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概述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
1. 酸-碱消煮法:包括热的稀酸处理、热的氢氧化钠处理以及乙醇或乙醚洗涤。
其中,热的稀酸处理主要是去除样品中的淀粉、果胶质和部分纤维素;热的氢氧化钠处理则能去除蛋白质、部分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并使脂肪皂化而去除;乙醇或乙醚洗涤则是为了去除单宁、色素、残余脂肪、蜡、部分蛋白质和戊糖。
最后,灰化处理可以去除灰分(金属氧化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而且测定精度高,符合国标GB/T5515、GB/T6434的规定。
2. 非酶重量法:又被称为粗纤维测定法,是通过酸、碱消煮样品,将得到的残渣烘干后灼烧灰化,再减去灰分重量来计算粗纤维的含量。
这种方法由Einhof于1801\~1809年建立,多应用于饲料及宠物食品中的纤维分析。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食品类型和实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
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1 简介
粗纤维是指不能在酸或碱性介质中水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
质素等物质的总和,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指标,直接影响动物的消化吸
收和生长发育。
因此,粗纤维的测定对于饲料研究和生产非常重要。
2 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测定粗纤维的方法是van Soest法和Weihe 法。
van Soest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提取饲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燃烧残余物得出粗纤维的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
1.将粉碎好的饲料加入酸洗液中,用环保型破碎机均匀搅拌。
2.将混合溶液过滤,并用乙醚处理,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离出来。
3.将残渣干燥至恒重后,再在高温下燃烧,以得出残留的灰分含量。
4.通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质量及残肥灰分的质量来计算粗纤维
的含量。
Weihe法:这种方法是体外模拟动物胃肠道消化过程,测定具有消化性的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从而计算粗纤维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
1.将粉碎好的饲料样品用酸洗液进行浸泡、预热等处理。
2.加入动物模拟消化液中进行模拟消化过程,将所消化的玉米纤维中的钙平衡。
3.分别取消化前和消化后的样品,测定其剩余玉米纤维的含量,以得出其消化量。
4.根据饲料样品总纤维和消化玉米纤维来计算粗纤维含量。
3 结束语
粗纤维测定是饲料品质评定中的重要指标,正确掌握粗纤维测定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分析饲料的营养成分,同时也能够提高饲料的生产质量,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粗纤维测定仪操作方法

粗纤维测定仪操作方法
粗纤维测定仪(proximate analysis)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样品:首先选择要测定的样品,如饲料、粮食或其他有机物,然后将样品研磨成较细的颗粒,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粗纤维提取:将一定量的样品称取到提取篮中,并封闭好。
然后将提取篮放入提取瓶中,加入足够的提取液(通常是一定比例的中性洗涤剂和酸碱溶液),然后通过浸泡和加热的方式将粗纤维从样品中提取出来。
3. 滤液处理:将提取后的液体通过滤纸或者玻璃棉滤去固体残渣,留下粗纤维在滤纸或玻璃棉上。
4. 粗纤维干燥:将滤纸或玻璃棉上的粗纤维取出,并在低温下(通常是105摄氏度)干燥,直至样品的质量基本稳定不再变化。
5. 粗纤维重量测定:将干燥后的粗纤维重新称重,记录下其质量。
6. 数据计算:根据样品的初始质量和提取后的粗纤维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的粗纤维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测定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粗纤维国标检测方法

粗纤维国标检测方法
粗纤维指的是食品中无法通过人体消化酶解而被排除的纤维物质。
粗纤维的含量和特性是衡量食品中纤维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粗纤维国标检测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粗纤维的含量,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1.样品准备
从食品样品中选择代表性的部分,将其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
确保样品的颗粒大小均匀,以避免颗粒大小对结果的影响。
将样品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以防止水分损失或增加。
2.粗纤维提取
将样品放入提取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洗涤液,如中性洗涤液和乙醇的混合物。
对样品进行提取,以去除非纤维的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
提取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提取效果。
