部,泛指瑞金二路、肇嘉浜路交会处附近一带。
以原肇嘉浜上带浦桥,谐音打浦桥,故名。
陆家嘴(Lujiazui)位于浦东新区西南部,泛指陆家嘴路(烂泥渡路至黄浦江边)两侧一带。
该地原为黄浦江岸一块突出的沙嘴,名陆家嘴,因名。
老西门(Laoximen)位于南市区西部,大致范围:东至复兴东路、曹家街,南至中华路、梦花街,西至西藏南路,北到中华路、人民路。
因原上海旧城厢城门仪凤门,俗称老西门,故名。
十六铺(Shiliupu)今老码头位于南市区东北部,泛指东门路两侧以及附近地区。
清末,上海城厢内外共分16个铺,此处为第十六铺,故名。
徐家汇(xujiahui)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平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业。
他曾生活、工作于上海,并在现今的虹桥路一带、蒲汇塘路、肇家浜路,从此他的后裔长期聚居在这一地区附近,遂有了今日上海“徐家汇”地名的由来。
南京路(nanjinglu)1862 年,上海跑马场股东重新筑了一条经过新公园及跑马场的大路,这条路是扩修后花园弄的延长。
外人把从外滩至泥城浜这条路称为南京路。
甜爱路(tianailu)老一辈的人有一个传说,说相爱的人手牵手走过这条路,爱情就会长长久久.相传这里曾有一个财主家,财主家里有一个女儿,芳名田爱,从小就知书达理,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才貌双全,家喻户晓,而田宅里有一个放牛的小伙,名叫祥德,聪明能干。
上海道路名称的由来

《上海道路名称的由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好奇过上海那些五花八门的道路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上海有很多以全国各地地名命名的道路,比如说南京路、北京路、西藏路等等。
这是因为在过去呀,上海开埠之后,为了方便管理和规划,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这样一来,大家一看路名,就能大概知道这条路在哪个方位。
还有一些道路是以名人的名字命名的。
就像中山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为了我们国家的进步付出了很多,用他的名字命名道路,就是让大家永远记住他的功绩。
再比如说,有些路是以当地的特色或者历史事件来命名的。
比如在老城区,有一条叫城隍庙路,就是因为那里有著名的城隍庙。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次,我的一个外地朋友来上海玩,他看到那么多以地名命名的路,特别惊讶。
他说:“感觉在上海逛一圈,就好像把全国各地都走了一遍。
”上海的道路名称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同学们,以后走在上海的街头,是不是对这些道路名称会多一份好奇和敬意呢?《上海道路名称的由来》同学们,咱们生活的上海有好多好多的道路,它们的名字都很有讲究哦。
先说那些以城市名字命名的道路吧。
比如延安路,这是因为延安在咱们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上海用“延安”来命名道路,就是为了铭记那段光辉的岁月。
还有些路是用江河的名字命名的,像黄河路、长江路。
这可能是因为江河代表着流淌和延续,象征着城市的发展永不停息。
再讲讲那些和上海本地历史文化相关的道路名。
比如说多伦路,那里曾经有很多文化名人居住过,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忆。
给你们说个有趣的事儿。
有一回我和爸爸妈妈逛街,走到一条路叫永嘉路。
我就问爸爸为啥叫这个名字,爸爸说:“可能是因为以前这里住过一个叫永嘉的人,或者发生过和永嘉有关的故事。
”虽然爸爸也不太确定,但这让我更加好奇这些路名背后的秘密了。
上海道路的名字就像一本本历史书,等着我们去翻阅和了解。
《上海道路名称的由来》同学们,上海的道路名称可藏着不少学问呢!有的路是以历史人物来命名的。
上海路名的由来

上海路名的由来上海很多路名都是中国的地名。
南北向的路常以中国的省名命名,如河南路、四川路、西藏路、福建路等。
东西向的路常以中国的市名命名,福州路、南京路、北京路、延安路等。
但也有少数例外,那是因为上海的路并不是笔笔直的,有的南北向的路会逐渐变成东西向的。
上海路名由来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一、来自租界影响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
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
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
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
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
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
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
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
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
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
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
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上海路名的由来

上海路名的由来上海很多路名都是中国的地名。
南北向的路常以中国的省名命名,如河南路、四川路、西藏路、福建路等。
东西向的路常以中国的市名命名,福州路、南京路、北京路、延安路等。
但也有少数例外,那是因为上海的路并不是笔笔直的,有的南北向的路会逐渐变成东西向的。
上海路名由来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一、来自租界影响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
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
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
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
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
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
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
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 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
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
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
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
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上海“马路”名称的由来

