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粗纤维测定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概述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
1. 酸-碱消煮法:包括热的稀酸处理、热的氢氧化钠处理以及乙醇或乙醚洗涤。
其中,热的稀酸处理主要是去除样品中的淀粉、果胶质和部分纤维素;热的氢氧化钠处理则能去除蛋白质、部分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并使脂肪皂化而去除;乙醇或乙醚洗涤则是为了去除单宁、色素、残余脂肪、蜡、部分蛋白质和戊糖。
最后,灰化处理可以去除灰分(金属氧化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而且测定精度高,符合国标GB/T5515、GB/T6434的规定。
2. 非酶重量法:又被称为粗纤维测定法,是通过酸、碱消煮样品,将得到的残渣烘干后灼烧灰化,再减去灰分重量来计算粗纤维的含量。
这种方法由Einhof于1801\~1809年建立,多应用于饲料及宠物食品中的纤维分析。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食品类型和实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
粗纤维国标检测方法

粗纤维国标检测方法
粗纤维指的是食品中无法通过人体消化酶解而被排除的纤维物质。
粗纤维的含量和特性是衡量食品中纤维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粗纤维国标检测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粗纤维的含量,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1.样品准备
从食品样品中选择代表性的部分,将其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
确保样品的颗粒大小均匀,以避免颗粒大小对结果的影响。
将样品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以防止水分损失或增加。
2.粗纤维提取
将样品放入提取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洗涤液,如中性洗涤液和乙醇的混合物。
对样品进行提取,以去除非纤维的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
提取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提取效果。
3.粗纤维过滤
将提取后的样品过滤,以分离纤维物质和提取液。
经过过滤后,将残渣和纤维物质收集下来,并将其完全干燥,以去除水分。
4.粗纤维重量测定
将干燥的残渣和纤维物质称重,并记录下其质量。
将质量与原始样品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粗纤维的含量。
5.数据分析和报告
根据样品的粗纤维含量和国家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和判定。
如果样品的粗纤维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则可以认为样品合格;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一步调整生产工艺或配方,以达到标准要求。
总结。
现行的国际茶叶标准_养生茶饮

现行的国际茶叶标准_养生茶饮为维护茶叶的信誉,促进茶叶市场繁荣,保护消费者利益,国际标准化组织_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推荐的茶叶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有:1,红茶规格及检测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ISO/TO34/SO8围绕组织制定红茶标准,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试验研究,在70年代中先后推荐出ISO1572等标准,现行标准如下:ISO1572-80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品的制备;ISO1573-80茶-103时质量损耗的测定;ISO1574-80茶-水浸出物的测定;ISO1572-87茶-总灰分的测定;ISO1576-88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ISO1577-87茶-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ISO1578-80茶-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ISO1839-79茶-取样;ISO3720-86红-规格;ISO3720-86(附录)茶粗纤维测定方法;ISO3103-80茶-用于感官检验的茶汤的制备;ISO6078-82红茶-术语。
红茶的品质要求集中反映在ISO3720中。
该标准在引言中肯定茶叶品质一般由茶师通过感官审评来评价,而标准的技术要求则是根据化学特定成分来确定品质规格的。
标准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可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作为红茶的特定的成分,规定了最高(低)限量指标:(1)水浸出物%(m/m)最小值32;(2)总灰分%(m/m)最大值8,最小值4;(3)水溶性灰分(总灰分的%)最小值45;(4)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 计)%(m/m)最大值3,最小值1;(5)酸不溶性灰分%(m/m)最大值1;(6)粗纤维%(m/m)最大值16.6。
并且规定上述相应的国际标准为检测方法。
ISO3720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红茶不掺杂,不受泥土污染和叶子不地份粗老。
但由于尚未建立茶叶咖啡碱、茶多酚含量等红茶的重要化学特征成分的检测标准,尚未将茶叶的滋味、香气包含在内,因此,检测内容还有待充实。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粗纤维含量是食品、饲料等领域中重要的营养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食品或饲料中不易被人或动物消化吸收的纤维成分的含量。
测定粗纤维含量对于评估食品或饲料的质量以及进行营养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测定给定食品或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
二、实验方法2.1 样品准备1.取给定食品或饲料样品约100g,将其均匀切碎成小颗粒。
2.将切碎的样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标记好样品的编号。
2.2 预处理1.取一干燥器,加入适量无水Na2SO4,使其覆盖加热元件。
2.将容器中的样品均匀地分布在干燥器中。
3.调节干燥器的温度至105℃,并进行干燥,直到样品呈干燥状态。
2.3 提取1.取出干燥后的样品,将其称重为m1,记录下来。
2.取一个无烟燃烧坩埚,称重为m2,并记录下来。