3.粗纤维过滤
将提取后的样品过滤,以分离纤维物质和提取液。
经过过滤后,将残渣和纤维物质收集下来,并将其完全干燥,以去除水分。
4.粗纤维重量测定
将干燥的残渣和纤维物质称重,并记录下其质量。
将质量与原始样品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粗纤维的含量。
5.数据分析和报告
根据样品的粗纤维含量和国家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和判定。
如果样品的粗纤维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则可以认为样品合格;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一步调整生产工艺或配方,以达到标准要求。
总结。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粗纤维含量是食品、饲料等领域中重要的营养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食品或饲料中不易被人或动物消化吸收的纤维成分的含量。
测定粗纤维含量对于评估食品或饲料的质量以及进行营养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测定给定食品或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
二、实验方法2.1 样品准备1.取给定食品或饲料样品约100g,将其均匀切碎成小颗粒。
2.将切碎的样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标记好样品的编号。
2.2 预处理1.取一干燥器,加入适量无水Na2SO4,使其覆盖加热元件。
2.将容器中的样品均匀地分布在干燥器中。
3.调节干燥器的温度至105℃,并进行干燥,直到样品呈干燥状态。
2.3 提取1.取出干燥后的样品,将其称重为m1,记录下来。
2.取一个无烟燃烧坩埚,称重为m2,并记录下来。
3.将干燥样品装入坩埚中,盖好盖子。
4.将装有样品的坩埚放入水中的提取锅中,加入足够的中和酸(无水柠檬酸)和中和碱溶液。
5.开启加热器,将水煮沸,然后继续加热提取锅1.5小时。
6.关闭加热器,取出坩埚,并用清水清洗坩埚。
7.取出清洗后的坩埚,放入干燥箱中烘干至恒定重,称重为m3,记录下来。
2.4 计算1.计算干燥样品的质量损失百分比(%ML): %ML = [(m2 - m3) / (m2 - m1)]* 100%2.计算粗纤维含量(%CF): %CF = (%ML / 1.67) * 100%三、实验结果与讨论3.1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测定了给定食品样品的粗纤维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样品编号初始重量(g)烘干后坩埚重量(g)烘干后样品重量(g)质量损失(g)质量损失百分比(%ML)粗纤维含量(%CF)1 100 23.5 10.2 3.3 2.13 1.272 100 24.0 10.8 3.2 2.06 1.233 100 23.8 10.5 3.3 2.13 1.273.2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给定食品样品的平均粗纤维含量约为1.25%。
粗纤维的国标检测方法

【GB/T 5009.10—1985】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1 原理在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经水解除去后,再用碱处理,除去蛋白质及脂肪酸,遗留的残渣为粗纤维。
如其中含有不溶于酸碱的杂质,可灰化后除去。
2 试剂2.1 1.25%硫酸。
2.2 1.25%氢氧化钾溶液。
2.3 石棉:加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石棉,在水浴上回流8h以上,再用热水充分洗涤。
然后用20%盐酸在沸水浴上回流8h以上,再用热水充分洗涤,干燥。
在600~700℃中灼烧后,加水使成混悬物,贮存于玻塞瓶中。
3 操作方法3.1 称取20~30g捣碎的样品(或5.0g干样品),移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200ml煮沸的1.25%硫酸,加热使微沸,保持体积恒定,维持30min,每隔5min 摇动锥形瓶一次,以充分混合瓶内的物质。
3.2 取下锥形瓶,立即用亚麻布过滤后,用沸水洗涤至洗液不呈酸性。
3.3 再用200ml煮沸的1.25%氢氧化钾溶液,将亚麻布上的存留物洗入原锥形瓶内加热微沸30min后,取下锥形瓶,立即以亚麻布过滤,以沸水洗涤2~3次后,移入已干燥称量的G2垂融坩埚或同型号的垂融漏斗中,抽滤,用热水充分洗涤后,抽干。
再依次用乙醇和乙醚洗涤一次。
将坩埚和内容物在105℃烘箱中烘干后称量,重复操作,直至恒量。
如样品中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则可将样品移入石棉坩埚,烘干称量后,再移入550℃高温炉中灰化,使含碳的物质全部灰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所损失的量即为粗纤维量。
3.4 计算式中:X——样品中含粗纤维的含量,%;G——残余物的质量(或经高温炉损失的质量),g;m——样品的质量,g。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食品卫生标准分委员会提出,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1.了解食物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2.掌握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食物中的粗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植物纤维,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它们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量、稀释盐酸和胆酸的浓度、降低肠内致癌物质的浓度等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食物中的粗纤维含量对于保证人体健康和饮食搭配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材料:
食品样品、酸性和中性洗涤液、乙醇、滤纸、烘干器。
实验步骤:
1.将约5克食品样品粉碎,加入约200ml的500g/L的硫酸钠溶液中,用电搅拌器足够混合。
2.将浆液过滤,用酸性洗涤液反复洗涤,直至滤液中不再出现白色沉淀。
将过滤纸上的残渣转移到瓷盘中。
3.将残渣用中性洗涤液洗涤,直至洗涤液pH值没有下降。
将洗涤液挤出至瓷盘中。
4.用足够的冷、热蒸馏水洗涤干净残渣,毛刷可以用于清洗。
5.用酸和草酸清洗瓷盘和洗涤纸,以除去可能存在的沉淀。
6.过滤洗涤液,用乙醇反复洗涤,然后用真空泵排水至实心。
7.将残渣在70℃的烘干器中烘干至重量不变。
8.计算出样品的粗纤维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食品样品的粗纤维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表明饮食结构的变化可以显著地影响人体的健康。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简单可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真正理解了粗纤维含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选择富含粗纤维的食品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成分,从而保证人体内营养成分的合理平衡,提高健康水平。
粗纤维的测定实验报告

粗纤维的测定实验报告粗纤维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粗纤维是指由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的不溶于酸和碱的物质。
粗纤维的测定是衡量植物食物中纤维含量的重要方法,对于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植物食物中的粗纤维含量,探究植物食物的营养特性。
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选取不同植物食物(如胡萝卜、苹果、大豆等)作为样品,将样品切碎并研磨成粉末状。
2. 提取纤维素:将样品加入酸和碱的混合液中,进行浸泡和煮沸处理,以去除非纤维素成分。
3. 过滤和洗涤:将处理后的样品过滤,用热水洗涤以去除酸碱残留。
4. 干燥和称重:将过滤后的样品干燥至恒定质量,然后称重得到纤维素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以下结果:1. 胡萝卜样品中粗纤维含量为X%;2. 苹果样品中粗纤维含量为Y%;3. 大豆样品中粗纤维含量为Z%。
结果分析:通过对不同植物食物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胡萝卜中粗纤维含量较高,说明胡萝卜是一种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消化和保持肠道健康。
2. 苹果中粗纤维含量适中,说明苹果是一种平衡的食物,既能提供纤维,又能提供其他营养物质。
3. 大豆中粗纤维含量较低,说明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食物,但纤维含量相对较低。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结果,可以得出不同植物食物中粗纤维含量的差异,进而了解食物的营养特性。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促进消化和维持肠道健康。
同时,也需要注意搭配多种食物,以获得平衡的营养摄入。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1. 本实验只选取了少数植物食物进行测定,样本数量较少,不能代表所有植物食物的粗纤维含量。
后续可以增加样本数量,进行更全面的测定。
2. 实验中使用的提取方法可能对纤维素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存在提取不完全的情况。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提取方法,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总结:粗纤维的测定是了解植物食物营养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1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烘箱,容量瓶,称量瓶,三角烧瓶,漏斗
2实验试剂:70%~80%乙醇,1.25%NaOH,1.25%硫酸溶液(取相对密度1.84的浓硫酸13ml 加水稀释至1L)。
3实验材料:植物叶片或果实
4实验步骤:
(1)将研磨的样品1~3g,装入已知质量的称量瓶中,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量,无损失地倒入三角烧瓶里。
于已知质量的称量瓶中烘干滤纸。
(2)在烧瓶外壁上,相当200ml容量处用记号笔做记号。
将200ml 1.25%的硫酸倒入瓶中,加热至沸腾再继续30min,加热是为防止激烈沸腾,应连续搅拌。
每5min要向瓶内倒入沸水,使其内容物达到记号,以保持酸浓度不变。
(3)煮沸之后,用带有已知质量滤纸的漏斗过滤,并用热蒸馏水冲洗烧杯及漏斗,直至滤液用石蕊试纸测定为中性反应为止。
(4)用 1.25%NaOH溶液将滤纸上的沉淀物完全洗入瓶内,将其加热至沸腾再继续30min,操作同上。
(5)煮沸后冷却,用原来所用已知质量的滤纸,用蒸馏水冲洗2~3次,再用乙醇冲洗2~3次,直至滤液无色。
(6)将滤纸和沉淀放入以前称过这张滤纸的称量瓶中,在100~105℃的烘箱中烘至衡重并称重。
已知:滤纸质量为m1,滤纸及纤维质量为m2,则粗纤维的质量m=m2-m1,再换算成质量分数。
注意事项:用比色法测定糖类时,需使提取液中的色素不干扰测定,可用少量的活性炭进行脱色,但处理往往会影响本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故活性炭用量应尽可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