上海“马路”名称的由来在上海,习惯将城里的道路称为“马路”;在昔时上海也有将“马路”作为道路路名的,比如大马路、二马路、外马路等。
早期“马路”的名称是个专用名,特指今河南中路以西的南京东路。
南京路由东向西分三段筑成:从外滩至河南中路一段,始筑于 1851 年,在这个道路上有一个英商第一跑马场、抛球场和花草树木布满其间的花园,因此该段道路路名被称为ParkLane ,中文称为派克弄,或称花园弄。
1853 年因这一带地价上涨,英商将第一跑马场土地部分卖出。
1854 年在今西藏中路以东、浙江中路和湖北路以西、北海路以北、芝罘路以南另辟“新花园”,也就是第二跑马场,道路随之向西延筑到现浙江中路。
这时已铺煤渣石路面,并加宽到6— 7.5 米,作为外商马匹进出跑马场的通道,因此被称为“马路”。
1845 年,英租界的西面界限在河南路,到 1848 年西面界限扩展到西藏路,但直到 1859 年 3 月,在《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才出现了“马路”的英文名称:TheMa-loo 。
很显然这是中文“马路”的音译,应该说这个路名的中文称呼产生于1854 年第二跑马场建成后,并且很明显是特指的,1859 年时仅指河南路到浙江路。
1862 年 5 月 5 日,一个中文名叫麦华陀的英国驻沪代理领事发表了《上海街道命名备忘录》,提出重新命名的街道名称 19 条,其中一条就是把“花园弄”和“马路”合并改名为“南京路”。
1862 年的 10 月,在《会议录》中出现了南京路的英文名称“NankinRoad ”该,路的西端基本上也扩展到了今西藏中路。
或许是习惯,这时候theMaloo依旧在使用,还出现在南京路后再添(马路)的情况。
1865 年 12 月 13 日工部局工务委员会向董事会报告:由于一些平行或相邻的主要道路名称相似,打算把几条道路名称改变。
同时还给董事会附上一张路名报表,其中提到“ ParkLane&Maloo ”是旧名,已经在使用的路名是南京路,再次确定要使用的路名也是南京路。
上海几条著名马路的前世今生

上海几条著名马路的前世今生上海几条著名马路的前世今生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风云造就了上海的每一条马路,各色人等都在上海的马路上或多或少留下了他们的气场和故事,或浓烈或淡雅,或激扬或平静。
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上海老弄堂里的胡琴,曲折委婉,意味深长……风光依旧华亭路华亭路是风光的,像一段欧洲的小镇优雅地横卧在淮海中路与长乐路之间。
华亭路直而短,全长大约只有400米,从淮海中路这一头可以一眼看见那一端。
华亭路虽然紧靠着淮海中路,但不是交通要道,闹中取静。
马路两侧的树后面是一幢幢形状各异的三层小洋楼,这些楼房的样式大都是地中海式,前面有带券柱廊或半圆形敞廊,廊上面为阳台;小楼的背面则有直通二楼的室外扶梯,外观不是灰色就是黄色的拉毛水泥墙或棕色的细卵石墙面,它们的漂亮和华贵让你感到有点落寞和意外。
从淮海路上走进华亭路,左边是沿圆形街角而建的中间有玻璃幕墙饰面的6层大楼,底楼为肯德基快餐店和地铁一号线常熟路出口处,每次从地铁站出来就像是从商店里出来。
大楼的3楼以上则为永隆世尊家具廊,而东边则是几幢屋面呈三角形的英国式的三层小楼,连在一起看犹如锯齿形的波浪。
这些楼房都有高高的台阶,连续的券式门窗。
如今这些楼房大都开着服装店,其中靠近华亭路的是一家叫做“秋水衣人”定做坊。
看来这里的服装店都还延续着80年代“华亭路服装市场”私人裁缝的风格,讲究独创,所有的服装都是“只此一件”。
80年代的时候,华亭路服装市场以它的价廉物美、风格独特而闻名上海,一度成为上海个体服装市场的翘楚,成为引导上海年轻人流行服装的“桥头堡”。
马路两旁全是简易的帐篷式的店铺,小货摊上挂满了各种样式的旧衣服和私人裁缝模仿制作的衣服,还有饰品以及打火机和香烟。
如今华亭路在迁移了服装市场之后,已无昔日的喧哗,这里变得极其安静整洁。
华亭路始终是风光的。
如果说80年代它以服装市场而著名,那么如今的华亭路则以它的宁静优雅的欧陆风情闻名于上海西区,这是它的本来面目,就像洗去了尘埃的玉壶,近观远眺都有水一样的宁静和柔美。
上海租界早期路名趣