3.将干燥样品装入坩埚中,盖好盖子。
4.将装有样品的坩埚放入水中的提取锅中,加入足够的中和酸(无水柠檬酸)和中和碱溶液。
5.开启加热器,将水煮沸,然后继续加热提取锅1.5小时。
6.关闭加热器,取出坩埚,并用清水清洗坩埚。
7.取出清洗后的坩埚,放入干燥箱中烘干至恒定重,称重为m3,记录下来。
2.4 计算1.计算干燥样品的质量损失百分比(%ML): %ML = [(m2 - m3) / (m2 - m1)]* 100%2.计算粗纤维含量(%CF): %CF = (%ML / 1.67) * 100%三、实验结果与讨论3.1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测定了给定食品样品的粗纤维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样品编号初始重量(g)烘干后坩埚重量(g)烘干后样品重量(g)质量损失(g)质量损失百分比(%ML)粗纤维含量(%CF)1 100 23.5 10.2 3.3 2.13 1.272 100 24.0 10.8 3.2 2.06 1.233 100 23.8 10.5 3.3 2.13 1.273.2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给定食品样品的平均粗纤维含量约为1.25%。
茶叶检查标准你了解吗

茶叶检查标准你了解吗茶叶标准检测方法标准GB/T 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09.176-2003茶叶、睡过、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蜻醇残留量的测定GB/T 8302-2013 茶取样GB/T 8303-201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13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2013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13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13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 8310-2013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3-2008茶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检方法GB/T 8314-2013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GB/T 18798.1-2008固态速溶茶第一部分:取样GB/T 18625-2002茶茶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简易检验方法酶抑制法GB/T 18798.5-2008固态速溶茶第五部分: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GB/T 18798.3-2008固态速溶茶第三部分:水分测定GB/T 18798.4-2008固态速溶茶第四部分:规格GB/T 18798.5-2008固态速溶茶第五部分: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GB/T 21727-2008固态速溶茶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GB/T 21728-2008茶砖含氟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9-2008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3193-2008茶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204-2008茶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5-2008茶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376-2009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9-2009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吐虫咻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30376-2013茶叶中铁、镒、铜、锌、钙、镁、钾、钠、磷、硫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茶叶中茶黄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用】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11年05月31日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产品标准 1 GB/T9172-88 花茶级型坯本栏均为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于生产、流通、贸易活动中表列各类茶叶。
2 GB/T9833.1-88 紧压茶花砖茶 3 GB/T9833.2-88 紧压茶黑砖茶 4 GB/T9833.3-88 紧压茶茯砖茶 5 GB/T9833.4-88 紧压茶康砖茶 6 GB/T9833.5-88 紧压茶沱茶 7 GB/T9833.6-88 紧压茶紧茶 8 GB/T9833.7-88 紧压茶金尖茶 9GB/T9833.8-93 紧压茶米砖茶 10 GB/T9833.8-93 紧压茶青砖茶 11GB/T13738.1-97 第一套红碎茶 12 GB/T13738.2-92 第二套红碎茶 13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14 GB/T14456-93 绿茶 15 SB/T10167-93 祁门红茶 16 SB/T10168-93 闽烘青绿茶 17 GH016-84 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炒青绿茶原国家供销社发布 18 WMB48(1)-81 茶叶品质规格出口茶标准 19 ZBB35002-88 炒青绿茶技术条件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1 GB8302-87 茶取样根据需要或贸易双方的有关协定和进出口标准要求,确定检验项目。
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2 GB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3 GB8304-87 茶水分测定 4 GB8305-87 茶水浸出物测定 5 GB8306-87 茶总灰分测定 6 GB8307-8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7 GB8308-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8 GB8309-87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9 GB8310-87 茶粗纤维测定 10 GB8311-87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11 GB8312-87 茶咖啡碱测定 12 GB8313-87 茶茶多酚测定 13 GB8314-87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14 ZBX50001-86 出口茶叶取样方法 15 ZBX50002-86 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6ZBX50004-86 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17 ZBX50005-86 出口茶叶 18ZBX50006-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19 ZBX50007-86 出口茶叶酸性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20 ZBX50008-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方法 21 ZBX50009-86 出口茶叶水浸出物测定方法 22 ZBX50010-86 出口茶叶咖啡碱测定方法 23 ZBX50011-86 出口茶叶粗纤维测定方法 24 ZBX50012-86 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 25 ZBX55001-86 出口茶叶中硒的荧光测定方法 26 WMB48(3)-81 茶叶检验方法感官审评 1GB/T1448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适用于各类茶叶品质、规格的检验 2GB/T1015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3 ZBX50003-86 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 4 ZBX55003-88 出口茶叶感官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 1 GB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9679 代替GBn144《红、绿茶卫生标准》 2 GB5009.57-85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 GB5009.12-85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4 GB5009.13-85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5 GB5009.19-85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量的测定方法 6 ZBX50015-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贸量检验方法水冲泡法 7 ZBX50016-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检验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 8 GB4789.15-94 食品中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 9 GBB13107-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 10 GB13108-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测定方法 11 GB4809-84 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 12 SN0497-95 出口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方法 13 GB5009.18-85 食品中氟含量测定本栏标准为国家茶叶卫生标准的补充 14 GB8321.1~2-87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一)、(二) 15 GB8321.3-89 农药合理使用(三)茶叶包装运输贮藏标准 1 SB/T10035-92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本栏均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2 SB/T10036-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SB/T10037-92 红、绿、花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4 SB/T10094-93 毛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5 SB/T10095-93 茶叶贮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6 LY/T1170-95 茶叶包装箱用胶合板本栏均为出口茶叶强制性标准 7 WMB101-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瓦楞纸箱 8 WMB102-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牛皮卡纸板箱 9 ZBX50013-86 出口茶叶包装检验方法 10 ZBX50014-86 出口茶叶质量鉴定方法本栏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 11GB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12 GBn147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3GB9683-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14 GB13432-92 特殊营养食品标签适用于营养保健茶类 15 WMB48(2)-81 茶叶包装适用于出口茶叶。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1.了解食物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2.掌握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食物中的粗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植物纤维,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它们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量、稀释盐酸和胆酸的浓度、降低肠内致癌物质的浓度等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食物中的粗纤维含量对于保证人体健康和饮食搭配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材料:
食品样品、酸性和中性洗涤液、乙醇、滤纸、烘干器。
实验步骤:
1.将约5克食品样品粉碎,加入约200ml的500g/L的硫酸钠溶液中,用电搅拌器足够混合。
2.将浆液过滤,用酸性洗涤液反复洗涤,直至滤液中不再出现白色沉淀。
将过滤纸上的残渣转移到瓷盘中。
3.将残渣用中性洗涤液洗涤,直至洗涤液pH值没有下降。
将洗涤液挤出至瓷盘中。