短或弯 曲, 上海 人卫把 “ 大马 路” 以北的全 部 东西 向 路 叫 “ 道 作 后马路 。 在 14 年 萸租 界建 后 , 85 侨民 就组 织 r
一
浦 江的地 方 租界 的市政 建设 较快。 据记 载 . 在
1 4 年 英租界 剃 建时 . 海的 侨 民就组 织 了 85 上
称 “ 追”地 方兴 建的 道路 称 “ 国 , 公路” 此 即 ,
“ 与 “ 之 分。 道 路 与巾 国的许 多 城市 一 样, 史 上的 上 辩 历 老城厢道 路的通 名大 多使用 “ 、 巷” 彝 街 “ 、 等。街 ”通常 指城 市中 较宽 大并 有 “ 定晦 业
由 “ ” 和 “ 组 成的会 意 字, 一艘指 足 各 它
“ ” 的分支 . “ 道 从 道” 上行走 , 可阻从 一个城
尾 之说 . 大街上 发 生了事情 , 巷中 的人 争 如 小
相 去观看 , 那就是 “ 空巷 而出”“ 衡” 是 “ 巷”
市直达 另一 十城 市。 “ 而 路” 上行 , 邳可 以 各
31 城 市 季 风
上海租界早期路名趣事
Ro d Na t r f h n ha a j nc s i n a meS o y 0 a g i rvCo e so S E
一
汉字 起 潭于 象 形文 字. 每个 字 都有 独立
的意 义。 汉许 慎 的 说 文 解字 是中 国最 东 早的字典 , 就是通 过汉字 的结构 解释牢 义的专 著。税文 解字 》 . :道 所行道 也。 走 ( 从 即走) , 从酋 一达谓 之遒 大 意讲 遭” 可 以供人 和车马通 行 的大路 ,道 ”是 由 “ 字底 和 “ 走 “ 首 组成 的会意 字, 指 “ 特 首尾相 接” 即一 , 十城市 与 男一个城 市直 接柑 通的大 路 才叫作 道 卫 释 :路, 也 足, 各。 路 ”与 。 “ 道 从 从 洲 “ ”是 同盟字 , 遵 但与 道 有 I剐的 是, & 它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家浜路
静安寺
相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 从松江(今苏州河)北岸迁来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 华山路、愚园路间),香火甚旺,为江南名刹。1945年建 区时,取境内寺名命名为“静安区”。
浦东
• 浦东地处黄浦江以东,“浦东”由此而来
原慕尔鸣路
现茂名路
陆家浜路
陆家浜盛产鼓手,并因宋朝名将韩世忠而得名
◦ 韩世忠大败金兀术后途径陆家浜,老百姓慕其名而围
观,当地吹鼓手连夜搭高台表演,韩世忠听后赞“陆
家浜鼓手吹得真好听!
上海日渐繁荣,很多陆家浜鼓手被请到上海贺喜 祝寿,一部分陆家浜吹鼓手因此在上海租房定居。 这部分鼓手居住地,称之为“陆家浜路”
– 中山路 – 志丹路
以城市或省的名字而命名
– 南京路 – 河南路
以国外人名转化过来的道路名
– 茂名路
以居住地居民特征而命名 – 陆家浜路
中山路
• 中山路最早出现在南京市
– 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建,并得名;
• 1928年,国民政府准备将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平移至南京,因此计划 修筑一条迎陵大道,将朝阳门改名为中山门,中山门到长江边的中山 码头,称为中山路
志丹路
• 志丹路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刘 志丹 • 刘志丹简介(1903—1936)
– 刘志丹在22岁(1925)就加入中 国共产党,为黄埔军校第4期学 生,参加了北伐战争,后在陕甘 边创建革命根据地,1936年不幸 牺牲。1996年,被确定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南京路
• 源自于南京市 • 上海的南京路, 为原先英租界所 在地,是旧上海 的中心。公共租 界中,以中国城 市命名的马路, 南京路为最先 南京路
• 什么叫“马路”
– 最早上海是江南水乡,外出靠轿子和舟,没有马和马 车 – 约在1845年,上海在现南京东路附近建了一个跑马场, 跑马场外筑了一条路,侨民称之road(路)。这里每天 有马进出,上海人就叫作 “马road”,也就是“马路” – 例如:“兜马路”“荡马路”
不同路名及由来
以伟人名字而命名
河南路
源自于河南省 的名字
茂名路
鸦片战争后,租界割据, 上海道路有浓厚的殖民色 彩,多以外国人名字命名 茂名路用了法国人名字 “慕尔鸣路” 1943年,为消除英法美在 上海影响,200多条外国名 字命名的道路统一改为中 国地名 茂名路一方面考虑了“慕 尔鸣”的谐音,另一方面 源自广东省茂名市。
• 为纪念孙中山,很多城市用“中山路”来命名其道路,如 上海中山路、青岛中山路、武汉中山路、厦门中山路
上海中山路
厦门中山路
孙中山
•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 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 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并在1940年被国民政府奉为国 父。 生平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现改名中山市 )。1878年,孙中山少年时受长兄的接济赴夏威夷工作。后在当地英 国圣公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 ,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以全级英文文法第二名成绩毕 业,进入中学继续学业。1883年年中被兄长送回家乡,后世一部分人 认为这是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1892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 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罗 便臣亲自颁奖,间接奠下日后以香港作为革命大后方的方便之门。之 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上海路名背后 的故事
制作者:周昊霓、 王思齐、应家馨、方耀宗 2013.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那些年, 我们走过的路
道路相关概念
• 什么叫“街”、“巷”、“弄”
– 街:路面较宽,有一定商业活动的道路叫作“街” – 巷和弄:路面窄,以居住为主的小道称之“巷”或 “弄” – 例如:“大街小巷”、“街头巷尾”、“空巷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