4.用足够的冷、热蒸馏水洗涤干净残渣,毛刷可以用于清洗。
5.用酸和草酸清洗瓷盘和洗涤纸,以除去可能存在的沉淀。
6.过滤洗涤液,用乙醇反复洗涤,然后用真空泵排水至实心。
7.将残渣在70℃的烘干器中烘干至重量不变。
8.计算出样品的粗纤维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食品样品的粗纤维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表明饮食结构的变化可以显著地影响人体的健康。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简单可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真正理解了粗纤维含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选择富含粗纤维的食品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成分,从而保证人体内营养成分的合理平衡,提高健康水平。
粗纤维的测定实验报告

粗纤维的测定实验报告粗纤维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粗纤维是指由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的不溶于酸和碱的物质。
粗纤维的测定是衡量植物食物中纤维含量的重要方法,对于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植物食物中的粗纤维含量,探究植物食物的营养特性。
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选取不同植物食物(如胡萝卜、苹果、大豆等)作为样品,将样品切碎并研磨成粉末状。
2. 提取纤维素:将样品加入酸和碱的混合液中,进行浸泡和煮沸处理,以去除非纤维素成分。
3. 过滤和洗涤:将处理后的样品过滤,用热水洗涤以去除酸碱残留。
4. 干燥和称重:将过滤后的样品干燥至恒定质量,然后称重得到纤维素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以下结果:1. 胡萝卜样品中粗纤维含量为X%;2. 苹果样品中粗纤维含量为Y%;3. 大豆样品中粗纤维含量为Z%。
结果分析:通过对不同植物食物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胡萝卜中粗纤维含量较高,说明胡萝卜是一种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消化和保持肠道健康。
2. 苹果中粗纤维含量适中,说明苹果是一种平衡的食物,既能提供纤维,又能提供其他营养物质。
3. 大豆中粗纤维含量较低,说明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食物,但纤维含量相对较低。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结果,可以得出不同植物食物中粗纤维含量的差异,进而了解食物的营养特性。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促进消化和维持肠道健康。
同时,也需要注意搭配多种食物,以获得平衡的营养摄入。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1. 本实验只选取了少数植物食物进行测定,样本数量较少,不能代表所有植物食物的粗纤维含量。
后续可以增加样本数量,进行更全面的测定。
2. 实验中使用的提取方法可能对纤维素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存在提取不完全的情况。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提取方法,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总结:粗纤维的测定是了解植物食物营养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粗纤维测定
Tea—Determination of crude fibre content
GB/T8310—2002代替GB/T8310—198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茶叶中粗纤维测定的原理、仪器和用具、试剂和溶液、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8302—2002 茶取样
GB/T8303—2002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3 原理
用一定浓度的酸、碱消化处理试样,留下的残留物,再经灰分、称量。
由灰化时的质量损失计算粗纤维含量。
4 仪器和用具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
4.1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4.2 尼龙布:孔径50μm(相当于300目)。
4.3 玻质砂芯坩埚:微孔平均直径80μm~160μm,体积30mL。
4.4 高温炉:525℃±25℃。
4.5 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温控120℃±2℃。
4.6 干燥器:盛装有效干燥剂。
5 试剂和溶液
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
水为蒸馏水。
5.1 硫酸:1.25%溶液。
5.2 氢氧化钠:1.25%溶液。
5.3 盐酸:1%溶液。
5.4 95%乙醇。
5.5 丙酮。
6 操作方法
6.1 取样
按GB/T8302的规定。
6.2 试样制备
按GB/T8303的规定。
6.3 测定步骤
6.3.1 酸消化
称取试样(6.2)约2.5g(准确至0.001g)于400mL烧杯中,加入约100℃的1.25%硫酸溶液(5.1)200mL,放在电炉上加热(在1min 内煮沸)。
准确微沸30min,并随时补加热水,以保持原溶液的体积。
移去热源,将酸消化液倒入内铺50μm尼龙布(4.2)的布氏漏斗中,缓缓抽气减压过滤,并用每次50mL沸蒸馏水洗涤残渣,直至中性,10min内完成。
6.3.2 碱消化
用约100℃的1.25%氢氧化钠(5.2)200mL,将尼龙布上的残渣全部洗入原烧杯中,放在电炉上加热(在1min内煮沸)。
准确微沸30min,并随时补加热水,以保持原溶液的体积。
将碱消化液连同残渣倒入连接抽滤瓶的玻质砂芯坩埚(4.3)中,缓缓抽气减压过滤,用50mL
左右沸蒸馏水洗涤残渣,再用1%盐酸(5.3)洗涤一次,然后用沸蒸馏水洗涤数次,直至中性,最后用乙醇(5.4)洗涤二次,丙酮洗涤三次。
并抽滤至干,除去溶剂。
6.3.3 干燥
将上述坩埚及残留物移入干燥箱(4.5)中,120℃烘4h。
放在干燥器(4.6)中冷却,称量(准确至0.001g)。
6.3.4 灰化
将已称量的坩埚,放在高温炉(4.4)中,525℃±25℃灰化2h,待炉温降至300℃左右时,取出于干燥器(4.6)中冷却,称量(精确至0.001g)。
7 结果计算
7.1 计算方法
茶叶中粗纤维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1)
式中:Mo——试样的质量,g;
M1——灰化前坩埚及残留物的质量,g;
M2——灰化后坩埚、灰分的质量,g;
m——试样干物质含量,%。
如果符合重复性(7.2)的要求,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2 重复性
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5g。